如何選擇一個更適合孩子的口才培訓機構

  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語言改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擁有出色溝通能力或良好口才的人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青睞,口才的重要性也一直被世人所認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一、選老師

  選學校不如選老師。一個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從業經歷、授課經驗、文化底蘊、語言組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思維反應能力等如何,只有通過他的課程、談吐、表演,才會有最直接、最客觀的反映。所謂的行家張張口,便知有沒有。別迷信“央視”“衛視”“全國連鎖”等“大”名頭,因為授課老師基本是濱州本地人,而非央視或衛視的名嘴。即便是播音員主持人,也不見得口才就好,離開稿子就眼前發黑、不知所云,或僅僅會主持而其他語言藝術朗誦、演講、表演一竅不通者並不少見。因此,選一個有經驗、有閱歷、有底蘊、有水平、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老師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教育機構的口才老師,從未登臺主持、朗誦、演講過,普通話都不標準,寫篇文章都費勁,說句話都沒有邏輯性……或者打著“名師授課”的幌子,三天兩頭頻頻更換老師,即便是掛著“國際傳媒”的牌子,又如何能教出高水平的課程、真正對學生負責呢?

  二、挑課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再優秀,假如每天僅僅是教幾個繞口令、讀幾首唐詩、說幾段小相聲,開始時孩子在性格、吐字等方面會有進步,但久而久之就會陷入瓶頸,很難上升一個檔次了。只有把基本功訓練、表演、朗誦、主持、演講這些課程由淺入深地設定好,讓學員在不同的階段學到不同的知識,取得不同的進步,始終處於口才的上升期,才是合理、科學、終身受益的。反之,假如學了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還是處於繞口令、唐詩、相聲的水平,那就是課程設定或者教師水平出現問題了。

  三、看活動

  對於口才教育來說,僅僅是封閉在教室裡上課,初期會在吐字發音、表演能力等方面有一定進步,但學習一段時間或學到一定程度後就容易陷入瓶頸,難以提升了。只有讓學生們走上舞臺、走向社會,多參加各種演出、比賽和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找到不足、增加自信、規範颱風、開闊視野、提升品位、更上層樓。所以,選擇口才培訓機構時,是否為孩子提供展示平臺和實踐機會,也是致關重要的。

  四、問口碑

  孩子有沒有進步、成長了多少,老師專業不專業、穩定不穩定、教的好不好、責任心強不強,學生家長最清楚。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口碑傳播開來。當然,因為學員的基礎不同、性格各異、努力程度也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班次、同一個老師執教,也不可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取得完全一樣的成績,不可能贏得所有學生和家長的認可與讚許。所以,多詢問,多瞭解,多比較,再做出相對理性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