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運用演講手勢的技巧

  手勢是使用頻率最高的體態語言形式。由於雙手活動幅度較大,活動最方便、最靈巧,形態變化也最多,因而手勢的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強,最能表達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恰當巧妙地運用手勢則會為你的演講增添光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手勢語言有多種複雜的含義,一般可分四類,表達演講者的情感,使其形象化、具體化的手勢為情意手勢,也叫感情手勢。表示抽象的意念的手勢叫象徵手勢。模形狀物,給聽眾一種具體、形象感覺的手勢叫形象手勢,也稱圖示式手勢。指示具體物件的手勢稱為指示手勢。有人總結,常見的演講手勢有上舉、下壓和平移等幾類,各類中又分單手、雙手兩種。每種又可以作拳式、掌式、屈肘翻腕式等。手向上、向前、向內往往表達希望、成功、肯定等積極意義的內容。手向下、向後、向外,往往表達批判、蔑視、否定等消極意義的內容。如空中劈掌表示“堅決果斷”,手指微搖表示“蔑視”活“無所謂”,雙手攤開表示“無可奈何”等等。右手緊握拳頭從上劈下表達憤慨、決心。

  講話的手勢大有講究,但不是靠閉門造車“設計”出來的,而是在講壇上,隨著演說的內容、聽眾的情緒、場上的氣氛,在演講者情感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噴射”出來的。至於選擇單式手勢還是複式手勢,則要看內容的要求,會場的大小,聽眾的多少,表情達意的強弱而定。手勢語言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規定的角度,不受先人的制約,也無需“導演”的引發。它象體操動作一樣,絕不是用一個模子套出來的,它需要自己創造。但對於初學者總會有一個模仿的過程,如聽演講、看電影時,注意揣摩,作點“積累”,這樣在演講時就可以順手拈來了。

  用手勢表明觀點手勢語雖然比較抽象,但與口語恰當配合,意味就明確了。演講中,在闡釋觀點、表明態度時,輔之以一定的手勢,可以使演講內容得到強化,主旨更為突出,給人印象深刻。例如,郭琴同學的演講《為自己喝彩》中就有這樣的手勢:

  有人說想唱就唱是一種張狂,有人說欣賞自我是一種幼稚,還有人說放飛夢想是一種荒誕,難道事實真是如此?手心向下,胳膊微屈,手掌稍向前伸,表示不贊成這些言論也許,理想和現實相去甚遠,我們才無法讓自己釋懷;也許,平淡的生活總在交替輪迴,我們的鬥志已日益磨碎;也許,屢屢的挫折與失敗,使我們早已喪失了激情。右手輕輕撫胸,平靜地陳述和說明可是,不想流於平庸,卻又在消極中沉沒;不想人云亦云,卻又走不出禁閉的心牢;不想隨波逐流,卻又蜷縮在窠臼裡嘆息,這樣活著,不累嗎?右手掌前伸,上下略晃動兩次,表示疑惑並希望得到聽眾認可我想,與其這樣自暴自棄、一度沉淪,還不如相信自己,為自己喝彩!拳頭緊握,高舉,向前擺動一下,展示自己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態度為自己喝彩,就是要……演講者的意圖很明顯,針對青年人普遍存在的失望、消極心態,她認為,肯定自己,正視自己,為自己喝彩才是健康的姿態。手勢的運用強化了她所表達的觀點,質疑是為了警醒,否定是為了提倡,使演講主題鮮明,頗得演講要義。

  用手勢宣洩情感有的手勢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說話時的感情,加深聽眾對語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這種手勢帶有演講者強烈的感情色彩,特別是交心的境界,個人的愛憎、喜厭、褒貶便自然流露。例如,鮑升濤競選班長時的演講就使用了不少這類手勢: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非要戴上“差班”的帽子而不思進取?兩手掌往下襬,掌心朝上,稍微用力,表示不滿有人說熱動2班一沒人才,二不團結。很多人默認了。但是我要說,這是逃避,是窩囊,是自甘人後!臂微屈,手掌向下壓,表示強烈反對……同學們,我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積極進取的班級。我相信大家也都希望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裡。只要我們每個人獻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熱,就沒有我們熱動2班做不了的事,也沒有我們熱動2班過不了的坎!握緊拳頭,揮動兩到三次,顯示挑戰、精誠團結、勇往直前的意味手勢語可以從視覺上給觀眾造成情感上的衝擊。鮑升濤同學的演講,從內容上看,說到了同學們的心坎上,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而從他使用的手勢來看,快速、有力,情感宣洩淋漓盡致。當同學們的聽覺與視覺都被調動起來了,其感染力、號召力是可想而知的。

  用手勢展現美感藝術性是演講的一個特徵。演講者在臺上演和講,其聲和其形就給了觀眾一個形象刺激,如果聲音動聽,態勢優雅,就能夠帶來不同感官、不同程度的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情感上的愉悅。換言之,演講就具備了藝術性。例如,陳佳怡的演講《十八歲》中這樣結尾:

  這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食指直指,其餘手指內屈,表示涉及“知識”這個話題,提醒聽眾注意一個人,如果沒有知識,就如同鳥無翅膀,花朵無養料,戰士手中沒有槍一樣,縱有凌雲之志,也必定一事無成。因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緊緊地抓住時間駿馬的韁繩,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熱情去進取,去拼搏,去開拓。手掌伸開,抬至胸前,然後向前上方用力揮動,表示號召我們的十八歲,應該是進取的十八歲,拼搏的十八歲,開拓的十八歲!拳頭向下用力揮動,表示果斷十八歲的朋友們,最後,還是讓我們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話來共勉吧:“人的生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腐朽,一種是燃燒,我不願意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兩手掌由胸前向上、向外張開,表明自己的選擇這個結尾值得我們借鑑。演講者的手勢與全身協調,與情感協調,與口語協調,手勢簡約明快,雅觀自然,有聲語與手勢語皆美。既體現了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又展示了手勢的形象性和觀賞性。

  手勢不在乎多,而在於簡練、在於有表現力。因此,作為一個優秀的演講者,既要注意培養和加強這種非語詞表現力,又要適當控制這種表現力,總的原則是乾脆利索、大方美觀、自然協調和因人制宜。

  拓展:演講中手勢的運用技巧

  一是指示手勢。這種手勢是用來指示具體真實形象,又可分為實指和虛指兩大類。實指是指演講者手勢確指在場的人或事或方向,且均在聽眾的視線內。如“我”或“你們”、“這邊”或“上面”、“這些”或“這一個”等。虛指是指演講者和聽眾不能看到的。比如“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地方”。常用虛指可伴“他的”、“那時”、“後面”等詞。指示手勢比較明瞭,不帶感情色彩,比較容易做。

  二是模擬手勢。用手勢描述形狀物,其特點是“求神似,不求形似”。比如用雙手合抱,把梨子虛擬成一個大球形,表達出人們的真情實意。模擬手勢資訊含量大,昇華了感情,有一定的誇張色彩。

  三是抒情手勢。此手勢在演講中運用頻率最多。比如:興奮時拍手稱快;惱怒時揮舞拳頭;急躁時雙手相搓;果斷時猛力砍下。抒情手勢是一種抽象感情很強的手勢。

  四是習慣手勢。任何一位演講者都有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有而別人沒有的習慣性手勢,且手勢的含義不明確不固定,隨著演講內容的不同而體現不同的含義。

  演講的手勢可以說是“詞彙”豐富,千變萬化,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作為一個出色的演講者平時要認真觀察生活,刻苦訓練,積極付諸實踐。下面介紹演講中常用的三十式手勢。

  1拇指式。豎起大拇指,其餘四指彎曲,表示強大、肯定、讚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豎起小指,其餘四指彎曲合攏,表示精細、微不足道或蔑視對方。這一手勢演講中用得不多。

  3食指式。食指伸出,其餘四指彎曲併攏,這一手勢在演講中被大量採用,用來指稱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觀點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則表示強調,也可以表示數字“一”、“十”、“百”、“千”、“萬”。手指不要太直,因為面對聽眾手指太直,針對性太強。彎曲或鉤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齊肩劃線表示直線,在空中劃弧線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並用式。食指、中指伸直分開,其餘三指彎曲。這一手勢在一些歐美國家及非洲國家表示勝利的含義,由英國首相邱吉爾在演講中大量推廣。也表示二、二十、二百……之意。

  5中指、無名指、小指三指並用式。表示三、三十、三百……。

  6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並用式。表示四、四十、四百……。

  7五指並用式。如果是五指並伸且分開,表示五、五十、五百……。指尖併攏並向上,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義,顯示出堅定與力量,又叫手推式。

  8拇指、小指並用式。拇指與小指同時伸出,其餘三指併攏彎曲,表示六、六十、六百……。

  9拇指、食指、中指並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這”、“這些”,用力一點表示強調,也表示數字七、七十、七百……。

  10拇指、食指並用式。併攏表示肯定、讚賞之意;二者彎曲靠攏但未接觸,則表示“微小”、“精細”之意;分開伸出,其餘三指彎曲表示八、八十、八百……;

  11“O”型手式。又叫圓型手勢,曾風行歐美。表示“好”、“行”的意思,也表示“零”。

  12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張開,其餘彎曲,表示包容量很大。手部抬高表示“讚美”、“歡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請施捨”之意;手部放低表示無可奈何,很坦誠。

  13俯手式。掌心向下,其餘彎曲。表示審慎提醒,抑制聽眾情緒,進而達到控場的目的,同時表示反對、否定之意;有時表示安慰、許可之意;有時又用以指示方向。

  14手切式。手剪式的一種變式。五指併攏,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斷、堅決、排除之意。

  15手啄式。五指併攏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向性,並帶有一定的挑釁性。

  16手包式。五指相夾相觸,指尖向上,就像一個收緊了開口的錢包,用於強調主題和重點,也表示探討之意。

  17手剪式。五指併攏,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兩手同時運用,隨著有聲語言左右分開,表示強烈拒絕。

  18手抓式。五指稍彎、分開、開口向上。這種手勢主要用來吸引聽眾,控制大廳氣氛。

  19手壓式。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掌一下一下向下壓去。當聽眾情緒激動時,可用這手勢平息。

  20手推式。見“五指並用式”。

  21撫身式。五指自然併攏,撫摸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撫胸表示沉思、謙遜、反躬自問;撫頭表示懊惱、回憶等。

  22揮手式。手舉過頭揮動,表示興奮、致意;雙手同時揮動表示熱情致意。

  23掌分式。雙手自然撐掌,用力分開。掌心向上表示“開展”、“行動起來”等意,向下表示“排除”、“取締”等;平行伸開還表示“面積”、“平面”之意。

  24舉拳式。單手或雙手握掌,平舉胸前,表示示威、報復;高舉過肩或揮動或直錘或斜擊,表示憤怒、吶喊等。這種手勢有較大的排他性,演講中不宜多用。

  25拳擊式。雙手握拳在胸前作撞擊動作,表示事物間的矛盾衝突。

  26拍肩式。用手指拍肩擊膀,表示擔負工作,責任和使命的意思。

  27拍頭式。用手掌拍頭,表示猛醒、省悟、恍然大悟等意。

  28捶胸式。用拳捶胸,輔之以跺腳、頓足,表示憤恨、哀慼、傷悲。演講中不太多用。

  講話的手勢大有講究,但不是靠閉門造車“設計”出來的,而是在講壇上,隨著演說的內容、聽眾的情緒、場上的氣氛,在演講者情感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噴射”出來的。至於選擇單式手勢還是複式手勢,則要看內容的要求,會場的大小,聽眾的多少,表情達意的強弱而定。手勢語言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規定的角度,不受先人的制約,也無需“導演”的引發。它象體操動作一樣,絕不是用一個模子套出來的,它需要自己創造。但對於初學者總會有一個模仿的過程,如聽演講、看電影時,注意揣摩,作點“積累”,這樣在演講時就可以順手拈來了。

  看完“”的人

1.如何在演講中自然運用手勢

2.如何運用好演講手勢

3.演講手勢運用技巧

4.演講中的手勢技巧 演講有哪些手勢的技巧

5.演講中的基本手勢技巧

6.演講中手勢運用必須遵循的原則

7.手勢把控演講氛圍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