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發展規劃策劃書怎麼寫

  合作社的發展規劃與目標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合作社發展規劃的文章,歡迎閱讀。

  合作社發展規劃篇1

  第一 合作社概況

  安平縣西會渦村 康樂發專業種植合作社 ,是經安平縣工商部門註冊成立的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6月,註冊資金144萬元,位於西會渦村北。合作社發起人郭彥波 郭豔章 郭豔朝 趙憲達 郭慶印,入社社員 70 戶,合作社成員全部為農民身份。

  合作社成立以來建立健全規範化管理制度,制定《合作社章程》《財務管理制度》《會員管理制度》《監事會工作制度》《土地流轉工作組織機構》。實現自我約束,規範管理,會員監督,的工作制度。

  第二 合作社成立初衷

  西會沃村靠近縣城,多數勞動力進城務工或外出做生意致使大片土地閒置,或被搶慌,良田沒有開發利用,致使國家和農民遭受巨大損失。且村裡所剩村民均以50歲以上和學齡期孩子為主 ,耕種極不方便,所以在鎮領導的引導下郭彥波等人發起成立了康樂發種植專業種作社。在縣政府和鎮黨委的支援下,通過村委會協調將閒置土地統一流轉,充分利用開發。將土地成方連片更便於大型機械耕作有效降低農業投入成本,提高收入,帶動種植戶參與進來自願加入合作社。逐步發展壯大合作社規模,合作社以服務會員為宗旨帶動農民致富為導向,統一農業種植,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提供優質農資,統一銷售農產品。

  第三 合作社的發展規劃 與目標

  1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大力引進科學技術,聘請科技人才,服務社員,服務農村。及時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設施高效農業。因我村附近已有大量肉雞蛋雞養殖戶,所產的有機肥料為我們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創造了有利條件。

  2 自康樂發專業種植合作社成立以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隨之提高,科技支撐和綜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農民與合作社,合作社與農業企業的聯接機制建立,為提高高效率的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合作社現有水澆地 500 畝,待開發 改造中低產田 1000 畝,合作社的特色種植白山藥市場前景廣闊,目前我們正在與有關單位洽談種植花生 小麥良種繁育專案,並計劃引進安國藥材種植大戶合作開發藥材種植,帶動周邊農民發展特色種植增加收入,我康樂發合作社將打造成一個全鎮乃至全縣特色農業 生態農業 高效農業的綜合示範點。

  合作社發展規劃篇2

  當前,隨著新農村建設己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在農業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趨勢下,迫切需要農業市場主體的培育、產業組織的完善和經營體制的創新。加快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經營體制的創新,農業產業化組織體系的完善,有利於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農業的競爭力,增加農民的收入。為了支援、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和行為,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結合我村實際,特制訂我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規劃。

  一、基本情況及組建背景

  祁家灣街忍公村位於**區西南部,附近村民大部分在外務工,致使周邊村裡的土地大量閒置,由於該片土地保水和排水良好,屬疏鬆肥沃的砂壤土,所以在這片近千畝的土地上自然繁殖了很多楊樹。

  經國家蘿蔔產業研究所、湖北經濟作物研究所、全國首席蘿蔔產業專家梅時勇研究員多次實地考察。根據**市目前蘿蔔基地的實際情況而言,**市之前的兩塊基地由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建設鄉石化二期工程的建設蘿蔔基地沒有了。根據**市周邊所有地質的實際考察,除了以前建設基地的土質能與此地相體並論外,再也找不出第二塊適合開發蘿蔔基種植的土壤了。

  但是要想平整這塊面積上千畝,平均每畝有83棵樹樁的荒地得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以及人力和物力。

  在街道領導的大力支援和鼓勵下、以及周邊三村幹部的協調下,2013年11月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和支援下,以及周邊三村幹部的協調下,村民李小紅、餘行權等五人自籌資金100萬元,成立了楊林蘿蔔專業種植合作社。它是以蘿蔔種植為主的經濟合作組織,以服務農民、致富農村為目標。嚴格按照合作社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章程和細則,遵循“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辦社宗旨,合作社組織管理層決策公平民主、職能分工明確;人員、財務管理機制正規完善;公積金收取及分紅方式現實可行,近期及遠景規劃具體、科學、合理。

  二、發展規劃

  本合作社以梅時勇教授為主的科研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援,同時結合中央"三農"的惠民政策、湖北省現代化農業發展規劃2013-2017年的指導精神,本著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合理規劃,本合作社地塊主要分為蘿蔔種植區、生態養殖區、苗木區、稻蝦混養區、家雞散養區、農業休息區等。

  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合作社依託這裡獨特的地理優勢,本著科技興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農業種養標準化、作業機械化、規模適度化、生產集約化、主體專業化、組織合作化、經營一體化、全程資訊化、環境生態化、資源利用迴圈化的指導思想,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期開發荒地800畝完成整個規劃的土地平整、基礎設施,以產帶建。第二期計劃在產銷成熟的情況下,開墾剩餘300餘畝,並進行蘿蔔深加工,種養殖規模化全面發展,正常運營後,可年產蘿蔔 萬斤,家雞 萬隻,魚 萬斤,產值突破 萬元,利潤 萬元。併為周邊村民提供 個就業崗位,人均年收入 萬元,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合作社發展規劃篇3

  一目的

  1、全面整合杭錦旗現有專業協會,在重要農牧區提升和建立3-5個大型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

  2、尋求與相關龍頭企業合作,建立和完善杭錦旗重要農牧產業的產業鏈條。

  3、構建產業發展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完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機制。

  二作用

  1、有效促進杭錦旗農牧業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

  2、有效促進農牧產品產加銷一體化經營。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上連龍頭企業,下連農戶,既組織農民生產,又負責為加工企業提供合格原料,使分散的農民更加有序地進入農牧產品加工業,促進了農牧產品的批量生產和加工增值,是農民進入社會化商業生產的重要橋樑。

  3、健全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為社員統一提供系列化服務,解決了政府包不了、村裡辦不了、農民又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可以說,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就是一個人才培訓基地,一個技術推廣基地,一個資訊釋出基地。

  4、使農牧民充分分享農牧產品加工流通環節的利益。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廣大農民社員的共同利益代表,具備了與龍頭企業對等合作的地位,促使龍頭企業除按合同收購農牧產品外,還按交易量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返還部分利潤。有些經營能力比較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則直接參股企業或自辦加工企業,使農戶與企業之間由單純的買賣關係變為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的共同體。

  5、使杭錦旗農牧產品加工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途徑。具備完善機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聯結農戶與龍頭企業的有效紐帶,可以在生產基地及原材料供應上為相關農牧產品加工業提供有效保障。

  >>>下一頁更多精彩“合作社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