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金融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論文

  金融***FIN***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金融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金融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一廣東從化為例全文如下:

  一、引言

  自2004年起,中央一號檔案連續10年聚焦“三農”問題,不斷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報告指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大量事實表明,農業產業化有利於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銜接,是助推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力量。而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載體,是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組織形式,更是實現城鄉一體化、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產業基礎。經調查和訪談發現,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缺乏是嚴重製約其長遠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調查

  從化市作為廣州的後花園,北迴歸線橫跨中部,其基本特徵是自然環境優越,有著得天獨厚的農業發展優勢,勞動力豐富,農副產品種類繁多。因此本文選擇廣州市縣域從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研究物件,採用調查問卷為主,實地調研為輔的方式對從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進行摸底,同時對不同組建模式的典型合作社採用訪談的方式採集農民專業合作社執行機制和金融需求方而的資訊。通過案例分析和實證分析,採用統計軟體SPSS對問卷調查資料進行相應的頻數分析,挖掘出金融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發展存在的問題,為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議夯實基礎。本次針對從化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放了約2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43份,有效率達71.5%。

  ***一***從化合作社的總體概況及特點

  1.合作社概況。截至2 014年12月,從化市在工商管理部門註冊登記並在市農業局備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250家,佔廣州地區合作社數量的30%,涉及水果、蔬菜、花卉、經濟作物、水產、養殖、加工流通七大類農業產業;共有社員約9 000人,其中農民佔80%以上,帶動農戶41 500戶,佔從化市農戶總數的 40%;全年總產值高達12 825萬元。全市合作社中,以水果為主的合作社共66家,產值3 485萬元,佔合作社總產值的27%;以蔬菜為主的合作社共82家,產值3 006萬元,佔合作社總產值23.4%;以養殖為主的合作社共19家,產值1 430萬元,佔合作社總產值的11.2%;水產、花卉等其他佔總產值的38.4%。

  2.合作社規模。從化合作社規模在500人以上的有1家,該社農戶數964人。100"500人之間的有21家,佔比9.2% ; 50"100人之間的有20家,佔比8.8%;合作社的規模集中在50人以下的,共186家,佔比81.6%。

  3.合作社標準化程度。全市共有5家合作社被選為廣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單位,7家合作社被選為廣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單位,23家合作社被選為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單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中,53家有產品分級包裝,15家實行農業標準化生產,45家有註冊商標,4家有質檢、冷庫設施,5家有農產品加工場地,3家建立生產記錄與產品質量安全源管理制度,11家完成“三品”認證。

  4.合作社經營模式。經調研發現,從化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農民”運作模式為主,佔比約為60%。該模式是生產同類型農產品的農戶自願加入聯合社形成的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日常工作以組織社員技術培訓和拓展銷售渠道為主,部分合作社還提供設施建設、採購生產資料等服務,只有不到5%的合作社提供資金渠道,提供融資服務。

  ***二***金融需求現狀及特點

  短期資金需求額度小,季節性較強。從化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需求額度差異度不大,主要集中於10萬-50萬元之間,約佔70%。短期資金的需求主要體現在農產品收購和銷售環節,農民和購貨商在結算方式和習慣上的差別經常導致資金鍊斷裂的問題。一般而言,合作社通過現金的方式,“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少數老顧客還會採取支票的方式結賬。而購貨商比如超市通常2-3個月結一次賬。若資金量小,能夠一次付清,但資金量稍大,則採取多次結賬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佔用了大量的運營資金,導致難以擴大經營規模。

  三、金融支援農民合作社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補貼的協排程不足

  農業是基礎性產業,但具有弱質性,因而需要政府直接的財政補貼和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援。2013年從化市投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各項財政補貼將近200萬元,而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貸款不足100萬元。我國農業的基本而較大,對於資金的需求也相對較多,如果只依靠財政性資金“輸血性”地支援農業發展,不僅需要投入大量財政資金,也會降低有限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金融機構風險認識缺位是制約金融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根本因素

  金融支援農業專業合作社的途徑有3種:直接向專業合作社發放貸款;通過向專業合作社成員發放貸款;通過合作社協作企業發放貸款。對銀行機構的調查顯示,截至2014年6月末,從化市僅通過合作社成員發放貸款88萬元,被調查的5家銀行機構認為難以控制風險、缺乏外部擔保是制約金融支援合作社的主要原因。農業金融與農業生產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因此農業信貸風險也同農業生產直接掛鉤。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用評級工作滯後是制約金融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直接因素

  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同於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完善的財務制度和組織結構,因此很難對其進行信用評級,即便按照商業銀行的現有內部風險評估模型對合作社進行信用評級,絕大多數合作社也達不到商業銀行的放貸標準。缺乏行之有效的評估模型,不能有效整合農戶個人信用資訊或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資訊,導致金融對其信貸支援缺少信用資訊支撐。

  四、政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引導扶持和金融產品創新,改進農民專業合作社信貸支援模式

  政府引導合作社完善治理結構,防範“內部人”控制風險。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互助性的組織,成員既是合作社的所有者,也是合作社的服務物件。合作社發起人身份較複雜,有的由村幹部發起成立,有的由企業發起成立,有的由能人大戶發起成立,合作社容易被髮起人或資本控制。單獨依靠合作社自身規範化困難較大,可以通過政府引導,逐步使其治理結構規範化。目前合作社管理人員素質有較大的提高,以此為突破口,完善監督機制,發揮好監事會的作用。引導合作社制定財務管理制度,嚴格合作社的財務審批,正確開展會計核算,定期公開合作社的財務,保障普通成員的監督權。

  ***二***健全農業風險準備金制度,實現風險共擔。

  農業生產很多不可抗因素,自然災害無法避免,因此應引入風險準備金制度。建立農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的總體原則是利用財政風險補償基金對農業貸款而臨的自然性風險給予補償,目的是使補償後的農業貸款風險和收益達到與其他型別貸款基本一致的水平。從風險構成看,農業貸款的風險包括經營性風險和自然性風險。經營性風險主要源於銀行機構的經營管理和借款主體的道德風險等,銀行機構作為市場主體獨立承擔理所應當,但自然性風險主要源於農業自身固有的弱質屬性,由銀行承擔只能降低其投放農業貸款的積極性。因此,建議財政拿出部分資金作為對農業貸款自然性風險的補償。這種做法實現了風險與收益的匹配,符合經濟規律和市場原則。

  ***三***鼓勵創新金融產品,以土地經營權抵押為突破口。

  農戶收入低的狀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農民手中最大的“資產”是其房屋以及土地。拓寬傳統抵押物範圍,以土地經營權抵押為突破口,使土地這種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中的功能充分發揮出去,使土地的要素價值得到充分盤活,解決農村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使其成為解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另外,鼓勵創新金融產品,針對合作社的機器裝置、訂單、存貨、應收賬款等進行抵質押貸款;對一些效益好、帶動而莊發展前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可開發推廣信用聯保貸款;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因生產需要的季節性資金需求,金融部門應簡化貸款審批手續,適當提高貸款額度,實行優惠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