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發展論文

  農村信用社是我國農村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彙集農村資金、提供農民貸款服務,改善了農民生活質量,推進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與壯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農村信用社存款保險制度論文

  一、構建博弈視角存款保險制度的模型

  一設計假設模型

  長時期,我國一直採用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因農村金融抑制導致農村資源長時間處在逆向流動狀態,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導致城鄉差別更加明顯。為有效緩解農村面臨的危機,政府有必要給農村相應的金融支援。農信信用社引入存款保險博弈過程中,參與者是金融監管機構,博弈的第一環節時金融監管機構是不是需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第二個環節是風險存在差異的金融機構是否需要引入存款保險制度。為簡化整個模型,把所有博弈方都設定為完全資訊。假定沒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前,金融監管機構對於金融機構需要承擔的監管成本是C,如果金融監管機構構建存款保險制度,則需支付部分存款保險基金D。假定兩個金童機構面臨的風險級別有所差異,高風險機構參與風險投資其成功的概率和收益分別設為PH、πH,投資失敗出現的損失為LH;低風險金融機構參與投資其成功的概率和收益分別用PL、πL,投資失敗造成的損失採用LL表示。這兩個金融機構原有資本為0,存款額度都設成V;如果金融機構引入存款保險制度,其所有的存款都得以保險,保險費率是t.

  二建立完善的模型

  若金融監管部門未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險制度,該金融監管機構單單付出監管成本C,不同金融機構各自的收益表示為:PXπX-LX1-PX。若金融監管機構建立健全存款保險制度,必須負擔一定的存款保險基金D,這時候若金融機構加入存款保險,其收益表示為PXπX-tV,X=H,L.

  三深入分析並求解模型

  如果D<C,表示監管機構的監管成本比起付出的存款保險基金大時,監管機構執行的決策是要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險制度。從監管機構的監督來說,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能有效維護儲蓄者存款的安全性,促使金融市場及社會實現經濟發展要求。以博弈的視角對金融機構的情況進行分析,如果PXπX-tV>PXπX-LX1-PH,表明金融機構1引入存款保險制度更佔優勢。如果PLπL-tV>PLπL-LL1-PL,表明金融機構2引入存款保險制度更佔競爭優勢。所以,若t=LX1-PXV時,表示風險X的金融機構是否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如果t<LX1-PXV的時候,兩機構加入存款保險制度佔優處於均衡狀態。基於這種情況下,所有金融機構都引入存款保險制度,但實際應用中會出現逆向選擇的問題,經營不來的銀行更加需要存款保險體系的輔助,經營優良的銀行則會退出存款保險體系。因該體制會把經營良好的資產流入經營不良的銀行,簡言之就是採用穩健的銀行補貼經營不善的銀行,促使經營狀況不良的銀行由存款保險中獲得更多收益,但存款保險制度對經營不加的銀行救助也會出現示範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若t>LH1-PHV,這種情況在實際世界中並不存在,如果金融監管機構建立存款保險公司,其不設立過高的保費費率導致沒有一個金融機構願意加入它。有上述博弈分析可知,現實社會中推行單一的保險費率實行不起來,必須根據不同金融機構存在的風險收取相應的保險費率,如此才能有效解決存款保險制度有可能存在的逆向選擇問題。國家在推行存款保險制度的時候,若讓銀行自動加入存款保險體系內,就會發生逆向選擇的問題,這會促使風險高的金融機構更加積極的參與保險,此時強制所有的銀行參加保險體系尤為重要。雖然博弈模型忽視很多影響因素,但也從理論上證明我國農村信用社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必要性。

  二、結束語

  總之,農村信用社家兔存款保險制度隱藏的風險問題可以採用合理的制度進行約束,引入存款保險制度,從強制金融機構入保、實行有差別的費率、加大風險監測等手段指導存款人慎重挑選儲存銀行。

  範文二:農村信用社科學發展論文

  一.論文選題的意義

  1、現實意義

  “三農”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投入,目前情況看,三農的資金投入主要是三個渠道:一是農民自身的投資;二是財政資金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和有關補貼;三是金融部門的信貸資金。其中信貸資金投入佔有很大的比重,統計數字表明:金融部門的信貸資金中,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佔到8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已達到90%。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商業銀行大量撤出在農村的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為“三農”服務的任務更加艱鉅,作用更加凸顯。但是,隨著農信社法人治理改革的不斷深入,信貸風險也日漸顯現,不良信貸資產成為阻礙農信社發展的一大障礙。如何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提高信貸資產質量,有效防範風險,已經成為農村信用社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本課題結合實踐,通過分析現階段農村信用社存在的如經濟體制、農村金融環境、農村信用社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奔翱突У任侍猓?治鮒圃寂┐逍龐蒙綬縵展芾硇Ч?哪諭獠懇蛩兀?⒃詿嘶?∩鹹岢雋訟嚶Φ姆縵展芾磯圓哂虢ㄒ椋?雜諗┐逍龐蒙綬婪鬥縵站哂幸歡ǖ南質狄庖濉?/p>

  2、理論意義

  本研究從理論高度分析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歷程,總結經驗與失敗的教訓。同時,分析國外的農村金融合作機構的運作模式,為我國的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提供有價值的借鑑。另外,結合我國目前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現狀,分析目前制約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各種因素,提出了建立農村信用風險體系的必要性,並從國家制度、農村的特點、信用社工作員工的素質、風險管理資訊系統的構建等等各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為了構建科學的、具有我們農村特色的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體系提供積極的參考意見。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趨勢

  1、國外的農村金融合作現狀綜述

  目前各國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內部治理制度上基本採取多級法人制度,一般都有較為完備的行業自律治理制度。主要有以下模式:

  1德國

  第一層是地方性基層農村信用合作社;第二層是三家地區性的管理機構;第三層是全國性的中央管理機構。基層合作金融組織直接經營貨幣信貸業務。地區性的管理機構主要為基層合作金融機構儲存準備金和融通資金,提供資訊。全國性的中央管理機構,主要處理地區行無法承擔的付款業務等。每家基層合作銀行都要按年度以其風險資產的一定比例存入特別專項基金——貸款擔保基金,一旦成員行出現大的危機,由該基金全額補償。

  2美國

  第一層是美國中央信用聯社,第二層是聯邦土地銀行、合作銀行和聯邦中期信貸銀行三個地區性合作金融組織,第三層是各地區性合作金融組織的基層組織。監管機構由全美信用社管理局和各州政府設立的信用社監管機構組成,共同承擔為農村合作金融組織體系提供融通資金的任務。有著完善的存款保險系統。

  3法國

  第一層是農業信貸合作社,是基層民間組織,第二層是省農業信貸互助銀行,第三層是法國農業信貸互助銀行總行。總行的資本金由政府財政撥款,省和地方農業信貸互助銀行的資本金是社員自願投入。農業信貸互助銀行總行是最高管理機關,受國家農業部和財政部雙重領導,是一種商業性質的政府行政機關,不經營一般的信貸業務。

  2、國內農村信用社管理現狀及研究綜述

  國內很多學者對於國外的金融合作模式進行了研究,為我國的農村金融合作提供參考意見。奎立雙、馮平濤在《國外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的外生性特徵及借鑑》中認為:國家在資金扶持、產權適時退出、經營風險治理制度和建立合作金融存款保險制度四個方面的外生干預,對於農村合作金融的發展極其必要。河南省委黨校經濟學教授廖富洲介紹了日本和美國的金融監管制度,認為內部民主治理、外部監督治理和行業自律治理三者的有機結合,是西方各國合作金融治理的成功經驗等。我國的農村合作金融比國外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起步晚,發展道路曲折。儘管目前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發展前景較好。許多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發展模式作出了較為科學的設計,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四種:規範化的合作經濟模式、一級法人制的合作銀行模式、分散化的商業銀行模式、多級法人的合作銀行模式。當前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面臨很多問題,如:機構定位不明確;保本經營與管理水平低,潛在風險大;大量的資金從農村轉移到城鎮,違背了農村發展合作金融的原始初衷;沒有獨立的聯行體系,結算渠道不暢成了阻礙、制約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的瓶頸因素。

  3、我國農村信用社當前存在的風險管理問題

  1風險管理意識淡薄。部分農村信用社在辦理信貸業務的過程中未嚴格執行信貸發放操作程式,貸款發放把關不嚴,存在逆程式操作現象。

  2風險管理理念存在問題。重經營、輕規範,農村信用社往往在風險已發生或已存在情況下采取補救措施,而對事前的防範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存在重視不足的情況。

  3風險防範機制不健全。貸款“三查”制度流於形式;貸後檢查則存在應付了事現象;貸款擔保措施未落實。

  4規範風險管理方法比較落後。農村信用社的規範風險管理長期以來以定性分析為主,量化分析工作不夠到位,在風險識別、度量、監測等方面科學合理化不夠,管理方法陳舊落後,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