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勵志職場故事

  一個人在其一生中,閱讀一些蘊涵人生哲理、凝結人生智慧的,不僅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性情,而且可以獲得寶貴的知識經驗,這對人的一生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12年前我高考落榜後進了一家廣告公司,那年夏天因為大學夢的破滅,我情緒低落到了極點,我害怕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骨子裡有那麼一絲自卑。

  7月的夏天,太陽毫不留情地炙烤著大地,蟬從早到晚無休無止地鳴叫,把人的心都叫亂了。一天中午老闆吩咐我把一份急件交給王先生。王先生是一位有身份的商人,我見過他一次。老闆叮囑我,王先生在開酒會,讓我快去快回。

  我拿著急件就出發了,連水也沒顧上喝一口。在如火的驕陽下我一路奔波,找到那家酒店時我又累又渴,嗓子冒煙,還出了一身臭汗。在酒店二樓豪華宴會廳的門口,我看見賓客們手拿美酒香檳,頻頻舉杯,王先生風度翩翩地徜徉在人群間,顯然他是今天的主角。

  我小心翼翼地走進宴會廳,因為自己身上有股難聞的汗臭,人們避讓著我,眼神裡充滿了鄙夷。我的臉紅了,低下頭走到王先生面前,把急件交給了他,知趣地準備離開會場。酒會上每張桌子都擺著酒水,這對於極度乾渴的我來說充滿了誘惑,可我只是一個局外人,這些酒水與我無關。

  我本能地用舌頭舔了舔乾裂的嘴脣,徑直往外走。“請等等!”王先生忽然叫住了我。我回過頭不安地問:“是不是我送的急件有什麼問題?”“不是的,我看你渾身都是汗,喝一杯水再走吧。”他微笑著對我說。“這怎麼能行?我只是一個跑腿的。”我羞澀地搖搖頭說。“卑微不是退縮的藉口,如果在這裡你連一杯清水都沒有勇氣喝下去,你永遠也不會成功。”王先生目光炯炯地看著我。

  我鼓足勇氣接過王先生遞來的那杯清水,仰起脖子一飲而盡。參加酒會的先生女士們彼此高談闊論,誰也沒注意到這個小小的細節。

  幾年後我通過不懈奮鬥有了自己的事業,參加過名目繁多的豪華酒會,喝過價格不菲的各種酒水,然而都不及那年夏天那杯清水甘甜爽口,它如同涓涓細流,淌過一個高考落榜生的心田,它讓我明白高考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可以從高考後正式起航,成功也可以從一杯清水開始。

  篇二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山西太原出了個著名的學問大家,他的名字叫閆百詩。

  然而,這樣一個彪炳史冊的天才,小時候卻是個笨得出奇的孩子。課堂內,先生教的文章聰明的孩子早就會背了,一般的也朗朗上口高聲誦讀了,而他還念不成句呢!得唸到上百遍才能連貫地讀下來。先生心裡清楚得很,這樣的資質唸到老也是白搭,因此也就不怎麼管他。雪上加霜的是,他身體還不好,簡直就是個病秧子,動不動就請假了。他的母親心疼他,害怕他累壞了,就不讓他讀書。他知道母親的心情,更不想讓母親著急,果真就不再讀書。母親看他很聽話,就不再注意他。哪知他嘴上雖然沒讀,心裡卻沒閒著,默默地讀、暗暗地記。一遍又一遍,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他就這樣讀了十年。這十年的工夫可沒白下,因為他是用“心”讀的,他是將書讀到心裡去了,這豈是用嘴讀書所能比的?突然有一天,他就彷彿有一種天地洞開,豁然開朗,大徹大悟的感覺,回過頭來再看過去曾經怎麼也搞不懂的問題,竟然簡單得不值一提了。這樣的奇蹟誰會相信啊?而更大的奇蹟還在後邊。

  二十歲那年,他開始全身心地撲到對《尚書》的研究上來。因為那時的《尚書》沒有一種權威的版本,各說各話,真偽難辨,後人常常無所適從。其實這種混亂從漢代就已經存在了。稱伏生所傳的二十八篇為“今文尚書”,孔安國所傳的十六篇為“古文尚書”,只是這部十六篇的孔氏之作,於魏晉之間就不知流落到哪裡了,所以它的真面目究竟啥樣後人無從知曉。可是忽然有一天,一個叫梅頤的東晉學者卻赫然拿出一部所謂的“古文尚書”來,並且也不是大家所瞭解的十六篇,而是比“今文尚書”還多二十五篇,且有孔安國全部作注。自此以後,梅頤的“古文尚書”就成了權威的版本,一直用了一千多年,凡是治《尚書》者,都以此為依據。可是閆百詩覺得這個版本疑問很大,以訛傳訛,貽害無窮。他發誓要將真正的《尚書》甄別出來。他的辦法就是下笨功夫,絕不走哪怕是一點點捷徑,就像他過去在心裡默默唸書那樣。這一猛子紮下去就是四十多年,牢牢抓住這個《尚書》不放鬆,終於衰年之際完成了震古爍今的煌煌鉅著《古文尚書疏證》,以大量強有力的材料,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那多出的二十五篇和孔氏所注都是東晉人的偽作,是不值得奉為圭臬的假貨。這對於後世學子來說,真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他的這部書問世後,猶如石破天驚,頓時使學界失去了平靜,因為閆著的出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好多人已經習慣了的東西,包括利益。很快就有毛西河的《古文尚書冤詞》出來與他的《古文尚書疏證》擺擂,全面質疑和否定閆的結論。這場爭論波及面廣,涉及人多,影響也大,最後的結果是閆勝毛敗。《四庫提要》是這樣定評閆百詩的《古文尚書疏證》的:“有據之言,先立於不敗之地也。”閆氏著作的權威性和正確性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肯定。這部用一生心血寫就的鉅著猶如大海中的礁石,巍然矗立於歷史的風浪中,永遠閃耀著人文精神那不滅的光輝。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緊緊盯住自己的目標,心無旁騖,生死與之,做下去,做下去,一直做到最後,哪怕一個再笨的人,也有可能成為大師!

  篇三

  廖容典是美國一家國際投資顧問公司總裁,他曾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百分比定律。

  這個定律說:假如你會見了10位顧客,只在最後一位顧客處獲得了200元的訂單,那麼,你應該如何看待前9次的失敗與拒絕呢?

  廖總進一步解釋說:“請記住,你之所以賺200元,是因為你會見了10位顧客的緣故,而不是第10位顧客。每位顧客都讓你賺了200/10=20元。因此,每次拒絕的收入是20元。所以,當你被拒絕時,你應該面帶微笑,給顧客敬禮,因為他讓你賺了20元。”

  日本日產汽車推銷之王奧城良治也有類似的說法。

  他從一本汽車雜誌上看到,據統計,日本汽車推銷員拜訪顧客的成功率是1/30,換言之,拜訪的30名顧客中,就會有一個人買車。此項資訊令他興奮不已。

  他明白,只要鍥而不捨地連續拜訪29位後,第30位就是買家了。最重要的是,他認為不但要感謝第30位買主,而且對先前的29位更應該感謝,因為,假如沒有前面的29次挫折,怎麼會有第30次的成功呢!

  的確,一塊岩石,在鐵錘99次猛烈地敲打下,依然紋絲不動,第100次的撞擊,終於使它轟然裂開……你會認為僅僅是靠這最後一擊嗎?當然不是!

  你肚子很餓,買了5塊麵包,當你吃完第5塊的時候,你發覺飽了。你會不會這樣想呢:早知如此,前面的4塊麵包就不用買了。當然也不能!

  面對人生中的所有挫折與拒絕,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並時常加以感謝,只有如此,我們每一步的付出才會有所收穫。因為,最後的成功總是由前面無數次的失敗累積而成。這便是“廖容典百分比定律”告訴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