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演講的難點

  日常社會生活中,即興口才用途最廣,但是即興演講水平又最低還不如命題演講。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篇幅短小,容量有限

  短暫的即興演講,一般只有二、三分鐘,長的不過十來分鐘,最短的不到一分鐘,因此容量有限。所以,即興演講只能從小見大,以少勝多。主題單一,高度凝練、集中,不節外生枝。選材嚴,開掘深,不旁徵博引。言簡意賅,字字如金,句句中的,言必及人。否則,整個演講就會像一盤散沙,易撤難收。

  二準備倉促,很難精雕細刻

  即興演講與命題演講、論辯演講不同,沒有過多的時間準備,命題演講有充分的時間寫稿、記稿,醞釀感情,直到“吃透”講稿滾瓜爛熟方登臺。論辯演講甚至模擬練兵多次才出場。即興演講常常帶有突然襲擊的性質,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信口開河。即使倉促準備,仍可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在腦海裡快速構建一個理論框架;站在講臺上,再補充具體材料,邊想邊講,雖然很難精雕細刻,但仍可使整個演講渾然一體。

  三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社會生活、政治模式、勞動人事制度、教育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善於臨機應變的表達能力相對來說可有可無、可強可弱。使人們的即興表達能力長期得不到充分地鍛鍊和提高。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即興演講的訣竅:

  一、借引媒介、引出話題

  即興演講中的“媒介”,是指與場景、主題有緊密關聯的,能迅速溝通演講者和聽眾心靈的人,或事,或物,或名言,或警句。所謂借引媒介,是指借引這些人、事、物、名言、警句來開頭,從而引出話題,並達到溝通演講者和聽眾心靈的目的。

  借引媒介,引出話題的方法有三點:

  一是根據具體的場境、主題來借引“媒介”,確定話題。

  二是選擇聽眾所熟悉,易理解的事物為媒介,以激發聽眾的共鳴,迅速溝通演講者與聽眾的心靈,引出話題。

  三是選擇與演講主題有關,能充分表達演講者此時地特定思想感情的事物為媒介,做到客觀媒介與演講主題和諧一致,從而托出話題。

  借引媒介引出話題時,還要注意如下幾點:

  一看宗旨,即看場景的主題,會議議題、邀請人的意向等來就題發言,不說外行話,不說題外話;二看聽眾,即看聽眾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有針對性地借引媒介,引出話題,比如聽眾都是些學問淵博的儒雅之士,就不妨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以此引出話題;三看需要,即瞭解自己講話之前有誰講過什麼,還有什麼沒有講或講得不充分、不完善,需要拾遺補缺,補充發揮的,要弄清楚需要自己講什麼,自己可以講什麼。不要講起來雲天霧地,不著邊際;四看自己,主要是看借引的媒介,要適合自己的身份。

  二、展開聯想、蒐集材料

  在即興演講的腹稿構思過程中,當借引媒介、引出話題後,接下來是構思該講些什麼內容,這就需要材料。演講者要在大腦裡快速蒐集貯存的資訊。演講者的大腦在蒐集資訊材料時,聯想便是最基本的思維形式。它由某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發生連鎖反應,源源不斷地再現貯存的資訊,提供所需的材料。因此,即興演講的腹稿構思,必須展開豐富的聯想。

  實際上,每一個正常人都能迅速展開聯想。因為,當即興演講的腹稿還未成型之前,一般來講,演講者的大腦中都有一個短暫的內部語言的運動過程。在這個內部語言的運動過程中,即興演講者在具體時境的各種有關資訊的刺激下,都會迅速地展開聯想。只是不同的人,因貯存資訊量的多少和優劣,決定了資訊提供的速度和質量。但是,不管平時積累,貯存資訊的多寡與優劣,在即興演講場合,通過展開聯想,回覆記憶的方式提供演講的材料,無論如何比臨時編織,現場組織要快得多。並且,雖然任何聯想都是建立在記憶基礎上的思維運動,但由於即興演講的聯想,是在演講主題的氛圍中進行的,是藉助即興情感的推動,把演講主體的感知體驗和理解聯結在一起,將現場場景、氛圍、主題、時境所提供的特定條件跟自己記憶中的同演講主題有在內在聯絡的各種富有感情色彩的生動事例、幽默故事、風趣話語、名人警句、哲言鐫語、詩詞、歌賦等材料自然結合起來的。因此,這種聯想的表象,就不再是曾經感知過的舊存表象的簡單重現,而是經過加工、組合和改造了的新的資訊形象。這種新的資訊形象,就可成為此時即興演講的材料源或材料本身。

  構思腹稿中聯想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接近聯想,另一種是自由聯想。所謂接近聯想,是指因事物在性質上或形態上相似而產生的聯想,比如,若話題是“你心目中的男子漢”則由此聯想到毛澤東、陳毅、孫中山、項羽、拿破崙、高倉健;聯想到巍巍崑崙、滾滾長江、滔滔黃河、蒼松翠柏、金戈鐵馬等等。所謂自由聯想,指圍繞話題進行的無拘無束的暢想,不拘泥於眼前場境,超越時間和空間,一任情感馳騁,接連不斷地展開想象,從而在最大的範圍發現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想。這兩種聯想的方式,即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

  三、布點連線、理脈成文

  在展開聯想時,演講中大腦中所顯現的資訊材料,大多是與話題有關的獨立的,零亂的、散碎的、互不聯絡的材料。這些互不聯絡的、似乎無關卻又有關的事物,比如一兩個表述觀點的核心詞語,一兩句能概括觀點的格言警句,一兩個小典故等等,我們稱之為腹稿內容的“點”。所謂布點,則是對這些互不聯絡的獨立的、零亂的、散碎的“點”的材料,迅速地略加篩選後,選擇出自己所要採用的部分,作為組成演講詞腹稿的內容的“點”。然後圍繞主題,並考慮到各“點”之間的聯絡,合理佈局,快速組合,最後連貫成文,即所謂的連“線”。因為布點時的聯想是快速思考,思考中所布各點往往是零星散亂的,不是有序和有機的,需要合理組合。連線的任務,就是把所佈的各點,根據一定的邏輯關係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從而理脈成文。

  布點連線、理脈成文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串珠式,即用橫綴的方式把各點的內容連線起來,使之成為像“項鍊”或“門簾”那樣,“一線串珠”,串聯一體。

  二是樓梯式,即用直進深入的方式,把各點聯綴起來,使之成為步步高,層層深的一體。

  三是網式,即指導各點內容,有縱有橫地聯綴起來,使之既有時空順序,又有邏輯層次,形成縱橫交錯的“網式”結構體。第三種方式較為複雜,只有思維能力很強,思維品質特別優異的人,才能純熟地駕馭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