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故事演講稿_非常感人3

  民族團結故事演講稿篇4

  各位領導、朋友們,大家好:

  前不久,與一位內地的朋友打電話聊天,詢問我這兒的情況,我告訴她,我們這兒很好,國泰民安,欣欣向榮,她有些詫異。接著問,“去年出了那樣的事,你們現在害怕嗎?”我說,“不害怕!”她更為驚訝!於是,我跟她講在我們新疆這個多民族地區,這許多年來民漢之間所建立起來的血濃於水的魚水深情,又豈能是一些別有用心,處心積慮的民族分裂分子,用一些小伎倆,小陰謀所能撕裂,分割!當我跟她講述馬背上的醫生吳登雲的故事,全國道德模範夏忠惠的事蹟時,朋友也充滿了感動,唏噓不已。無論朋友是否能完全理解,我都堅信,事實勝於雄辯,時間能證明一切!就好像去了桂林,看山水雲霧繚繞寫意,我讀懂了什麼叫大象無形,遊了臥龍,聽清風在竹林中舞動穿梭,我明白了什麼叫大音無聲,只有,生活在我們這樣多民族聚居的人們,深刻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漢深情,才能真正領悟什麼叫大愛無疆!

  母親就不止一次地跟我們說過,多年前她曾親身經歷的一件事。那是30多年前的一個寒冷冬天,天空陰沉沉的。可母親的心情更陰沉。母親從老家探親回來,下了火車,又搭汽車往家趕。可汽車停站的地方,離家還有7、8公里遠。看著地上堆的七七八八的香油、花生、芝麻等土特產,母親犯了難。那時通訊困難,家裡人只知道母親最近回來,具體什麼時候卻不得而知,等人接是不可能了。母親咬咬牙,將一大堆物件後背前挎,左拎右提,搖搖晃晃往家走。沒走幾步,就聽到“得得”的驢蹄聲。到了母親身邊時,竟停下了。母親詫異地抬頭看,是一對維族老夫婦正趕著驢車。維族老大爺坐在趕車的地方笑眯眯地看著母親,而坐在車廂裡的維族大媽連說帶比劃,示意母親上車,還在母親愣怔的時候,維族大媽已下車將母親和東西讓到了車上。路上,怕母親剛發了汗,再涼著,維族大爺硬是將自己裹腿的氈子給母親披上。起初,母親以為與他們順路,直到了家門口,母親再三邀請兩位老人到家裡坐坐,被老人拒絕,母親又拿出土特產送與他們,依然被拒絕,直到在母親和一家人感激的眼神目送下,老人調轉驢車,往來時的方向趕去,母親才明白,他們竟送了她整整一路。母親在家門口望了很久,此時她的心情已不再陰鬱,她的心被漲得滿滿的,我想,那是一種叫溫暖和愛的東西。

  對於吐尼沙汗其人,在坐的也許並不陌生,起初對她的瞭解,我也與大家一樣,一個無依無靠的維吾爾族孤寡老人,連續收養了三個棄嬰,其中兩個漢族孩子,一個重度小兒麻痺,一個腦癱,而這一養就是十幾年。她的故事常常讓我感慨萬分。而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與老人零距離地接觸,老人人性中的光輝,不由地讓人對她再次肅然起敬!

  那是20xxx年的三月,我有幸參加了地區英模宣講團,作為宣講員與特邀嘉賓吐尼沙汗老人一道隨團宣講。老人跟傳聞中的一樣,善良仁慈堅毅。而隨後發生的一件事,卻讓我感到震撼!在我們隨團宣講的第七天,晚飯後,大家在一起聊天,有人給了老人一顆巧克力糖,老人把糖放在嘴邊,咬下一半,把另一半仔細包好,放進了懷中。大家疑惑不解,問老人。老人淡淡一笑說,她的小兒子最喜歡吃這種口味的糖了,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所有的人都為之動容。

  我的心震顫了很久,為這個扶著銀色年輪的老人,那份感動天,感動地,跨越了民族,超越了血脈親情的無私大愛。我永遠地記下了這個故事,我將把它講給我的家人,孩子,學生,一遍,一遍…

  7.5事件後,人們的心靈在經歷了劇烈痛楚後,如今也充滿了溫馨,那一幕幕民漢共度難關的場景,讓我們堅信民漢團結一家親的接力賽沒有終點。

  前兩天,我去買東西,就親眼目睹了這樣一幕。當我在一家商鋪挑東西時,有兩個中年婦女也在買東西,一道與攤主討價還價,熱火朝天。看背影,我以為她們是姐妹。待她們轉過身時,我愣住了,她們一個漢族,一個維吾爾族,顯然,不是姐妹。可很快,我知道我又錯了,因為她們親密的神情告訴我,她們不是姐妹,勝似姐妹,她們就是跨越民族界限的親姐妹!

  民族的不同,只是讓我們擁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習俗,可我們頭頂同一片藍天,腳踏同一方沃土,心中充滿同一個字眼,“愛!”就讓我們各民族心連著心,手牽著手,共同唱響那首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民族團結故事演講稿篇5

  民族團結,就是各民族之間相互團結,我身在十里望回族鎮中學,當然學校裡就有很多的回族,當然,我也要與回族人民團結起來。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有幹勁,我班有幾個少數民族,當然我也與他們很友好,在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既然我們的學校屬於回民之地,那沒就更應該與回族人民團結起來,在我的生活當中,他們也沒少幫助我,理所當然,我更應該與回族人民團結起來。

  中國人的心為什麼不齊,就是因為民族之間不和諧,我們中學應該從現在做起,立足於民族之中,維護民族團結。

  縱觀古今中外,民族之間不和諧的高調,導致國家的分裂,所以,我們應該,吸收歷史的教訓,維護民族團結,這是我們艱鉅的重要使命。咱們先舉個例子來說吧,日本的大和民族心是那麼的齊,這麼點的小國當年把我們打得屁滾尿流,可以說是不可思議,不過,到最後,憑藉著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反抗打到了他們。所以說,心齊,是我們中國人最缺點的。

  如果我們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心融為一體,畢竟我們留的都是中國血呀,我們如果團結起來,那沒我們祖國多強就不遠了,所以維護民族團結,是我們中華民族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堅持維護民族團結,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加油吧!讓中國民族大家庭團結起來吧!我們一起努力!

  民族團結故事演講稿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一個團結和睦的民族家庭》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一曲優美動聽的“愛我中華”唱出了十三億人的心聲,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祖國大地,安定祥和,到處奏響民族團結的凱歌。

  我們的國家大多數是漢族,在內蒙古有著眾多的蒙古族,而庫倫就是蒙漢雜居的地方。那麼這裡的民族團結又將是怎樣呢?那就先從我的家說起。

  我是個漢族女孩兒,奶奶在九年前去世了,在七年前爺爺又給我找了個蒙古族後奶奶。據說他們是在“福緣寺”一見鍾情的呢。

  婚後,雖然倆人感情很好,可是各自只會自己的民族語言,後來爺爺教奶奶學漢語,奶奶教爺爺說蒙語。功夫不負有心人,時間不長,爺爺奶奶居然蒙漢兼通了!就連姑姑們回來也學起了蒙語,偶爾一句話一半用蒙語一半用漢語,有時引起人們鬨堂大笑,真是其樂融融。

  每逢春節,爺爺的拿手好菜滿桌擺上,奶奶的蒙古族餡餅黃圓透亮;那大盤的手抓羊肉升騰祝願;那大碗的奶茶飄著濃香;那大塊的乳酪裝滿幸福;那大口的奶酒盛著豪情 。

  爺爺的一句漢語祝福真摯到永遠,奶奶的一支蒙古族歌曲婉轉悠揚。我愛我家,我愛爺爺,我更愛奶奶,因為奶奶不僅讓爺爺的晚年更加幸福,讓全家快樂,而且因為奶奶的一份愛的牽引,給了我們更多的民族之愛,澆開了民族團結的盛開之花。

  我愛漢族的節日風情,我更愛蒙古族的傳統風俗。這就是我的蒙漢之家,這就是我充滿祥和、充滿民族氣息的幸福之家,這就是我們民族團結的真實故事。

  俗話說:一滴水能映出太陽的光輝。在我們庫倫地區,這樣的家庭何止我家!蒙漢兩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建設我們的家園,使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上升,諦造了安代之鄉、蕎麥之鄉的美稱……

  的確,正因為我們全國五十六個民族同胞們和睦相處,友好互助,才促使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我愛我家,我更愛多彩的中華之家。你看:那蒙古族的安代舞,那傣族的潑水節,那雲南的歌會,那維吾爾族的新疆舞……

  現在我們各民族人民,誰也離不開誰,正攜手共進,共同建設著美好的家園,共同營造著和諧的社會!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我愛我家,我更愛一個團結和睦的民族之家。

  謝謝大家!


民族團結故事演講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