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燕子教學設計

  燕子這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燕子的外形美、飛行美、休息美及春天的美,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理解新詞及課文內容,感悟燕子及春光的美。

  教學準備:

  師:掛圖、配樂錄音帶

  生:預習課文、查詢燕子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檢查預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在自然界中有一種動物與春天有著密切關係,它總是早早地向人們報告春天的訊息,知道它是誰嗎?出示掛圖它就是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的主角。板:燕子指導“燕”字的書寫。

  2、交流觀察到的內容,用一兩句話說說燕子。

  3、交流收集到的有關燕子的資料。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說燕子,交流收集的資料進一步瞭解燕子,激發對燕子的喜愛之情,為學文做了鋪墊。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感受鄭振鐸先生筆下的燕子。播放錄音或範讀。

  2、生交流文中燕子留給你的印象。

  3、檢查預習。

  a、讀本課生字並組詞。

  b、開火車讀文,師生相機正音

  c、再讀全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師生討論解決梳理所提問題。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指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生交流:每個自然段分別都寫了什麼?

  師相機板書: 外形 趕來 飛行 休息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的問題。

  交流自己的收穫。可以讀一段課文,可以說說自己讀懂的地方。

  設計意圖:切實過好“認讀關”,對課文中的燕子形成整體印象。學文從疑問開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學習的主動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很會讀書,一節課我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解決了一些疑問,還把課文讀熟練了,下節課我們再細細品味文章的美。

  五、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 朗讀感悟品味課文,積累句段。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燕子,本課的生字詞你都會讀會認了嗎?

  出示生字新詞,指生認讀:

  俊俏 活潑 機靈 盪漾 燦爛

  掠過 偶爾 圓暈 映襯 鮮豔

  2、這篇文章主要從哪幾方面寫了燕子?

  師相機板:外形→趕來→飛行→休息

  二、品味文章

  一第一自然段

  1、指生讀此段。交流: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了燕子的?師相機板:羽毛 翅膀 尾巴

  2、問:你最喜歡作者用得哪個詞?為什麼?你能讀出作者的心聲嗎?生自由練讀

  3、指生有感情地讀。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燕子?師相機板書

  4、完成填空:

  一身 的羽毛,一對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這就是 的小燕子。

  5、再默讀此段想想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作順序?師相機總結,指導學生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6、生練習寫作,指兩生讀。師生共同評議。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理解與運用的結合,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

  二第二自然段

  1、導: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從南飛趕來了,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指生讀此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寫春天的?動手劃下來。

  2、生交流師相機板:雨、風、花、柳、草、芽。

  3、自己有感情地讀,說說哪些詞用得好,為什麼。

  4、作者用了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出示:……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生自由朗讀體會說說讀懂了什麼。師引導:趕集時你有什麼感受?作者把春天的景物比作趕集,你讀懂了什麼?

  設計意圖:“趕集”農村的學生並不陌生,讓學生結合生活思考抽象,是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的運用。

  5、把體會讀出來。

  6、師配樂範讀。

  7、生自練。

  8、指生讀。師生共同評價。

  設計意圖: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發現,再由讀表現出來。

  三第三自然段

  1、生默讀此段,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燕子的飛行特點。

  2、再讀畫出描寫燕子飛行的動詞。

  3、交流所畫字詞,並談談體會。

  4、練習有感情地讀。

  四第四自然段

  1、出示掛圖,生觀察:電線上的燕子像什麼?

  2、讀文,回答問題。書中是怎樣說的?

  3、體會“幾痕細線”“春天的歌”

  說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齊讀此段。

  三、回讀全文,總結昇華

  1、生自由有感情地讀文章,練習背誦。

  2、交流讀全文的感受。

  3、師總結:

  課文從燕子的飛行到春景的描寫,燕子的飛行再到休息。每一個畫面都描寫得那麼生動,彷彿眼前便是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美!

  四、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2、仿寫一種小動物。

  五、附板書設計:

  3 燕子

  羽毛

  外形 翅膀 活潑機靈

  尾巴

  趕來 增添生機 燦漫無比春天

  燕子

  飛行 輕快 靈活

  休息 像五線譜

  設計意圖:語文即語言和文字,語言要說,文字要寫。記得一位專家講過:語文課就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本節課就在做這樣的嘗試,努力體現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力求使課堂紮實高效。本節課重在讀和練上下功夫,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對學生施行彈性教學,以發揮學生的潛能,生成創造,培養語文綜合能力。

  蘇教版燕子教學反思

  《燕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再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

  由於下學期時間短,下冊的內容要在本學期提前學習,第一單元是描寫春天的景色,這樣學生就不能結合現實生活來學習課文,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春天的圖片及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課上,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再組織學生自讀交流,然後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第一段的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寫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表特點,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寫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在感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加深理解。課文第四自然段描寫了燕子歇息時與春景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文中把燕子落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說實話,我開始對五線譜也不理解,正好我女兒在學習電子琴,讓我認識了五線譜,學以致用,我是這樣啟發學生想象的:對照一下插圖,再閉上眼想象,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杆上的燕子變成了什麼?那幾根電線呢?再抓住“幾痕”進行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採用了簡筆畫突破疑難點,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明顯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再出示五線譜,學生就能輕而易舉的理解了這個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