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認識幾分之一教案

  《認識幾分之一》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P88—89頁

  教材簡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幾分之一。它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整數和學生對“平均分”已經有所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分食品活動出發,讓學生在平均分物體的活動中引導學生認識幾分之一。本教材突出了對1/2的認識,教學中我首先聯絡分蛋糕的結果,介紹半個就是二分之一,幫助學生將分數與已有的生活經驗建立聯絡,接著用切開的蛋糕圖直觀顯示的含義,並介紹1/2的讀法、寫法和分數各部分名稱。再讓學生用一張紙折一折並塗上顏色表示它的1/2 。教材又用摺紙的方法認1/4和1/8,比較1/2、1/4和1/8大小,並讓學生在小組裡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比較一方面可以聯絡實際操作豐富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感受和直觀操作,使學生感受分數的來由,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

  2、使學生學會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水彩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衝突

  師: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過生日,他請好朋友小紅一起到郊外玩,看,他們都帶了哪些什麼好吃的?

  看大螢幕4個蘋果、2瓶礦泉水、還有一個大蛋糕。

  師:這麼多好吃的食物怎樣分才能讓兩個人都滿意?板書:平均分你願意幫助他們分一份嗎?誰來說一說?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個;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師: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書:平均一個蛋糕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得了這塊蛋糕的一半。

  師:怎麼分?動畫演示一半在數學上用什麼數來表示呢?1/2,1/2就是分數,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二、操作活動,探究新知

  1、認識二分之一

  師:請同學們觀察課件,我們現在把蛋糕分成了幾份?2份中的1份就是半個,也就是二分之一。板書: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麼寫呢?看老師寫一下。逐步板書,這個數就是分數。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把書開啟到第98頁,自己找一找,讀一讀。

  學生自學課本。集體彙報並板書。

  師: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它指的是誰? 現在誰能說說我們剛才是怎麼得到這個蛋糕的1/2的呢?

  2、教學試一試

  師: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我們可以得到它的1/2。那麼一張長方形紙我們怎樣才能得到它的1/2呢?

  出示長方形紙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塗上顏色。看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師:都完成了嗎?誰願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夥兒看看的?展示學生作品,並將其貼在黑板上:

  ①對摺同意他的折法嗎?一樣的舉起來。

  ②縱向對摺 塗色的這部分是長方形的1/2嗎?

  ③斜折 這樣呢?

  師:他們的折法不同,有的橫,有的豎有的斜,塗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為什麼說他們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長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塗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結:只要把一個東西平均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3,認識了1/2,現在你還想認識其他分數嗎?

  出示第一題,學生自讀題目。

  教師指導填寫第一幅圖下面的分數。談話:這幅圖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在這幅圖下面的括號裡你們應該寫哪一個分數?寫出來。完成剩下的題目。

  出示第二題並完成。

  4、談話:我們來做個遊戲:拿出老師發給你三張圓片紙,比較一下,這三張圓片紙的大小怎樣?

  請你折出一張紙的1/2,塗上顏色,在折出另一張紙的1/4,塗上顏色,比較這兩張紙塗色部分的大小。

  這兩張紙中的塗色部分各用什麼分數表示?你能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嗎?還可以怎麼說?板書

  用第三張紙折出他的1/8,塗上顏色,你能用1/8與前面的哪個分數比較嗎?

  全班交流。

  5、出示第三題。

  談話:三張紙條的長度怎樣?

  做在課本上。

  指名說出填寫的分數,教師板書。

  提問:誰能根據這三張紙條塗色部分的大小,比較一下這三個分數的大小?

  指名回答。

  6、做第五題。

  指名讀題並說出題目要求。

  學生動手塗一途並比較大小。

  三、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小學數學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反思

  《認識幾分之一》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內容,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而且,這部分知識為我們以後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加深理解分數的意義,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動手實踐,從而獲得對分數的直觀認識,領悟分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上完課後,我就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及課後感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趣

  1.從生活情境中匯入新課,感到有趣!

  分數起源於分,是人們在處理“分物品”的長期經驗中形成的,老師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創設了十分貼進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分月餅,從分的過程中進行體驗和感悟:一方面,產生“平均分”的需要,強調“平均分”乃分數的本質特徵,另一方面,體驗由於總量的變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個數從整數兩個或一個再到不能用整數的變化的過程,自然引出分數。學生的學習完全是從生活經驗中得來,怎能不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產生了積極的探究情感呢?

  2.教學活動以操作探究為主,學得有趣!

  老師很好地詮釋了“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全新的理念。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探究環節,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並掌握分數。如,教師組織學生折一張正方形紙並表示出它的1/2,最後講評正方形的多種折法;在操作中,幫助學生實現了1/2從有意義接受到自由表達的過程。而後,讓學生自由說還想表示幾分之一?學生有的說1/3,有的說1/8,1/6……,學生又動手摺正方形紙,並把其中的一份塗上顏色。再圍繞學生自己折的各種1/4進行比較,感受分數的本質意義。這充分體現出數學知識不是教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在學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體悟中動態生成的,從而達到有效的數學學習的目的。

  二、實

  數學最內在的特性是數學本身,應該反映數學的個性,體現數學的思維魅力,如果數學課堂無法讓學生得到思維的快樂,得到思維品質的優化和思維能力的提升,那麼數學的本質力量也就無法得到體現。

  本課,學生對於分數的建構,經歷了以下幾個層次:

  1.在直觀的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數學化結果,在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之間架設了認知橋樑,並讓多位學生說一說1/2所表示的具體含義,這是學生有意義地接受1/2概念的過程。

  2.安排學生折正方形紙並表示其中的1/2,把1/2拓展到不僅是一個物體月餅,還可以是圖形的範圍,實現了知識由理解向表達,由內化到外化的過渡,並由此展開求同思考圖形一樣,折法不同,為什麼都是圖形的1/2,剝離1/2的非本質屬性,凸顯了本質屬性。

  3.類比遷移,折不同的圖形,認識其他的幾分之一,再展示學生中不同圖形塗的1/4,展開第二次的求同比較圖形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是它的1/4,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單位“1”是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平均分成了幾份”和“表示這樣的幾份”才是分數的最本質的內涵。

  這一探究過程是全課教學的亮點,凸顯數學教學最本真追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層層遞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完成幾分之一概念的建構。

  三、活

  1.把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活學活用”

  學生一旦走進生活,就容易將生活與數學聯絡起來,容易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思維研究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解決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體驗生活的意義,享受生活的樂趣。課末,教師還安排了學生找尋生活中的分數。有機地拓展了學生的認識視野,使他們真切感受到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切實體驗到分數的價值。

  2.活用教材,體現數學課的“人文性”

  初步認識分數是建立在生活原型的基礎上,所以讓學生聯絡生活,列舉生活中平均分一個物體的例子,從而產生不同的分數,通過說一說、寫一寫,小組討論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同時讓學生學會和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加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提供了多次的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含義。如,在讓學生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或4份時,為了便於學生通過動手感知、體會平均分後的圖形每份大小一樣,每一份都是原來整體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再通過讓學生折出正方形紙的1/4,並塗上顏色,說一說自己折的1/4的含義,展示幾種不同的折法,讓學生觀察、比較,認識到:它們的折法雖然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正方形的1/4。從而理解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之上。讓學生動手摺紙,不只是對1/4認識的簡單瞭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分數的含義。因此,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求學生摺紙,還要求學生用彩色筆畫出陰影來表示四分之一。由於學生對二分之一已經理解,所以延伸到這部分知識很輕鬆。在辨認和應用方面,學生也能抓住分數的意義的實質來說明和辨認。

  四、美

  1.教學語言感染力強,給人美的享受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都能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肯定學生的表現,如“同學們的想法真不錯!”“老師明白你的意思。”“你真是火眼金睛,“行”……同時也不忘鼓勵學生求異創新。“他是這樣想的,你呢?”“這樣可以,還能想出別的方法嗎?”發自老師內心的讚美,會激盪在學生心頭,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情感。

  2.課件製作精美,幫助學生理解運用

  多媒體課件是教學有效載體,把一些難懂、難理解的知識或素材做在電腦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運用新知。例如:老師在設計分月餅、生活中關於分數的圖片、猜一猜、提高拓展練習的課件直觀、實用又精美,讓學生在美好情感體驗中積極地理解運用知識。給學生留下“課雖完,意未盡”之感。

  本節課,學生始終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分數,讓新知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這樣聯結的知識才牢固,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認知衝突,學生主動操作,自主評價,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被調動並得以釋放,學生學得輕鬆。同時,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符合這一學段學生的思維特點。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還有待完善。在出示1/2時,讓學生真正體驗分數的產生以及分數的意義太過倉促。應該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感悟。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交流,我發現自己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對於數學課還需要更多的精心設計和打磨,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高效的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