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手術前緊張怎麼辦

  患者在知道自己即將進行手術的時候,總會很緊張不能坦然接受治療,這讓醫生很是頭疼,那麼醫生該怎麼做才能徹底放鬆患者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希望能幫到你。

  患者術前特別緊張怎麼辦

  術前溝通很重要

  術前溝通是醫生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但是有很多醫生並不擅長跟患者溝通,在溝通過程中出現過多專業術語, 讓患者聽不懂,或是把風險談得太重,導致一部分患者對治療過於緊張。有些乾脆避談風險,術後也很容易引起糾紛!

  好的術前溝通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配合醫生治療,同時在出現術後不良反應時,能儘量減少患者對醫生的誤解。

  現在,我們就以牙醫與患者換為例,看看應當如何正確的進行術前溝通

  不緊張

  1.您今年多大歲數了?看著這麼年輕,這麼精神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誇獎讓患者放鬆

  2.您用力握下我的手,來,再咳嗽兩聲我聽聽。簡單測試下心肺功能,評估治療承受力

  3.您心臟怎麼樣?有什麼其他慢性病?詢問了解治療禁忌症

  能聽懂

  4.我來跟你說一下你這個病好不好?你這個病,把X光片往這一放就很清楚了。你看,上邊這個淺一點白色的是陰影是牙槽骨,中間白色的是牙齒,可以看出來,牙根很長,通俗點說,牙齒跟大樹一樣,牙齦跟牙槽骨就是土壤就,牙上邊有髒東西了,旁邊的土壤就慢慢流失了,土一少,牙齒就會慢慢掉用影象說明疾病和原因

  5.那應該怎麼治療呢?最理想的情況是讓土壤再回來,可是咱現在的醫療技術暫時還不能,它一旦流失了,基本就回不去了。那我們還能怎麼辦?我們只能把咱的牙齒上的髒東西清理掉,不讓咱剩下的土壤再流失!形象地解釋治療的依據

  6.牙上邊的髒東西有2部分,一部分咱可以看到,就是在外邊的牙齒上,另外一部分咱看不見,是在牙齦下邊,咱這次要做的就是要把下邊藏起來的髒東西去掉,明白了嗎?形象的說明治療方法

  都知道

  7.這個手術是個小手術,恢復起來還是很快的。一般來說,手術後2-4小時之後就能恢復進食跟喝水啦;手術後你大概一兩個星期牙齒會敏感,不要吃太涼太熱太硬的東西,另外刺激性的辣椒什麼的也別吃。一個月左右再來複查一次,就可以啦。另外堅持好好刷牙,堅持用漱口水,咱的病就算是好啦。介紹治療後的過程和術後反映

  8.這個手術也會有一些風險,咱不能保證說沒一點問題,比如牙齒敏感久久不消失或者治完以後牙齒鬆動,都有可能。介紹治療的副作用或風險

  9.但是這些情況發生的機率很低的,發生的概率不超過1%,100個人裡面可能有1個。介紹副作用或風險的發生率

  10.但如果不做這個治療呢,你這個牙鬆動掉落肯定是跑不掉的,這個可能性是多大呢?是100%。

  一個是做,1%的可能會越來越壞;不做,變壞的可能性是100%。所以說對比做與不做,都有壞處,但是哪個壞處更大呢?不做的壞處更大介紹不做治療的副作用或風險的發生率

  11.還有,你做的話幫你治好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是99%。可是你要不做呢?治好的可能性是多大?因為這個病不會自愈的介紹並比較不同治療的有效率或治癒率

  12.所以做的好處比不做的好處要大,做的壞處比不做的壞處要小,所以你不用特別擔心,放輕鬆。總結利弊權衡,明確治療建議

  13.另外,我做了很多這樣的治療了,會全力以赴的幫你治療,把出現副作用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表示自己會認真做,讓患者放心

  14.那麼你還有什麼問題沒有?主動詢問並回答患者的疑問

  15.患者:這個治療要多長時間?

  像你這樣的情況,一般30-40分鐘,不會太久,此外,你要是在治療中有什麼問題,隨時告訴我

  醫生在與患者術前溝中,用平易近人的態度使患者放鬆,並對醫生產生信任,醫生的語言要通俗易懂,儘量避免使用專業詞彙,應該多采用圖片和形象比喻的方法來解釋

  同時,很多醫生為了保護自己,在與患者的術前溝通中,向患者告知大量的診療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後果,很少談及診療可能產生的好處,也很少對不同診療方案的利弊進行清楚的解釋,但是這樣做並不能保護醫生,而且導致很多患者產生不必要的緊張和恐懼情緒,甚至害怕拒絕診療。

  因此,醫生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能用真實資料,來幫助患者輕鬆接受治療。使患者能夠清楚的瞭解診療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及術後正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