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常用的手勢含義

  在演講中,擁有自然而安穩的手勢,是可以幫助演講者平靜地說明問題;做出急劇而有力的手勢,是可以幫助演講者昇華自己的感情的;穩妥而含蓄的手勢,是可以幫助演講者表明心跡。下面,小編為你講解演講中每個手勢的含義,希望能幫到你。

  在:

  1拇指式。豎起大拇指,其餘四指彎曲,表示強大、肯定、讚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豎起小指,其餘四指彎曲合攏,表示精細、微不足道或蔑視對方。這一手勢演講中用得不多。

  3食指式。食指伸出,其餘四指彎曲併攏,這一手勢在演講中被大量採用,用來指稱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觀點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則表示強調,也可以表示數字“一”、“十”、“百”、“千”、“萬”。手指不要太直,因為面對聽眾手指太直,針對性太強。彎曲或鉤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齊肩劃線表示直線,在空中劃弧線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並用式。食指、中指伸直分開,其餘三指彎曲。這一手勢在一些歐美國家及非洲國家表示勝利的含義,由英國首相邱吉爾在演講中大量推廣。也表示二、二十、二百……之意。

  5中指、無名指、小指三指並用式。表示三、三十、三百……。

  6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並用式。表示四、四十、四百……。

  7五指並用式。如果是五指並伸且分開,表示五、五十、五百……。指尖併攏並向上,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義,顯示出堅定與力量,又叫手推式。

  8拇指、小指並用式。拇指與小指同時伸出,其餘三指併攏彎曲,表示六、六十、六百……。

  9拇指、食指、中指並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這”、“這些”,用力一點表示強調,也表示數字七、七十、七百……。

  10拇指、食指並用式。併攏表示肯定、讚賞之意;二者彎曲靠攏但未接觸,則表示“微小”、“精細”之意;分開伸出,其餘三指彎曲表示八、八十、八百……;

  11“o”型手式。又叫圓型手勢,曾風行歐美。表示“好”、“行”的意思,也表示“零”。

  12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張開,其餘彎曲,表示包容量很大。手部抬高表示“讚美”、“歡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請施捨”之意;手部放低表示無可奈何,很坦誠。

  13俯手式。掌心向下,其餘彎曲。表示審慎提醒,抑制聽眾情緒,進而達到控場的目的,同時表示反對、否定之意;有時表示安慰、許可之意;有時又用以指示方向。

  14手切式。手剪式的一種變式。五指併攏,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斷、堅決、排除之意。

  15手啄式。五指併攏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向性,並帶有一定的挑釁性。

  16手包式。五指相夾相觸,指尖向上,就像一個收緊了開口的錢包,用於強調主題和重點,也表示探討之意。

  17手剪式。五指併攏,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兩手同時運用,隨著有聲語言左右分開,表示強烈拒絕。

  18手抓式。五指稍彎、分開、開口向上。這種手勢主要用來吸引聽眾,控制大廳氣氛。

  19手壓式。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掌一下一下向下壓去。當聽眾情緒激動時,可用這手勢平息。

  20手推式。見“五指並用式”。

  21撫身式。五指自然併攏,撫摸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撫胸表示沉思、謙遜、反躬自問;撫頭表示懊惱、回憶等。

  22揮手式。手舉過頭揮動,表示興奮、致意;雙手同時揮動表示熱情致意。

  23掌分式。雙手自然撐掌,用力分開。掌心向上表示“開展”、“行動起來”等意,向下表示“排除”、“取締”等;平行伸開還表示“面積”、“平面”之意。

  24舉拳式。單手或雙手握掌,平舉胸前,表示示威、報復;高舉過肩或揮動或直錘或斜擊,表示憤怒、吶喊等。這種手勢有較大的排他性,演講中不宜多用。

  25拳擊式。雙手握拳在胸前作撞擊動作,表示事物間的矛盾衝突。

  26拍肩式。用手指拍肩擊膀,表示擔負工作,責任和使命的意思。

  27拍頭式。用手掌拍頭,表示猛醒、省悟、恍然大悟等意。

  28捶胸式。用拳捶胸,輔之以跺腳、頓足,表示憤恨、哀慼、傷悲。演講中不太多用。

  演講中比較常用的三種手勢

  國外一些學者認為,手勢和麵部表情態勢語言,在演講中可以傳遞整個演講資訊的40%。蘇聯早期馬克思主義宣傳家葉米雅羅斯拉夫斯基說:“演講者的手勢自然是用來補充說明演講者的思想、情感與感受的。”蘇聯演員瓦帕帕江也說:“手勢語本身就象文字一樣地富有表現力。”特別是在言語少於思想,三兩句話中蘊藏著通篇哲理的時候,尤其是這樣。

  手勢語不僅能強調或解釋臺詞的含意,而且能生動地表達臺詞裡所沒有的東西。”可以這樣說,沒有手勢的演講,不是真正的演講。

  另外手勢也能暴露人的性格和心理狀態,胸有成竹時,摸摸下巴;高興時,拍拍大腿;後悔時,拍拍腦門;為難時搓搓手;憤怒時,拍拍桌子;精神緊張時,雙手會緊絞在一起;悲痛欲絕時,捶捶胸;豎大拇指表示讚許,豎小拇指表示蔑視等等。難怪弗洛伊德認為“指尖會說話”。

  演講的手勢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按它的運用方式、意思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情意手勢。這種手勢主要是表達演講者喜、怒、樂的強烈情感,使具體化。比如:講到勝利成功時 ,演講者拍手稱快;講到非常氣憤的事情時,演講者雙手握拳,不斷顫抖;講到著急、擔心時,演講者雙手互搓。情意手勢既能渲染氣氛,又助於情感的傳達,在演講中使用的頻率最高。

  2.指示手勢。這種手勢有具體指示物件的作用。它可以使聽眾看到真實的事物。比如講到“你”、“我”、“他”或“這邊”、“那邊”、“上頭”、“下頭”時,都可以用手指一下,給聽眾更清楚的印象。這種手勢的特點是動作簡單、表達專一,基本上不帶感情色彩。這種手勢只能指示聽眾的視覺可以感知的事物和方向,視覺不及的,不能運用這種手勢。

  3.形象手勢。這種手勢主要用來摹仿事物,給聽眾一種形象的感覺。比如演講者到“袖珍電子計算機只有這麼大”的同時,用手比劃一下,聽眾就具體知道它的大小了。在講到“微型的照相機只有現在的進口打火機那麼大”時,用手勢配合一下,既具體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