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陶藝課的好處

  陶藝,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結晶。讓孩子從小學習陶藝製作,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那麼,讓孩子學習陶藝有什麼好處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幼兒學習陶藝的益處

  陶藝對青少年兒童有著很多積極益處。當孩子們開始抓著一大捧陶泥開始玩耍時,您可能會覺得這只是單純的玩耍,其實不然,在玩泥的過程中,孩子們能夠得到很多益處。

  泥土,就像水和沙一樣,對孩子們具有一種自然的吸引。孩子們之所以喜愛這些東西,是因為他們與這些東西沒有任何隔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把這些常見、熟悉的東西轉變為一個個令人喜愛的作品。這種經歷,帶給孩子們的是一種不同的感受,完全不同於使用諸如水筆、蠟筆、畫刷或其他工具進行創造的感受。蠟筆畫出來的線是無法改變的,但一根泥條,可以變成一條蛇,再變成一個碗,最後還可能變成一個雪人。只要孩子們願意,這種變化是無窮無盡的,而孩子們也在變化的同時充分享受著創造的自由。

  玩泥是一種全身運動,對於促進小孩兒的生長髮育有著莫大的好處。當孩子們努力地搗、捏、滾、壓、捅、撕、擠、盤、扯、扭或彎著泥土,讓它們變成各種各樣形狀和大小的時候,尤其是當孩子們站著完成這些工作的時候,他們全身都得到了鍛鍊。此外,在玩泥的時候,孩子們還往往需要學習如何輕柔地對待泥土以得到需要的效果。

  玩泥還是一項涉及多感官的活動。泥土可以是細軟而潮溼或堅硬而乾燥,不同的泥土有著不同的顏色和氣味。手指擠壓溼泥或將泥摔在桌面上時,孩子們聽到的是兩種不同的獨特聲音。當孩子們慢慢學會區分這些細節的時候,他們的感覺技能也日益增強。

  此外,還有研究表明,玩泥具有治療效果。就像很多其他形式的藝術一樣,泥土為孩子們提供了發洩情緒的一種正當途徑。當孩子們沮喪的時候,他們不能摔打、擠壓、蹂躪自己的同伴,但他們可以以任何方式對待一塊泥。“因為孩子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的世界裡,他們用泥更容易表現他們所處的世界”,他們可以把能接觸到的所有人或物用泥土表現出來。這種結合創造與玩樂的方式能夠幫助孩子們學會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淺談幼兒陶藝教育

  一、幼兒陶藝教育的必然性

  當今時代,開展幼兒陶藝教育是歷史的必然,是新《綱要》對幼兒發展需求的新理念。

  首先,陶瓷藝術作為藝術的一朵奇葩,屬於世界性的藝術語言形式。國外陶藝發展非常快,他們都走在我國曾是“陶瓷大國”之前。中國作為陶瓷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半個世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有理由也有責任讓這門藝術在我們的孩子手中得到繼承和發揚,只有讓幼兒紮根於民族文化傳統,才能維繫著文明的程序。

  其次,陶這種藝術充滿了純天然的氣息和生命力,對孩子親近、迴歸自然的誘惑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應當發展幼兒使用原始材料的本能,在陶藝活動中尋找自己,發展自己,塑造一個個全新的幼兒心理世界。

  再次,陶藝的製作與欣賞對幼兒動腦和動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協調作用,對智力開發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不僅能訓練他們的視覺、觸覺和動覺之間的配合,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力,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是美育的生動體現,對提高整個國民的文化素質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最後,教育部相當重視:2000年教育部頒發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指出:“有條件的學校可增加陶藝的教學內容”;教育部長陳至立曾多次指出:“陶藝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揚名寰宇,並且以物載道,蘊含著深厚巨集博的中華文化精神,陶藝教育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生動地瞭解自己國家的燦爛文化,培養學生對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時,創作陶藝的過程,是學生通過自己雙手將自己想象變成具體成果的過程,這是學生所學知識的展示,是他們觀察力和創造力的展示”。

  二、國內外幼兒陶藝教育的現狀

  1、國外幼兒陶藝教育現狀

  現如今,陶藝教育在世界上可謂是遍地開花。許多先進的國家早在二、三十年前都已把陶藝列入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的教學課程裡。美國在普及陶藝教育方面,走在了前面,不同年齡段的教學內容安排是循序漸進的,從幼兒園到大學,由淺入深地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全國有近千所大學和學院設有陶藝專業,社群幼兒園、中小學和各種活動中心開設陶藝課程的就更多了;歐洲諸國,社會和學校都有幼兒陶藝教育的良好拓展環境,並在幼兒教育和人才素質培養中,佔有相當大的空間和時間,而且教學的計劃措施、物質條件和研究機構都較完善,形成了學校教育和社會文明互動的良好發展趨勢;日本文化素以善於包容外來文化,創造自己的新鮮血液而著稱,它最早從朝鮮傳入陶藝技術、吸取中國的燒製方法,製作出本民族的聞名於世的“京燒”。如今它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美術都全面地開設了陶藝課,深受學生的喜愛;在韓國,包括我國臺灣地區都在本民族的基礎上在幼兒、中小學當中開展陶藝教學課程;在英、法、東南亞不少國家,許多幼兒園都設有陶藝教育課程,而且開展的有聲有色,可見學習陶藝教育的普及性和重要性。

  2、國內幼兒陶藝教育現狀

  在我國,1956年中央工藝美院陶瓷系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完整的陶瓷系科。1958年,中國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學府——景德鎮陶瓷學院在千年古鎮誕生。隨後,各大美術學院相繼開設了陶藝課程,西安美院於2002年成立陶藝專業。師範院校中率先開設陶藝課的是山西師範大學美術系。

  從2002年開始,教育廳就下發檔案要把陶藝逐步地加入中小學課堂,5年過去了,陶藝教育在中國教育部的關注下迅速發展,前幾年還是比較冷門的處女地,如今已成為教育熱點,各大城市的中小學幼兒園都在大力提倡陶藝教學和籌建屬於自己的陶藝教學基地,有些省份如江西、上海等已經把陶藝作為一門課程,讓孩子能夠盡情地領略到陶藝之美,也開始逐漸出現一批小小陶藝家。全國許多省市幼兒園的實踐證明,陶藝教育是素質教育非常有效的載體。

  三、幼兒陶藝教育的多元化意義

  1、陶藝可以豐富幼兒情感體驗,培養幼兒健康的身心

  泥與水是人類生命依賴的重要因素,人,從根性上說是眷戀著泥土,眷戀著大地的。玩泥巴是每個孩子天性的開始,做陶藝其實就是“玩泥巴”,這顯示了陶藝的樂趣與人類心靈情操培養的自然關係,這遠比繪畫中的塗鴉來得早。在農村,孩子剛能走路,便就地取材,玩泥拌水,甚至喜歡舞弄神奇的火;在城市,孩子更是對這種無毒無臭的天然礦物--泥土,情有獨鍾,那種滑溜溜、涼颼颼的憩膚之感,從指甲縫中一直滲入心田,那種單純裡流露著孩子滿足的大歡喜。他們盡情感受泥性的柔軟、成型的隨意:切、割、捏、撮、盤、印、拍、壓、撕、戳、刻、劃? .各種方法,再加上工具的運用,盡興地宣洩自己的情感,手中的泥會變得千姿百態。

  這多變的過程,是幼兒釋放自我、闡述童真的一種手段;是通過觸覺、視覺,感覺引人向善的一種樸實的方式;是“陶冶情操”、施潔淨於人心的體現;也是他們幼小心靈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增強自信心的有效措施;還無形之中全方位地鍛鍊了身體,培養了孩子形成堅忍不拔,堅持到底的行為習慣,並最終化為良好的品質。

  2、幼兒陶藝最能體現啟蒙教育

  幼兒教育重在對幼兒進行科學和藝術的啟蒙教育,陶藝啟蒙教育給幼兒以真的啟迪、善的薰陶、美的享受。泥、水 、火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開端,加上釉料的洗禮更是變化莫測,其中蘊含著物理、化學的基礎知識,幼兒對柔軟的泥土變成硬邦邦的陶器過程產生了興趣,在好奇與探討中培養了孩子科學探索精神,是啟蒙科學的導火線,是科學與藝術形成有效的結合,同時推動了藝術的發展。

  幼兒陶藝活動本身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融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於一體,這對幼兒來說難道不是很好的美術啟蒙教育手段?

  3、陶藝開啟了幼兒形象思維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藝術要求同樣的思維過程”。開啟幼兒的智慧是陶藝教育的益智功能,陶藝作為三圍空間藝術,是最能激發幼兒空間形象思維的一種藝術形式,幼兒還可以通過陶藝製作的一系列較複雜的過程,培養做事的條理性,潛移默化中強化了幼兒的邏輯思維。

  有關專家研究證明,手部活動的訓練會對大腦細胞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有利於大腦智力開發。而陶藝活動正給幼兒提供了這個機會,陶藝製作是通過手指、手腕、和手掌的不同部位與腦、眼、心協調配合的過程,視有所感、腦有所思、手有所致,對幼兒動作的靈活性、精確性、手眼協調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

  現在的幼兒生活在電子時代,玩的多半是電子、絨布等成品玩具,而陶藝的製作過程是幼兒自己做玩具的過程,整個過程寓德於陶文化之中,寓 創新於動手實踐之中,在玩樂當中手的活動刺激了腦細胞,促使大腦運作靈活,無形中培養了幼兒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同時發展了幼兒的智力。

  4、陶藝啟迪幼兒智力,發展個性,培養創造力

  從智力的結構角度來看,智力包括感知、觀察、記憶、想象、創造等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智力的基礎是人的大腦。陶藝活動不僅依賴於大腦皮質的分析機制,還依賴於那些主觀感受與動機的次皮層結構,雙手的動作同時刺激左右腦,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這些都對人智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幼兒的智力發展起源於動作,而製作陶藝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將幼兒帶入想象的王國,激發他們去感受,激發他們去表現,激發他們去創造,從而達到啟迪智慧,培養智商的目的。

  在大千世界中,科學的答案只有一個,而“美”的答案卻有許多。陶藝可塑性強,幼兒根據各人的性格和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可以豪放大膽暢快淋漓的表現,也可精雕細刻形成精巧玲瓏,文雅稚氣的風格。幼兒隨心所欲根據自己個性特點自由發揮,個性得到張揚和釋放,培養了幼兒健康的個性、正確挖掘了幼兒個人不同的潛能。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富於幻想,創造萌芽開始綻露,在這段時間裡,創造意識的培養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陶藝活動對培養幼兒創新實踐能力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陶藝創作的本身沒有固定的模式,有多種成型方法,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孩子怎麼捏、揉都會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這就給了幼兒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幼兒可以憑藉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自信地對客觀世界的生動聯想,進行創作。陶藝製作的整個過程對豐富幼兒的想象,發展創造性思維,啟用靈感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5、陶藝提高幼兒藝術欣賞力和審美意識

  陶藝作為一種綜合創作的藝術,集藝術性、趣味性、創造性於一體,製作過程是經過長期反覆的欣賞--操作——再欣賞——再操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藝術欣賞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首先,在創作前,幼兒尋找生活、觀察生活、表現生活,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感知、欣賞;其次,陶藝是平面與立體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幼兒經過直接觸控,平滑與粗糙,堅硬與柔軟,凹進與凸出等都能引發幼兒的遐想空間;最後,陶藝讓幼兒用雙手和幼小心靈去發現美、鑑賞美、體驗美、表現美,淨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使幼兒的藝術欣賞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正是陶藝的審美功能,正是實施幼兒美育提高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

  6、幼兒陶藝教學與各學科的整合

  人類的知識巨集觀地來看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目前,世界教育領域普遍開始重視學習的綜合化,注重加強學習內容的聯絡性,引導學生在各個不同層次綜合所學的知識,以放大學習的功效,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是21世紀教育發展的趨勢。幼兒陶藝教學應放在知識的整體環境中,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相互領會、促進幼兒思維的多元化和綜合化,這有利於幼兒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如著名美學家滕守堯曾指出的:“現代教育的核心是藝術教育,藝術可以在各學科中發揮核心輻射的作用,藝術必須融合或輻射到各個學科中,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也因為藝術的輻射而變得更有趣味”。

  陶藝的教學作為一種教育的載體是整合其它學科的。首先,陶藝教學和美術教學中的手工製作、雕塑、幼兒畫等教學相整合,當幼兒把書本上平面的繪畫內容用陶藝的形式立體地呈現出來時,就已意識到其實繪畫與陶藝是相輔相成的,就已構建了大綜合的陶藝教學特色之路;其次,陶藝創作於歷史學科、音樂學科、語文學科、美術學科、社會等學科自然地、有機聯絡地整合,以陶藝教育為載體,發揮陶藝的核心輻射作用;再次,利用其它學科的教學活動給幼兒帶來的情緒體驗進行陶藝創作,如,語文課中學的一個童話故事,體育課中學的一個鍛鍊動作,音樂課中學的一段優美旋律等等,給學生帶來的心靈震撼都可用陶藝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最後,陶藝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它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幼兒在陶藝活動過程中,將獲得有關認知能力,有效地遷移到新的認知情景中。

  四、小 結

  幼兒陶藝在素質教育的領域裡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來被廣大學校認同和重視,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 隨著現代化社會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素質教育下產生的"社會產品"應該是使孩子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創造的多元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