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新聞分析論文

  新聞類節目是廣播、電視中十分重要的一種節目形態。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和發展,廣播和電視作為傳統大眾媒介的地位受到網路的強烈衝擊,給廣播電視媒體帶來嚴峻的挑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 》

  摘 要 本文將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技巧分為五個大的方向進行研究:編輯模糊處理方法、組織指導技巧、民間DV的派車和處理技巧、後期指揮技巧和輿論節目製作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從這五個大方向,可以瞭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相關技巧,提高廣播電視的質量,以最好的編輯手段製作出最高水準的精品節目,推動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方法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0-0017-02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是將所接收的資訊進行篩選、加工、重組和再次傳播,屬於一種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編輯能夠充分發揮判斷價值的能力和創作的思想,因此,編輯工作能夠統領電視新聞,成為其主力軍。而作為新聞編輯,要充分學習政治知識、研究思想內涵、落實實事求是並追求正確的價值觀,綜上條件,篩選出優秀稿件進而將其彙編成冊,由此以來,廣播電視新聞活動中的編輯工作就越來越重要。本文就從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技巧入手,分析相關問題。

  1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模糊化處理

  在新聞編輯工作和新聞寫作過程中,模糊化處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適用範圍很廣。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應該分清模糊化處理在什麼情況下是適用的、在什麼情況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處理的技巧等問題。那麼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進行模糊處理。

  第一,急發稿件。一般而言,急發稿件都需要進行模糊化處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常常會遇到一些短時間內無法確認和查清的問題,而新聞稿又必須及時播出,在這時,相關工作人員就應該採取模糊處理,而不是盲目地確認,這樣一來,新聞稿件的時效性就有了保障,新聞損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機密稿件。例如對我國的軍事情況進行報道時,對涉及到駐地、科研資料等方面的新聞稿件,也需要做模糊處理,做到不洩露國家機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規。在對廣播電視新聞進行編輯的同時,由於新聞報道也應遵循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因此應對其進行模糊處理;

  第四,如果出現新聞報道當事人的清晰影象時,都需要對其進行模糊處理,如側面拍攝和在播放時打馬賽克等。只要與個人隱私有關的新聞報道,新聞工作者在處理和報道時都應該慎重,堅決以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規為準繩。

  2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組織指導

  新聞編輯部代表了整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利益,對於黨和國家出臺的相關方針和政策以及社會的發展問題、重大事件發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關工作人員都應該充分了解,在瞭解實情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擬定和報道,對新聞視角進行剖析和參謀,正確把握輿論的方向。編輯部應該定期組織戰役行報道,例如開辦新欄目、進行系列報道的拍攝和製作,與觀眾互動,一起對報道進行討論和研究。同時,先進的通訊網路設施對廣播電視新聞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網路設施主體包括通訊員和記者組成,新聞編輯部和網路設施主體的關係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兩者只有建立起長期合作通訊的關係,發稿情況和寫稿情況才能及時通報,編輯部也能協助通訊員和記者,對其新聞採編進行教學、培訓和指導,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新聞業務的知識。

  因此可知,將新聞系統進行組織分類,能夠有效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效率,在整合培訓、組織指導之後,新聞質量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3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編輯民間DV素材

  很多行業都將媒體的宣傳作為工作的重點,例如消防部門、公安部門、工商部門等,還有部分單位內部還設有專門的新聞宣傳機構,如宣傳部、專門整理部門活動的專員,還有專門負責管理單位活動資料的人員,並將部分資料交予新聞媒體刊登。這些單位中的宣傳人員均與電視臺關係緊密,有如下優勢:從他們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實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對專業術語表達的時候,用詞更準確,不會出現知識性的錯誤;新聞調查取證也較及時,尤其是能夠捕捉到執法現場的鏡頭,不會耽誤新聞的取證和發表,還能提供記者捕捉不到的鏡頭。目前很多電視臺都使用民間DV拍攝的關鍵畫面,再進行加工和編輯,最終形成完整、專業的新聞進行播出。

  4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製作輿論監督節目

  關於製作輿論節目的技巧,具體有以下幾點。

  第一,堅持實施建設性的監督。作為廣播電視新聞的相關人員,應該以黨和人民為工作的中心、服務大局、以黨的要求約束自身,將政府重視、群眾關心的問題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

  第二,監督時要保證科學化。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輿論監督,用科學的方式將實事求是、客觀全面的新聞帶給群眾;

  第三,依法監督。輿論監督是受法律保護的,只要在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監督,不違背黨的發展規律、不洩露國家機密等。

  5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後期控制指揮

  控制著一般被稱為導播,節目直播的時候是很緊張的,主持人、技術人員、編輯以及無時無刻準備釋出的新聞訊息,都應該隨時做好準備,服從導播的安排。廣播電視新聞與報紙相比,報紙的排版其實就是電視的版面,新聞編輯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間中將版面做得更加活躍、更加吸引人。根據節目的時長來確定新聞的成套播出,對於突發性新聞或沒有及時製作的新聞,可選用在節目中插播;若收到記者傳回的新聞,如果比較重要,那麼導播就可以在節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節目中插播訊息,實際上已經打亂了原本的預定,那麼導播必須具有縝密的思維並輔助準確的計算,才能將新聞插播在適當的時間中。

  6結論

  綜上所述,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具備多方面的技能和專業知識,除了要對傳媒行業進行深刻且嚴謹的認識,還需要努力學習,以便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聞的創新來自於思維方式的創新,內容豐富多彩的新聞節目是與新聞編輯的創新思維分不開的,只有通過創新才能達到最後的目標。因此,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創新意識引領者編輯技巧,才能製作出符合受眾要求、滿足人民需要的、高質量的廣播電視節目,迎合我國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觀眾,還可以將新聞報道典型化、精品化,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黎燕,曹林.論網路課堂在《廣播電視新聞》教學中的輔助性應用[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23.

  [2]徐尚青.傳播科技變化與廣播電視新聞學教育的應變——以地方教學型高校為例[J].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

  [3]孫宜君,劉進.媒介融合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出路[J].新聞愛好者:上半月,200911.

  篇二

  《 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

  【摘 要】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學生面臨著傳統電視媒介的更新換代,廣播電視整體格局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高校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應根據當前這些變化不斷調整其教學,使教學更加適應變化了的廣播電視媒體。本文分析了高校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改革的必然性,並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建議。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專業 課程改革 專業特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2-0062-02

  廣播電視新聞專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同時,廣大的新聞單位也表示,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與用人單位期望的差距較大,學生們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一 廣播電視新聞教學專業改革的必然性

  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教學的目標首先就是要滿足學生的個體發展,從短期來看,學生的個體發展就是要讓學生具備與社會工作要求相符的能力,使學生具備本科教育應有的素質,具有其他專業不可替代的學科優勢。從長遠來看,應該讓學生具備廣播電視新聞專業領域持續不斷的學習能力,在本領域能夠做出突出貢獻,不斷推動我國的新聞事業邁上新臺階。

  除了學生自身的發展要求廣播電視新聞專業進行改革以更加適應不斷髮展的新聞事業外,建設文化軟實力強國的國家發展目標也要求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培養國際化的新聞傳播人才。新聞人才的培養不僅是滿足學生個體的需要,更是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需要。

  目前,中國的傳媒正在向“三網融合”的產業模式發展,廣播電視改革已經進入到了更深的層次,2013年以後,廣播電視和電信互相進入了對方領域,未來的傳媒之爭將更加激烈,且競爭將主要來自廣電系統外部,廣電系統由事業單位向企業轉變的步伐愈來愈快,急劇變化的內外部環境對教育的影響也是非常深刻的,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教學改革必然要根據這些變化改變人才培養方式,更新教育理念。

  二 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教學改革方向

  1.調整課程結構

  廣播電視新聞專業不但要學習傳統新聞學的專業知識,更要體現現代傳播學的潮流。根據廣播電視傳媒發展的需要,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以及專業的傳播學素養。目前,各大高校課程結構主要集中在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專業課程上,而且理論性較強,實踐環節較少,雖然人才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在傳媒機構進行新聞採訪、寫作、編排、拍攝、製作等工作,但實際上學生畢業之後能夠真正上手工作的非常少,課程所學不能應用於實踐一直是阻礙學生髮展的難題。因此,調整後的課程結構除了要夯實專業素養外,對於輔助實際工作的課程也不能忽視。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課程需要得到重視,1寫作課程,寫作是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廣播電視新聞學開設的寫作課程主要有基礎寫作、新聞寫作、評論寫作等,筆者認為還要加大這方面的課程比例,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2外語能力,新聞傳播的全球化要求本專業畢業生要具備較強的外語素養,在設定普通大學外語課程之外,還應適當增加傳媒專業的外語課程,全面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這對研究國外傳播的趨勢以及研究國外各類新聞節目大有裨益,首先要聽懂,其次才能談研究。3影視精品賞析課程,要積極引導學生欣賞不同型別的影視節目,掌握傳播學的普遍規律,如國外的新聞與專題製作,紀錄片甚至電影、電視劇、傳播範圍廣的精品都可以作為教材,可以逐格逐幀地對影視作品進行研讀和分析。

  2.根據傳媒發展的趨勢,開展媒介融合的教學嘗試,培養一專多能的新聞人才

  一專是指“新聞”專業素質,“多能”是指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廣播電視新聞已經進入了一個受眾逐漸細化的時代,日後的傳播分眾化趨勢將逐步加大,頻道也趨於專業化。因此,新聞人才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新聞傳播業務能力外,還要根據分眾化的趨勢培養社會學、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的能力,為競爭就業增加籌碼,只有能夠迅速融入專業化媒體傳播領域的人才才能在分眾化的媒體趨勢中佔據主動。其實,媒介教學的融合嘗試在國外新聞傳播學中早已經有實踐。例如,美國的密蘇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專業已經在本科階段開設了媒介融合的教學,並且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該專業教授的課程除了有傳統的傳播學包括的新聞寫作和傳播理論等基礎課程,還開設了網路、手機等新媒體傳播技能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媒介融合專業的畢業生要比單純接受傳統新聞傳播專業教育的學生更具有競爭力,能夠更加適應新時代媒體的發展和變化。

  中國傳媒大學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課程設定將實用、立體培養作為目標,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讓學生習慣高強度的新聞採訪工作,並對新聞以及節目製作的各個環節有更加深入的瞭解。同時,安排學生到一些主流媒體進行長期實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磨鍊自身。學校委託實習單位對學生進行崗位培訓,讓學生在一線工作中彌補書本學習的不足。雖說地方高校可能沒有中國傳媒大學技能訓練平臺的優勢,但筆者瞭解到很多地方高校也在依託地方資源為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搭建平臺,如與省、市、縣級電視臺、各層次報社、影視製作公司等進行合作。平臺雖有,但對廣播電視新聞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模式、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興趣?如何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如何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都需要廣播電視教育工作者結合具體情況思考、改進。再則,這種融合教學要求廣播電視新聞教育工作者從更巨集觀的角度看待本專業,新聞傳播事業實際上是一項人與人溝通的事業,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和智慧,只有具備“融合性”的人才才能不斷促進傳媒事業的變化。

  3.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改革方向必須牢牢把握住正確的思想方向

  誠然,西方傳播學的發展和研究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中國對於新聞和傳播的研究要想超越西方還有漫長的路要走,西方多年來累積的傳播學和新聞學的經驗以及發達的傳媒事業都為中國提供了有利的借鑑。我們在學習時一定要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深刻認識到中國國情和政治制度下的廣電新聞事業與資本主義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新聞教育事業應該牢牢地把握社會主義新聞教育事業的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國家的發展服務為廣電新聞事業的目標,為中國的廣播電視新聞事業培養更多的理想堅定、素質過硬、敢闖敢幹的年輕隊伍,這才是高校新聞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也是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教學改革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印興娣.論校園電視臺在高校新聞教學改革中的作用[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潘雁飛、楊增和、戴麗巖.論地方高校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與途徑[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7

  [3]李克.論高校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的模式選擇與解決方案[J].陝西教育理論版,200612

  [4]楊麗.“崗位導向,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院校新聞專業的應用――以雞西大學為例[J].雞西大學學報,20094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