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治療方法

  蛋白尿是腎臟病的常見表現,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現蛋白尿。那麼有哪些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尿蛋白症狀:

  1.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種輕度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過0.5~1克、暫時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後蛋白尿迅速消失。常發生於青壯年,可見於精神緊張、嚴重受寒或受熱、長途行軍、強體力勞動、充血性心衰、進食高蛋白飲食後。

  2.體位性蛋白尿清晨尿液無尿蛋白,起床活動後逐漸出現蛋白尿,長時間站立、行走或加強脊柱前凸姿勢時,尿蛋白含量增多,平臥休息1小時後尿蛋白含量減少或消失,多發生於瘦長體型的青年或成人。反覆體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腎病,如胡桃夾現象又叫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徵,是因主動脈和腸繫膜上動脈擠壓左腎靜脈所致。

  3.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續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較多,尿常規檢查常合併有血尿、白細胞尿和管型尿。並可伴有其他腎臟病表現,如高血壓、水腫等。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見於各種腎小球、腎小管間質疾病、遺傳性腎病、腎血管疾病和其他腎臟病。

  常見的如:

  1原發性腎小球疾病

  ①腎炎 可為隱匿性、急性、急進性或慢性。常合併血尿、高血壓和水腫等。

  ②腎病綜合徵 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或等於3.5克,同時伴有血白蛋白減少,水腫、高血脂。

  ③腎功能不全 分為急性和慢性腎功能不全。蛋白尿為腎臟損害的表現。

  2繼發性腎小球疾病

  ①狼瘡性腎炎 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累及腎臟的表現。育齡期女性多見。依據腎臟受累嚴重程度的不同,尿蛋白量可以表現為少量至大量。

  ②紫癜性腎炎 是過敏性紫癜腎臟受累的表現。主要表現為血尿、蛋白尿,兒童多見,成年人亦可發生。蛋白尿多數發生在紫癜出現後2~4周。

  ③糖尿病腎病 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早期腎臟受累,但是尿常規檢查尿蛋白可為陰性,後逐漸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再發展至大量蛋白尿,乃至終末期腎病,即腎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等治療。

  ④痛風性腎病 尿檢異常出現較晚且輕微,僅見輕度蛋白尿及少量紅細胞。晚期可進展至慢性腎衰竭。

  ⑤高血壓腎病 原發性高血壓病發生5~10年後常出現腎臟等損害。良性高血壓導致的蛋白尿一般為輕至中度的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過1.5~2克,很少出現大量蛋白尿。有些合併鏡下血尿,常有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腦動脈和視網膜動脈硬化等表現。另外一種惡性高血壓導致的蛋白尿常為突發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可由少至大量,多數伴有血尿和白細胞尿,腎功能多急劇惡化。

  3腎小管間質疾病 如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等,尿蛋白多為+至++,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多<2克。

  4遺傳性腎病 如Alport綜合徵、Fabry病、薄基膜腎病、先天性腎病綜合徵等,由於基因異常,導致腎臟結構缺陷,導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5其他 如高原性蛋白尿可見於從平原進入高原居留的人,尿蛋白陽性,定量>400毫克/24小時,去高原前無蛋白尿,進駐高原後發病,吸氧可好轉,返回平原恢復正常。

  尿蛋白的治療:

  目前有大量蛋白尿及貧血,說明目前您的糖尿病腎病已經發展到了第4期,在這個階段病情往往已不可逆轉。如果您的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或只是輕度升高,可選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這兩類降壓藥除了降壓以外,對減少蛋白尿也有一定作用。

  另外,還可以選擇“怡開”等具有改善腎臟微迴圈的藥物。如果具備條件,最好做一次腎活檢,排除免疫性腎病,如果是免疫性腎病,激素及免疫治療對減少蛋白尿往往有顯著效果。

  尿蛋白的預防:

  1、避免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大:過度勞累開夜車考學壓力大等等均可使慢性腎炎病情加重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平時要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多參加適量 活動加強身體鍛鍊但應避免過勞合理營養增 強體質和機體抵抗力注意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的清潔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並隨時保持心情輕鬆愉快強化自我保健意識。

  2、注意飲食營養:腎炎病人要避免高蛋白飲食注意食品安全多吃新鮮的瓜果和天然食品以品種多樣搭配合理清淡可口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