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自己坐前排的勵志文章

  那些喜歡“坐前排”的人,往往最終都變成了成熟有擔當的人。遇到問題時,他們傾向於勇敢地面對,積極解決,努力爭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的一年,要讓自己坐前排勵志文章,歡迎閱讀。

  新的一年,要讓自己坐前排

  1

  歲末年初,我身邊很多人都患上了年底焦慮症。時間總是在走到一個階段的尾巴上,才會提醒大家思考些什麼,才會讓人有回頭認真看看的衝動。

  前幾天,我的朋友阿強也出現了焦慮的症狀。他的焦慮,寫在眉梢眼角。他說,還好現在的日曆都是電子的,不像從前,過一天撕一頁,年底時,日曆只剩下孤零零幾頁,人走過時,日曆甚至會飄起來,讓人心生抓不住時光的慌張。那種感覺更可怕。

  我問,是不是因為工作上沒有大的突破,所以覺得一年白過了?他回答“是”,很快又補充說,也不完全是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回望歲月,都更害怕看到自己敷衍時光的影子。

  他思索了一下說,那是一種不願坐前排的心態。

  這一年來,他不曾讓自己坐前排,在他看來,那代表著不曾拼盡全力的鬆弛、躲閃和逃避。比起所謂的一事無成,他更怕看到這樣的自己。成就不可強求,但是成為什麼樣的自己,卻完全由自己掌控。而他在過去的一年,連這點掌控權都放棄了。

  阿強舉了個例子給我聽。公司的內部會議,他從來都是坐在靠後的位置。他不喜歡坐前排。會議嘛,隨便應付下就好。坐在後排,他不用擔心會議無聊,時間太過難熬。他可以隨意打盹兒,只要睡著的動作不誇張,沒人會注意到他的眼睛是睜開還是閉著。若是毫無睡意,他還可以隨意翻看手機,自我娛樂。而會議一結束,他起身離開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

  2

  當然,對座位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可一概而論。阿強所謂的不喜歡“坐前排”,其實是一種消極逃避態度的具體外在表現形式。這種心態還體現在他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領導安排工作時,他從來不敢主動請纓,說一句:“這個我來。”他總是躲得遠遠的。實在避不開,也會試圖推卸:“領導,這個我怕自己做不來。”

  完成任務時,若能花一分力氣草草了事,他絕不會再多花一絲精力去完善和總結。

  他把擔當責任的機會,推得一乾二淨。因此,給人留下了難成大事的印象。所以,這幾年,他在工作上一直是個半吊子,升職加薪總是輪不到他。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阿強和愛人與父母同住。婆媳關係,幾乎是每個家庭都難以避開的難題。阿強的愛人和婆婆也不例外,相處一直不太融洽。

  每次兩人出現分歧時,她們都會找阿強評理。他在處理婆媳關係上,從來不曾認真對待。

  其實,婆媳本來沒什麼大的矛盾和不滿,阿強這麼消極應付,時間長了,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增加了兩人的隔閡。矛盾日積月累,變得有些難以調和。

  3

  阿強說,他“不喜歡坐前排”,就是消極心態的體現,遇事喜歡躲,躲不了才硬著頭皮去應付。敷衍了事時,他還不忘給自己留下諸多借口和退路。

  他向自己表態似的說,新的一年,他一定要坐前排,凡事都不再逃避躲閃。我明知他意之所指,卻故意反問:“要是前排沒位置,怎麼辦?”

  他聽出了我的調侃,並不直面回答,而是順著我的話說道:“你別逗了。誰家公司開會,員工會搶第一排坐?大家都搶著坐最後一排。”

  聽他這麼一說,我回憶起讀書時的事兒。那時,很多同學都有“不願坐前排”的心理。上課時,大家齊刷刷地往後坐,老師面前的前三排總是空空蕩蕩的。

  但是,我有一個同學特別喜歡坐第一排。每次上課,她都早早地到教室,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位置。我們曾經坐在她後面拍了一張照片,然後配文:“這節課,課堂上只有一位學生。”圖片和文字的搭配毫無違和感。

  有一次,她生病請假,第一排正中央的位置就空了出來。老師進教室問的第一句話是:“某某今天沒來上課?”

  班長回答:“老師,她生病請假了。”

  大學課堂上,大部分老師都不太記得住學生的名字,認識學生基本靠點名冊。而我的這位同學,每個老師都能記住她。

  4

  畢業之後,喜歡坐第一排的那個同學雖然不是混得最好的,但她的生活一直自律有節奏,從來不曾兵荒馬亂過。我們很少見她頻頻回頭,生出荒廢光陰的懊悔。

  而我們這些喜歡坐後排的人,大都遭遇過生活的烏煙瘴氣。我們總是在回望時光時,生出碌碌無為的感慨。我們習慣於給自己留下後退和放縱的機會,不曾認認真真拼盡全力。

  所以,“前排”從來不是簡單一個座位而已。“坐前排”的意義也不僅僅在於佔據最顯眼的位置,獲得更多關注,爭取更多機會。那更代表著一種認真嚴謹的人生態度,是一場積極的追逐。它會給我們的整個人生帶來“前排效應”,讓人保持緊張感和壓力感,從而不斷進步。

  那些喜歡“坐前排”的人,往往最終都變成了成熟有擔當的人。遇到問題時,他們傾向於勇敢地面對,積極解決,努力爭取。面對每一次時光倒計時,他們往往都能從容淡定地收尾,繼續下一場奔赴。生活,更容易記住這樣認真執著的臉。

  那麼,新的一年,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積極“坐前排”,在人生路上越前行越勇敢,越勇敢越歡喜!

  永遠都要坐在前排

  “永遠要坐在前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是一種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在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夠坐在前排的卻總是不多。許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為他們把“坐在前排”僅僅當成人生的理想,而沒有采取具體的行動。

  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裡,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從小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前頭,而不能落後於人,“即使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 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個要求可能太高了,但她所受到的教育在以後的年代裡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正是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儘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前排”的誓言。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每個學生要用五年時間來學習拉丁文課程。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內全部學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試成績竟然名列前茅。瑪格麗特不單是學業上出類拔萃,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它活動方面都一直走在前列。學校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為如此,四十多年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才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連續四屆當選為英國保守黨領袖,並於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一位哲人說過:無論做什麼事情,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撒切爾夫人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讓我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教育我們的孩子永遠都要坐在前排是當父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