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勵志文章

  藝考生其實並不容易,時常會覺得前途迷茫需要勵志,迷茫的時候就來看看這些勵志的文章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激勵藝考生的美文,供大家閱讀!

  篇一:大師的藝考成功路

  貝多芬——徜徉藝術人生

  ◎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用自己的雙手走著孤苦的道路,用十指鋪成了一條引導人靈魂的藝術之路。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等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 “樂聖”。

  齊白石——向古人借智慧

  ◎中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

  齊白石出身貧寒,作過農活。先是跟隨叔祖父學過木匠,後改學雕花木工,從民間畫工入手,曾習古人真跡,摹《芥子園畫傳》並據以作雕花新樣。他學詩

  文書法,遊山川名勝,終於成了詩、書、印、畫全人神品的千古偉人;他將中國畫的精神與時代的精神統一得完美無瑕,使中國畫得到國際的重視;他樸實謙虛、自信自強,行走民間,吸取養分,不愧為“人民藝術家”。

  奧普拉——天道酬勤

  ◎被譽為比美國總統還知名的女主播。

  奧普拉的童年過得相當清寒。19 73年,度過自己狂暴混亂的青春期,溫弗莉成了美國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WTVF電視臺最年輕的主播,此時她的身份是田納西州州立大學大二學生。有道是天道酬勤,從此,她改頭換面,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併成績斐然。後來,主持一檔“脫口秀”,直到今天一直佔據著美國

  “脫口秀”節目的頭把交椅。

  鄧 肯——自己的舞者

  ◎當代最偉大的舞蹈家、舞蹈

  藝術的偉大革新者、現代舞蹈的先驅。鄧肯幼年時期,貧寒的家境使她無法得到正規的藝術訓練。迫於生計,鄧肯很小就給附近的孩子們做舞蹈教師,並編創了各種優美的舞姿。她用舞蹈來表現音樂的旋律、詩歌的意蘊和自然風韻。她那優美的舞姿,被上流社會發現,聲名隨即廣為傳播。正是她的親身實踐和不斷探索,鄧肯的舞蹈在歐美紅極一時。她因此被譽為“一代舞后”和“現代舞之母”。

  羅 丹——在遊歷中學習

  ◎法國著名雕塑家。

  羅丹出身於貧民家庭,從小喜愛美術。後來,就學於美術工藝學校。14歲隨荷拉斯.勒考克學畫。後又隨巴耶學雕塑,當過加里埃.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塑五年。1875年遊義大利,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啟發,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他轉益多師,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之一。

  藝術家們,或天分甚高,或勤奮至極,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輝煌的背後是無盡的坎坷和苦難,這些不但沒有動搖他們前進的信心,反而奠定了他們成功的基石。面對不利的環境,有的求學名師,效法他人,有的發憤自學,刻苦鑽研……總之,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堅守信念,持之以恆,就必須博採眾長,不斷實踐,只有勇於突破,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篇二:平均每天訓練12小時

  “半夜12點,我倒在床上,感覺骨頭散了。”李梓靜化名這樣形容她的身體。但超負荷的各項訓練暫時都還不能停止,至少要堅持到2月26日開考那天。

  一位音樂類考生現在的狀態是:平均每天訓練12小時。

  上午6點起床,2個小時練聲樂,3個小時練鋼琴;

  下午13點開始,2個小時練鋼琴,2個小時練聲樂、視唱練耳;

  晚上19點開始,3個小時練跳舞、書法,餘下的時間要看書。

  半夜12點,倒在床上,感覺全身的骨頭都散架了。

  魔鬼訓練。據說,很多音樂類考生眼下都是沒日沒夜地在練。

  2月26日,李梓靜將和全省幾萬考生一起參加今年的高考音樂類專業招生考試。

  記者讓李梓靜現場表演一個曲目,她熟練而富有感情地演奏了一曲《舒曼的夜晚》。她的表現很專業,完全看不出她是個才接受了兩個多月系統訓練的生手。

  兩個多月?是的,就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李梓靜還是個一心要考綜合性大學的高三學生,要說有什麼音樂背景,那就是9歲開始練過三年的鋼琴。

  去年11月,李梓靜碰上了已經考上音樂學院的表姐,一聊之後,李梓靜大膽決定:報考音樂類專業,暫時放棄在學校裡學習文化課程。

  距離高考音樂類專業考試只有不到4個月。李梓靜豁出去了,確定想要報考藝術教育專業,這就需要她在考試前完成聲樂、鋼琴、視唱練耳、舞蹈和書法這五門課程的學習。

  找專業培訓老師、趕場子上課、回家鞏固練習……一週的培訓課程包括一次聲樂、兩次鋼琴、一次舞蹈、一次視聽練耳、兩到三次書法訓練,不算上自主練習的時間,李梓靜的“課表”已經滿滿當當,僅培訓費每週就要1500元左右。

  而相比其它藝術門類的考試,音樂類考試的複習針對性又較弱,考生直到考前不久才能知道考試曲目,所以平時更多的就是基礎訓練。

  翻來覆去練指法,反反覆覆摳姿勢,由淺入深地走每一步,是李梓靜唯一的辦法。時刻感覺時間緊迫的她好多時候都顧不上吃飯。

  花這樣的高代價攻音樂,李梓靜覺得自己已經在路上了,她不能回頭,更加不能有走在路上的迷茫感,“既然學了就一定要學好,要不然就得不償失。”

  李梓靜現在每天都犯困,但她從來不會在該訓練的時候打瞌睡,“我不覺得很苦,為了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的理想,我會堅持到底。”

  篇三:選擇藝考就是選擇艱辛

  選擇藝考讓很多人圓了大學夢

  到底這些選擇了藝考的學生是因為熱愛藝術,還是因為就像很多人所說的,是選擇了一種高考的捷徑?記者首先和培訓班的小謝老師進行了交談。小謝還是美院的大四學生,也經歷過同樣的藝考生涯,再加上幾年的帶班經驗,對藝考生很瞭解。他說,現在的藝考生基本上分這麼幾種情況:復讀的,已經考過一兩次,專業基礎相對紮實,對自己的報考方向比較明確;藝術類應屆生,專業基礎也不錯,目的比較單純,上個好的學校和專業;還有不少是那些所謂“半路出家”的,多數並非自己主動選擇,主要原因是文化課相對欠缺,聽老師或者家長的建議,也可能是因為看到一些例子,覺得藝考是一種不錯的考學途徑捷徑。“半路出家”考生又有一些不同的發展方向,一種是進入藝術學習以後,發現其中很有樂趣,在老師幫助和自己努力下,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一種覺得學藝很辛苦,但是想上大學,還是很刻苦地去爭取;最後還有一部分人雖然被動地選擇了這條道路,但是沒有調動起興趣,對自己的發展仍然很迷茫,對自己要求也不高,成績不突出。這些“半路出家”的考生經過了大半年的努力,多數還是在考試中過關了,確實也實現了上大學的目的。所以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把藝考當作了上大學的一種捷徑來選擇。

  藝考生對自己未來的安排更為理性

  復讀的考生一般比較成熟,對自己很有安排,要求很嚴格,對選擇的目標很忠誠,輕易不改變,都不後悔自己的選擇,認為復讀是一種歷練,一旦進入學校以後,會非常珍惜學習的機會,對將來的發展有很明晰的判斷和努力的方向。應屆生相對多以考上大學為主要目的,對將來的打算迷茫一些,不過也有特殊的例子,比如去年的一個女孩子,是一個重點中學的尖子生,她選擇藝術考試,是因為她非常明確自己的專業目標,她喜歡服裝設計這個職業,在蒐集資訊的時候發現需要通過藝考,所以在高考前夕選擇了美術的學習,結果這個從來沒有受過系統的美術訓練的女孩子,從9月份入手畫畫開始,成績一路攀升,到考試前夕,其專業的水平已經在同班同學的前列了,最後順利考上了中國美術學院的服裝設計專業。據說她的學校老師領導都很反對她半路學藝,因為是把她當作考復旦的種子選手在培養。但是她對自己的前途發展很有打算,選擇了,併成功了。

  選擇藝考之路就是選擇艱辛

  小謝老師還告訴記者,其實考生選擇了藝考這條道路,就意味著選擇了比其他同學多得多的艱辛。因為在高強度的美術學習的同時,他們還要自己花時間和精力來複習文化課,加上現在很多藝術院校對考生的文化課成績越來越重視,文化課成績的比重年年上升,給藝考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他們很多人背井離鄉,當同齡人還在享受父母的呵護,過著單純的校園生活的時候,他們已經在異鄉學會了什麼叫“獨立面對”。很多孩子在出來培訓之前,根本就沒有一個人出過遠門,有的甚至十幾年來最遠就到過他們的縣城。但是他們義無反顧地出來了,帶著憧憬,帶著好奇,帶著興奮,帶著忐忑不安,還有幾分對未來的迷惘。藝考生一般都會比同齡人成熟,因為他們在外鄉,什麼都要自己面對,解決很多很多生活上和學習上的難題。

  知識能改變命運,學藝的過程“痛並快樂”

  培訓班的班長小湛說:“我們一個畫室有近150個學生,按專業水平分成五個梯度班,分別進行素描和色彩的培訓。每天早上6∶30起床,晨讀英語,8∶00上課,每天都要點名,不允許遲到。中午11∶00下課,吃個午飯,讀點英語,聽聽音樂。下午1∶30繼續上課直到4∶00。晚上還要上課,從6∶00到10∶30,如果自己願意,可以加課到12∶00。然後大家回寢室再交流交流,洗洗漱漱,睡覺都凌晨了。幾乎每天都重複這樣的作息,週日那天才可以稍微喘口氣,但多數同學會抓緊複習文化課。”

  在教室裡,記者看到幾位藝術院校請來的培訓老師正在授課。老師一般會先很認真的在學生身後駐足觀看一會,指出繪畫過程中的問題,指導繪畫技巧,偶爾也會坐下來給學生修改畫作。小湛告訴記者這個畫室裡的大多數學生都來自湖南和江西,每年畫室的老師都會去他們那裡招生,當地高中有很多學長都因此參加了藝術類高考。“我高中的兩位學長,一位考進了央美,另一位考進了國美。還有好多都進了綜合性大學”小湛不無激動地說道,“應該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吧,我也選擇藝術類高考。我的父母和哥哥都在家務農,一輩子辛苦但是碌碌無為。我不想重複這樣的生活,想要改變命運,所以出來闖一下,一定要作出一番成績來。”

知識能改變命運,這些從農村走出來的藝考生,想靠一技之長敲開大學的門。小湛告訴記者,每個培訓班裡都有復考生,他就是一個。算上06年第一次參加藝考,如今已經是第三年了。在和他的交談中,記者獲知他有著比同齡人更為豐富的生活經歷。初中畢業時,正逢家鄉徵兵,已經考上高中的小湛為了鍛鍊自己,跑去報了名,當了兩年兵,復員後才繼續完成高中學業。06年時,小湛從老家到長沙 學習美術,希望能通過藝考進入好的大學。但由於美術基礎薄弱,落了榜。落榜後,比同齡人成熟和倔強的小湛,做出了一個決定:瞞著父母,離開湖南老家邊打工邊復讀。然而,第二次參加高考,因為發揮不夠,他再一次名落孫山。隨即,他獨自離鄉復讀的事也被父母知道,父母在得知兒子艱苦但是執著的追求後,表達了支援他高復的決心。可以說,小湛的藝考之路走得漫長且艱辛,但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小湛對藝考的理解也慢慢地發生了轉變,從一開始簡單地為上大學考藝術到現在真正對藝術有了嚮往,有了追求。他告訴記者要報考中國美術學院的油畫專業,成為一名有想法的畫家。雖然在藝考的路上經歷了許多坎坷,但小湛對於自己的未來仍然非常樂觀,表現得信心滿滿,他為記者吟了一句寫在畫室牆上的詩:“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他說,“經歷了這麼多,我已經逐漸明白自己的道路該怎麼走,我會一直努力向前衝!為我加油吧!”

  支援孩子藝考,家長在背後默默的付出

  距離小湛一個座位坐著個女孩子,正在以很快的速度給畫面鋪大色調。記者瞭解到,這個女孩子叫曹蒙,也來自湖南。中學時期學過美術,算是畫室裡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曹蒙告訴記者,她7月初就來杭州了,9月開學回校去辦了請假手續,因為她文化課好,老師開始不同意,認為考美術太浪費時間。但曹蒙很堅持,她希望能考進美院學設計,而她的父親也非常支援她,最後學校只能放人。“我還是第一次出這麼遠的門,當時朋友都反對我來,覺得太遠了”曹蒙說道,“但我覺得,總待在家裡,太不值了,即使是個女孩子,也應該出來看一看。”記者瞭解到,那天正好是湖南省高考文化課網上報名的最後一天,而曹蒙還沒有報上名,於是記者就陪她一同去附近的網咖。在路過一排農民房時,曹蒙指著其中一棟告訴記者,那是她住的地方:“與人合租的,大概十多平米,但有一個獨立衛生間,除去水電230元一個月。”她還告訴記者,班上的同學都在畫室附近租這樣的農民房住。房價在150——300元不等。記者粗略的計算了下,這些學生每人每月學費在3000元左右,加上房租、日常開銷,每人每月大概要4000元左右。這個數字對於一般的工薪家庭來說,也算是一筆不菲的開支了。

  等到記者發稿的時候,很多省市的藝術類統考已經陸續開始了,這些藝術學子們大多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參加考試,不久以後,也會有不少藝考生還會回來參加美術學院的藝術類入學專業測試。記者在這裡,謹以最真摯的心,祝願他們一路走好,能夠順利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