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散文優美文章

  正值青春的我們都應該時常找一些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別盯著別人,看你自己

  文/少則得

  領導家孩子來實習,大一的學生,堅持沒幾天就不感興趣了,成天跟著領導一起遲到早退。有個實習生不幹了!抱怨說“憑什麼,他可以遲到早退,我不行?!這不公平。”說了好幾天都沒人搭理他,中午吃飯他又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慨。他們部門負責人站起來說“你去你爸的公司實習,你也可以跟你爸一起來,一起走。可惜你沒在你爸的公司實習。”

  北京有句老話說“也不看看,你是什麼變的。”是很難聽的話,大概的意思是沒有自知之明的,攀比自己達不到的事情。在這個大傢什麼都比的環境下,很容易造成這種攀比。我實習的時候,我們一起來的,還有幾個人,有兩個女孩無論穿戴、吃的、用的,都比我們好。有個姑娘一直跟她們學,後來發行的大姐就勸她說“人家用什麼,你就用什麼。人家錢不夠,張張嘴家裡就給打幾萬先花著。你父母攢一年的錢,攢不夠人家一個包的錢。別學這個,攢點兒錢,找個好人家嫁了。”我們以為我們跟別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可惜不是。我們以為人生是場比賽,可惜不是。我們以為什麼都是公平的,可惜不是。改變你所能改變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學會區分這兩者是我們一生都要學習的智慧。

  凡是自己心裡要有個準譜,人家在QQ群裡閒聊,人家有清閒工作,每天就忙3小時,月薪上萬。人家休學辭職去旅行,人家每月有雜誌約稿吃喝不愁。人家炒股,父母贊助好幾萬賠光接著給。人家有的你不一定有,把你有的東西經營好了,有了人家有的東西,再跟別人學。

  別盯著別人,看你自己,別人有什麼都是別人的,只有你有了,那才是你自己的。與其有羨慕別人是富二代的時間,不如自己想想怎麼過好自己的日子。與其覺得別人的成功是偶然的,不如試試是不是真的是偶然的成功。與其壓抑自己混日子,不如試試自己能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忘了誰說的:一定要邁出第一步,不要站著不動。多年以前一位前輩跟說,你看不到方向的時候,就低頭做事。如果你停止不前,等你找到方向,你會發現你已經跟不上了,你還得重新找方向。

  你要是老為了你改變不了的不公平抱怨、想不開。攀比那些超出能力範圍的東西,那你只能跟人家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讓自己陷入困境。魔雲獸說“攀比如果能帶來奮進的動力,那很好。但大部分時候,它帶來的只是財務透支、強烈的不平衡感以及無力的抱怨,並極有可能把生活拖向深淵而舉步維艱。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所遇的機會,所有的能力都不盡相同,不可同日而語。”環境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變的公平,如果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社會,至少我們每個人可從改變自己開始。

  :莫要讓心靈落滿塵埃

  子易

  如果一間房子長時間的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蛛絲遍佈,人就不能居住。同樣的道理,如果人的心房落上了一層灰塵,人就不能很好的辨別是非善惡,美醜道德,心靈一旦蒙上了灰垢,人就很難以確定生活的方向,難以活得自然、心安!

  曾有人說,父母既是我們每個人的恩人也罪人。他們給予我們生命與關愛所以是恩人,但是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是在受罪和贖罪。把你帶到世間的父母從這層意義上說便是罪人,因為你將要承受人世間的種種痛苦與不安。生活,並不是童話,它比天氣還要變化無常。悲歡離合,生老病死,道德倫理,犯罪戰爭……或許,每個人都會受到生活的欺騙和嘲弄,讓我們失去平和的心態,進而讓我們的心靈落上一層灰塵!

  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沒人會幫你?!

  眼神能瞬間殺死一個人,而語言會讓人變得更加的麻木與恐懼。“這個世上沒有人會幫助你,一切都要靠你自己!”這句會讓一個人變得堅強和獨立,卻也讓其變得冷漠而不近人情。我們這個社會雖然日新月異,但是華夏文明的道義感覺卻有所衰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街上的乞丐多了;坐車時喜歡閉著眼睛了;走路只會對前方目不轉睛了。於是乎,雷鋒少了,妄人多了,並且開始嘲諷雷鋒了。良心少了,心眼多了,扶起一個人開始變得戰戰兢兢了。

  但是,我從不是一個不近人情的人。不過,事實讓我做得不近人情。小時候扶起一個人會聽到一句謝謝,不過三五光陰,現在是扶不起,不敢扶。因為你得到的不是謝謝而是“就是他”!如果是以前列車上扒手偷東西,我會挺身而出,因為我知道身後有很多幫忙的人,而現在我只會閉目養神。因為你已經不確定是否有人會幫你,有時候連受害人也選擇隻字不提地離開。

  如果,麻木了也就罷了,但是和很多人一樣,飽受著內心的掙扎,質問著自己的良知和道德。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別人怎麼做,但至少可以支配自己。心,僵化了,生活也會變得生硬,就會少了很多樂趣!所以,你會看到還有一些人堅持清掃自己的心靈,在扶人的時候拍個現場照,在抓小偷的大聲疾呼。他們說,在掃除心靈灰垢的時候更需要保護自我!

  可以埋怨,但不可以放棄

  如果當我們哪一天不小心摔倒了,行人來往於你身邊卻不幫忙扶一下,我們的內心是怎樣的情感?當我們的錢包被扒手偷走,自己一個人無力地狂追時,內心又有怎樣的感受?這便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種感受我們都有過,不過你仔細回想一下,在你的生命中是否出現過幫助你的人——好人。下大雨無處可去時,有一個陌生的面孔帶你打傘;在你迷路無助的時候,有一種聲音給你指路。我們不知道他們叫什麼,但是我跟家人和朋友總會說,今天我遇到了好人!

  我們可以氣憤,可以用最狠毒的字眼去咒罵那些熟視無睹的人,前提是你從未那樣。記住,你可以委屈,你可以埋怨,但是你沒有權利要求別人去承擔你自己的責任和過失。我們可以理解別人的麻木和冷漠,卻不能原諒自己的責任與道義。多變的生活,可能會讓我們的心靈染上灰塵,但是對於心靈我們絕不能熟視無睹!

  心靈無塵,生命才會明亮

  也許,生活並沒有給予我們多少快樂與幸福,但我們還是要依然對生活充滿感恩和惜福。就像安徒生,被生活嘲弄卻留下了人間最美的童話;就像貝多芬,從未體驗生活的甘甜卻奏響了生命的樂章;就像海倫凱勒,不曾遇見陽光和鳥聲,卻用心寫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只有讓心靈無塵,才能袒露良知的質地,才能讓生命明亮!

  不過,我們要認識到一點:人需要融入社會這個統一體中,就必須服從某些原則、自然規律和不可迴避的法規,但人同時也具備了鑑別能力,因而擔負著相應的責任。人並非只能消極地從屬,而是可以在既定的限度之內積極地掌握自己的命運。

  :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個部門負責人,在訓練本單位的成員晨跑時,為了讓領導在最後時刻能跑到第一,他費盡心機,想出了一個操作性很強、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某個時刻,所有人都換個方向,向後跑,晨跑結束,隊伍有模有樣,領導跑在第一的位置上……這個負責人因此而得到了提升。這個故事聽起來有些滑稽,但我們按照故事的思維去做,還是可以收穫好的結果。

  再看下面的故事:他是個農民,但他從小的理想就是當作家。為此,他一如既往的努力著,10年來,堅持每天寫作500字。每寫完一篇,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潤色,然後再充滿希望地寄往各地的報刊雜誌。遺憾的是,儘管他很用功,可他從來沒有一篇文章發表,甚至連一封退稿信都沒有收到過。29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上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高的刊物的編輯寄來的,信裡寫道:“看得出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知識面很狹窄,生活經歷也顯得過於蒼白。但我從你多年的來稿中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就是這封退稿信,點醒了他的困惑。他毅然放棄寫作,換了個方向,練起了鋼筆書法,干擾長進很快,大有所成。現在有已是有名的書法家,他的名字叫張文舉。就這樣他讓自己換了個方向,繼而柳暗花明,走向了成功。成功之後的他感嘆:一個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氣、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捨棄,更要懂得轉換好自己的方向!

  一群魚遊的那個方向不一定是全對的,因為素有“趕潮流”之說;一條魚遊的那個方向也不一定是全錯的,因為有時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隨波逐流肯定是輕鬆的。因為隨行者既不需要動腦子,也不需要花力氣,順流而下,一路暢通,人云亦云,得過且過。其結果必然是抹殺了個性,毀滅了創新的能力!

  逆流而上註定是個苦差事。因為逆行者大多被認定為“大逆不道”,不但要遭到眾人非議,而且還要經過奮力拼爭,排除干擾後,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生活中並非事事順心,工作上也不會處處如意。當你對一件事情絞盡腦汁、費盡心機仍無法解決時,是否想到了調整一下思路,“換個方向”呢?

  “換個方向”關鍵在於“換”,其含意怎麼理解也不過份。毛主席他老人家把“換”字運用到了極致,你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換新天”需要的是英雄氣概,“換了人間”需要的是雄才大略,而“換個方向”也同樣需要足夠的信心和聰明才智!

  “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從另一個層面理解只是一句形象口號而已,沒有競爭者,你是當然的第一。有一天果真換了方向,倘若有了競爭者,你具備爭創第一的實力嗎?“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學無術在現今社會裡只能被淘汰出局。而借“換向”之機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特長,及時接受社會培訓,就顯得格外重要。只要我們擁有真本事,就不愁沒有用武之地,不愁爭不到第一。

  遠離不了這個凡塵,那就只能看個人的修煉。朋友們,受那“一條魚”的啟示,要有明確的方向感和獨立思考的意識,走自己的路。當你發現所碰到的困難不再是困難,所遇到的問題能夠迎刃而解了,那你就成功了!

  善於轉換思路思考問題,常能獲得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在我們的生活中,隨幫唱影、隨聲附和、隨波逐流的人與事太多太多了。或是自己不願去獨立思考,習慣了跟在別人後面,雖無建樹,但也無大錯;或是自己不敢標新立異,獨自迎接挑戰,萬一走錯了路,豈不一切都要從頭再來?或是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與群體和團隊在一起,總是有安全感,即使錯了,也是法不責眾。就這樣,才出現了一群向同一個方向游去的魚,向同一個目標奮鬥的人。

  高考難道不是如此?對現今的學生來說,考大學成了唯一的目標。成績一般的學生想考個差不多的大學,成績好一點的學生又非重點大學、名牌大學不走。這一大群人擠在這一條船上,要過一座獨木橋,競爭何等激烈,甚至是慘烈?高考落榜者發生悲劇的不在少數,家長為等孩子高考暈倒犧牲的也大有人在。高校擴招再擴招,依然滿足不了家長及考生的需求。但是,大學畢業後的學子們,他們的未來又能怎樣?和高考一樣,他們又共同遊向就業難這一方向。有聰明者,遊了一陣,便突然掉換了方向,成為某一領域的傑出人才。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考入了哈佛大學。據說,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在全世界各地年薪都是幾十萬美金。但是比爾蓋茨卻放棄了學業,在大三的時候毅然退學,開始研究軟體開發,成了全世界連續八年的世界首富。他的資產達到800——1000億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就是說:比爾蓋茨如果不小心掉了10萬美金,他不能彎腰去撿。否則他耽誤的時間要損失更多的美金。在這個世界上,哈佛畢業生無數,但是世界首富只有一個。比爾蓋茨創造了奇蹟,創造了無數的第一。

  還有現在一大半人並不知道為什麼要考研、出國,只是因為隨大流。

  回過頭來再想想我們的工作,何嘗不是如此?

  如果我們總是跟在別人身後跑,我們將永遠是追隨者。如果換一個角度,結合自身的實際,挖掘自己的優勢,創出自己的特色,那麼,你就是第一。

  想做第一嗎?換個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