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塊玉·嘆世三首原文賞析

朝代元代 詩人馬致遠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二頃田,一具牛,飽後休。

佐國心,拿雲手,命裡無時莫剛求。隨時過遣休生受。幾葉綿,一片綢,暖後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秋。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憂,馬上愁,死後休。

感慨 時間 人生

譯文

譯文
帶著野花,拿著村酒,煩惱怎麼能來到心頭?誰能夠騎大馬,常吃肉?種兩頃田,養一頭牛,能吃飽也就滿足了。
輔佐國王安邦治國的心,能上天攬雲的手,如果命裡註定沒有就不要強求。順其自然地生活,不要辛苦地雲追求。有幾葉綿,一片綢,能夠保暖就夠了。
帶著月光行,披著星星走,獨自住旅店,過寒食日,離開家鄉又到了淒涼的秋天。妻兒胖了我卻瘦了。睡覺時在憂愁,出行時刀在憂愁,直到死了才算到頭了。

註釋
躍馬常食肉:指高官厚祿,富貴得志。
一具:一頭。
剛求:硬去追求。剛,此指剛硬意、偏意。
過遣:消遣、過活。生受:辛苦、為難。
寒食:節令名,清明的前一天或兩天,古俗此日禁止生火。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馬致遠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