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陳思孝赴天京兼寄董鄭二先輩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沙口柳條色,滄波斷歸鴻。君承紫泥詔,西上蓬萊宮。

憶君久抱干將器,三尺鵜膏未曾試。君不見驊騮叱撥人豈知,一蹴方看小千裡。

黃金不獨累層臺,宣室猶聞此夜開。郭隗已知天下士,漢文偏愛洛陽才。

只今四海同車轍,萬乘宵衣候明哲。報主應懷國士恩,承家莫負郎官節。

鄭虔況是槁門客,早晚龍池道相憶。仲舒三策已成名,闕下相逢亦寄聲。

青絲白馬金陵道,酒幔河橋對春草。天朝此去故人多,江海誰憐布衣老。

舟從故里莫停橈,春水桃花半落潮。自慚落拓空華髮,看爾飛騰上赤霄。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