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三山造士劉恆哲挹翠軒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三山蒼蒼冶城裡,樓臺十萬歌鐘起。君家正在冶城西,門對千峰翠如洗。

黛色空濛連翠微,和煙著雨又霏霏。澹隨野鳥偏宜夢,濃帶孤雲欲染衣。

日出塵歊滿城陌,羨君開簾見山色。九衢鞍馬市聲喧,羨君遊心竹素園。

君莫愛張仲蔚,遁跡空山避朱紱。君莫愛陶弘景,自甘泉石煙霞病。

五嶽名山競遠尋,那知城市有山林。泮池來往堪乘興。

終是雲霄萬里心。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