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北海宴歷下亭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杜甫

東藩駐皁蓋,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湧波。
蘊真愜所欲,落日將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地方 寫景 友誼 抒情

譯文

譯文
李公在歷下亭駐下太守的車蓋。我由北渚經過清河前來拜訪。
歷下亭是齊地最古老的亭兮,濟南是名土輩出的地方。
雲山磅礴已令人生髮詩興,美人陪飲更令人對酒高歌。
修長的竹林清爽無比,致使交流的河水徒然湧波送涼。
這裡的景物蘊含真趣,令人心怡;可惜紅日西沉,宴會將散,無可奈何。
貴者如公、賤者如我同是被事物役使,恐怕今後難以把您重訪。

註釋
東藩:李北海,均指李邕。北海在京師之東,故稱東藩。司馬相如《上林賦》:“齊列為東藩。”
皁蓋:青色車蓋。漢時太守皆用皁蓋。
北渚:指歷下亭北邊水中的小塊陸地。
清河:大清河,又名濟水,原在齊州(濟南)之北,後被黃河奪其河路。
海右:古時正向為南,因海在東,陸地在西,故稱陸地為“海右”。
濟南名士多:此句作者自注:“時邑人蹇處士等在座。”自漢以來的經師如伏生等,皆濟南人,故曰名士多。這兩句詩,因為頌揚得實,已為後人作為對聯,懸掛亭中(今改為門聯)。
雲山已發興(xìng):曹毗文:招儀鳳於雲山。雲山指遠處的雲影山色。發興催發作詩的興致。
玉佩:唐時宴會有女樂,此處指唱歌侑酒的歌妓。
當:是當對的當。語本曹操詩:“對酒當歌。”有人解作應當或讀作去聲。
修竹:修長的竹子。阮籍詩:修竹隱山陰。江淹《竹賦》:亦中暑而增肅。交流:此與彼受謂之“交”。指歷水與濼水,二水同入鵲山湖。
交流:兩河交匯。《東征賦》:望河濟之交流。《三齊記》:歷水出歷祠下,眾源竟發,與濼水同入鵲山湖。所謂交流也。
蘊真:蘊含著真正的樂趣。用謝靈運詩“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是說此亭蘊含真趣(自然美),故以得一遊為快。
愜:稱心,滿意。
貴:尊貴,指李邕。賤:低賤,杜甫自謙之稱。
俱:都。
物役:為外物所役使。
公:指李邕。
難重過:難以再有同您一起重遊的機會。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9-10頁 2、李時人編著,中華山名水勝旅遊文學大觀(上) 詩詞卷,三秦出版社,第791頁 3、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6頁

賞析

  杜甫曾自稱少小脫略,結交老蒼。這時能陪李邕遊歷下亭,真是快意當前,不能無詩。

  全詩十二句。詩前四句遊歷下亭及其原因。李邕前輩駐東濟南,杜甫得以共泛清河同遊歷下亭。這段的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骨一聯,極切合情景,亭既古老,人多名士。此詩原注稱“時邑人塞處士在坐竹“。濟南自漢以來,有伏生傳尚書予張生、歐陽生等,皆是名儒。之後,各朝代都有才人。所以這聯為人所喜愛,至今仍在歷下亭懸掛,為遊人觀賞。次四句寫亭中宴飲,周圍雲山美景,助發雅興,眼前玉琨歌會,對酒為樂,歌聲清揚,舉觴勸客。更有修竹籠翠,亭中不覺暑熱,亭外雖空有碧波交流,但也助人興。良辰美景中,長少才俊鹹集共飲,真是賞心樂事。此四句全以虛字當腰,極顯抑揚之能事,為本段的特色。最後四句寫宴遊歷下亭之感想,此亭深蘊自然真趣,令人恣情留戀,日落席散又該如何,可感可嘆啊!大家都為外物役使,身不由己,不知何時能再與李邕前輩共遊同樂。則系抒情,寓無限之留戀,傷重遊之無期。系嘆息人生之別易見難。但更有深於此者,則矗貴賤俱物役骨,無貴無賤,皆為物役,受外物之支配束縛,不得自由自在、這當是老莊思想在詩裡的流露。

  全詩辭真意切,情感深摯,其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二句為時人後人賞譽,懸掛亭中,至今流傳。

參考資料:

1、金啟華、金小平選評,杜甫詩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04,第14頁 2、海兵編著,杜甫詩全集詳註,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8頁

創作背景

  天寶四年(745年),杜甫到臨邑看望其弟杜穎,途經濟南,適逢北海郡太守李邕在濟南,相與遊宴於歷下亭。其時,杜甫能陪李邕宴遊歷下亭,真是快意當前,不能無詩,此詩便是他即席所賦。   

參考資料:
1、李時人編著,中華山名水勝旅遊文學大觀(上) 詩詞卷,三秦出版社,第791頁

2、盧國琛選注,杜甫詩醇,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4頁

賞析

  杜甫曾自稱少小脫略,結交老蒼。這時能陪李邕遊歷下亭,真是快意當前,不能無詩。

  全詩十二句。詩前四句遊歷下亭及其原因。李邕前輩駐東濟南,杜甫得以共泛清河同遊歷下亭。這段的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骨一聯,極切合情景,亭既古老,人多名士。此詩原注稱“時邑人塞處士在坐竹“。濟南自漢以來,有伏生傳尚書予張生、歐陽生等,皆是名儒。之後,各朝代都有才人。所以這聯為人所喜愛,至今仍在歷下亭懸掛,為遊人觀賞。次四句寫亭中宴飲,周圍雲山美景,助發雅興,眼前玉琨歌會,對酒為樂,歌聲清揚,舉觴勸客。更有修竹籠翠,亭中不覺暑熱,亭外雖空有碧波交流,但也助人興。良辰美景中,長少才俊鹹集共飲,真是賞心樂事。此四句全以虛字當腰,極顯抑揚之能事,為本段的特色。最後四句寫宴遊歷下亭之感想,此亭深蘊自然真趣,令人恣情留戀,日落席散又該如何,可感可嘆啊!大家都為外物役使,身不由己,不知何時能再與李邕前輩共遊同樂。則系抒情,寓無限之留戀,傷重遊之無期。系嘆息人生之別易見難。但更有深於此者,則矗貴賤俱物役骨,無貴無賤,皆為物役,受外物之支配束縛,不得自由自在、這當是老莊思想在詩裡的流露。

  全詩辭真意切,情感深摯,其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二句為時人後人賞譽,懸掛亭中,至今流傳。

參考資料:

1、金啟華、金小平選評,杜甫詩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04,第14頁 2、海兵編著,杜甫詩全集詳註,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8頁

創作背景

  天寶四年(745年),杜甫到臨邑看望其弟杜穎,途經濟南,適逢北海郡太守李邕在濟南,相與遊宴於歷下亭。其時,杜甫能陪李邕宴遊歷下亭,真是快意當前,不能無詩,此詩便是他即席所賦。   

參考資料:
1、李時人編著,中華山名水勝旅遊文學大觀(上) 詩詞卷,三秦出版社,第791頁

2、盧國琛選注,杜甫詩醇,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4頁

詩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