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白居易

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後誰能惜酒錢?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閒徵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絃。
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友情 愁苦

譯文

譯文
少年時尚不知為生計而憂慮,到老來誰還痛惜這幾個酒錢?
你我爭拿十千錢買一斗好酒,醉眼相看都已七十隻差三年。
閒來徵求酒令窮搜經書史籍,酒醉聆聽吟詠勝過領略管絃。
待到菊花黃時自家的酒釀熟,我再與你一醉方休共樂陶然。

註釋
夢得:詩人劉禹錫,字夢得。沽酒:買酒。後期:後會之期。
猶:還,尚且。
十千:十千錢,言酒價之高以示盡情豪飲。
七十欠三年:詩人白居易、劉禹錫都生於772年,寫此詩時兩人都六十七歲。
徵:徵引,指行酒令的動作。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來盛行於士大夫間的一種飲酒遊戲。窮:尋根究源。經史:滿腹的經論才學。
清吟:清雅的吟唱詩句。
菊黃:指菊花盛開的時候,通常指重陽節。家釀:家中自己釀的酒。
陶然:形容閒適歡樂的樣子。

參考資料:

1、吳大奎 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265-267 2、孫慶領 邢楠 齊文仙.365天讀點經典.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245-246

創作背景

  作者白居易晚年和劉禹錫交往甚密,唱和齊名,世稱“劉白”。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白居易和劉禹錫同在洛陽,政治上共遭冷遇,使兩位摯友更為心心相印。如今年近古稀,相對痛飲,聯想到少時的“不憂生計”,不禁感慨萬端。二人相約飲酒時白居易便創作了此詩。

  

參考資料:
1、謝真元.一生必讀唐詩三百首鑑賞 英漢對照.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6:653-654

賞析

  此詩題中“閒飲”二字透露出詩人寂寞而又閒愁難遣的心境。

  前兩聯,字面上是抒寫詩友聚會時的興奮,沽酒時的豪爽和閒飲時的歡樂,骨子裡卻包涵著極為淒涼沉痛的感情。從“少時”到“老後”,是詩人對自己生平的回顧。“不憂生計”與不“惜酒錢”,既是題中“沽酒”二字應有之義,又有政治抱負與身世之感隱含其中。“少時”二字體現出詩人少不更事時的稚氣與“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豪氣。“老後”卻使讀者聯想到詩人那種閱盡世情冷暖、飽經政治滄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氣了。詩人回首平生,難免有“早歲那知世事艱”的感慨。“共把”一聯承上啟下,亦憂亦喜,寫神情極妙。“十千沽一斗”是傾注豪情的誇張,一個“共”字體現出兩位老友爭相解囊、同沽美酒時真摯熱烈的情景,也暗示兩人有相同的處境,同病相憐,同樣想以酒解悶。“相看”二字進而再現出坐定之後彼此端詳的親切動人場面。他們兩人都生於同一年,已經快六十六歲,按虛歲來算快六十七歲了,亦即“七十欠三年”。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兩張皺紋滿面的老臉,面面相覷,彼此都感慨萬千。朋友的衰顏老態,也就是他們自己的一面鏡子,憐惜對方也就是憐惜他們自己。在這無言的凝視和含淚的微笑之中,包含著多少宦海浮沉、飽經憂患的複雜感情。

  頸聯,具體描寫“閒飲”的細節和過程,將題中旨意寫足。這裡的“閒”是身閒而心未嘗閒,借知識的遊戲來怡情養性是假,排遣寂寞無聊才是真。雖有高雅芳潔的情懷、匡時救世的志向和滿腹經綸的才學,卻只能引經據史,行行酒令,虛擲時光,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這裡的“醉”,似醉而非真醉;與其說是醉於“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說是醉於“勝管絃”的“清吟”,雖然美酒可以醉人,卻不能醉心,一般的絲竹可以悅耳動聽,卻無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樣奏出心靈的樂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鳴。這二句,把“閒飲”和內心的煩悶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尾聯,詩人把眼前的聚會引向未來,把友情和詩意推向高峰。一個“更”字開拓出“更上一層樓”的意境,使時間延長了,主題擴大和深化了。此番“閒飲”,似乎猶未盡興,於是二人又相約在重陽佳節時到家裡再會飲,那時家釀的菊花酒已經熟了,它比市賣的酒更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現了摯友間的深情厚誼,又流露出極為深重的哀傷和愁苦。只有在醉鄉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脫於愁苦之外,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的表現。

  這首詩詩題為“閒飲”,表面上抒寫解囊沽酒、豪爽痛飲的曠達與閒適,深藏的卻是閒而不適、醉而不能忘憂的複雜情感。蘊藏了他們對人生愁苦、世事艱難的深刻感受和體驗,表現了這兩位有著相同命運的詩人的深厚友情。此詩蘊藉深厚,句外有意,將深情以清語出之,把內心的痛苦憂煩用閒適語道出,加強了抒情效果。全詩言簡意富,語淡情深,通篇用賦體卻毫不平板呆滯,見出一種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此詩題中“閒飲”二字透露出詩人寂寞而又閒愁難遣的心境。

  前兩聯,字面上是抒寫詩友聚會時的興奮,沽酒時的豪爽和閒飲時的歡樂,骨子裡卻包涵著極為淒涼沉痛的感情。從“少時”到“老後”,是詩人對自己生平的回顧。“不憂生計”與不“惜酒錢”,既是題中“沽酒”二字應有之義,又有政治抱負與身世之感隱含其中。“少時”二字體現出詩人少不更事時的稚氣與“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豪氣。“老後”卻使讀者聯想到詩人那種閱盡世情冷暖、飽經政治滄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氣了。詩人回首平生,難免有“早歲那知世事艱”的感慨。“共把”一聯承上啟下,亦憂亦喜,寫神情極妙。“十千沽一斗”是傾注豪情的誇張,一個“共”字體現出兩位老友爭相解囊、同沽美酒時真摯熱烈的情景,也暗示兩人有相同的處境,同病相憐,同樣想以酒解悶。“相看”二字進而再現出坐定之後彼此端詳的親切動人場面。他們兩人都生於同一年,已經快六十六歲,按虛歲來算快六十七歲了,亦即“七十欠三年”。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兩張皺紋滿面的老臉,面面相覷,彼此都感慨萬千。朋友的衰顏老態,也就是他們自己的一面鏡子,憐惜對方也就是憐惜他們自己。在這無言的凝視和含淚的微笑之中,包含著多少宦海浮沉、飽經憂患的複雜感情。

  頸聯,具體描寫“閒飲”的細節和過程,將題中旨意寫足。這裡的“閒”是身閒而心未嘗閒,借知識的遊戲來怡情養性是假,排遣寂寞無聊才是真。雖有高雅芳潔的情懷、匡時救世的志向和滿腹經綸的才學,卻只能引經據史,行行酒令,虛擲時光,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這裡的“醉”,似醉而非真醉;與其說是醉於“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說是醉於“勝管絃”的“清吟”,雖然美酒可以醉人,卻不能醉心,一般的絲竹可以悅耳動聽,卻無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樣奏出心靈的樂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鳴。這二句,把“閒飲”和內心的煩悶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尾聯,詩人把眼前的聚會引向未來,把友情和詩意推向高峰。一個“更”字開拓出“更上一層樓”的意境,使時間延長了,主題擴大和深化了。此番“閒飲”,似乎猶未盡興,於是二人又相約在重陽佳節時到家裡再會飲,那時家釀的菊花酒已經熟了,它比市賣的酒更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現了摯友間的深情厚誼,又流露出極為深重的哀傷和愁苦。只有在醉鄉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脫於愁苦之外,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的表現。

  這首詩詩題為“閒飲”,表面上抒寫解囊沽酒、豪爽痛飲的曠達與閒適,深藏的卻是閒而不適、醉而不能忘憂的複雜情感。蘊藏了他們對人生愁苦、世事艱難的深刻感受和體驗,表現了這兩位有著相同命運的詩人的深厚友情。此詩蘊藉深厚,句外有意,將深情以清語出之,把內心的痛苦憂煩用閒適語道出,加強了抒情效果。全詩言簡意富,語淡情深,通篇用賦體卻毫不平板呆滯,見出一種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

參考資料:

1、徐傳禮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12-913 2、尹建國.經典詩文三百篇(高中版上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219-221 3、範令璋.四庫精華 集部(下).南寧市: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922

創作背景

  作者白居易晚年和劉禹錫交往甚密,唱和齊名,世稱“劉白”。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白居易和劉禹錫同在洛陽,政治上共遭冷遇,使兩位摯友更為心心相印。如今年近古稀,相對痛飲,聯想到少時的“不憂生計”,不禁感慨萬端。二人相約飲酒時白居易便創作了此詩。

  

參考資料:
1、謝真元.一生必讀唐詩三百首鑑賞 英漢對照.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6:653-654

賞析

  此詩題中“閒飲”二字透露出詩人寂寞而又閒愁難遣的心境。

  前兩聯,字面上是抒寫詩友聚會時的興奮,沽酒時的豪爽和閒飲時的歡樂,骨子裡卻包涵著極為淒涼沉痛的感情。從“少時”到“老後”,是詩人對自己生平的回顧。“不憂生計”與不“惜酒錢”,既是題中“沽酒”二字應有之義,又有政治抱負與身世之感隱含其中。“少時”二字體現出詩人少不更事時的稚氣與“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豪氣。“老後”卻使讀者聯想到詩人那種閱盡世情冷暖、飽經政治滄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氣了。詩人回首平生,難免有“早歲那知世事艱”的感慨。“共把”一聯承上啟下,亦憂亦喜,寫神情極妙。“十千沽一斗”是傾注豪情的誇張,一個“共”字體現出兩位老友爭相解囊、同沽美酒時真摯熱烈的情景,也暗示兩人有相同的處境,同病相憐,同樣想以酒解悶。“相看”二字進而再現出坐定之後彼此端詳的親切動人場面。他們兩人都生於同一年,已經快六十六歲,按虛歲來算快六十七歲了,亦即“七十欠三年”。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兩張皺紋滿面的老臉,面面相覷,彼此都感慨萬千。朋友的衰顏老態,也就是他們自己的一面鏡子,憐惜對方也就是憐惜他們自己。在這無言的凝視和含淚的微笑之中,包含著多少宦海浮沉、飽經憂患的複雜感情。

  頸聯,具體描寫“閒飲”的細節和過程,將題中旨意寫足。這裡的“閒”是身閒而心未嘗閒,借知識的遊戲來怡情養性是假,排遣寂寞無聊才是真。雖有高雅芳潔的情懷、匡時救世的志向和滿腹經綸的才學,卻只能引經據史,行行酒令,虛擲時光,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這裡的“醉”,似醉而非真醉;與其說是醉於“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說是醉於“勝管絃”的“清吟”,雖然美酒可以醉人,卻不能醉心,一般的絲竹可以悅耳動聽,卻無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樣奏出心靈的樂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鳴。這二句,把“閒飲”和內心的煩悶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尾聯,詩人把眼前的聚會引向未來,把友情和詩意推向高峰。一個“更”字開拓出“更上一層樓”的意境,使時間延長了,主題擴大和深化了。此番“閒飲”,似乎猶未盡興,於是二人又相約在重陽佳節時到家裡再會飲,那時家釀的菊花酒已經熟了,它比市賣的酒更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現了摯友間的深情厚誼,又流露出極為深重的哀傷和愁苦。只有在醉鄉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脫於愁苦之外,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的表現。

  這首詩詩題為“閒飲”,表面上抒寫解囊沽酒、豪爽痛飲的曠達與閒適,深藏的卻是閒而不適、醉而不能忘憂的複雜情感。蘊藏了他們對人生愁苦、世事艱難的深刻感受和體驗,表現了這兩位有著相同命運的詩人的深厚友情。此詩蘊藉深厚,句外有意,將深情以清語出之,把內心的痛苦憂煩用閒適語道出,加強了抒情效果。全詩言簡意富,語淡情深,通篇用賦體卻毫不平板呆滯,見出一種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此詩題中“閒飲”二字透露出詩人寂寞而又閒愁難遣的心境。

  前兩聯,字面上是抒寫詩友聚會時的興奮,沽酒時的豪爽和閒飲時的歡樂,骨子裡卻包涵著極為淒涼沉痛的感情。從“少時”到“老後”,是詩人對自己生平的回顧。“不憂生計”與不“惜酒錢”,既是題中“沽酒”二字應有之義,又有政治抱負與身世之感隱含其中。“少時”二字體現出詩人少不更事時的稚氣與“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豪氣。“老後”卻使讀者聯想到詩人那種閱盡世情冷暖、飽經政治滄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氣了。詩人回首平生,難免有“早歲那知世事艱”的感慨。“共把”一聯承上啟下,亦憂亦喜,寫神情極妙。“十千沽一斗”是傾注豪情的誇張,一個“共”字體現出兩位老友爭相解囊、同沽美酒時真摯熱烈的情景,也暗示兩人有相同的處境,同病相憐,同樣想以酒解悶。“相看”二字進而再現出坐定之後彼此端詳的親切動人場面。他們兩人都生於同一年,已經快六十六歲,按虛歲來算快六十七歲了,亦即“七十欠三年”。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兩張皺紋滿面的老臉,面面相覷,彼此都感慨萬千。朋友的衰顏老態,也就是他們自己的一面鏡子,憐惜對方也就是憐惜他們自己。在這無言的凝視和含淚的微笑之中,包含著多少宦海浮沉、飽經憂患的複雜感情。

  頸聯,具體描寫“閒飲”的細節和過程,將題中旨意寫足。這裡的“閒”是身閒而心未嘗閒,借知識的遊戲來怡情養性是假,排遣寂寞無聊才是真。雖有高雅芳潔的情懷、匡時救世的志向和滿腹經綸的才學,卻只能引經據史,行行酒令,虛擲時光,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這裡的“醉”,似醉而非真醉;與其說是醉於“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說是醉於“勝管絃”的“清吟”,雖然美酒可以醉人,卻不能醉心,一般的絲竹可以悅耳動聽,卻無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樣奏出心靈的樂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鳴。這二句,把“閒飲”和內心的煩悶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尾聯,詩人把眼前的聚會引向未來,把友情和詩意推向高峰。一個“更”字開拓出“更上一層樓”的意境,使時間延長了,主題擴大和深化了。此番“閒飲”,似乎猶未盡興,於是二人又相約在重陽佳節時到家裡再會飲,那時家釀的菊花酒已經熟了,它比市賣的酒更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現了摯友間的深情厚誼,又流露出極為深重的哀傷和愁苦。只有在醉鄉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脫於愁苦之外,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的表現。

  這首詩詩題為“閒飲”,表面上抒寫解囊沽酒、豪爽痛飲的曠達與閒適,深藏的卻是閒而不適、醉而不能忘憂的複雜情感。蘊藏了他們對人生愁苦、世事艱難的深刻感受和體驗,表現了這兩位有著相同命運的詩人的深厚友情。此詩蘊藉深厚,句外有意,將深情以清語出之,把內心的痛苦憂煩用閒適語道出,加強了抒情效果。全詩言簡意富,語淡情深,通篇用賦體卻毫不平板呆滯,見出一種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

參考資料:

1、徐傳禮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12-913 2、尹建國.經典詩文三百篇(高中版上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219-221 3、範令璋.四庫精華 集部(下).南寧市: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922

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