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檢討予養還山 其三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毛奇齡

太華有佳氣,乃在龍門山。千載啟石室,一若通武關。

盤岡與繡嶺,隱者藏其間。況復踵靈異,於此產馬班。

當今居史宬,疇職筆與刪。翳眾多匠手,而予猶汗顏。

維彼粲門子,高踞蘭臺端。慷慨忽棄置,躑躅誰躋攀。

柱下去一宿,撰事留五難。有論責韓愈,無書報任安。

新秋坐林薄,仰看飛雲還。窗通紫微遠,戶傍太乙寒。

日月過櫩隙,晨夕躬庭餐。視此三寸擾,何如一日閒。

予有湖上業,灩瀲通周官。思以割一曲,未敢徼聖歡。

橫門出祖道,藉藉皆來觀。緬彼前史賢,相顧增長嘆。

詩人毛奇齡
      毛奇齡(1623—1716)清初經學家、文學家,與兄毛萬齡並稱為“江東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於一、齊於,號秋晴,又號初晴、晚晴等,蕭山城廂鎮(今屬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學者稱“西河先生”。明末諸生,清初參與抗清軍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時薦舉博學鴻詞科,授檢討,充明史館纂修官。尋假歸不復出。治經史及音韻學,著述極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經集、史集、文集、雜著,共四百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