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宋詞三百首 豪放 回憶 感傷 情懷

譯文

譯文
回憶當年在午橋暢飲,在座的都是英雄豪傑。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經歷好似一場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心驚。閒來無事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睛的景緻。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蹟轉瞬即逝,只有把它們編成歌的漁夫,還在那半夜三更裡低聲歌唱。

註釋
臨江仙:詞牌名,又稱《鴛鴦夢》、《雁後歸》、《庭院深深》。雙調,上片五句,押三平韻,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橋:在洛陽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這兩句說:想從前在午橋橋頭飲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漢。
長溝流月:月光隨著流水悄悄地消逝。去無聲: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這兩句說,在杏花稀疏的影子裡吹起短笛,一直歡樂到天明。
二十餘年:二十多年來的經歷(包括北宋亡國的大變亂)。堪驚:總是心戰膽跳。
新晴:新雨初晴。晴,這裡指晴夜。漁唱:打魚人編的歌兒。
三更:古代漏記時,自黃昏至拂曉分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參考資料:

1、《青少年經典閱讀書系》編委會主編 .宋詞·中國文化長廊中的又一明珠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2 :135 .

詩人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