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江詞·其三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白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寫江 抒懷 愁苦

譯文

譯文
橫江上西望長安,歸路為大江所阻擋,向東而望,漢水東連著揚子津。
白浪如山哪裡可渡,江上的狂風使船伕失色。

註釋
漢:一作“楚”;連:一作“流”。
峭帆:很高的船帆。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2

2、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3-287

賞析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一作楚水東流揚子津。”長江天塹阻隔了李白北上的路途,只能在站在橫江向西望了,長江由東西走向變為南北走向,所以用西望,而不是北望。西秦,指唐朝長安所在的地方,李白念念不忘報君恩。漢水,即長江水,東流到揚子津,古地名,實際上是揚子江畔的渡口。長江到江蘇地界,俗稱揚子江。李白想由此北上,但“白浪如山那可渡”,正趕上那天狂風大浪,白浪如山,根本無法渡船過江。古代人過江可沒有現在方便,無論坐火車或汽車,從長江大橋幾分鐘就可以完全過江,古代長江上沒有一座橋,過江主要是船,那時的船一般都是木頭做的,根本架不住淘天的白浪,可以說一不小心就可能船翻人亡。所以在風大的日子,船一般是不過江的。“狂風愁殺峭帆人。”從這句來看,當時的船不僅有櫓,還有帆,開船的也不只一個人,至少有兩個人。一個搖櫓,一個掛帆。從詩句來看,狂風讓人愁不是李白,而是開船的人,因為不能開船渡人,他們的生活費也沒有著落了,那一家人大小日子也沒法過。這裡實寫開船人愁,而真正愁的是李白。他要北上,究竟為何事,六首詞都沒有交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李白不想久居江南,遠離唐朝政治中心——長安。

參考資料:

1、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

賞析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一作楚水東流揚子津。”長江天塹阻隔了李白北上的路途,只能在站在橫江向西望了,長江由東西走向變為南北走向,所以用西望,而不是北望。西秦,指唐朝長安所在的地方,李白念念不忘報君恩。漢水,即長江水,東流到揚子津,古地名,實際上是揚子江畔的渡口。長江到江蘇地界,俗稱揚子江。李白想由此北上,但“白浪如山那可渡”,正趕上那天狂風大浪,白浪如山,根本無法渡船過江。古代人過江可沒有現在方便,無論坐火車或汽車,從長江大橋幾分鐘就可以完全過江,古代長江上沒有一座橋,過江主要是船,那時的船一般都是木頭做的,根本架不住淘天的白浪,可以說一不小心就可能船翻人亡。所以在風大的日子,船一般是不過江的。“狂風愁殺峭帆人。”從這句來看,當時的船不僅有櫓,還有帆,開船的也不只一個人,至少有兩個人。一個搖櫓,一個掛帆。從詩句來看,狂風讓人愁不是李白,而是開船的人,因為不能開船渡人,他們的生活費也沒有著落了,那一家人大小日子也沒法過。這裡實寫開船人愁,而真正愁的是李白。他要北上,究竟為何事,六首詞都沒有交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李白不想久居江南,遠離唐朝政治中心——長安。

參考資料:

1、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

詩人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