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口送友人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司空曙

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離別 春天

譯文

譯文
峽口的花隨風降落,春天快要過去了,想到彼此將要分手萬里,不禁淚水沾溼了巾帕。
來的時候(我們)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這個“客人”倒變成了主人來送別自己的朋友了。

註釋
峽口:兩山夾水的地方,這裡指長江出蜀的險隘。
欲盡春:春欲盡。
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參考資料:
1、《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52-754頁

創作背景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鑑賞

  唐時,以相互送別為題的絕句頗多,或寫景寄情,或直抒心懷,在寫作上手法多樣,千姿百態。這首《峽口送友》,它不同於一般的送別詩,客中送客,自難為情,況又“萬里”之遠,“同為客”呢?作者身為客人卻反客為主,淋漓盡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悵心情。

  首句寫眼前景物,點明時間、地點。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繪,寫到“客”、“主”雙方。說明該詩詞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物件的表現技法。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三句轉寫“來時”,為下句鋪陣,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結,寫出彼此間的惆悵心情。選材一般,寫法卻比較別緻。可見,作者匠心獨用,想象力較為豐富。表達出作者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

  該詩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徵,渲染氛圍,營造意境,並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峽口花已飛落,知道春將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調。“天涯”二字讓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離,“淚沾巾”將更多的可能留給了生離。別情總是最傷感最纏綿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淒涼,又遇別客情,則比一般的送別更加的悲悽。哀傷自己異鄉為客,無論是物質和精神都沒有寄託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總感覺人在虛裡飄。難得結交一摯友,可是如今卻要話別,別情可謂淒涼入骨。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複雜。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司空曙
    司空曙(生卒年不詳),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廣平府(今河北省永年縣。唐時廣平府轄區為現在的廣平縣和永年縣等。依《永年縣誌》記載,司空曙為今天的永年縣)人,唐朝詩人,約唐代宗大曆初前後在世。司空曙為人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為至交。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同時期作家有盧綸,錢起,韓翃等。他的詩多幽悽情調,間寫亂後的心情。詩中常有好句,如後世傳誦的“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像是不很著力,卻是常人心中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