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另一個地方去作文範例

國三作文 全文約1250字

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發”成為了人人訴諸於的嚮往?從古代先哲提出的“路漫漫兮,我欲上下而求索”,到近現代文人“我喜歡出發”,再至當今網路流行的“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走”這樣一種姿態,以遊離的狀態穿插於時代變革之中。

回望歷史。孟母三遷,為子女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陶淵明隱居深山,追逐內心向往的平靜淡泊;魏徵三進宣政殿,盡忠諫言;玄藏東渡日本,為宣佈佛教文化鞠躬盡瘁。

在時代,各階層的人士以“走”的形式與方法,突破了落後而呆滯的時代侷限,完成了或艱鉅或輕易,或肆意或正氣的人生夙願,此時的“走”與“另一個地方”成為了一種夢與實現夢的踏實肯幹。

再隨著時光行進,儼然置身於一片近代文人的書海。從魯迅先生言“世上無路,走的人需多,方生路。”到餘秋雨、餘華等文人大家的“文化苦旅”,渴求振興並傳播中國文化,再至汪國真、顧城、海子等詩人渴求“出發”。如同當時的時代情狀,文革,十年災苦,一切連同文化皆已凋敝,早廢皆已,從皆如牲口般勞作,無從嚮往,於是思想精神死氣沉沉。

那時,由文人墨客口中迸出的幾個夢幻主義或者說帶有積極的向上主義的詞與文章。成就了女人救世的夢想與心理準則,也成為了如牛般勞作的人民心中的慰藉。

如同餘華的《活著》中談及“當時的人們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的”,這使一種激進的口號多麼地必要,也使這樣一種口號多麼無用,又有誰能夠輕易地實現呢?在冗雜的勞動生活中還有什麼人能抽出心神嗎?

但當代人做到了。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此時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要漸漸浮出了人心水面。

幾乎每個正常人都開始學著去享受生活,買更大更精美的房子,穿更合身更豔麗的服飾,吃更貴更健康的飲食,看更新更深遂的書籍。

我們逐漸發現人們對工作對於生活的嚮往,由原始人的古人的時期的那種“適應”的走(適應外界與內心秩序),慢慢衍化為了近代的“出發”的走,乃是現代的“逃離”走,一種原始的野性的對於舊事物的叛逆,對於新事物的嚮往。正帶著牽引著人民不斷地向前進,無論是“適應”“出發”或“逃離”也只是在動之變化著,輪迴著。

所以,當你把“出發”等詞或“逃”、“不願改變”等詞掛在你嘴邊時,我不會去贊同你或反駁你,因為我知道,一切的短暫的停留或短暫的前行,只要你懷著一種人類自古不變的嚮往與反抗的叛逆,你便是在走,在前行,只是未知方向與目的地而已。

不過,“走,可另一個地方去”,這件事本身便很酷。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