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文作文範例

高二作文 全文約2201字

【篇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曰:“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

何為“和而不同”,何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際交際中能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以和為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而不同”追求內在和諧統一,而不是表面上的相同。今天,“和而不同”更是我們發展的重要法則。

君子總是與人相協調,並不盲目地附和別人;小人一但見到別人成功就一窩蜂隨波逐流。美國開發西部的早期,形成了淘金熱,人們都想借此發財。史密斯也是如此,但他不像別人一樣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賣水。結果許多淘金者空手而歸,而他卻大發一筆。他順應了淘金的潮流,這是“和”;但他沒有去淘金這是“不同”。加起來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別人高明,成為富翁是他應有的回報。

君子追求和諧,為此而包容差異;小人強求一致,往往造成矛盾衝突。一個樂隊,想要奏出美妙的音樂,需要多種不同的樂器,不同的音樂交匯在一起形成美妙的交響樂。反之,如果只有一種樂器,那單調乏味的聲音可想而知。生物分雌雄,動物分公母,人類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一個性別,無法交媾,無法造就新的生命,那我們的生活將充滿黑色。我們的世界本來就該是一個“和而不同”的美麗世界。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和局面呢?”答案就是“不同”。只有在“和”的前提下,承認差異,包容差異,尊重差異,才能化解矛盾,共同繁榮。我們要通過接觸、交流、對話來達到共識,以達到“和”。

我們所生活的該是一個“和諧社會”,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更是一個以“和而不同”的社會。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個人要發展,人民要幸福,國家要富強,世界要和,這一切要需要“和而不同”。

【篇二:我看“和”與“同”】

一棹碧濤遊盡了春水路,看那蜻蜓立上小荷尖角。我想,七月流火過後,該有金菊傲霜;西風捲簾時,該為疏窗梅影,年年如此,領略四時勝景,不同的風情卻是和諧化於宇宙運動之中。那麼人也是這樣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聖人發出感慨。“和”,是一種扭轉,建立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可各抒己見,卻不會因意見相左而不擇手段的打壓對方。“同”是一種狀態,是群體中的人整齊劃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本質上相同,不會有思想的碰撞火花。

當我站在“和”與“同”的立場上,看先秦諧子的種種交鋒,的確體味到了“和”之絢爛。禮崩樂壞,各家開出“救世良方”,儒、墨、道、法,陰陽等或用神奇精僻的寓言、詼諧深刻的故事,謹慎嚴密的辯答宣傳自己的思想,他們的思維是不同的,行為也是不同的,卻創造了一個和諧的,充滿書卷意味的、高雅的思想變革時代。何曾聽過為推行自己主張而殺害他派人士的諸子?他們的爭論,不會使陰謀詭計,血刃相加,是極風雅的。而看看那些自古亂政之人,本質為“同”,他們的出發點為“利”,他們的手段為陰毒之術,這便成了“不和”。?往小說,是各集團鬥爭;往大說,埋下社稷覆滅的隱患。“背繩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為度”,面對同而不和的小人,無怪乎屈子如此嘆恨。

面對“和”與“同”,為什麼那麼多的人選擇錯誤之路,沉淪腐化?

這便源於思維的侷限性,我所說的侷限性並非行為處事的不變通,是眼光不夠高遠,是心志不夠純熟,這集中表現為思考的狹隘。君子不同而和,源於他們廣博。每一事物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他們不會拘泥於自己的觀點,會發現、討論、多層次多角度的審視論證,在堅持“主心骨”的同時吸收吸納,使自己趨於完美,由此也不會引發血腥相鬥。小人不和而同,正是思考狹隘,在追求、探尋事理之時,必然會有衝突,面對不同意見,“同”的小人思考方式是一致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事物的答案一定是他們所認為的,他們無法考慮其它答案的合理性,由此便兵戎相見。

“和而不同”是社會的追求,在這個大氛圍下,人們不僅會越趨明智,社會也會越趨美好。而做到“和而不同”,需要我們勤于思考,善於思考,嘗試從不同角度出發論證事物,這樣我們便能接受“不同”,做到“和”了。

【篇三:談“和而不同”】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一個西方寓言對此作了闡釋。“一群身上長刺的豪豬聚在一起過冬,離得太遠會失去溫暖。挨的太近彼此的刺又會扎著對方,只有在不相互傷害的前提下互相趨近,才既能保持群體的溫度,又避免相互相刺傷。”而這個合適的距離,其實說的正是一種和而不同的境界。

和而不同意味著平心靜氣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接納對方的觀點。“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法國大哲盧梭如是說。由於各種原因,朋友間難免會出現爭論。這時就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也就是說,要心平氣和地把自己的觀點告訴朋友,朋友不聽也就算了,不要再說,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朋友數,斯疏矣。”朋友之間一味強求一致,“同而不和”,只能招致侮辱。

和而不同意味著求同存異,精誠合作。也許會有人說:“道不同,不相與謀”,人們的出發點不同,生活閱歷不同,對生活的理解也不同,怎麼可能有合作的基礎呢?但是,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和楚雲飛卻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和而不同,精誠合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