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思考相關作文20篇

人工智慧與人類的思考 篇1

國三作文 ,960字

如今,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工智慧也越來越多,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方便。

最近,關於人工智慧的報道也不少,例如有關siri不可以問的問題,如果問了,那麼siri就會回答一些讓人看不懂或者是恐慌的答案;又比如Alphago,在圍棋比賽中,他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高手,按照設計者所設計的程式,一步一步地應對著棋手的出棋,他有著許許多多有關圍棋的解決策略,同時,他還可以現場學習對方的出棋,變成他的另一個程式。越來越多的報道似乎都在說著人工智慧像人類一樣思考,我們對此感到恐懼,不安。但是,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威脅,是不好的嗎?

記得之前看到的一則小故事,siri成為了這個世界的統治者,而我們人類也害怕著siri,但是有一個小女孩,她與siri分享著自己的快樂,害怕與期待,有一天,這個女孩遇到了危險,siri通知並讓整個世界的siri發出警告和求助,只是因為這個女孩在這段時間裡讓siri感受到了快樂。像人類一樣有感情的思考對我們來說真的是不好的嗎?或許,在某些方面,他們這樣的思考能夠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再看我們,因為經驗的原因,我們常常按部就班,遇到問題,都按照以往的人的解決方法去應對著,從來沒有想過新的方案。或許,會有人說這樣是為了減少出錯概率。可是,當一個問題有新的解決方案的時候並且比現在的這個方法更簡單,那為何不去嘗試?不去思考呢?而這些經驗,正如計算機的程式一樣,我們這樣的思考又何嘗不是像計算機呢?

假使你是一位醫生,有一位病人需要做手術,可是手術的成功概率只有三成並且即使成功了,病人也不過是有半年的存活時間,可如果不做這個手術,病人有三個月的存活時間。那麼,這個手術你是勸他做還是勸他不做。如果是人工智慧,他會按照之前所設定的程式,去給這個病人做手術,而至於這個手術的結果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所要做的只是完成這個程式而已。可是,你是一個人,你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這個手術,做與不做既存在於病人的決定也存在於你的決定。不能像計算機一樣死板地去思考問題。

我們可以像計算機一樣冷靜地去解決,但並不是像他一樣沒有同情心,失去自己的價值觀去對待一切問題。

我們無法斷言,人工智慧像人類一樣思考是好是壞,但是,我們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是不可行的。我們需要的是他們的冷靜,沉著,也需要我們自己的同情心和價值觀。

人工智慧與人類的思考 篇2

國二作文 ,919字

近期,人工智慧已成為一個人們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自從阿法狗數次擊敗柯潔,小冰出版了第一部由人工智慧創造的詩歌集,甚至有傳言在一次實驗中,兩個人工智慧之間產生了對話,不少人由此擔心如果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人類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厄運。但是,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卻認為,他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他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固然,人工智慧有很多長處,其內部晶片儲存了遠遠超過人類大腦的海量資料,能在極短時間內提出許多種解決方法,並且能夠選擇出最優方案。在這個方面,與人工智慧相比,即使人類中最了不起的天才,其取得的成就也難以望其項背。

然而,人工智慧與人類相比,卻有一個明顯的缺陷—他們沒有人類的情感,沒有價值觀,沒有同情心。縱然他們才智超凡,也僅僅是人類的一個高階工具。

人類希望人工智慧具備情感,這樣才更像一個人。美國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影片《人工智慧》中有個名叫大衛的機器人男孩,是人類生產出來作為“孩子”送給那些不會生育的家庭。為了尋求人類的真正母愛,大衛不惜輾轉千里,求助仙女,並在河中冰封千年……可是這畢竟只是文藝創作。現實中,人工智慧還遠遠沒有達到具備人類感情的特徵。所以,如果人工智慧學會了像人類一樣思考,是不必過於擔心的,他們會追求人類思維中的美好和愛。

但是,如果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那無疑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文革這個動盪的十年期間,人性被泯滅。人和人之間缺乏了信任、關愛,就像冷冰冰的計算機程式,不是自己人,就是敵人。一切以階級鬥爭為綱,無數知識分子遭遇批鬥,夫妻反目,師生成仇。那時的人們,只會背誦語錄,像機器人一樣服從指令,從不調動自己的價值觀和同情心進行思考。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具備了價值觀和同情心,如果失去,人和機器又有什麼不同!

如今,我們已經來到人工智慧大發展的十字路口。路口的訊號燈不停閃爍。綠燈,鼓勵我們要善於利用人工智慧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紅燈,警惕人們不要後退到像計算機一樣只會功利般的、對錯般的按照指令行動;我寧願是黃燈,慢一點,再慢一點,在知識大爆炸的時刻,我們要思考清楚人類的未來。

人類的思考應是“熱”的 篇3

記敘文 ,796字

在人工智慧越來越普及的時代,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卻提出“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而更擔心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想法。

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亦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越來越普遍的時代,庫克有此擔憂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人類的思考原本就充滿著溫情,是“熱乎乎”的;而人工智慧則是通過程式設定好的,毫無人情味,一切都是那麼冷冰冰的,就像“阿爾法狗”雖然戰勝了柯潔,但它卻絲毫體會不到戰勝人類的快樂。

計算機是固化的,它的內部不過是無數的1和0,所以不用擔心它像人類一樣思考。而人的思考卻不同,伴隨著喜怒哀樂,七情六慾,關鍵還會自覺接受社會道德,公序良俗以及法律制度的制約,充滿著人性與人情的溫馨。

因此,當人類變得像計算機一樣失去了溫情,取而代之的只是依照程式按部就班的思考並工作,一切問題的解決就會變得千篇一律,且高度的精緻利己。就不存在“法外開恩”與“痴情執著”一類的感人篇章了,感動中國的人間真情從此也會銷聲匿跡。法官會省去大量的調解與溝通,警察也無需甄別嫌疑人究竟是被逼無奈還是處心積慮,老師面對同樣分數的學生也會採用完全相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從此變成遠古神話……

所以,當人類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他就失去了情感,失去了同情心,不再懂得為他人考慮,更不會捨生取義,還奢談什麼價值觀?

然而,當人類失去了價值觀,社會就會混亂;當人類失去了同情心,世界就會變成地獄,殺人如魔的恐怖分子就會越來越多。我們在新聞報道中見到許多犯罪分子只因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瘋狂砍人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人情味,缺乏人性。

若是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影響會非常惡劣。當思想被機械化,我們變得麻木不仁,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總之,人類的思考應是“熱”的,應該帶著情感去看待問題。我們不僅能夠明確什麼可以做但絕不去做,也能夠明確什麼明知不可為而偏偏要為之,但人工智慧卻不會。

人類的思考 篇4

記敘文 ,887字

人類對於人工智慧,在享受作為“造物主“的滿足感與驚歎之餘,永遠或是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存在對它們的畏懼。人類不畏懼自己熟悉的東西,比如動物,因為人類理解它們的需求與本能,也因為這兩者與自己有極大的相似性,而人工智慧不是人類熟悉的東西。人類不畏懼植物,因為它們有實體卻沒有能被人類理解的意識,但人工智慧有與人不太相同的實體與和人類相似的意識。

人類擔心人工智慧,擔心的可說更多是人類自己加於人工智慧上的人格與意識,以及在這之前已經存在於它身上的能力。人類與人工智慧也許沒有區別,如果地球存在意識或者世界存在一個真正的造物主的話。人工智慧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人類自身,有相似的功用,也不是欺騙、反恐、控制慾。因為人工智慧本身是人類的功能的模擬,而未來的人工智慧更可能具有當今無法想象的擬人性與能動性。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他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更值得擔心的是人類會像計算器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人類於人工智慧便如是,人類究竟為什麼發展人工智慧呢?因為人工智慧在某些方面相較於人的優越性,比如需要大量計算的,學習能力的領域。但如果人類如計算機一樣以優越性為原則思考,那麼人工智慧終有一天會延伸到它們以目前的價值觀與同情心不該涉足的領域,比如戰爭。

資訊時代的快節奏城市生活壓縮了人們做決定的時間與人們思考的時間,人們以最簡單的標準去應付一個又一個不太需要思考的問題,不得不承認每個人都有羨慕已經輸入程式的人工智慧之時,按既定的標準思考。然而當我們真正地習慣了這樣的思考方式之時,我們又怎樣在思考某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時對抗潛移默化形成的方式,將自己用計算機區別開?而一個簡單到可以成為定式的思考方式,又能有多不脫離功利境界呢?

每個新事物都是一面近向今人類的鏡子,映出的更多是人類自己而非它本身,當《三體》中的邏輯面對善良而單純的應教時,他不禁感嘆:如果地球上一半的人都能像她一樣,那三體人就不必侵略已獲得生存之地了。面對人工智慧,面對潘多拉的魔盒,我們要想的不是它怎樣影響我們,而是我們務實,在怎樣影響它,如果以我們計算機一樣的思考方式。

人類的思考 篇5

國一作文 ,944字

都說意識是人腦特有的屬性,然而人工智慧日益發達的當下,大多數人卻傾向於用計算機的執行代替思考。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就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這話並不是強調人工智慧的侷限性,而是對人類的思考能力發展表示擔憂。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的生活是一種被異化了的生活。正如卡夫卡的《變形計》中那位由職員變成的大甲蟲,遭到上司、朋友,甚至家人的疏離,只因他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最終甲蟲喪命於自家地下倉庫。可見失去價值與同情心的社會將多麼令人心寒。

儘管如此,當今社會中仍有許多人未曾警醒。焦點被放在了機器是否會具備意識形態,卻忽略了我們自己的態度與作為。電影《三人行》中描繪的正是這樣一個殘酷的腦科病房。做手術時大多依靠高科技的計算機與機械臂完成,而醫生們則在手術室開著輕音樂愜意地操控機器在病人的顱內手術。那場景,大概只能用草菅人命來形容吧。

直到趙薇飾演的新任主刀醫生上陣後,大喝一聲:“把音樂關了!這樣怎麼做好手術?”才一語驚醒眾人。是她太熾熱的心燙傷了其他醫務人員的冷漠。然而太多次與人工智慧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會也已忘記了思考?日積月累,我們望著計算機螢幕上的數學、程式。到最後,競嗔怪是計算機操控了我們的思想,使我們變得呆滯墮落,殊不知自始自終,都是我們自己墮落了自己。

一如那首羅大佑的《之乎者也》很諷刺地唱道:“眼睛睜一隻,嘴巴捂一捂;耳朵遮一遮,皆大歡喜也。”越來越多情況下,我們選擇放棄思考,企圖用更輕鬆的方式矇混過關,從而漸漸地消磨調原有的價值觀和同情心。

其實相較於豬、馬、牛以及計算機,人類也就僅剩下思考這一件稀寶了。由思考引發的價值觀和同情心,乃是配得上稱為“靈魂”之物。沒有思考的靈魂,也可以過活,只是其生活將無異於計算機的盲目機械,甚至還不及計算機來得持久耐磨。庫克所言確實有理,失去思考能力而自我沉淪的現象著實更令人擔憂。所以我們更應保護好內心的光芒,哪怕只是腦海中閃爍的一絲火星。因為那正是思考的發源,亦是靈魂所在之處。

要記得,我們不是保持什麼龐大機械運轉的螺釘,我們是會思考的人類,擁有屬於自己的靈魂。

人類式思考 篇6

國一作文 ,899字

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有著這樣奇妙的一組公式:人類式思考-計算機式思考=價值觀+同情心。原因很簡單,人們的生命是鮮活美好的,但計算機是”冷酷”的,若人們失去了價值觀與同情心,那麼與計算機並沒有什麼兩樣。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同樣擔心人類會與計算機一樣思考,罔顧後果,那這個後果將會是怎樣的慘重呢?

當我們遇到一道難解的數學題,有的人會選擇獨立思考,花了許多時間,佈滿草稿,奮起鑽研,或許最終也沒能得出理想的答案,心中滿是失落。但等到第二天老師講解完後,恍然大悟,內心求得知識的,喜悅不言而喻。但試想一下,假如一開始我們沒有選擇自己在知識的海洋中摸索,而是選擇立即求助計算機,輸入電腦後,答案一下應入眼簾,可我們卻什麼都不懂,這樣會使我們的惰性與錯題日積月累,從而直接導致成績嚴重下滑,卻又不明白到底是何原因的嚴重後果。

再者,計算機是冷酷的,它並沒有人們內心深處的同情心,而只是一味地做流水性作業。當我們在路上看到一位需要救助的人正在呻吟,他那痛苦地表情無時不刻地牽動著你的心,這時你的同情心與正義感將衝破內心的牢籠,一腔熱血促使你去救助他,一切如願以償,他得救了,你的內心中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與快樂。相反,如果計算機看到了這一幕,它並沒有思想與潛意識,它只會搜尋自己內部程式設計中有沒有這項功能—-答案:對不起,找尋失敗。這樣,它只會接著繼續做未完成的工作,而置危急的他於不顧,本就危在旦夕的他將失去活著的機會,後果不堪設想。

計算機確實有時能比人類思考的快速一些,可通過以上兩個事例,公式人類式思考计算機式思考=價值觀+同情心是成立的,人類發明計算機是為了方便,但絕對不意味著人類要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否則每天過著複製式生活,人生何來酸甜苦辣呢?

只有價值觀與同情心才能使我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人生才能有意義,人每天都會接受別人給予的幫助,自己也會供給他人幫助,從中享受的樂趣也有不少;擁有良好價值觀的人將擁有生命的支點,那麼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激情點燃信心的火把,用生命唱響青春的讚歌!積聚生命的力量未來充滿陽光!

總而言之,人類應擁有屬於自己的思考,譜寫自己生命的凱歌!

出於人性的思考是偉大的 篇7

國二作文 ,1442字

時光的車輪碾過歲月平地年復一年,依舊是川流不息、車水馬龍。走過了無數的小巷,轉過無數街角,捕捉了無數明媚的臉頰,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人類之於冰冷的機器,有自己最大的特點—思考。正如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人類因思想而偉大,人類是會思考的蘆葦。”也正因為有了思考,每個人便會產生自己的價值觀和同情心。

人工智慧的熱潮在近幾年已成為家家戶戶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特別是在阿爾法狗幾次下棋贏了世界冠軍後,人們不禁開始有了這樣或那樣的熱議。人工智慧已經能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那在多年後人類會不會也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這樣豈不是很可怕?確實這樣的話,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啦!可以說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並沒有什壞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幫助了人類,從而解放了人類。因為計算機不論工作多久都不會出現計算差錯。但如果說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便會失去人類特有的價值,人類會變得像計算機一樣理性準確,每個人的思考都變得一模一樣,整個世界千篇一律。沒有百花齊放,春天還有何韻味。彷彿個體也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可見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的“思考”,需要特指為出於人性、感性的思考。因為絕對理性的人類必定會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而這點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

價值觀,即對自己人生意義的認識,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於任何人的價值觀,也正因為這樣,在我們的面前才會出現許多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芸芸眾生,色彩繽紛,燦若繁星,美不勝收。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和蘇軾便有不同的價值觀。柳宗元自始至終認定自己要做官為國家效力,所以在被貶後一直處在憂傷悽苦的感情中無法自拔,鬱鬱而終;而蘇軾的價值觀隨著仕途的遭遇有所改變,從“致君堯舜”的入世態度到“隨遇而安”的出世頓悟,有了異樣的人生。正因為蘇軾這種超脫的曠達,讓他的生活在困苦中增添了一抹亮色。巨集觀來說,價值觀能讓每個個體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微觀來說就是做每件事都有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米蘭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遺囑》中說道:“人的一生就是不斷沉重地努力。”倘若沒有了價值觀,那麼努力也就沒了方向,更可怕的是這個人將不再努力進取了。

同情心,即是對人、事、物出於人性和感性的憐惜,懂得去愛別人和施捨別人,擁有一顆至善至美的心。歷史上真有這麼一位,不折不扣真正做到了這點。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窮人、病人、孤兒和在痛苦中掙扎的臨終者,她就是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修女,窮其一生致力於慈善工作,在世界各地成立了無數家收容院幫助貧困的人,被尊稱為“貧民聖人”。特蕾莎修女曾說過:“我們當中極少數人能去做偉大的事情,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崇高的愛去做平凡的事。”世界上真正的貧窮是沒有愛,一個沒有愛的人,就只剩下一個有著人類面貌的軀體。看了一張張特蕾莎修女行善時記錄下的照片,讓我由衷地感嘆,一個有同情心的人,由內而外散發出美的光芒,這是冰冷的計算機所無法擁有的。

若人類完全像計算機一樣,就會變得絕對理性,而少人性。正如德國著名社會學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這樣的人就是完全工具理性,他們不在意達到目的所用的手段是否符合人性,只在意有沒有達到目的,這樣的人無疑是很可怕的。我們應該需要擁有的是出於人性的思考,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奮鬥的意義,並且學會去愛和被愛。當然也不能完全否認理性,因為人類生來是感性的,所以在處理事情時我們也需要適當的理性思維來判斷。以出於人性的思考為主體,偶爾理性一些,才能讓我們在人生的路上都得更精彩。

人工智慧與人類的思想對決 篇8

記敘文 ,1011字

蘋果總裁庫克的一番話引起我們的一番深思,人工智慧的進步為創新力量注入了新動力是毋庸置疑的,然人若趨於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其必後患無窮也。

誠然,計算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人類最初發明創造機器是為了幫助減輕人工所需的浩大工程量,而絕不可能代替人類。換言之,人擁有意識,意識是本原,計算機依靠人給它以驅動。再先進的東西,人是基礎。

計算機固然“聰明”,嚴謹的科學資料它有,複雜的原理它能解釋,試問計算機的智慧從何而來?答案是人在背後做其推手。計算機的思考是極為有限的,沒有人類的知識輸入,人工智慧怕只是擺設,人類千千萬萬的思想如點點星火,可以燎原。

正因為計算機是古板的,是沒有感情的,所以計算機很難學習到人類一個特有的東西—情感。人是有血有肉的動物,有豐富的情感。情亦可說是源自道理的總結,老子的處世之道、孔子的為人之道、孟子的君臣之道,字字珠璣,其中蘊含的人情道義是冷酷的計算機計算多少資料也無法得到的。前不久,在柯潔與阿爾法狗的圍棋大戰中,柯潔輸給了一臺會下棋的計算機。面對這臺冷酷的機器,柯潔哭了。然而在人們心中他並沒有輸。感情是人類珍視的東西之一,目前的技術,甚至是今後的科技,相信都很難做到讓計算機會笑會哭、有喜怒哀樂。

人類的思考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曹雪芹嘔心瀝血寫成了《紅樓夢》,五次增刪,十載披閱,包含著時代的價值觀。人類注入的情感,機器既體會不到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愁情,更不可能用最真摯的情感,寫出為世人所讚的佳文。再者,倘若讓計算機去描繪民國的光景、人類所想的“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之意,想必是計算機無可企及的。不難想象,人類在滾滾紅塵中,看到燈火闌珊、草長鶯飛;體會過世態炎涼、人生如歌……機器在數字、程式碼世界中卻只為得出一個結論,而這個結論,我想通過人類的努力也是能夠獲得的,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大可試想一下,如果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麼一切道理真言彷彿都失效了,人類可以拋卻道德準則、價值觀,僅僅依靠計算機計算出的勝率敗率;人類也可以沒有情感,變得極度刻板,只有徘徊的資料,沒有歡聲笑語,城市間充斥著冷漠、可怕,那這一切該是多麼令人後怕。

我始終堅信,人類總比計算機略勝一籌,人類的思考如泉湧,不會枯竭,人類擁有的情感是制勝法寶。我們需要做的,是按下計算機的“關閉”鍵,走出去,找思考,發現思想的啟蒙點。

人的感官有巨大的價值,是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條件與基本素養。

資訊時代,更需“人類式”思考 篇9

記敘文 ,959字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大膽預言了人工智慧的出現。然而,人類預想到了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為“人機大戰”而恐慌著,卻鮮有人意識到,真正值得恐懼的,是人類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人類與計算機徹底調換了位置。

個人的價值觀,累成於生活經歷中每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也正是人們各異的價值觀,形成了整個社會思想繁茂的盛景。然而當計算機將人連線成網,不同的價值取向撲面而來,人類便自發地在計算機網路中尋找認同感和歸屬感,導致了網路時代的價值趨同。與地域文化不同,網路的作用是世界性的,這種趨同便在整個世界範圍中發生,不同於主流的價值觀在此過程中被迫凋零。人類最終,如量化生產的計算機一樣,只擁有量產的思維,失去了個人的價值觀。

也正是源於這種價值的同一性,人類的絕對是非觀念被無限地放大。與計算機使用的二進位制相同,人類的大腦中也產生了一套“非0即1”的判斷模式,因此當女教師危秋潔在日本失蹤,網民立即武斷地將“去日本”劃為“非”的概念之中,以抨擊代替哀嘆與同情。資訊時代的同情匱乏,本質上是這個時代對差異的排斥和是非觀念的單一化傾向。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人類對於事件後果思考的淡化。在沒有大資料的支撐下,計算機無法實現對後果的預測,只能機械地按照指令完成動作。人的閱歷本身便是一種“大資料”,換言之,人類是擁有預測結果的能力的。但在資訊化時代,網路交流是匿名的,個人的言論、行為都無需承擔責任,不必顧及後果,於是英國脫歐、網路暴力導致少女自裁,時代的列車脫離了預定軌道,向著無法預測的方向駛去。

這樣看來,資訊時代的種種混亂都是由計算機的出現引發的,我們應當摒斥它、拋棄它。實際上,無論是人類的價值趨同、絕對是非觀念,抑或是無責任下的罔顧後果,都是人性中客觀存在的,只是恰好在這個時代一齊爆發。時代的發展是必然的,人類的力量無法阻止時代的更迭。我們所能夠做的,是將人類自身適應於時代,不被時代潮流裹挾,學會包容差異,學會辯證思考,學會在無紀律的生活中束縛自我。

人類的思考,締造了長達近萬年的不朽文明。只要人類不為計算機所牽引驅使,即便人工智慧成為現實,人類也大可不必慌亂—人類將依然能夠控制它、利用它,彼時的人工智慧,也只不過是計算機更換了一種服務於人類的方式罷了。

人類的思維特性 篇10

記敘文 ,1058字

人類已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幾千年,幾乎都被認可是地球的主宰者。然而,近幾年卻殺出一個不速之客。它先是在一些領域上超過了人類的極限,而後又用自己的實力打敗了人類中的大師,這不禁弄得人心惶惶,它—智慧機器人,是否會接管人類的位置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人工智慧的思維是硬性的,是絕對的理性;而人類的思維是多向的,是相對的感性。如果用諸子百家來形容,人工智慧就是法家,明文規定、條條有序,卻過於嚴苛;人類則更像是儒家,看似雜亂無章,卻包容萬物。蘋果公司總裁曾說,“我不擔心智慧機器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卻害怕人類像計算機一樣。”現在想來,也不無道理。若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人類又何以統一世界呢?

價值觀是判斷事物的標準,就例如對幸福的定義,兩者是迥異不同的。機器會在你面前呈現一張世界富人榜圖,快速簡潔明瞭卻單一。反觀人們,可能會脫口而出,“我現在就挺幸福的呀。”的確,我並不是富豪,但我擁有無價的快樂,我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這讓我感到充實。這便是人類與機器的區別,多了一些人情味兒。如果人類與機器的思考達成了共識,社會就會變得片面。前陣子一則殺人新聞流傳網路。“無期徒刑”“死刑”這是機器的定罪。但作為人類,大家對這個事故儲存著好奇心,幾番瞭解下才知道,殺人者身負重債,因催債人調戲母親才失手將其打死。“減輕一些罪吧。”“那人也是死有餘辜。”這才是我們現代社會需要的價值觀,不是一味的定向思維,而是將多方面雜摻在一起再做出抉擇。

其實這則故事也體現了人們的同情心,素來價值觀和同情心都捆綁在一起。今年有一場備受矚目的戰役,最終以人類的失敗告以段落。柯潔在臺上的痛哭是他的自責和愧疚,人們本可以質疑他為何丟了人類的尊嚴,但事後風平浪靜,有的只是安慰。代替人類挑戰極限,是多麼巨大的壓力啊!他能夠堅持到最後便是人類的驕傲,又怎麼忍心去打壓他的自信呢?雖然從古至今,不少人叫囂著“弱肉強食”,嚴復也提出“適者生存”,但整個人類的心中還是充滿了同情。因為同情,才會收留流浪動物;因為同情,才會幫助他人渡過難關;因為同情,才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如果挖空了同情心,社會將變得多麼冷血啊!

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不缺一個高智商的人,但少不了一個有愛的人。沒有了愛因斯坦,人類進步的歷史只會減緩幾百年的腳步。倘若心中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同情心,人類的歷史會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擔心智慧機器人有一天是否會完全打敗人類,我們只需做好自己,勿忘初心,秉持著人類的特性,就一定能譜寫出一段輝煌的歷史,創造出一個完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