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棗樹相關作文20篇

贊棗樹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630字

有一次我去姥姥家,媽媽和姥姥在屋中做飯,我也幫不上什麼忙,就走出家門,隨處看看有什麼好玩兒的,走著走著就走到姥姥的小菜園。

哇噻!姥姥的小菜園真是十全十美啊!有菠菜、紫甘藍、黃瓜、小油菜、西紅柿、大白菜、絲瓜,還有那在石頭縫中長大的棗樹。

這棵棗樹已經有八歲大了。它是在我兩歲吃棗時,順手把棗核扔在了石縫中。到我五歲時,這可憐的小樹彎曲的長了不到一米,幾乎和我一般高。那時沒有菜園,這是玉米地。因這棵棗樹太“瘦弱矮小”,姥爺認為它是結不出棗子的,便計劃著要把這棵小樹砍掉,我哭著鬧著不讓砍,媽媽趕緊把我抱走。到了下午,這可憐的小樹只剩下樹樁。隱約聽媽媽和姥爺說:“這樹怎麼挖也挖不到根,要不算了吧,別管它,反正在石頭縫中也活不了。”而這棵小樹樁就像偏要跟媽媽說的話作做對一樣,猛長了一年,在我六歲那年,一下子長的比我還高,並且結了一樹的棗子。媽媽誇讚說:“這小樹還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啊!”我們一起去收棗子,樹上的棗子又大又紅又脆,並且還沒有蟲眼,輕輕咬一口啊,真甜啊!

八歲那年,莊稼患了蟲災,地裡的玉米幾乎一無所獲,而那棵棗樹結的果子比前幾年還多,姥姥摘下棗子,一部分拿出去賣,一部分晒乾,再留一部分自己吃,姥姥把脆棗和棗幹賣了個好價錢。啊!棗樹,你的生命力真頑強呀!我們全家都要感謝你。

啊!棗樹,我欣賞你!更欣賞你不頑強不屈,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

故鄉的棗樹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9字

我的故鄉在一個遙遠的小山村,院子裡有一棵棗樹。我喜歡棗花的清香,棗兒的甘甜,更喜歡棗樹的平凡與奉獻。

春天來臨,棗樹那彎曲得很古怪的枝丫上抽出片片嫩綠的葉子。過了些日子,像是突然從綠葉間冒出細碎的,淡黃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玲瓏別緻,滿樹都是,在綠葉的映襯下分外漂亮。偶爾一兩隻蜜蜂在花葉間飛舞,像是一幅畫似的。這時,院裡屋裡洋溢著棗花那淡淡的清香,進門的客人都說好香,我們全家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棗花謝了,落滿了一地,這時樹上便結出一顆顆淡綠的小棗兒。等到夏秋季節,棗樹茂密的枝葉層層疊疊,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樹下濃蔭密佈。我和小夥伴們便常常在樹下乘涼,玩耍,那歡樂的笑聲把樹上的棗兒都震落下來了。熟透的棗兒掛滿枝頭,像一個個的紅燈籠,在月光的映照下紅通通的,發著光。我摘下幾個分給小夥伴吃,看著他們甜津津地吃著我家的棗兒,心裡比他們更甜。

去年冬天,爸爸買回了一套傢俱,設計新穎,做工細緻,尤其是傢俱上面的木紋:有的如湖中蕩起漣漪,有的如層層疊起的浪濤,有的如一渦清澈的泉水在迴旋流轉……總之,有一種獨特的美。爸爸告訴我:“傢俱是用棗木做成的。”我很驚訝,沒想到遍身長滿棗兒、爬滿密密麻麻皺紋的棗樹竟能製出如此精美的傢俱。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棗樹,平凡的棗樹,把一切都獻給了人們。村裡有許多叫“棗花”、“棗麗”、“棗根”名兒的人。父母大概也是希望他們像棗樹一樣平凡而有用吧。

家鄉的棗樹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7字

我的家鄉在遼寧省大石橋市。那裡春天百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是個美麗的地方。

大石橋那最多的樹就是棗樹,家家戶戶的門前幾乎都有一棵高大的棗樹。春天,棗樹上黃裡摻白的碎碎的棗花從遠處看上去像一團團的彩雲,花香瀰漫了整個的村莊。成群的花蝴蝶在棗樹上翩翩起舞。盛夏的時候,棗樹上結著紅通通或綠油油的棗。遠看,這些棗像玲瓏的燈籠,裝飾著高大的棗樹;近看,這些綠色紅色的小棗像閃閃發亮的寶石,把棗樹裝飾得更加美麗。

每當我無聊的時候,就坐在棗樹下的石頭上,時不時順手摘一顆棗放進嘴裡,不管是紅的,還是綠的,都一樣的脆,一樣的甜。看著藍藍的天空,聽著嘰嘰喳喳的鳥鳴聲,吃著美味的棗,真是一種享受。

我愛家鄉的棗樹,更愛我的家鄉。

棗樹下的竹椅 篇4

高一作文 ,811字

人們說,天上的星星是自己思念的人化成的,抬頭看著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那應該就是我的爺爺在看著我吧。

七八月份,在那個老冰棍還賣五毛的兒時,爺爺總愛帶著我去田裡抓泥鰍。雖然烈日暴晒,但是我依舊興趣不減,每每弄到衣服髒兮兮時,爺爺就會買冰棍獎勵我。拿著冰棍在小夥伴面前炫耀好像是一種天性,就像在幼兒園得到小紅花一樣,就算掉到地上了,也要撿起來貼回去。但是冰棍掉了就撿不起來了,看著它漸漸變成水,立馬就大哭起來跑到爺爺那去。

爺爺正在棗樹下的竹椅上乘涼,用那個草杆子做的蒲扇扇著風,悠閒而寧靜。我跑過去,支支吾吾了半天,爺爺似乎猜出了個大概,摸摸我的頭,在地上隨便找個葉子就把我的鼻涕擦了。陽光打在了爺爺的左臉,灰白的頭髮也塗了一層金光,我眨巴眨光眼睛,踮起腳,胡亂地摸著爺爺的頭髮,樂呵呵地笑了起來。爺爺抱起我在一旁的小椅子坐下,爺爺輕輕地扇著風,我沉沉地睡下了。

一顆棗子掉到了我的頭上,滑到了我的懷裡,摸摸腦袋醒來時已經在大竹椅上了,身旁沒有爺爺,我開始哭鬧,沒有了輕輕的風,也沒有冰棍與灰髮,心裡說不出的失落感。醒來時身旁也沒有人我就會有一種不安全感。媽媽衝出來,把我抱起來之後就把我懷裡的棗子塞到了我的嘴裡,再把我帶回家了。

似乎過了很久很久,夢裡我是樹上一顆最大最紅的棗子,因為長的太高,爸爸媽媽都拿我沒辦法,爺爺手裡拿了一根冰棍,我一下子就掉下來在爺爺的手心,樂呵呵的。醒來時,身旁沒有人,但我卻聽到了一陣刺耳的哭聲,是誰在哭呢?有什麼好傷心的呢?我送你一根冰棍不要再哭了好不好……我好像心裡咯噔了一下,想到了什麼,但我不願意仔細想,因為我知道,這是一件傷心的事情。

思緒回到現在,看著那顆一閃一閃的星,我想到了爺爺的蒲扇,棗樹下的竹椅,灰白裡淡淡的金色。我可能是一個健忘的人,忘記了更多的點點滴滴;我也可能是個膽小的人,不願意想起更多的回憶。但我不會忘記,爺爺慈祥與對我的疼愛。我會把您放在心底,保護好這段回憶。

我是一棵棗樹 篇5

國三作文 ,608字

一年又一年,在百年之後,我化成一棵生長在大路旁邊的棗樹,這使我知道了當一棵樹的一年四季的感覺……

春天來了,寒冷已過去,大自然脫掉了雪白的衣裳,穿上了春姑娘給他們縫紉的五顏六色的衣裳和小帽。小草穿上了綠衣之後,立刻變得生機勃勃;小花戴上五彩繽紛的帽子後,讓大自然顯得更加光彩奪目;而我穿上了一身嫩綠的連衣裙後,也成為了和春姑娘一樣受人喜愛的景物,這讓我真是越來越喜歡春天了!

夏天到了,人們都脫下了外套,大樹們穿上了濃綠的外套,枝葉間還綻放著一朵朵小花與花苞,而我是棗樹,沒有那麼豔麗的花朵,但我可以伸長樹枝,張開樹葉,讓人們在身下乘涼。我用枝葉來給他們扇風,不一會兒,小孩子來了,大人來了,老人來了……男女老少都愛來我這做客,這讓我倍受感動,原來助人為樂這麼有意思。

秋天來了,看到別的樹果實累累,沉甸甸的,讓我大飽眼福,但是別忘了,我也有果實哦,就是棗,一顆顆晶瑩剔透,紅的讓人口水直流,好像在說:“看我紅紅的,來吃我呀!”果然,主人受不了誘惑了,叫來左鄰右舍來打棗,一顆顆棗,大的都趕得上板栗了!主人樂滋滋的,光現場就賣了幾籮筐!掙了不少錢!

“呼呼,呼呼……”大雪飄飄,所有的動植物都冬眠了,我也該冬眠了,可是寒冷一直圍著我,沒過多久,貼心的主人用麻繩給我保暖,這對於我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啊!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啊!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斷重複著,但我依然期待,不一樣的季節,不一樣的收穫,不一樣的棗樹。

我眼裡的棗樹與人生 篇6

國一作文 ,638字

院中的棗樹不知從何時就默默地站在牆角,無聲無響地生長。平時沒有人去注意它,只有它自己在做著藍色的夢。我眼中的棗樹一直是這樣的。

以前,我從未把棗樹與人生這兩個不同的概念聯絡在一起。我眼中的人生就是山谷底部的人,唯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煩惱,堅持不懈一定會走上去。然而從見到院中的棗樹起,我眼中的棗樹與人生就似乎有了某種奇妙的聯絡。

小燕子用尾巴剪出了春風,迎春花染出了春色。春意濃了,各種各樣的花爭相開放,蜜蜂忙於採蜜,大自然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我眼中的棗樹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它的皮粗糙乾裂像黃土溝壑。難道它死了嗎?在生機盎然的春季,棗樹卻滿是蕭條。然而一天清晨,我剛推開房門就聞到一股清香。這時已是暮春,花兒都已凋謝了。是什麼?我好奇地朝園中走去,定睛一看:棗樹上開出星星點點粉黃色的小花,黃中帶綠,像粒粒珍珠掛在枝頭。小小的黃花盡情地沐浴著陽光。春風裡,我看到小露珠在葉片上的滾動。“開花啦!開花啦!”我激動得跳了起來,沒有想到棗樹竟“死”而復“生”!

秋風給莊稼染上了金黃色,給小棗染上了紅色。紅紅的棗兒像頑皮的娃娃躲在葉下。摘一枚棗兒放進嘴裡,慢慢地咀嚼,你會品味出什麼是甜蜜。望著滿樹的紅,再看看曾一時的頹枝,我眼裡亮了。

是的,我眼中的棗樹詮釋了人生,無需計較那些無關緊要的虛榮,而應該為了生命的目標默默努力,當別人被掌聲包圍時,你也應該點燃心中的火炬,散發光芒。

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面對生命的輪迴,人世間的浮華,該守住心靈的淨土,使其結出堅碩的果實。

那棵棗樹 篇7

高一作文 ,978字

一直以來,我的記憶中常常浮現一棵棗樹,應該不是很高吧,沒有粗大的枝幹,也沒有太多繁茂的葉子,成熟期的時候,也只有零丁幾顆棗子掛在枝頭。雖然如此,可它一直都在那兒,一刻也沒有離開。

很小的時候,我們一家人住在老家的破陋平房中。對這個房子沒有太多印象了,只是現在看到的,是已經倒塌了的半邊房子,滿地的灰磚,爬滿蜘蛛網的灰牆和拖拉著半邊破舊木頭的門。想必以前的它也不是什麼太華麗的住宅吧。只是那屋子的前面,一直有一棵看著矮小的棗樹。大多時候,每個枝頭飄著微微的幾片葉子,葉子是翠綠的,在淡淡的風中輕輕搖曳。

爸爸說,當年我們一家人就擠在這間破舊的房屋裡。一家人是最疼我的。夏天,天熱的時候,總找塊涼蓆鋪在房間,奶奶總是抱著我,用一把枯黃的扇子給我扇風,一來是給我解熱,二來是驅趕蚊蟲。對奶奶的印象不是太多,只是偶爾翻開零星的幾張舊照片,腦海中才會湧現幾片記憶。

某年的夏天,棗樹上神奇般地結了許多棗子,等到熟了的時候,奶奶抱著我,滿臉興奮地跑到棗樹邊,伸著右手輕輕地拽著枝頭,微微踮起腳,兩眼巴望著摘下了一顆棗子。她握著棗子,在我的眼前,搖晃了幾下,一臉滿足的神情。奶奶牽起了衣邊,攥著棗子使勁地在衣邊上擦拭著,遞到了我的嘴邊,我迫不及待地張開了小嘴,棗子不大,卻很甜,我高興地拍拍手,示意著棗子的甜味,看到我開心的笑容,奶奶更滿足了,她跑到樹下,用力地搖著那棵細小的樹幹,很快,樹上的棗子全部被搖落到了地下。奶奶興奮地彎下腰,在地上仔細地尋找,因為地上的雜草太多,她不肯放過任何一個,不斷地撥開雜草,急切地在地上尋找。很久之後,她才停下,跑到我的面前,抖了抖她嘟嘟的口袋,和我一起分享著收穫的喜悅。現在想來,那棗子更甜了。

稍稍長大一些之後,奶奶就去世了,我們也搬到了集鎮上,對舊屋的記憶也便停止了。

現在,也只有在過年回老家的時候,開車經過那記憶中的地方,也只是從車窗內看到了倒塌了半邊的房子,滿地的灰磚,和拖拉著半邊破舊木頭的門。依舊不變的,是屋前那一棵棗樹。沒有什麼太多的變化,沒有變得高大,沒有長滿樹葉,沒有結滿果實。只是那棵樹透露出的是一種謙卑和頑強,支撐著它活到了現在。也許只是那幾顆棗子,可是日積月累下來,這棵棗樹也是結了豐多的果實。也許,更多年之後,這依舊是一棵矮小的棗樹,只是謙卑和頑強一直滲透進了每一顆果實中。

那棵棗樹,一直在我的記憶裡。

菜園裡的大棗樹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005字

感恩於心,助人於行

在近一個月的寒假中,過新年、放鞭炮、走親戚、做作業,充實的寒假中,我閱讀了《我的多彩童年》一書,其中《菜園裡的大棗樹》感觸頗深,文章中作者回憶了童年時期自家門口的一棵大棗樹帶來的童年趣事和快樂。

作者在本文中講述了童年時,自家門口菜園裡媽媽默默種植和悉心照看,不僅為鄉鄰們提供了不少時令蔬菜瓜果,還給大家帶來了便利和樂趣,尤其菜園裡的那棵大棗樹,儘管棗子還未成熟就被大家幾乎摘完,作者和弟弟自家未能嚐到很多新鮮成熟的大棗,甚至當別人作為幫助之舉爬上棗樹打棗時也只能嚐到點點鮮棗,每到秋收季節棗子成熟時,這棵大棗樹就為全村鄉親尤其孩子們帶來收穫的喜悅和樂趣,作者和弟弟更是樂於到大棗樹下草叢中尋找又大又白的棗子,作者在最後還重點描述了在深秋的一夜狂風暴雨後,媽媽帶著他們一起快樂檢棗,村裡的孩子們樂與其中,最後媽媽給大家分果實的熱鬧溫馨場景。

讀完全文,不禁讓我走到我家後門外看著我家的大柿子樹,也想起每到金秋時節,村裡的鄉親們路過摘個嚐嚐,可能還帶點澀味,彷彿看到爸爸舉著一根上面綁著一把鐮刀的杆子去撈樹高處火紅的大柿子時,鄉鄰孩子們來樹下幫忙一起撿柿子的熱鬧畫面,和文中一樣的不管是打棗、撿棗還是分棗,到處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體貼和幫助,一個棗子、一個柿子不僅僅給大家提供成熟的甜味,更給鄰里鄉親尤其孩子們帶來秋收的喜悅和過程的樂趣,鄰里鄉親的互幫互助、大人孩子間的親情互動,果實採摘的無限樂趣,這些在孩子們看來是一生珍貴的記憶。

整篇文章中童年的回憶沉浸在甜蜜中,沒有爭吵,沒有糾紛,只有愛的陽光的溫暖,只有助人的樂趣的蔓延,還有親情的雨露的滋潤。童年,是美好的,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助人,是無私的,最受尊重的舉動;感恩之心,是內心永恆的,最需要珍藏的美德。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資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電話、網路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的重要手段,最簡單最質樸的交流成了現在的稀有之物,放下我們手中的手機、ipad、電腦等高科技產品,讓我們走入大自然,走入最基本生活中的溝通、交流和互助,人與人之間需要直言傾訴、需要情感交流,需要親情互動,需要無私的愛的幫助。當然,面對瞬息萬變的現實社會,我們即便在用新技術交流、沒有近距離的互動,我們每個人需要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無處不在,每個人都獲得過愛、接受過幫助,每個人就應該提供愛和幫助,感恩於心,助人於行,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越來越溫暖。

家鄉的棗樹 篇9

高一作文 ,803字

我已有近兩年沒有回到家鄉了。自從我小升初時那年夏天,我的外婆腦淤血病逝了之後,我就很少回家鄉了。爸媽把外公接回來住了。從此以後,我只有過年或暑假才有可能回家鄉去探望一下。現在正當學習緊張的時候,這樣的機會也少了,思念也只能是回憶了。

還記得外婆家的大廳門外,院落的西側有一顆高達三層樓的大棗樹。據說這棗樹從上上上代就有了。至少要兩個人才能抱得了它。他的枝幹十分繁多。數也數不清楚,好像外婆臉上的皺紋一樣多。但它的枝較為細,而且樹葉也還算茂密,所以幾乎沒有鳥兒會在上面築巢。我想即便築了巢也會在秋天來臨之前被拿下來,因為鳥兒們實在太貪吃了,而且很會糟蹋。

每年的秋天,棗子樹上會結滿棗子,好像綴滿了星星的夜空。每一個棗子都是一個美好的祝願。雖然鳥兒們老來糟蹋棗子,但我們還是會讓它們放開了肚皮吃的。等棗子成熟了,父親就用長長的木棒將木棗打下來。為了不讓木棗落下地跌壞了,就在地上墊上稻草,草上鋪上一層塑料紙。父親用長棍敲打著,我就光著腳在地上撿著。棗子槍林彈雨一般落了下來,無意間砸到了我。雖然打著很疼,但心裡還是樂滋滋的。外婆,外公還有母親就站在門口看著,笑著。

不一會工夫,一小筐的木棗就挑揀完畢了。我將它們拉到水池邊,塞上出水口,放了滿滿一池子水給棗子洗澡。它們浮在水面上,東漂漂,西漂漂,看上去十分快樂。我把它們一一洗淨,擦乾,那些綠的,紅的,鮮嫩的外皮無所遮擋地映入我們的眼簾。我們先吃了些嚐嚐,又分了些給鄰居們。

由於沒有零食,我就把它們當作珍寶一樣看待。我抓了一些放在口袋裡,隨時品味。為了節省,我把原來可以一口一個,兩口一個的木棗分成三口一個,四口一個的吃。可惜棗核太硬,不然我會連棗核一塊吞下去吧。

算一算,我也有近三年沒有吃過木棗了,恐怕這將來永遠只是回憶了吧。那木棗樹的高大,木棗的香味和咬起來的清脆聲,也都只是回憶了。時間可能會沖淡回憶,但它衝不淡我對家鄉的懷念之情,衝不淡我的思念。

木棗樹我的信仰 篇10

高二作文 ,1635字

家風,就是家庭的信仰,它是一個有影響力有美譽度的家族必備的要素,也是一個家族最核心的價值,口耳相傳,代代滲透。一如我家門口的那棵木棗樹,至今茂盛在我心頭;一如我父親對我說的那句話,至今紮根於我記憶的深處—我家由爺爺而傳經由子孫三代恪守的祖訓成為我的家風之源和審美風範。

那棵木棗樹,與我父親同齡,爺爺栽下的。一尺多的腰圍,粗粗的皮,彷彿父親那堆滿歲月滄桑的臉。我從未見過爺爺,想必也就如此吧。

黃昏時分,我還沒有回家的時候,母親便站在木棗樹下呼喚著我的小名,長一聲,短一聲,飄在曲曲折折的巷子裡。父親說,他小時候,爺爺奶奶也常這麼喊他回家吃飯。

在逐漸長大的年歲裡,我時常看到父親一個人站在木棗樹下,彷彿在盯著那灰褐色的樹皮發呆,一站便是十幾分鍾。

一次我禁不住好奇地和他一同站在樹下,眼睛盯著木棗樹,幾乎用目光鑽出個洞來,也沒看出個所以然,我忿忿地摘了一顆小小的木棗往嘴裡一扔—不出意料地嚐到了它特有的酸澀味兒。

我嫌棄的往地上一吐,略帶埋怨地問父親:“既然這木棗又酸又澀,為什麼不像別家那樣嫁接別的樹種呢?”父親微笑著看著我,彷彿在回憶著什麼說:“奮鬥,才是最好的嫁接方式。丫頭,有空多來這邊看看,你總會自己找到答案的,”我看到父親彎了彎眼角,“這可是我家的祖訓,你爺爺當初也是這麼告訴我的。”

奮鬥與嫁接的關係,給當時的我留下一片惘然,卻也在我的心靈深處卯上了一課永不動搖的鐵釘。

兩年前,因為上高中的緣故,我離開了老房子,離開了木棗樹。兩年的時間裡,離開父母,用自己的觸角,一次又一次敏感地糾纏我在意的東西,理想,未來。我再不能像以前一樣,平和舒展地將我的所有推放開來。我的痛楚,我的惶惑,在混沌的時光裡抑鬱地糾結著。父親在電話那頭靜靜地聽我哭訴完,安撫地說:“丫頭,這個假期,回老房子看看吧。”

回到老房子的那天是在傍晚,抬頭,屋簷上還在滴滴答答地落著殘存的雨水。老房子彷彿有著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呼吸,像個安然坐在藤椅中回想往事的老人,充滿安詳的味道。

我坐在門口的石階上,臺階有點兒涼,邊角的位置布著青苔,雨水打過,還是溼漉漉的,潮溼的空氣裡氤氳著木棗樹特有的香味。

正值春季,它亦是開了花,小小的,隨著微風的愛撫,葉枚上脫出一串串鵝黃色的五瓣棗花,不顯山不露水,不鮮豔不嬌媚。

“或許爺爺,爸爸也曾以這樣的角度,在這樣的時節看過這棗花呢。”我微笑著呢喃著。

它也是渺小卻不卑微的生命,以自己的“嫁接”方式,一樣衝破了嚴寒的桎梏,用滿樹滿枝深深淺淺的黃,以每一朵花必結一個果實的飽滿熱情,迎接著春天。如此一棵緩緩成長,從容盛放的木棗樹,用全身心所散發出來的蠱惑與魅力,使我心中一熱一慟,遲遲迴不了神,就像當年的父親。

“看明白了吧。”父親的語調裡帶著笑意,不像是疑問,而是陳述。

我沒做聲,淡淡的風順著屋簷刮進來,我彷彿聽見了木棗樹的呢喃,是在訴說平常日子裡依然豐盈著愛與溫暖,它似乎交給我用一種狀態包容痛與繁瑣,又用另一種方式,將褶皺與不安一一撫平。

“爸,我還記得你以前對我說的一句祖訓—奮鬥,才是最好的嫁接。”我半眯著眼,細細的看著木棗樹的一枝一葉,側過頭對身子微微佝僂的父親輕聲地說。

我終是懂得了父親叫我回來的原因。面對其他樹,人們的心頭很容易滋生的,也許是一種飢渴之後的甘甜,抑或是永不滿足的貪念,而能直面這棵木棗樹,也許,他的身後,已有了一條永恆的人生之道。

木棗樹,父親交託給我的終生信仰,隔著俗世的塵埃與我低聲呼應,它們滿心的奮鬥熱情與溫暖就此成為我的靈魂。

父母是棵木棗樹,我就是一枚木棗。

我深知自己不能變成水蜜桃,更不能變成金蘋果,但我已懂得什麼才是最好的“嫁接術”。

窗外,高大的木棗樹,影子斑駁,一下一下地撫摸著我,亦如父親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用這樣一種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讓我在生活,處世中有“法”可依,堅守心靈。

德澤源流遠,家風世澤長。我的信仰,就這樣安詳地綻放在木棗樹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