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尋徑相關作文20篇

書山尋徑 篇1

國三作文 ,804字

閒暇時,手捧一本書,沐浴在陽光下,任陽光在字裡行間跳動。這時,你會感到那些方塊字彷彿變成了一個個的小精靈,牽著你的手,帶你走進書山,踏著幽徑,縱觀美景,與書中的主人公同歡喜,共憂傷……

黛玉葬花

暮春時節,春風輕揚。臨池岸邊,誰家閨秀一襲白衣,亭亭玉立,秀髮垂腰。佳人面容俊俏,看到滿地落花,她不禁又新添幾許悲意,更讓人心碎。只見她肩扛一小藥鋤,口中淺唱,曲調哀傷悽婉,彷彿能讓在旁邊聆聽的人的心凝結成霜。她手捧一捧鮮花,輕輕跪下,白裙鋪滿一地,彷彿一朵潔白的花,她把落花輕輕放入掘好的深坑中,再用黃土輕輕掩上,她站起身來,眼中暗湧流出,掩面哭泣……此情此景,見者無不動容,聞著無不神傷。我真想在此時幻化成一天使,給佳人送去寬慰,送去歡樂,讓笑容重新在她的臉上綻放如花!

赤壁之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赤壁。江面船隻縱橫,號角聲此起彼伏。忽然一小船急速駛向曹營,船中火起,曹營的艦船頓時成為一片火海。呻吟聲、哀號聲、哭喊聲混成一片……這邊,一氣宇軒昂、風流倜儻、玉樹臨風的年輕將才,身披戰甲,手執利刃,眉宇間透著一絲凝重。只見他大旗一揮,萬千船隻直奔火海……多麼具有戰略才能!旁邊立一頭戴綸巾、手搖羽扇、長鬚飄飄的長者,他嘴角上揚,透著一股驕傲、得意之態。我好像就站在岸邊,多麼想身披堅執銳,手持長槍利劍參與其中!折戟塵沙,周郎赤壁,諸葛獻策,智慧與才能的完美結合,怎能不壯觀呢?

繁星春水

繁星滿天,好像顆顆明珠守望著人間。月下,一個頑童依偎在母親的懷裡,一顆一顆地數著星星,並問母親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母親用充滿慈愛的話語一一回答了孩子的問題,並時不時講幾個小故事,逗孩子開心……多麼寧靜的夜晚,多麼溫馨的場面!池中,一朵荷花在荷葉的陪襯下顯得分外妖嬈。一陣微風吹來,荷葉和荷花一起搖曳起來……

書山中,各種奇花爭奇鬥豔,極力展示著自己的嫵媚,但它們只有同一個心願:把書山裝飾得更

書山有路“緩”為徑 篇2

高一作文 ,838字

在快節奏的21世紀,不少人信奉“秒讀圖書”,以致其似乎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這勢。但實則不然,試問,一個正常思維的人如何會相信“3秒鐘讀懂任何人”、“0。5秒決定你的人生”的論調。其實,書山有路緩為徑!

風景需要慢慢欣賞,書中顏如玉也需緩緩來讀。緩慢地讀書,我們必將收益更多。如果走馬觀花的看,又怎能領略到川端康成面對凌晨四點開放的海棠花的驚喜?又如何體驗稜羅瓦爾登湖畔垂釣的心境?又如何領會加繆壘出不止的幸福?又怎樣才能體悟倉央嘉措白鹿踏原的浪漫?他們將自己的體悟、感情思想融入文字中,只有當我們慢慢地欣賞,一看一思的閱讀,我們才有可能有所感觸,書山有徑,只需我們慢慢品味。

緩慢欣賞才能淨化人的靈魂,注入高尚的思想。可想而知,“秒讀圖書”下的文化必將越來越淺薄,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根,無根的浮萍又如何穩定呢?這個時代已經在向“快餐文化時代”演變。要想紮根穩固,緩慢閱讀顯得尤為重要。每每讀到陶淵明的“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心中總是一片澄澈,讓自己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能保持素淨。而讀到蘇軾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內心總是一片豁然開朗,而讀到辛棄疾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又不免洶湧澎湃,熱情洋溢。

在古典詩詞中泛舟慢遊,著實給了我人生無數啟示,緩慢的欣賞的確豐富了我的思想。

秒讀圖書既然無所裨益,為何不摒棄秒讀思想,迴歸慢讀本位。如果每個人都緩慢的來讀書,那麼我們必可除去社會上的暴唳之氣,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涵養的社會。緩慢的讀書,我相信為官之人必可從魏徵那學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緩慢的讀書,我相信教書育人之人必可從孔子那學來因材施教的方法;緩慢的讀書,我相信學生必可從古人那學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感恩……

緩行於書山,“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不再只是賢者的代名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再只是英雄的呼喊。

緩行於書山,我們必將看見嫩芽破土而出的抖擻,傾聽花開的聲音,見證楓葉變紅的軌跡,體悟雪花紛飛的內涵。

書山有路勤為徑演講稿 篇3

演講稿 ,1250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以前,看見其他同學站在這裡演講,我心裡非常羨慕。等到真有機會能站在這裡,我非常高興,也非常緊張。這幾天,我一直在總結自己的學習情況,一直在思考到底講些什麼。修改了很多遍之後,演講稿才終於定稿,今天分享給同學們,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先從一部影片講起。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頒給了紀錄片《徒手攀巖》,這部影片實景記錄了攀巖大師亞歷克斯成功登頂“酋長巖”的過程。徒手攀登酋長巖難度非常大,稍有不慎,便會墜崖身亡、粉身碎骨,所以一直沒有人能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成功登頂。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亞歷克斯手中變成現實,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沒有任何保護、成功登頂酋長巖的人。

亞歷克斯是怎麼做到的呢?攀登酋長巖之前,他把攀巖線路設計成31段,用筆記下每一段的特徵和難點,記下需要使用哪些技術動作,並且全部背誦下來。在這部1小時40分鐘的電影裡,前面一個多小時,都是亞歷克斯在做準備工作,驚心動魄的攀巖過程,只有最後10多分鐘。這與我們高考取得好成績、與任何事業的成功多麼相似,成功只在片刻,漫長而紮實的準備才是常態。

看到這部影片,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如果把學習比作徒手攀巖,高考就像酋長巖,在征服酋長巖的過程中,離不開一個“勤”字。

首先,勤於規劃。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確定高考的目標,制定學習規劃。就像攀登酋長巖那樣,把目標分解成很多小目標,這些小目標是可以執行的、可以量化的,這樣,就把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變成了一個個當前可以做到的具體行動,比如,具體到每天背多少個單詞,每天跑多少步等等。當這一個個具體行動全部完成,我們就會登上酋長巖,達成我們高考的目標。

其次,勤於落實。規劃制定好之後,關鍵在落實。要增強自律能力,給自己制定任務清單,明確完成時間,嚴格落實各項任務,不拖拉,不懈怠,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如果覺得自己堅持不下來,可以和同學互相監督、互相提醒,用他律的形式來克服自己的惰性。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和同學一起學習,也能開闊眼界,啟迪思維,彌補不足,更有助於學習規劃的落實。

再次,勤于思考。學習是豐富自己知識的路徑,思考是把知識轉化為應用的橋樑,學習與思考相得益彰。只學不思,擁有的是“死知識”,只思不學就不能博採眾長、集大成於一身,學思結合是提升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只有做到學思有機結合,才能實現學以致用。要將一件事做成功,有時並不是看你多麼努力,而是在於你怎樣思考。

最後,勤於總結。在落實學習規劃的過程中,要對執行效果及時進行總結,結合具體情況,適時調整規劃,確保不偏離既定的方向。努力用錯了地方,可能會南轅北轍;在正確的方向上奔跑,才能通往輝煌的頂點。

同學們,在高考的路上,在成長、成才的路上,我們都是追夢人,在用汗水澆灌夢想;在高聳入雲的書山上,我們都是攀巖者,在用勤奮開拓前行的路徑。在這裡,我祝願,所有夢想都開花,大家都能成功登頂自己的“酋長巖”。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書山有路勤為徑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7字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名言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一直激勵著我前進,陪我走到今天。

小時候,我很喜歡畫畫,不管走到哪,手裡都會拿著一支筆畫來畫去。媽媽看我這麼喜歡畫畫,就給我報了畫畫班,進了畫畫班我更是認真的學,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經過不懈的努力,我成為班上畫畫最出色的一個學生,我還參加了幾個畫畫比賽,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老師很喜歡我,同學們羨慕我。這時我開始驕傲自滿了起來。覺得自己很厲害,上課開始不專心,畫畫不認真。而且還認為不需要在這學裡繼續學下去了。有一天,我對老師提出不要在這學畫畫了,我要回家自己畫。老師聽完後愣了一下,最後點點頭。

第二天,也就是這一期畫畫班的最後一節課,老師把我叫到旁邊,給我看了她自己畫的兩幅畫:第一幅是一個男孩微笑著拿著一幅畫給一群人看,那群人有的豎著大拇指,有的睜大眼睛在看畫,而男孩的旁邊站著他的老師,露出欣慰的笑容;第二幅還是那個男孩,但他哭喪著臉,手邊堆放著一疊疊畫錯的紙,腦袋中浮現出老師慈祥的臉龐。畫面立體生動,栩栩如生,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以後,老師問我看出這兩幅畫的區別嗎?我想了一想,臉紅的像熟透的番茄,慚愧極了。這時,老師走過來,輕輕地拍拍了我的肩膀,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無止境,做任何事不能半途而廢吶。”

之後,我一直跟著老師學畫畫,再苦再累繼續堅持著,因為我知道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我看書山有路勤為徑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03字

古詩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所謂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字面上就是一座書壘起的山只有一條路,一條靠勤奮去開闢的路。

可如果按字面上看,書壘起的山上到底有什麼呢?我認為吧,這座山山頂的東西就是知識。

而所謂的“路”,就應該是獲得知識的途徑,但途徑上又有許多障礙。在面臨這些障礙時,有些人半途而廢;有些人被磨難擊垮;有些人取得了這知識。

但這座書山就只有上百米高,真正的求職之路是沒有盡頭的。

書山也在不斷變高。但只要你足夠勤奮,再無止境的知識,再高的書山,都無法使你停下腳步。獲取知識,只不過是需要充足的時間罷了。

而你若能擁有充足的時間,擁有克服障礙的勇氣,並且能做到非常勤奮這一點,獲取知識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但人是無法滿足時間充足這一點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人類也不斷地去做到“人定勝天”。

一個人的生命有限,但世界上不止有一個人,不止有一個勤奮的人。將一個勤奮的人的生命,與其後代或徒弟相加,如此迴圈,知識中能被人們追上腳步。

所以,書山所能累積的知識,在一代代善於獨立思考和無比勤奮的人眼裡,又算得了什麼呢?

書山有路勤為徑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752字

古人常說: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事實就是這樣。

我有個好朋友,從小到大,都是班長。我漸漸對他生出了許多傾慕之心。

有一次,他請我到他家玩,剛跨進大門。只見客廳右面的牆上,貼滿了黃色的獎狀。哇,這麼多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幹部,星級少年的獎狀呀!整面牆都貼滿,密密麻麻的。而我家,卻只有稀稀落落的那麼三四張。真是天差地別呀!我對他真是羨慕妒忌恨。

他對我的舉動也並不感到奇怪,只是對著我微微一笑,也許每一個人來到他家的人都是如此表現,他早已司空見慣了。

上了二樓,剛推開大門,就有一股書香的獨特氣味撲面而來。角落裡,沙發上,桌子上,椅子後,櫃檯邊,電視下,都擠滿了書,有的書比磚塊還厚上幾倍,而且每一本書上都貼滿了書籤。原來這就是他的優秀的原因啊!我恍然大物,神情激動的問她:“你是怎麼有這樣的耐心去學習的?”

他望著我,故意把身子轉向金燦燦的獎狀牆,一手撫摸著腰,一手輕輕的摸著自己的下巴,以45度角的方向仰望天空,像個隨時吟誦的大詩人一樣,意味深長地對我說:“這些書可都是我平時抽時間看的書,老師不是常對我們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嗎?所以我們要多讀書呀。”我佩服地點點頭。

從此,我也學會了看書。

現在我來到了縣城裡,媽媽特意給我買了好多書,我看得如痴如醉,書籍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我也心甘情願的撲到它們的懷抱,去感受那些扣人心絃的情節。我一天也離不開書,像匹惡狼般貪婪地讀著。有時看得著迷了,我還會趁著父母睡覺時偷偷躲進被窩裡,藉著手電筒的光偷偷地讀著,。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已經看了許許多多的書了,養成了做筆記的好習慣,收穫了很多好詞好句,我的寫作水平和考試成績也直線提高。

是呀,這不正是“書山有路勤為徑”!

書山有路勤為徑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433字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正如逆水行舟,還沒在原地休息片刻,便回到了原點……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起點都是“0”,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甚至到了高中和大學……我們都在積累,積累的不僅僅是文化學識,人性品格也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難道我們的起點都是從“0”開始一成不變的嗎?

我敢斷言,人的起點都是“0”,隨著不斷的積累,人們才開始有了差距。也許你現在與學霸的差距是天壤之別,但我堅信,你們一開始,絕對沒有高低之分。

想到這裡,我便發出感嘆:也許我與學霸之間的差距僅僅只是勤奮。

因為我沒有耐心,做數學題時總會半途而廢,寫作文時總會偷工減料,背英語單詞時總會睡著……

如果我在這麼放蕩下去的話,與別人的差別,可就不僅僅是一個轉彎了……

書山有路勤為徑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413字

在雙十一大家忙著購物的日子裡,我們友善小分隊開始第一次課外學習了。你們瞧,七仙女並排坐在一起,認真地聽著老師講解閱讀理解的做題技巧,一雙雙睜得圓溜溜的大眼睛萌翻了門外“偷看”的家長們!

沈老師(黃然冉媽媽)在“小黑板”上寫了三步做題技巧,並引導大家在平時練習或者考試時要如何運用技巧,爭取拿到高分。

講解完後就是考試時間了,要在40分鐘內完成6篇閱讀理解,七仙女們開始全神貫注認真答題,都怕自己來不及做完考卷。

考完後就是家長們的改卷時間了,看這些美媽們都在埋頭苦改,臉上一會兒笑容滿面,一會兒愁眉苦臉,沒發現自己被偷拍了。

到了最後的講評時間,七仙女們對照老師的講解訂正試卷,雖然沒有全部答對,但運用了小技巧還是感覺會比以前容易做了。

學習結束後就是我們的歡樂聚餐時間了,在這個週末裡我們既學到了知識又能和小夥伴一起品嚐美食,真是太開心了,讓這樣的課外活動來得更猛烈些吧!

自古書山勤為徑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905字

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書可以一步步引領人由平凡走向非凡。可世界上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因為他們在書山面前,沒有勤奮攻讀,而是選擇安逸享樂。凡是學有所成的人,都是勤奮好學的榜樣。

既然談到古人了,我的腦海中一下子湧現出諸多勤學苦練的典範,有我們最熟悉的懸樑刺股的孫敬、蘇秦,鑿壁偷光的匡衡、聞雞起舞祖逖、劉琨……

西漢時期,有個特別有學問的人,他叫匡衡。在他很小的時候由於家境貧寒,沒有蠟燭,為了讀書,他只能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才藉著小孔透過來的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有一天感動了鄰居文不識,之後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成為一代學者。最後在漢元帝的時候,被封郎中,遷博士。

不僅是匡衡,有一個名叫孫敬的。孫敬從小勤奮好學,每日孜孜不倦,讀書不止。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疲倦打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他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讀書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人也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正因為孫敬如此刻苦讀書,他才會成為我國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還有東漢時的車胤,他好學不倦,可卻因為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背誦詩文。在一個夏天的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於是他便想到,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想著想著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做成一盞特殊的“燈籠”。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些來裝入囊中。後來也因為他勤學苦練,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就像毛主席所說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古人含辛茹苦、勤學不斷的精神時時激勵著我們後輩,作為新時代的莘莘學子,我們當以他們為學習榜樣,努力在書山跋涉,在學海遨遊,成為博學多才的一代有志少年!

我在書山中成長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8字

書,是那寒冷冬日裡一縷溫暖的陽光;書,是那炎熱夏日裡一縷涼爽的清風;書,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無窮;書,是那神聖的階梯,引領人們攀登上至高無上的寶座……我喜愛讀書,我願伴著我鍾情的書成長。

六歲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來了識字卡片,一個一個地教我,等我全會認了,又買了一些好看的圖畫書給我讀。起先媽媽讀一遍,我再跟著讀一遍。後來,我就把所有圖畫書都讀了,雖然不能全懂是什麼意思,可我依然很開心。

記得,二年級時,我學會了拼音,遇到不會認的字,看一下字上的拼音就能把它讀出來,實在不懂意思,就用拼音查字典,學會了許多不會讀而且陌生的字,從此,書呀字典呀都成了我愛不釋手的好朋友和好幫手。

現在我已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可喜歡讀書的習慣依然沒有變。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雖然我還不能達到那種境界,但是我從來不怕寫作文,而且暗地裡還有點喜歡,我總覺得寫作文就好象是用文字的形式給大家講講自已編的故事,好好玩!記得一次作文課,語文教師要求我們寫一件令我感動的事,我不知道哪兒來的靈感,一鼓作氣就寫完了,交上去以後才想起文章中許多句子都來源於《優秀作文選》中的好詞好句,老師在班上表揚了我,我十分開心,雖然文章結構、構思都是我想出來的,但那些好詞好句都是從別人的文章中不由自主的蹦到腦子裡來的,這時候我才明白厚積而薄發的道理,從此我更愛讀書了!

在藍藍的天空中,是誰最快樂?是鳥兒,因為藍天給了鳥兒一雙堅硬的翅膀;在茫茫在大海中,是誰最暢快?是魚兒,因為大海給了魚兒一片廣闊的世界;而在我的心靈深處,最依戀的是永無止境的書山。我在書山上攀登九年了。九年中,我在生命的階梯上拋灑了一路的書香。我也從一名幼稚的頑童變成了現在傑出的少先隊員。毫無疑問,這是因為書,是書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和勇氣。我愛讀書!

我從書中尋找愛 篇11

國二作文 ,693字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時與它不經意的一次邂逅,便使我的心靈得到洗禮,使我乾涸的靈魂得以自省和浸潤。

晴朗的早晨,微風從窗邊習習吹來,將身邊的書一頁一頁吹起。我將書拿起,走近泰戈爾的《新月集》,去品味那份純潔的童真。思緒飄回了我的童年,一個愛撒嬌的孩子拉著母親的手執拗的搖著;一群淘氣包東跑西竄;一個個片段,如同那本書將回憶一頁一頁的開啟……我的內心彷彿有一股清泉,在流淌著,流淌著……她說:想起愛吧,想起曾屬於你的那份愛……

溫和的午後,輕啜一口桌上的果汁,陽光照在臉上,這時便停止了手中的一切,拿起一本《情感讀本》,將要去尋找那比果汁更能滋潤乾涸的寶藏……看著,看著,眼前彷彿蒙上一層白霧,不知道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在心中盪漾,他在調皮的撥弄著你的神經。是的,這些故事,如同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所有,你的任性,你的自私,你的衝動便像幻燈片似的在腦海中放映,歷歷在目。那種感覺在說:自省吧,你可以去彌補,你可以創造愛……

黃昏,夕陽斜射著大地。回想起這一整日的忙碌,感嘆著、思索著、慚愧著。這時,翻開那本苦心孤詣的教子篇—《傅雷家書》,去感受那潺潺的父愛,感受一對父子間的尊重與呵護。就在剛才,你和父親頂了一句嘴,就在前幾日,你還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與父母生悶氣。這時,《傅雷家書》便會對你輕語一聲:你的父母愛你,你也愛他們……是的,那一刻,我懂得了傅雷作為一個父親的苦心孤詣。

書,好比一片蔚藍的天,每個人都能從中尋找出一些什麼,或許是知識,或許是靈感,或許是精神寶藏。我習慣從書中尋找愛,一種真實的富有感情的愛,一種像雲朵那樣純潔無暇的愛……

書山友路 篇12

國二作文 ,770字

我愛書。書對於我來說,就如一個摯友,陪伴我度過風雨,度過挫折,給予我心靈上的溫暖。

我愛看書,是從二年級開始的,媽媽那時常常帶我去圖書館借書,從那時起,我便結識了“書”這個朋友。

那一天,天氣十分晴朗,我像往常一樣到圖書館借書。兒童看的滿是圖畫的書我早已厭倦,史學的作品或是文學名著又看不太懂,於是我喜歡上了小說。

我的眼神在書架上掃來掃去,最終定格在一本名叫《藏地密碼》的書上,略略一翻,我就被這本書徹底吸引了。看著看著,我更加入了迷,眼都不眨一下,直勾勾地盯著書。站著累了,索性就坐在地上繼續閱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我,密密麻麻的小字彷彿活了,一幅幅畫面交織在我的面前,書中的人物都在動,而我就置身其中。天色漸漸地暗了,媽媽的呼喚聲把我拉回了現實。

我立即就把這本書借走,到家後就迫不及待地重新沉浸在書中的世界。晚飯已然忘記了吃,但我並不餓,這本書的陪伴,使我感受到更多的快樂,這不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糧嗎?直到晚上睡覺,我都戀戀不捨地抱著我的書,不肯鬆開。

書,可以帶給人無限的感觸,如一杯紅酒,越品越有滋味。那次我在家看著一本書,看到悲傷的部分,或許是看得太過入迷,我竟不禁淚涔涔了,看到故事的高潮,我又突然想起一道數學題的答案,是書給了我靈感,讓我想出了這道題的答案!

看著手中神聖的書,我心中無限感慨:它就如那益友一般,給予我幫助。

書不僅能調節人的情感,給予幫助,還能在你傷心時,給予你精神的安慰,心靈的溫暖。

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家裡人晚上都去照顧她,家中只剩下我一個人,外面雨肆虐著,風呼嘯著,雷狂吼著,黑夜籠罩了一切,我的心裡無助而又害怕。這時,我摸到了一本書,當即開啟來看,書裡的故事讓我的心平復了下來。外面的雨不再哭,風不再嚎,雷不再吼,我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安詳而又溫暖。

書,是一個摯友,時刻陪伴著我。

在書中尋找快樂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2字

“書籍就是力量”、“書籍就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一句又一句的名言警句不都證明了書的重要作用與書在一個人的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嗎?可是,現在有許多人讀書不是在消磨時間就是為了完成任務,有幾個人把讀書當作快樂呢?

我在小時候就喜歡上了書,爸爸媽媽就開始講給我聽,上了小學以後,我就自己學著讀書。有許多字還不認識時,我便標著拼音一個一個地看,完全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完全感受不到喜怒哀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我不再粗略地看,而是一字一字地細心品味,理解更深層的含義。我常常沉醉於美妙的書世界,也常常忘了自己,陶醉在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情緒跟著書中扣人心絃的情節而改變著。我好似一隻快樂的小蜜蜂,在書的花朵上採集知識的花粉。也因此,我認識了許多朋友:巴金、冰心、老舍等,在他們的文章裡徜徉。

讀書最大的樂趣就是從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裡面有美麗風景的描寫,鮮為人知的祕密與故事,中外風土人情的講述,對奧祕的探索,給人鼓勵的感人事蹟。像《湯姆叔叔的小屋》裡那些惡毒的奴隸主得到應有的報應,讓人拍手叫好,不由得為那些只因為膚色問題而遭人虐待的奴隸感到高興。讀《三國演義》讓認為那奸詐的小人做的事感到憤怒,一個個英雄獨行俠仗義的氣魄讓人頓時豪情萬丈……

讀書要自己融入到書裡面才能讀懂書的含義,理解書里人物的喜怒哀樂。冰心說過:“要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書是好的,要自己好讀書,而且要讀好書。

讀書是快樂的,我們一定要把“我讀書,我快樂”這個理念進行到底,如果讀的不快樂乾脆不要讀了,讀書是為了讓自己快樂,在快樂的同時學習知識,要自願讀書,這樣才會在讀書的過程中尋找到快樂。

書中尋夢 篇14

國三作文 ,1004字

陽光穿過密密的樹葉,在紙頁上留下斑斑光點;抿一口香茶,默默地翻動著,一張又一張……黑色的正楷字型跳入我的眼裡再沁入我的心內,留下淡淡印記,樂哉!

自我牙牙學語始,我的身邊就無不有書的影子。從第一本拼音識字書開始,我便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依舊記得:我的第一本書沒有華麗的包裝,也沒有高階的印刷,只是用硬質卡片串成的一本書。那是屬於我的第一本書,因此記憶尤為深刻。也正是它,開啟了我的書中尋夢之路。

那時,只是在母親的臂彎裡看書。她讀著,我聽著,有時也忍不住嘀咕兩聲。每每讀完,她總會習慣性地問我一遍:“這些字你會讀了嗎?”我看著那書上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偶爾也從嘴裡冒出一個似像非像的音。那時的我,根本沒想到以後的我會對書愛不釋手,難割難捨。

從大字不識一個到捧著名著不肯放下,這書真是有魔力的!每當我翻開一本書,我的心中就會傳來一陣清涼,所有的煩惱都不見了,滿是書帶給我的芳香。我在看書,我也在受益。每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卻也不同:簡單有趣的童話《狼來了》告誡我們要誠信;內涵豐富的《愛的教育》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鼓舞人心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激勵我們要堅持理想,永不放棄……每當我開啟一本書,我就擁有了一個新的世界。

要說書帶給我的,那是無與倫比的快樂。我在讀書中懂得,在讀書中成長,也正是書告訴我是非黑白,指引著我走向正確的道路。我只要一栽進書中,就無法自拔:別說是廢寢忘食了,就連母親在我身邊喊我,我也不肯移開目光,貪婪得只想從書中多汲取一點知識,再多欣賞一本好書。當我緩緩地合上一本書時,我的心靈就像被淨化了一樣,總能從書中明白點什麼事理。就像一個孩子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禮物一樣,那是無法言說的快樂啊!心裡的喜悅無法掩飾,從閃爍的目光裡溢位來。

曾有古人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知識的世界無窮無盡,書的世界也奧祕多多。細數,我平生所讀之書已不少了,可領悟到的卻不及它的一星半點。而我的拙筆,也竟寫不出書中萬分之一的奧祕,只由得我們不斷去探索、去深究。這就像是一個尋寶的過程,當我們發現了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玻璃時,千萬不要知足,要知道前方有著更閃耀的鑽石等著我們去發現!我們在讀書,我們在探索,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著那份最簡單最知足的快樂,收穫著更豐富的寶藏,一步一步向夢想靠近。

路過一片玫瑰園地,不禁停下來望一眼,疑惑道這是否是愛麗絲夢中的小小花園?一陣陣的芳香傳來,讓我亂了神,花香?書香!

在書海尋覓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83字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寧靜卻在書海偏僻處。—題記

又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過去,現在課室裡喧鬧不斷,堪比春運期間的火車站,好不吵鬧。我是多麼想尋得片刻的寧靜來緩和矛盾痛苦的心情。又是一次掛科,心中愁思不斷。

我隨意拿出書包裡的課外書。忽然眼前一亮,淺綠色的封面甚是喜人,心情稍微緩和。盧思浩的作品,《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我甚喜歡。雖然已翻看了不下三遍,卻仍然意猶未盡。

歡喜之際,難過之際,無聊之際,我都喜歡與這本書共度。並不因為它的外表多麼華麗,我愛的是它的情感,所有的內容都攝動著我的心。

書是人類的精神糧食,我愛這糧食,無法捨棄。《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給了我甚多的啟迪。

未曾到來的災難不要去擔憂,已經到來且已造成毀失的災難更沒有必要去發愁。為何?我們都明白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那麼這就說明災難的降臨與否不受我們的控制,那又何必擔憂呢?無故的擔憂只會是庸人自憂,苦中更添辛。那麼,對待已經發生的災難我們是否又該去發愁?不,發愁只會使你更加煎熬。災難既然已經發生作用,那麼就應該勇敢地、坦蕩地接受,鎮定地尋覓補救措施,嘆息只會加重你頭頂的疑雲。

東坡居士的曠達樂觀令我臣服。仕途不暢,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他仍然能發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壯志豪言,這是多麼崇高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也只有在書中才可尋得到。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災難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只要我們的心還在,只要熱情不減,我們就還有重生的可能。

在書海中尋覓,身旁的浮囂已成浮雲消散而去。我的世界寧靜安謐。

於寧靜中,於書海中,我恍然大悟。我自己現在所承受的“災難“全是臆想的,於其它而言,其只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那麼我又是在煩惱什麼!

於書海中尋覓寧靜,我明白考試掛科不意味著世界末日,真正的末日是我於無聲處拋棄了自身的寧靜與追求。掛科,說明我還有足夠的空間去豐盈自我,何必自添苦惱!

於書海中尋覓寧靜,於寧靜中尋覓人生的真諦。

人生不過短短的幾十年,讓憂愁充塞著色彩繽紛的生命實為不該。不是也有人在遭受難以承擔的打擊之後重生了嗎?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海倫?凱勒、謝坤山……他們所承受的如此之痛,不也創造了輝煌的人生?那麼,我們應該善待我們的生命,尊重我們的生命。

我們的生活可以被災難亦或是苦難打敗,但是我們應該誓死保持生命的光亮與昂揚。用樂觀豁然來迎接不幸,用頑強堅忍來重複生命的光華。笑看人生百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什麼可以強大得超過了我們活下來的信念!

在書海尋覓寧靜,這寧靜教會我笑看雲捲雲舒,教會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一副昂揚堅強的姿態博擊人生。

在書海尋覓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920字

浮生有幸,生於此浩如煙海的時代,浸在書苑中。

最喜著一身紗制長裙,散一頭烏絲,捧一冊詩集。輕倚於窗,任窗外微雨輕飄,我自有我的世界—於情、於景、於嘆、於歌……尋尋又覓覓。

滿負一腔詩情畫意,酒中品人生百味。放蕩於官場,卻又喟然于田園。才華滿懷終敵不過距離的遙遠,他滿懷心喜跨上馬,進京入仕,本性不羈逃不出禮制的鎖梏,但他依舊才情自傲,高呼“力士脫靴”,但那個天子為貴的時代怎任他如此放縱,他還是無奈回鄉。官場失意並未曾留下烙印,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他認識到自由才是自己所追求的一切,於是他又跨上駿馬,放白鹿於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他在山川秀水裡尋到了快樂。讀至此,我忽感到一陣清風,是馬背上的衣襟所帶起的嗎?彷彿還餘酒香。我從李白身上尋得了對生活的豁達。

一時不快需誰怕?穿林打葉且徐行。他是悲憤的仕官,也是一位人道主義者。無辜被貶後,他依舊歡喜地吃著荔枝,而且一吃便是三百顆,何以故?從容之故。嶺南風景秀麗,荔枝且是人間上之佳品,如此快活才不枉長做嶺南人。與此同時,他並沒有失去對詩詞的熱情,但他未曾茫然高呼“好收吾骨瘴江邊”的絕望,反而一揮下雨後所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如此輕快,怎像是失意之人。有時候,飽食終日,無以為樂,也真是人生的大境界。大江東去浪濤紛飛,千古風流人物今尚存。一縷果香從我鼻間飄往,是嶺南的荔枝所散發的嗎?依舊帶著墨香。我從蘇軾身上覓到了對生活的從容。

尋尋覓覓只餘冷,悽悽慘慘又慼慼。原本幸福美滿的婚姻轟然倒塌,夫君善才,吹一曲笙簫,寫一闋唱詞,琴瑟和鳴,夫至如此,婦復何求?可疾病總歸無情,他帶走了一條鮮活的生靈,她的生命終究失了色彩。床榻上的枕蓆空空落落,提醒她送去一位最珍愛的人,滿眼辛酸淚,只能嘆為“三杯兩盞淡酒,怎地他晚來風急。”易安居士的傷感穿越了時光,我感覺幾滴清淚滑過頰邊,是清照回憶喪父之痛時留下的嗎?彷彿還帶著深情。我從易安的身上體會到愛情的真諦。

輕輕合上書本,微拂淡紫色的封面,從中我尋覓到了生活的豁達與從容,也體會到了愛情的真諦,書海的波瀾在我心中掀起了漣漪。

盡在書海里尋覓,吾復何求?

在書海尋覓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1字

高爾基曾說“文學使人思想充滿血和肉,它比科學更能給予人思想以及強大的明確性和說明性。

栩栩然蝴蝶,遽遽然莊周。品讀傳世之經典,徜徉遠古之文學,感悟古人之風雅,何其快哉!

“封狼居胥”是無畏的霍去病,讀他,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壯懷激烈:“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意氣風發的周郎,讀他,是年少有為,匡扶社稷的拳拳之心:“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是“詩鬼”李賀,讀他,是悲天憫人,報效國家的忠肝義膽……唯有讀書,遨遊於書的海洋之中,憧憬文學,才能汲取其中的意味,走出那彳亍彷徨的迷惘。

嵇康,一代才子卻在竹林裡過著鐵匠的生活。你一定不願意看見他絕世的才華被淹沒吧!何不勸他入仕?仍記得山濤之勸,可嵇康毅然選擇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可見,他不願入仕,甘願守著清貧,守著內心的寧靜。而我也在書海中,在那長存的文字中讀懂他,為他甘於內心那一片淨土的逍遙快活而喝彩,為他淡泊名利,鄴下放歌的竹林生活而陶醉,透過墨香,輕撫雋永的文字,我尋覓到了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中難以尋覓的到的安寧與自在。我悟到了他淡然的人生態度,看見了他在內心在閃耀的心靈之燈。

猶記得那些萬籟俱靜的夜晚,一盞孤燈點亮心頭邈遠的夢想;猶記得那些月光如水的夜晚一支狼嚎溫暖了一地蕭瑟的清輝,猶記得那些闃然無聲的日子,三尺寒牘安放多少詩意,多少文雅。文學,誠如《抱朴子外篇》雲:“祕六奇以括囊,含琳琅而不吐。”

莫然光陰賡續的風雅翰墨隨變革而消失,多給那些文字一抹流轉的目光。去感受文字帶來的美妙,在書中,收穫你獨有的安寧,在書中,體悟前人的哲理……

捧一卷七絕,風雅長存。

揮一副山水,翰墨雋永。

讓心靈在書海中暢遊,讓心靈在書海中洗去這浮世的雜塵,讓心靈在那片淨土中尋覓片刻的安寧,讓情感在書海中迸發,在書海中得以昇華。

超山尋梅之旅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451字

新學期的第一個週末,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山賞梅。以前也曾經來過幾次,所以這次我們有備而來,帶了一頂賬篷。

到了超山已將近中午十一點,從山腳往上望,盛開的梅花就像一團團雲霧繞在山腰,又如同顏色不同的輕紗裝點著翠綠的山坡,有粉色的,有梅紅色的,有白色的,各種顏色又和諧地相融在一起。果然是“十里梅花香雪海”的超山盛景。這情景讓我們迫不及待地上山,一睹梅花芳容。

片刻功夫我們已置身在花的海洋了,最常見的是白梅,紅梅較少些。白梅有五片花瓣,疊在一起,花瓣的後面是五片深紅色的花盤。花瓣中間長出花蕊,蕊底有蜜。梅花盛開,蜜蜂便“慕名而來”了,在梅樹間舞動。繼續前行,行至一條河邊,花瓣隨水流飄走。河旁有亭,亭旁一株老梅,姿態優美,“疏影橫斜水清淺”,果然水邊的梅花最美。

行至“大明堂”前,我們看到了一棵“唐梅”,一棵“宋”梅,由於年代久遠,主幹已有一半枯死,但又從旁邊生出新枝,生生不息。從唐代、宋代至今,他們一定沒少經過冰雹的敲打,沒少經過風雨的洗禮,可他們依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想到這些,我對他們充滿了敬佩。

覆卮山尋春 篇19

國小三年級作文 ,317字

“春天在哪裡,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裡……”唱著這首歌,我們來到了覆卮山,欣賞那金燦燦的油菜花。

進入覆卮山,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梯田。遠遠看去金黃色的油菜花好像是被油漆塗過一般。一叢叢,一簇簇,緊抱在一起,真像一個個美麗的小花球。

我走近一朵油菜花仔細地看了又看,發現了它有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這使我想到了科學課上,老師講過的話:“油菜花是完全花,也是兩性花,因為它具有雄蕊和雌蕊。”

這時我不禁吟誦道:“覆卮山下油菜黃,引得遊人紛擁至。星星點點桃花開,深紅淺紅都可愛。彩蝶翩翩百花開,但願春色入夢來!”

接著我們便看到了許許多多可愛的卡通人物,我和它們都拍了照片。最後,郊遊就這樣快樂的結束了。

我愛春天!

廬山花徑 篇20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9字

暑假的一天,我和媽媽去了廬山的花徑。

花徑的外面是如琴湖。山坡上的水注入湖中,猶如人撥琴絃,這是如琴湖得名的由來。如琴湖的水很清,水面很平靜,像鏡子一般,綠樹倒映在水中。如琴湖裡有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綻開了笑臉,還有的躲在荷葉底下。

門的中間有“花徑”兩字,右邊有“花開山寺”四個字,左邊有“詠留詩人”四個字。相傳花徑是詩人白居易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廬山上大林寺時即景吟成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描寫初夏四月作者來到大林寺,此時山下芳菲已盡,在廬山的寺廟中遇上了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詩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

我們進了門,路的兩邊是奼紫嫣紅的花,花徑顯得絢麗多彩。我們來到裡面,看見一口井,井裡的石頭上寫著“花徑”二字,旁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刻著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我們走過彎彎曲曲的小路,來到了白司馬草堂,白司馬草堂旁有白居易的雕像,雕像周圍綠樹成蔭,鮮花擁簇,旁邊有一個小池塘,池塘裡有浮萍,落英繽紛。草堂裡,一位老人用毛筆寫著詩句,他穿著長袍,留著長鬚,寫得很專注,引來許多遊客觀望。我漫步在花徑,猶如漫步在世外桃源。

花徑很美,像一幅優美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