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導遊詞相關作文20篇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

龍門石窟導遊詞600 ,602字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王峙達,你們可以叫我小馬達。歡迎大家來到河南洛陽。

現在我們正開車前往洛陽龍門石窟。正好大家在車上沒事幹,我就來為你們介紹一下龍門石窟吧!

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甘肅的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和同樣屬於甘肅的麥積山石窟。

到了龍門石窟,就必須要看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裡最大的石窟,其中的大佛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尊佛像盤膝而坐,眼睛凝視著遠方,顯得特別溫柔、親切。他面形豐肥,兩耳向下垂著,嘴角微微地向上翹起,像是在向遊客們微笑,歡迎他們的到來。

龍門石窟的萬佛洞,待大家去看時一定會讓你們驚訝。裡面有大大小小一萬多尊小佛,萬佛洞就是這樣而得名的。這麼多的佛像,神態各異,沒有哪尊佛是一模一樣的,這會讓我們不禁驚歎古代那些雕刻師高超的技藝。

對了,大家應該知道釋迦牟尼吧。他是佛教創始人,我們在賓陽中洞即可看見他的雕像。賓陽中洞裡有三世大佛,“三世”是指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尊大佛。端坐中央的釋迦牟尼為現在的佛,就是主佛。釋迦牟尼和奉先寺的大佛不同。因為釋迦牟尼出生在北魏時期,那時候以清瘦為美,所以他長得瘦瘦的,和奉先寺的大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現在已經抵達龍門石窟,下面我提醒大家注意幾點:由於佛像是珍貴文物,請不要隨手觸控,也不要將任意物品放在洞窟,一定要遵守景區秩序哦!

好了,我的講解結束了,下面就請的大家去細細遊賞這美麗的石刻藝術寶庫吧!

雲岡石窟導遊詞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890字

親愛的遊客們,大家好!

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來到雲岡石窟旅遊觀光,我是你們此行的導遊,大家叫我周導遊吧。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提供全程的講解服務。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巨集偉,內容豐富多彩,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雲岡石窟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我們現在位於中部的石窟。主佛居中,洞壁和洞頂佈滿浮雕,真是美麗極了。你們看,是不是?

前面就是著名的五、六窟了。大家快走呀。

第五窟到了。第五窟為“大像窟”,主要造像題材是“三世佛”,即過去、現在、未來佛,主尊釋迦牟尼高達17米,腳上站十二三個大人也不會擁擠,是雲岡石窟最高的造像。窟西側刻有兩佛對坐在菩提樹下,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請大家注意,石窟大佛的後面是一條狹長的隧道,你們猜這是做什麼的?對了,這是佛教信徒們禮拜繞行的誦經道。

第六窟是雲岡石窟中設計最精細,雕刻最華麗,內容最豐富,造像最多的一窟,稱“第一偉窟”。請大家看,窟內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線窟頂的二層方形塔往,高約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層出簷小塔,馱於象背上。塔的四面是不同的佛,不知是有意設計還是巧合,光線剛好照到了佛的雙眼,給人很神祕的感覺。第六窟最引人入勝的是雕刻於塔柱下層大龕兩側和洞窟四壁的“佛傳故事”畫面,展示了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佛的經歷。此窟規模巨集偉,雕飾富麗,內容豐富,技法精煉,是雲岡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藝術彙集的大檢閱。

好了,請大家自由在石窟裡觀賞,欣賞這美麗動人的畫面……一小時後來這裡集合。但請大家注意以下幾點:請大家不要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石窟中隨意觸控佛像,而且同時也要監督他人。

願雲岡石窟給各位留下深刻的回憶。再次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龍門石窟一遊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3字

週末到了,又到了全家人一起出去玩的時候了。一大早,我們就整裝待發,要到四大石窟中最有名的龍門石窟去遊玩,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啊!

剛進景區,導遊阿姨就介紹龍門石窟共有十多萬尊佛像,2300多個窟龕,2800多種題記和碑刻,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後經4000多年的修造,成為中國現存最多石像的石窟,也成為一座石刻藝術的寶庫。

順著伊河河岸往裡走,我們來到了潛溪寺,傳說原來在窟龕旁可以聽到溪流的聲音,故名潛溪寺,這溪流聲會是怎麼發出來的?是風吹佛龕的聲音,還是佛龕下伊水流動的聲音?我不得而知。裡面主石室呈馬蹄形,窟高9。27米,深6。72米。有七尊佛像,這幾尊佛像的神態、樣子和穿戴都被雕刻的不但栩栩如生,而且形態各異。

繼續往前走,就是龍門石窟開鑿規模最大的摩崖像龕,也是全國石窟中唯一劈開山崖開鑿大型群雕的像龕,取名奉先寺。寺內,有一個叫大盧舍那佛的石像,高17。14米,頭高4米,僅耳朵就長1。9米,比一個普通人都要高。現在,她已經成為一張名片,在很多宣傳我們河南的影片中都能見到。

但,令人遺憾的是,經過千百年的風風雨雨,有的佛龕被倒賣了,有的佛龕身上的顏色也掉落了,有的佛龕有了斷裂,真是令人傷心!

龍門石窟之旅,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瞭解了祖國燦爛的文化,增見了見識,真是大開眼界,這次的旅遊讓我快樂,讓我難忘!

龍門石窟一日遊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725字

今年的正月十五,天氣很好,爸爸媽媽帶我和妹妹一起去龍門石窟遊玩。

龍門石窟離我們家不遠,半個小時左右就到了,它座落於洛陽市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我們把車停在停車場後步行到大門需要一段時間,還好有妹妹作伴,我們邊走邊玩,很快就進入景區。一進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一串串火紅火紅的燈籠,夾在東西兩座青山之間,旁邊就是寬寬的伊河,使我既能感到山水一體的秀麗,又能感到石窟群雕的巨集偉壯觀,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我們先從西山石窟走起,穿過河橋,又來到東山石窟,一路上我們被崖壁上的大小佛龕所震撼,也被冬日裡路邊的迎春花、翠竹和不知名的綠色藤蔓植物所吸引。爸爸幫我在手機上安裝了“洛陽旅遊指南”的APP,我們邊走邊聽,邊拍照,學習了很多知識。這裡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它的耳朵比我都高,最小的僅有2釐米,比我的小拇指還要低,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龕是盧舍那像龕群雕,據說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來雕刻的,唐朝人以胖為美,佛龕中以雍容大度、氣宇非凡,體現大唐的盛世氣度。

佛龕大多鑿在懸崖峭壁上,我發現很多佛像沒有頭部、沒有手臂,有的佛龕裡沒有佛像,破壞非常嚴重。媽媽告訴我:文化大革命時期造反派破壞了很多,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偷運文物到國外,也有當地村民上山幹農活時無意識地破壞文物,風吹雨淋的風化也比較嚴重。爸爸媽媽說到這裡,語氣比較沉重,我們多麼希望看到沒有遭到破壞的石像,那將是多麼壯觀的景象啊!

通過遊覽,使我瞭解了不同朝代的社會生活,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也讓我知道文物不可再生,我們應該有責任保護歷史文物。

游龍門石窟 篇5

記敘文 ,623字

洛陽市南郊十三公里處,座落著聞名世界的龍門石窟。今天我們就瀏覽了四大窟之一的龍門石窟。

到了那裡,買過票以後,我們乘坐觀光車去景區,道路旁邊有一種樹,這種樹的樹葉有黃色和紅色樹葉,非常漂亮。

到了景區門口,我先看到了一條河,這條河叫伊河,河面又長又寬,長得看不到盡頭,河面上碧波盪漾,波光粼粼。河面有一座橋,叫龍門橋,這座橋是仿照趙州橋建造,比趙州橋要長要寬。

往裡走,我們看到了一個水池,這個水池叫禹王池,是為紀念大禹治水修建的。接下來,一群群石洞映入眼簾。這些洞有大有小,裡面有許多佛像,形態百千,有的端坐,有的站立。但遺憾的是有些佛像被遭到了破壞,殘缺不全,有的沒有了頭或者手。走著走著,我看到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大佛,這個大佛叫“盧舍那”大佛,佛像高17。14米,光耳朵就1。91米,比爸爸的個子還高呢!這尊大佛慈眉善目,面帶微笑。旁邊有幾個小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真讓人驚歎呀!

還有一個萬佛洞,中間是一尊阿米託佛,旁邊有四個稍小點佛像,兩邊的牆壁上密密麻麻的許多小佛,總共有一萬五千個呢!所以叫做“萬佛洞”。

遊覽過西山的石窟,我們通過一座橋,來到了東山。東山有香山和白園。白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園。走進白園,裡面有許多竹林茂密,松柏蒼翠,景色十分優美。裡面有許多石壁,其中一塊石壁上記得著白居易寫的古詩《草》。

龍門石窟是世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想,那麼高大的大佛,以前也不發達,古代人是怎麼雕刻的呢?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可真聰慧呀!

龍門石窟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3字

經過近四個小時的顛簸,我們從陝西省來到了河南省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中有造像10萬餘尊,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又經過外國侵略者的破壞,只剩下2000尊左右不完整的佛像,大多數沒有了頭部,只剩下身體。那一座座佛像有的神情嚴肅,十分威嚴;有的雙眼微眯,嘴角微提,似笑非笑,神祕莫測;有的表面上看起來凶神惡煞,張牙舞爪,但細看那雙琉璃眼,卻能見其中隱隱含著善良。

龍門石窟中最美、最大的一尊佛像就是盧舍那大佛了。它高17。14米,光耳朵就有1。9米。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身上已有斑斑點點的裂紋,但看起來還是那樣容光煥發,神采奕奕。盧舍那大佛的雙眼中鑲嵌著兩顆琉璃珠,這使得你不論從哪個角度仰望它,都感覺它那雙深不可測的眼睛也在端詳著你。傳說,這尊盧舍那大佛的面貌和武則天有些相似,打造這尊佛像的工匠為了討好武則天,刻意將盧舍那大佛的面相按照武則天的面貌塑造了。

隔著一條伊河向龍門石窟遠眺,可以看見那半邊裸露的山上一個個蜂窩式的小洞,它們大小不一、形狀不同,都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看到這種景象,我腦子“轟隆”一聲,一片空白,這場景真是太讓人震撼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次古都之行帶給我的知識遠遠大於書本上學來的,看來要知道一件事物的真正面目,需要親自去見識。

游龍門石窟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01字

五一假期,爸爸媽媽帶我來到具有“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稱的世界文化遺產風景區—龍門石窟。

著名的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以南13公里處,那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稱“伊闕”。現在,“伊闕”已成為游龍門石窟的第一景觀。

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代,就刻鑿在龍門山的石壁上,長有1公里多。現存石窟1352個,佛龕150個,碑刻3000餘塊,佛塔40餘座,造像10萬餘尊。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這裡如同一座座包羅永珍的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我們沿著石塊鋪成的小路拾階而上,經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到了萬佛洞。洞中主佛跏趺於八角蓮花座上,似乎個個佛都朝著我們笑呢!最令人讚歎的是洞內的南北壁上刻滿了2釐米的小佛,遠遠望去就像密密麻麻的巧克力豆。高的有17。14米,遠遠看去就像是頂天立地的巨人。

在1000多年前,華夏文明就達到了如此高的水平,不由令人深深敬佩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這散發著無限魅力的龍門石窟,定會在每位遊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跡並回味著它那無限綿長的古老文化氣息。

游龍門石窟有感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8字

暑假,媽媽帶我去游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歷經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朝代修建,建有大小石窟、佛像不計其數,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我們一進旅遊景區,遠遠地看見山上挖掘著大大小小的石窟,形態萬千、各式各樣的佛像就雕刻在這些石窟中。這些佛像大的身高數丈,小的只有雞蛋般大小。其中有身型圓滿、神態莊嚴的盧舍那大佛,有安祥自在、微露笑意的釋迦牟尼佛,有舉止從容、文靜端莊的觀世音菩薩……

我們在驚歎先人鬼斧神工精湛技藝的同時,也看到不少洞窟在歷經漫長的歲月洗禮和風雨侵蝕之後,顯得斑駁陸離,特別是有的碑刻和佛像人為破壞嚴重。有的沒頭,有的斷手,有的跛足,更嚴重的是有的佛像不翼而飛,只留下空空如也的石洞讓後人唏噓不已。

據導遊介紹,這些破損嚴重的石窟,除了自然風化的因素以外,相當部分是在晚清時期,遭受外國侵略者搶劫,運到了國外;也有的是因為以前當地人非常貧窮,文物意識淡薄,把石窟裡的佛像偷偷搬走拿去換錢。

我一邊驚歎於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悠久,一邊為缺損的佛像感到可惜。我希望那些被盜取、被國外收藏家收藏的佛像能夠歸還回來,讓它們完璧歸趙。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再也不會出現外國列強侵略的事了。

游龍門石窟 篇9

國二作文 ,831字

龍門石窟是河南洛陽的一個主景點。在路上,我聽導遊說從下往上一共有三千多級臺階。我沒有去仔細數每一級臺階,但是當我走完之後我的腿就像樹幹一樣動彈不得,所以我能感覺出來這一定不是吹牛的。那裡的臺階斷斷續續,幾乎每一部分都像一座高山,中間高兩邊低。

走出購票口,迎面而來的就是一棵棵高大的柳樹,那些柳條我只要伸手即可摸到。提起柳樹,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而且這條路非常的寬敞,人人一走進去就心曠神怡。它不像那些商業街,人多擁擠且熱。這樣的一道美麗風景使我的旅行有了一個好的開頭。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檢票口。這趟旅行算是真正的開始了。剛進去的時候,我感覺只是環境更好一些罷了。直到我們到達刻有“龍門”兩字的石門後,我看到了一片湖,湖水如野馬般向前跑去。在湖中還有許許多多的船,船上的人用手輕輕撫摸著湖水。在我的右手邊有很多很多的石窟,每個石窟的大小不一,但每個石窟裡都有石像。遺憾的是有的石像被別人偷了!所以我看到的是有的沒有頭,有的半個身體沒有了,有的全部都空了。

一些遊客總是有手摸那些石像,那些石像被摸的像水一樣的光滑,幾乎感覺不到一點摩擦。有的石像甚至都凹進去了,所以現在都有欄杆圍起來。我走上了臺階,看見了不同形狀的的石窟,還有一些小石像,組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不久,我來到了一座巨大的石像面前。在石像的對面有一個廣場,那裡有很多人在拍照。雖然現在已經非常的高了,但是我依然大膽的往前走。我之所以這麼勇敢的往前走,是因為臺階邊有欄杆。那欄杆對於我來說像牆一樣,密不透風。這時候我面前出現了兩條路,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選擇了往下走。當我走下來的時候,我已經氣喘吁吁了,但是我看見別人依然健步如飛!

由於時間的原因,我沒有繼續往前走。抬頭看見天已經黑了。我也沒有向那條橋樑走過去,就原路返回,沒能看完真可惜啊!

龍門石窟擁有佛像十萬餘尊,是中國石刻藝術的寶庫,經過時間的洗禮仍然熠熠生輝。這樣了不起的財富,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龍門石窟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1字

洛陽的龍門石窟是個歷史悠久的建築群。

它位於洛陽城南龍門石窟十三公里,當我走進去後,第一眼看到的是龍門真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第一個石窟是一個雙腿盤坐的大佛,由於當時是以胖為美的審美觀,所以這尊大佛面豐體肥。

走了三十多米後,我來到了“牡丹石”旁。“牡丹石”是因為石頭上面是由白色水滴狀的圖案一個一個的組成的,那些白色的圖案很像一朵朵白色牡丹,因此人們稱它為“牡丹石”。

看完“牡丹石”後,我們就會看到清澈無比的伊河,伊河在陽光的照射下,由綠色的河變成了金黃色的絲帶,一陣微風吹過,一圈圈的漣漪在水面上酥酥地顫著……

我們爬上了樓梯,有一座大佛展現在我們眼前,這座大佛從遠處看只能看到一尊高大的佛像,牆壁上還有很多凹凹凸凸的東西,等你走近後才會發現,那些凹凹凸凸的東西,竟然是一些只有兩釐米大小的小佛像。看到這些巧奪天工的佛像,我不禁古代人們高超的工藝而折服,我真的沒想到這麼小的石頭都能雕刻的這麼精緻。

我們走下樓梯大約五十米後,又看到一尊大佛,這尊大佛很有意思,這尊大佛擺著人們平常拍照時所做出“耶”的動作,他的一隻手正擺,一隻手倒擺,我看到這尊造型奇特的大佛後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後來我聽了導遊的講解後,才明白這尊大佛其實是指上帝保佑的意思。

最後我來到了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大佛前,導遊說,他叫盧舍那大佛,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看到這尊高大威武的大佛,我感到很震驚,這麼高大威武的大佛,古代人沒有現代化建築機械又是怎麼建造出來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們在近景拍了一張照片,又走過伊河來到一座大山上,這裡是最佳觀景區,我環顧四周後,我心想:這裡真的好美啊!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龍門石窟的大部分景色,還可以看到像一條金黃色絲帶環繞的伊河,還有很多形態各異的人群。

龍門美麗的景色還有很多,我還沒有全部介紹完,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或者有機會的話,可以親自去遊覽一番。

游龍門石窟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777字

河南洛陽,一座有著十三朝古都之稱的美麗城市,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著許多的名勝古蹟,像白馬寺、龍潭大峽谷……然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龍門石窟。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路兩旁一棵棵高大的松樹,就好像是一位位勇士守護著這裡,這就是松濤陣陣。腳下是一塊塊石頭砌成的路,由於龍門石窟名揚四海,年代久遠,無數遊人前來參觀,現在已經磨的很光滑了。它的左側是伊河,放眼望去就像是一塊碧玉,水是那麼的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遊動。水是那麼的清,清的能看見河底的沙石。伊河上橫跨著一座龍門橋,十分的雄偉、壯觀。

往前就忘見了一團馬蜂窩似的小洞,他們有的深,有的淺,大小不一,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個佛像,他們臉上的表情,身上的衣服……都被雕刻的惟妙惟肖,一點細節也不放過。

往前走,那些黑洞逐漸變大,就來到了萬佛洞,這裡的洞可真多,裡面還密密麻麻的刻著許多小佛,別看他們小,可是神態表情都是那麼的精緻,真讓人歎為觀止,其中,觀音手拿柳條和淨瓶,臉上還掛著淡淡的微笑,好像在用淨瓶掃除人間罪惡。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奉賢寺,奉先寺裡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據說,當初武則天為了建造他,把自己的粉脂錢都捐出來了,所以盧舍那大佛就是根據武則天的外貌雕刻的,耳朵有2米,比一個普通人都要高出一截,一直垂到脖子跟,盧舍那大佛坐在蓮花寶座上,全身就長20多米有餘了,那要是站著,就長50米了!真不知道古代勞動人民是怎麼把它建好的,嘴上露著淡淡的微笑,眼角微微往上翹,用她那和愛的眼神,注視著神州大地,就好像在關注著人類的和平,

不過現在的龍門石窟已經不完整了,有的沒有了臉、手……有的被當初的外國侵略者給偷走了或者銷燬了,還有的在文革期間被破壞了,唉!真的好可惜!

古代勞動人民可真厲害,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人間奇蹟,我為中華名族而感到驕傲!

游龍門石窟 篇12

國一作文 ,566字

“瑰寶珍窟百丈巖,神工鬼斧歷千年。”

在多朝古都洛陽,有這樣一處驚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它歷盡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令人心馳神往,它就是坐落在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

趁著金秋國慶假期,爸爸媽媽帶我到了龍門石窟遊玩。

走進龍門,兩排林木鬱鬱蔥蔥,石板小道更增添一種韻味。牆上的每個小窟中都有佛像。別看這窟小,佛的神情和手勢都是非常清晰的。有的雙手放在腿上,目視遠方,讓人感到溫暖;有的雙手合十,虔誠閉目,彷彿在祈禱什麼;有的眉頭緊皺,面目猙獰,盯著什麼地方,讓人毛骨悚然……

行至奉先寺,那尊最高最大的佛佔據了我整個眼睛。那尊佛名叫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光頭部就足足高4米。他髮髻呈波浪形,面部圓潤,眉毛如那彎彎的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睜半閉,像在打瞌睡,又像是在俯視山下的伊水。嘴角藏著隱約的笑容,顯現出他的慈祥與平靜。他的表情就如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捉摸不透,嚴肅中帶著一份慈祥,慈祥中又有一絲神聖與威嚴。我不僅讚歎這驚人的高度,也佩服這精湛的技藝。

漫步伊水邊,夕陽的餘暉灑滿水面,猶如一位少女披上素裝,優雅而平靜。微風輕拂湖面,層層漣漪蕩在水面上,就像少女臉上漾起的微笑,讓人舒適。水中的魚兒成群結隊,在水中嬉戲打鬧,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一絲生機。

這次洛陽之行,不僅讓我領略到自然風光的美麗,也讓我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莫高窟導遊詞 篇1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69字

“大家好!今天我來當你們的導遊,我的名字叫趙亮,大家叫我小趙吧,我今天帶大家參觀神奇的莫高窟。”

“大家可能不知道,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距城約二十五公里,它是中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也是佛教中心。莫高窟始建於東晉太和元年(即公元三六六年),傳說有個名叫樂尊的和尚路過此地,忽然看見金光閃耀,似有千佛顯現,樂尊認為這就是佛家的聖地,遂四處募捐,開掘了第一個石窟。後來陸續開掘了很多的石窟。

要問莫高窟的洞穴有多少,讓我來告訴你吧,莫高窟洞窟多達到492個,塑像達2000尊以上,其中最大的一尊高達33米,最小的一尊只有10米。而492個洞窟中,儲存著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紇、西夏、元、清、民國等時期的45000平方米筆畫,簡直就是一座博大清美、無可比擬的歷史畫廊,洞窟裡還儲存著歷代彩塑3390身,其中圓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大家今天有幸可以親眼目睹其中的一些塑像了。

對了,各位遊客朋友,提醒一下大家,為了防止閃光燈強光對壁畫產生化學反應,造成加速氧化分散,從而導致壁畫脫色、損壞,所以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是不允許拍照的,請大家遵守相關規定。

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慢慢參觀欣賞……“

……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參觀到這裡,還有很多未能參觀的地方,我們留待下次再來,謝謝大家。”

莫高窟導遊詞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2字

各位遊客:

大家好!

今天要參觀的是四大洞窟的其中之一: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導遊謝欣言,你們叫我謝導就行了。我將與你們度過一段愉快美好的時光。

各位,這裡是敦煌莫高窟,莫高窟還叫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莫高窟裡有七百三十五座洞窟,壁畫四點五萬平方米、泥質彩塑兩千四百一十五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我們繼續往前走,大家跟上,在洞窟編號為九十六的位置,有一棟九層的樓,叫九層樓,樓裡面有一尊巨大的彌勒佛,佛兩腿寬為十二米。我們繼續往前走。這個洞窟裡有各種各樣、姿態不一的飛天,他們的頭上有金色的,圓形的佛光,飛天手裡拿著各種各樣的樂器,有琵琶,有豎笛,或者是給菩薩、佛的供品。飛天的身上繫著五顏六色的飄帶,他們上身赤裸,下身繫著飄帶,那飄帶隨風擺動,像真的一樣,顯得飛天的身材十分苗條。

好了,我的講解到此結束了,請大家自由參觀。除了腳印什麼也不要留下,另外洞窟裡是不讓用手電筒照明的,手機燈也不能開,也不能照相,不然會對壁畫有影響。

游龍門石窟 篇15

敘事作文 ,1058字

2014年8月5日,我們來到了洛陽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還有云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踏著青石板路,追隨古人的腳步,沒走多遠,就能看到巨大的岩石上大大小小的石窟和神龕。這塊區域叫做萬佛石窟。裡面石窟和神龕裡的佛像大大小小加起來一共有一萬多個,所以被稱之為“萬佛窟”石窟大而深,神龕小而淺,但都獨具特色。石窟展現的佛像較為壯觀,都是大型的,石窟頂上還有很多壁畫,此中以蓮花居多。而神龕相對來說就小的很,但是在這些一個個小小的神龕裡,也有各種各樣的佛像。有的小佛像神情泰然,彷彿在靜靜冥想;有的微微頷首,露出慈祥的微笑;有的嘴巴張著,似乎在默唸神聖的經文。這些佛像雖然個個都很小,但是個個雕刻的都很精緻,無論是佛像的雙眉,還是佛像身上的衣褶,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得清清楚楚,淋漓盡致。

離開了萬佛窟,再往前走百餘米。此時正是盛夏,河南正在遭受著巨大的旱災,兩千多萬畝的田地遭到了破壞。但是今天的天氣異常得好,只有二十多度。伊水旁,風涼涼的,吹起了柳條,帶起了漣漪,拂過了這些沉睡著的千年石窟。繼續往前走,前面就是世界上最壯觀的佛像—盧舍那大佛。我很早以前就瞭解過這尊大佛的故事,盧舍那大佛是一位主持以武則天為原型修建的,所以通過盧舍那大佛的面容我們可以看到武則天的容貌。盧舍那大佛於唐高宗咸亨四年竣工,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爬上高高的石階,我強忍著心中的好奇,告訴自己一定要等到在上面了再欣賞大佛。快爬到的時候,我聽見旁邊的其他幾名遊客都在感嘆“太美了”,我跟加快了爬行的速度,終於來到了這個大型露天窟龕。

我往上一看,這是一種十分奇異的感覺,當我仰起頭,眼神剛好與盧舍那大佛對視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彷彿安靜了下來,似乎整個世界只剩下我和這尊大佛,其他的一切都空蕩蕩的。那一瞬間,我感覺我的內心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我注視著佛像,佛像慈祥地看著我,我們彷彿穿越千年與這尊大佛進行無聲的交流。仔細看那大佛,它以武則天為原型,表現出了女性的柔美,並且也表現出了武則天的女權主義。古書中記載,菩薩非男非女,亦男亦女,也表現出了武則天對於權利的慾望。這尊大佛通高17。14米,耳長1。9米,頭高4米,是一個十分巨集大的工程。盧舍那大佛眉目清秀,鼻樑挺直,嘴脣飽滿,我猜想武則天一定是個美人。盧舍那大佛的身旁還有其他幾座小佛,雖然雕工都不遜色與盧舍那大佛,但是盧舍那大佛是最讓人震撼的,它帶著我們穿越千年,感受風雨滄桑,用一顆平和包容的心態感受世界。

盧舍那大佛,深深地震撼了我。龍門石窟遊,值了。

大足石刻導遊詞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659字

來自渝中區的遊客們:

您們好!我很榮幸能當您們的導遊,我姓黃,叫黃雨峰,大家可以叫我小黃人。今天我要帶大家去觀賞大足時刻,請大家準備相機。

這們司機叫朱世冰,一九九六年曾獲得最佳司機的榮譽牌。他開車您們大大放心。

接下來,我給您們講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主要的景點是千手觀音和石窟。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窟中的三教造像。

不遠處有個休息地,如果覺得疲勞,不用給我說,直接去休息就是了。下面,我要給大家敘述寶頂山;寶頂山海拔527。83米,山的四周2。5千米內山岩上遍刻石像,包括以聖壽寺為心的大佛灣,小佛灣;以大佛灣為主體,分佈在東、南、北三面,巨型雕刻三百六十餘幅,以六道輪迴、廣大寶閣樓、華嚴三聖像、千手觀音像等最為著名。

跟著往前走,我們去大佛灣。

大佛灣崖面長約500米,高約8到25米。東、南、北三面巖壁上刻釋迦涅盤聖蹟圖、九龍浴太子、孔雀明王經變相、毗盧洞、父母恩重經變相、雷音圖、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等。全部造像圖文並茂,無一龕重複。

大家向我的右邊看,那裡就是小佛灣,小佛灣主要建築為一座石砌的壇臺,高2。31米、東西寬16。5米、進深7。9米。壇臺石壁上遍刻佛、菩薩像,主要有祖師法身經目塔、七佛龕壁、報恩經變洞、殿堂月輪佛龕及十惡罪報圖等。

由於時間關係,我無法再為您們敘述大足時刻了,敬請諒解!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看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我給大家講解,十六點半準時在大佛灣集合。

最後,我送您們幾句祝福;祝您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如果有機會,歡迎您們再次到大足石刻來遊玩噢!

游龍門石窟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24字

龍門石窟距洛陽市南十二公里處,在伊河兩岸龍山與香山上。它與敦煌莫高窟,雲崗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故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去年國慶節,我們離開了喧鬧的城市,與姥姥媽媽來到了龍門石窟,準備一睹它的風采。

來到龍門,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香山龍山兩山相對,清清的伊河水從中間淌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南北一公里的山崖上,雕刻著2300多個窟龕,70多座佛塔,10餘萬尊佛像,2800多塊碑刻題記。據導遊介紹說:“這些石窟是中國傳統方便受印度佛教影響的產物。它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堪稱中國雕刻藝術的寶庫。

我們沿著西岸遊覽西山,首先看到的是千佛窟,雖然只有一間房屋大小,在3-4米高的石壁上密密麻麻雕刻著無數小佛像,大的只有3、4釐米,小的僅有2釐米,別看個頭小,但個個雕刻精細,神態各異,排列十分整齊。

走出洞外,有一座觀音佛像,她右手拿著柳枝,左手提著淨瓶,姿態端莊,面目秀美,像為人間祈禱吉祥。

接下來,我們參觀了石窟最有名的奉先寺,此洞穴雄偉壯觀,氣勢恢弘,這裡有幾尊佛像,中間的佛像最大,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它的雕工極為精湛,這尊大佛威嚴地座在蓮花臺上,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她的臉非常像武則天,這就是當時武則天讓工匠按照她的形象造的大佛。只見她一隻手在上,手心朝下;另一隻手在下,手心朝上;這個動作表示了“天下唯我獨尊”,可見她一手遮天的皇權思想多麼嚴重,身旁的7尊佛像,是她的弟子和天王,個個面露凶色,充滿威嚴。

龍門石窟的佛像真是多得數也數不清,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

游完龍門石窟,看到這些凝聚多少人艱辛和心血的巨集偉浩大工程,被我們祖先有多少巧奪天工的藝術作品所折服,被他們的聰明才智所震撼,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瑰寶而驕傲。我們要更好地保護珍惜這些歷史文化遺產,讓它綻放得更加璀璨、炫麗。

莫高窟導遊詞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812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敦煌莫高窟。我是導遊張顥航,大家叫我小張就可以了,很高興今天能陪同各位參觀有“人類文化珍藏”、“世界畫廊”之稱的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與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修建,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將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完美的結合,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

1961年,莫高窟被我國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現在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座建有密如蜂窩般石窟的崖壁就是莫高窟了,它南北長1600米,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石窟一律坐西朝東,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裡面的塑像最大者33米,最小者僅10釐米。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的壁畫有佛像、佛教史蹟等題材,還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畫作。好了,我帶領大家選幾處有特點的洞窟參觀一下。

看!立於崖窟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的這九層飛簷樓閣是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也就是敦煌最高的石窟—第96窟,也稱北大佛。現在大家隨我進窟內參觀,這尊碩大雄偉,面部豐滿圓潤,端莊溫婉的彌勒佛像,高36米,是除了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

現在我們看到的第138窟是盛唐時期的供養人像畫。此圖中的婦人身著襦裙,肩披披帛,懷抱幼兒,在她的前方有一對牽手的兒童畫像。人物形象生動,生活化氣息濃郁,再現了唐代人物服飾特點,是珍貴的影象研究資料。

我們向南去看看第148窟,這尊釋迦牟尼涅??臥佛塑像,長16米,為盛唐作品。大家看佛像雙眼微睜,神情超然。後面侍立菩薩、力士、天王等共72尊塑像,喜怒哀樂,神態各異。

各位遊客朋友,莫高窟的參觀到此結束,非常高興和大家度過了美好的時光,期待下一次的見面。

龍門石窟之旅 篇19

國小三年級作文 ,679字

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孕育了許多文化遺產,在我國河南省洛陽市有一個名叫“龍門石窟”的地方,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那裡風景優美,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龍門石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說它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洛陽西山有一片清澈見底的湖泊,它被青山環繞著。山上長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男人們在山上砍柴,在湖裡捕魚;女人們在家照看孩子,做飯洗衣。日子過得雖然不富裕,但是大家的日子過得幸福、平靜。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洛陽百姓的日子發生了變故。連年的旱災,糧食產量下降,百姓吃不飽了,日子過得越來越苦,眼看就要過不下去了。村子裡有一個小孩,人們說他長得虎頭虎腦的,他每天都去草長得茂盛的地方放羊。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樣去放羊,羊開始亂跑,緊接著他聽見一個奇怪的聲音:“開不開,開不開”。這是怎麼回事?於是他便快速跑回家把這件奇怪的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對他說:“如果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就向裡面喊‘開’”。

第二天果然又聽見同樣的聲音,小孩按照母親的做法大喊:“開,開”。話音剛落,山便開了,水都湧了出來,兩側的石壁不斷凹出無數像蜂窩一樣的石佛。這訊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村莊,鄉民都說:“這山是神山啊”!小孩無意間地一次發現,卻造就一個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卻使人們對美好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龍門石窟的景色不僅讓人流連忘返,而且它背後的傳說總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這真是一個奇妙的旅遊勝地!

游龍門石窟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653字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我一直非常憧憬他的壯觀。今年暑假,媽媽終於有空帶我去遊玩了。

龍門石窟人山人海,遊人如織,這裡果然名不虛傳!我迫不及待地跑進大門,映入我眼簾的是那大大小小的圓形洞,這些洞都雕刻在陡峭的石壁上。遠遠望去,那些佛像聚集在一起,就像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一片藝術的海洋!

據我瞭解,這裡的大約有97000座佛像,他們有的慈眉善目的注視著你,有的雙眼緊閉盤腿打坐,還有的站地筆直雙手合十,雕刻的十分生動、細膩。然而令我很好奇的是,大部分佛像的頭部都缺失了。聽導遊說,是被外國侵略者盜取的。我聽後十分憤怒,那個時候,祖國落後就會捱打,所以才會丟失這麼寶貴的文化遺產。

我們接著往前走,一座雍容大氣的佛像出現在眼前,她座落在龍門西山南部山腰,這座佛像有18米高,僅她的頭就4米高。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盧舍那大佛。她博大而壯美,慈祥和善,方額寬頤。傳說是按照唐朝女皇武則天的相貌雕刻的。

我真佩服古代的勞動人民,他們是多麼偉大啊!他們就是用雙手一點一點的開鑿出來,每一個佛像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夜晚,我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問媽媽:“那些丟失的佛像的頭部,還能找回來嗎?”媽媽對我說:“唉,但願都能找回來吧!”接著,她又說:“少年強則中國強,明白嗎?”聽著媽媽的話,我進入了夢鄉,夢見我把那些丟失的佛像頭部從世界各地都找了回來,讓殘缺不全的佛像恢復了原來的完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