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中國大媽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368字

今天讀了媽媽寫的《中國大媽》,才不由的發現,姥姥平時在我面前笑嘻嘻的,背後卻背了這麼重的擔子。知道她這樣是免得我們擔心,即便自己再累,也不會說出半個字。

我對姥姥的認知和媽媽不完全一樣,媽媽就是認為她每天要乾的事情,很多很辛苦,也就僅此而已。在我看來,姥姥不僅是這樣,她的修養也很高。雖然有時候會說我兩句,瞪我兩眼,但是在公共場合卻是十分文明,在路上看到垃圾時,還會情不自禁地將它撿起來扔進垃圾桶。

我不知道媽媽文章裡指的那些中國大媽不好事件的發生是什麼,我只知道她們都是以家庭為主,肯為他人奉獻的人。

我平時大魚大肉的吃著,就是因為姥姥在我不在家的時候,只吃饅頭和蔬菜。即便是我在的時候,她也不願多吃,每次都說她喜歡看著我吃肉,她不愛吃。每次買菜她也都是貨比三家,想買到物美價廉的。我想,這就是我最愛的姥姥,這就是最好的中國大媽。

中國民俗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96字

重塑傳統民俗魅力

恰逢寒假,我細讀了葉濤先生的《中國民俗》,體會到中國民俗的魅力。中華優秀傳統民俗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根,滋養著民族之魂,引領我們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創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出現了無數偉大的人物。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傳承的傳統文化,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發展有巨大貢獻。

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帶來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中國的傳統文化民俗卻被我們這一代人忽視,導致許多社會問題湧現出來。例如:中國節日不被重視,許多中國青年沉迷於“洋節”,許多人不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民俗等。

在當前經濟一體化和文化趨同化大潮的衝擊下,如何保護我們的民俗文化,如何使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在新形勢下得以延續和健康發展,這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民俗更多的是儀式感。儀式感是最近很火的一個詞,被越來越多人提到,但遺憾的是這並不代表真的有被重視。儀式無處不在,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我們應該需要一些儀式感的東西來提醒我們,比如過年,許多習俗伴隨在我們身邊,貼春聯、吃團圓飯、看春晚、穿新衣、接財神等許許多多每年都反覆進行的儀式。但我並沒有厭倦它,而是更加的喜愛它,因為它象徵著一種信念,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信仰,在新的一年中的精神支柱。它反反覆覆地提醒我們忘記去年不開心的事,在新的一年更有信心,更加努力地擼起袖子加油幹。

其實,節日並不是單純地過,更是在感受一份厚重的民族情懷和心心牽掛的感動。因此,我們要更加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民俗。在21世紀的新時代,許多人僅僅把中國傳統文化民俗當做一種儀式,但這並不代表重視,因為沒有從根本上理解它的真諦,再多的形式也只不過是“一紙空談”,從根本上落實才能發揮其效用,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在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保護和發展我們的民俗文化是全社會人民的任務,兩者結合並達成雙贏是我們的共同願望。

民俗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根源,是我們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塑傳統節日民俗,讓民俗文化之花越開越豔,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永恆的春天。

中國文脈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739字

“文脈既陷,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充鵬。”一位老翁戴斗笠、披蓑衣,向著文脈之陽的日薄西山,對著求教的後生,不禁深深一嘆。

“中國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邊的枯藤、老樹、昏鴉。”餘秋雨如是說。於是在江河的咆哮聲中,我同餘先生踏上了尋覓文脈的征途。

撥開江霧,一位身材修長、體態健碩的男子迎我而來,他戴花冠、佩長劍、掛香芷、結秋蘭。他的臉頰上有淚,眼神中有憾,胸腔中有憤,握劍的手有些痙攣。他遠望汩羅江滔滔江水,喃喃自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說罷便縱身一躍,與江水相擁。這讓我想起了文化大師王國維,他學腹五車,著作等身,卻因清廷滅亡遂投湖守節而死。他們的逝世,使中國文脈自源頭起便融進了心懷天下,自尊自愛的風骨情懷。

回頭之時已至唐宋。有了司馬遷《史記》的厚重,使唐代文人更加沉穩;有了竹林七賢的清談,使唐代文人更加從容。唐朝詩人百花齊放。諸如李白右手執筆左手端酒,萬丈豪情從筆尖噴濺,憑藉才華染紅了一片天。唐代的古文運動也風生水起,它粉碎了駢體文對古代文人的鐵枷,打破了魏晉?麗的文風禁錮在文脈上的桎梏。再看宋朝:文化全才傲子蘇東坡,命運多舛才女李清照,愛國詩人陸游、辛棄疾,哪一個不能撐起半邊天?在我看來,宋朝文脈雖比不上唐朝的興盛,但文人大多入仕途,文脈得以持續穩定發展。自宋朝起,文人的言論自由受到限制,鍼砭時弊換來遠戍邊疆,看到這裡,我掩卷嘆息,為文脈擔憂。

當元朝鐵騎踏破宋朝邊防後,文脈便開始衰落。再後來,明朝的東西廠、清廷的文字獄,共同羅織了一張絕對禁止言論自由的大網。這些都是封建統治者為鞏固統治而強加在知識分子身上的磐石,大大削弱了文脈的氣息,刺痛了文人的內心。隨後的幾百年間,唯有《紅樓夢》為文脈續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建國後的“文革”,直接使延續千年的文脈枯竭殆盡。

文脈之旅戛然而止。

我坐在書案前沉思:所謂的“文脈”,無非是文化的傳承與更新。文脈的興盛與否取決於社會環境。那為何科技突飛猛進的當代,文脈卻空前的衰落?原因只有一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歡樂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在這個消費慾橫流的時代裡,人們傾向於讀新鮮刺激的網路小說,看明星網紅的花邊新聞,青少年大多打網遊、追流量劇。縱觀資訊化社會,傳統文化正在消失。

與之相對應的,是餘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上世紀60年代,身兼數職的餘先生毅然決然地辭去一切職務,在質疑與嘲笑聲中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書寫了一部《文化苦旅》。改革開放後,餘先生筆耕不輟,遊歷世界,寫下了《行者無疆》《千年一嘆》等書。在紛紛擾擾的塵世間,餘先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君子的“言行合一”,像甘霖一樣沖刷世間的浮華與虛無。

正如我在文首引用餘先生的話:“中國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浩蕩的江水中蘊含著千年中華的底蘊。而我常常從這江水中取出不一樣的內涵:我會利用課餘時間練習硬筆書法,尤其樂於在一頓一挫間感悟漢字的魅力,在筆墨的橫豎撇捺中體會漢字之美;我還喜歡下象棋,我會通過揣測對手的策略體悟“馬走日,象走田”的方圓之趣;我還喜歡在雨後煮一杯清茶,坐在窗前,讀一本好書,在陽光的沐浴下品茗、閱讀、回味,當一天的忙碌落下帷幕,我總能感受到充實與快樂、閒適與自足。餘先生的《中國文脈》便是甘霖,喚醒了我內心的對於文化的熱愛,有如醒世箴言,呼籲人們保護文化、感悟文化。我們要做的就是“重啟文脈之思,重開文選之風,重立古今座標,重建普世範本。”我堅信,當中國文脈再次煥發光芒之時,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之時。振興中國文脈,責任在己,義不容辭。

老翁眉頭舒展,嘴角綻出笑紋,輕輕說道:“每個試圖把中國文脈接通到自己身上的年輕人,首先要從當代文化圈的吵嚷和裝扮中逃出,濾淨心胸,騰空而起……你就有可能成為其中的受光者、寄託者、企盼者。”後生抱拳拱手:“文化甘霖,滋養後生;滌盪心胸,以清沐己;承前啟後,延續文脈。”

中國文脈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014字

弘揚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民族精神也是一個民族的生命魂;是一個民族的獨特人格的彰顯,是一個民族的慧根。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時代精神,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就是要文明修身,立志成才。要不斷地加強自身道德品行的內省、提高和完善,追求完美的人格,為自己成為棟樑之才打好基礎。

民族精神之熱愛祖國。周恩來在瀋陽讀書時,有一天,東關模範高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麼?”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有的同學說:“為了能發財致富。”而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精神。

民族精神之樂於助人。一次雷鋒外出在瀋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查口,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揹著小女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就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的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民族精神之孝順父母。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香。”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的侍候。

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之寶;民族精神,是中華社稷之基;民族精神,中華民族之魂。它的源遠流長,核心就是為了塑造理想人格。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諸葛亮畢生追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范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寫下了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呼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面對旦夕之間的榮辱驟變,從容表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歷歷變遷,而民族精神則越來越深刻地成為維繫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讓我們一起弘揚民族精神吧!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13字

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在這富饒的大地上,我中華經歷了多少風雨,但我中華人名卻不肯向困難低頭,風雨之後必有彩虹!這也體現了我們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所以,我在這個寒假裡讀了《中國歷史》裡面很多經典的故事,比如:開天闢地、文明的搖籃、炎黃子孫……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說到大禹治水,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堯、舜那個時代,洪水氾濫,到處汪洋一片,人們沒地方住,只好像鳥兒一樣在樹梢上做窩避難。自從舜把禹找來治理水患以後,禹就決心要避免父親所犯的錯誤,不能再用圍堵的方法來治水了。

所以他決定用一種相反的方法來對付洪水——他採取“疏導法”。讓大水儘可能地流到大海去。他心想,我自己疏導,也不行啊!於是他挑選了一些能幹的助手,跟著他一起治水患。

為了治洪水,他結婚第四天就出門了,整整十三年,沒回家了。其中三次經過家門,但都沒有回去。

第一次,他從家門口經過,聽見妻子在痛苦呻吟,兒子呱呱墜地時的哭聲。第二次他從家門口過,孩子已經會喊爸爸了。第三次,孩子已經十三歲了,跑過來拉著他的手,緊緊挨著他,捨不得離開,他也沒法跟著回家去。

禹實在太忙了,他變得又黑又瘦,下巴也尖了。他的手腳長出了繭,連腿上的汗毛都沒了。不過,他終於成功了。

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團結友愛,中華的歷史和未來也一定一次燦爛!還有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只要你什麼事都別放棄,才能把一件事做成。

我為中國點贊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82字

東風勁吹

窗外綿綿的細雨伴著春風飄進我的書桌,使我無心寫字,卻也不能出去走走,便放下手中的筆,隨手拿起《我為中國點贊》,倚窗而讀。

剛開啟這本書,我便吃了一驚。幾個時代的中國風貌匯聚在一起,洶湧澎拜地湧入我的面前。我看到河姆渡人神祕的瓷器;我看到四周磅礴的青銅器;我還欣賞了盛唐時爛漫的唐詩……這些都是幾千年來無數先賢留下的無價之寶啊!他們猶如幾顆寶石,在世界的東方發出燦爛的光芒,試問全世界,擁有這班悠久歷史,深遠文化的國家,這世上有幾個?而這般獨特的方塊字,也是幾千年來形成的,他便是中國的名片。這些讓我熱血沸騰,向天大喊: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窗外的風,也似一位讀者。輕撫著我腿上的書。也為我翻開了一頁又一頁。我的目光隨風停了,落在另一處。我被祖國豐饒的資源而震撼。小時候,不知怎麼,對其他祖國有說不盡的喜歡。那些幻想就像野馬,在腦海中馳騁,奔向那些國家。而今“中國”二字似一塊胎記,深深印在身上,無法抹去。我欲上青天攬明月,欲渡黃河蕩蘆花。我登臨泰山,又到草原,我看到山峰屹立在青雲之上,又領略疾風帶著動物們奔跑。祖國在心中變得如此厚實。頓時,我被滿腔熱血激起,想要高唱“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金。”

一頁一頁的紙像一陣陣夏風,吹拂我臉,溫熱我心。思緒也跟隨文字起伏,山清水秀的中國當然培育出了智慧又堅強的炎黃子孫。他們前仆後繼,勇於追求,把中國建設的多麼富強。中華民族為何能幾千年屹立於世界之林而不倒?為何能科技日新月異?正是因為那批愛國仁人志士的奉獻。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為了祖國的美麗富強,直教人生死相許。

如今的中國繼承著前人走的路,也開創著前人未走的路。可否記得詹天佑?那時中國鐵路被世界質疑。他站了出來,就是他站了出來,中國鐵路因此被世界肯定。如今復興號列車的誕生,中國鐵路引領著世界。記得麼,港珠澳大橋未建之時,各國專家都認為這是個無稽之談,可中國頂著壓力,成功開通港珠澳大橋……中國近幾年來,建立的奇蹟也使得舉世震驚,這些足以使我們為中國驕傲,為自己是中國人驕傲!

掩卷,心仍與風一樣未能平靜。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景色。我堅信,在中國夢這東風的勁吹中,新一代的青年將奮鬥到底,在創新的輝煌。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04字

假期,走近歷史

我有一套書《中國歷史》,是媽媽送給我的暑假精神食糧。滿滿當當的14本書,讓我好有壓力,可是當我開啟它時,馬上被裡面精美的圖案、豐富的故事所吸引。

它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紹了遠古時期到清朝末年的中國歷史變遷,內容博大精深。這套書裡有許多歷史故事,而且都是發生在中國的故事。為什麼要讀這套書呢?媽媽告訴我,因為這些生動美麗、驚天動地的故事,時間久了難免會顯得陌生遙遠,讓人覺得“不干我的事”,所以作為黑頭髮、黃面板的中國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了解認識祖國的歷史。

你知道人們最早怎樣記事的嗎?你知道是誰發明了文字?你知道最早養蠶抽絲紡布的人是誰?你知道第一位帝王是怎樣產生的嗎?這套書裡都有介紹。這裡有千古流傳的友誼——管鮑之交;有心懷理想,育人不誨的老師——孔子;有各有本領、施展才華的“春秋五霸”,還有為了富國甘做奴隸、臥薪嚐膽的勾踐……

這套書不僅將中國歷史像一幅幅精美的畫一樣展現在我面前,更讓我走進歷史中的名人,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媽媽我長大了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230字

讀著這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我感到很慚愧。我很少向媽媽表達愛,我總以為天天朝夕相處,不必把愛掛在嘴邊。現在我明白了,其實愛是需要表達的,不要把它藏在心裡。感受到了愛,就要大聲地說出來。當父母為我們準備好香噴噴的飯菜,當父母送我們上學的時候,別忘了為他們說一聲:“我愛您!謝謝你們的愛。”

合上這本書,我緊緊地擁抱著媽媽,大聲喊道:“哦,媽媽,我愛您,我不該惹你生氣。我已經長大了,我要努力學習,回報您對我的愛。”

《中國阿甘》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907字

“就算身體不像個樣子,但要活的得像個樣子。”患腦癱的“中國阿甘”鄭心意說出的這句人生哲理,激勵了許許多多的殘疾人,也包括我這個身體健全的人。

自小腦癱,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多病,家境窘迫,這些難以想象的困難遭遇,全部落在了鄭心意的頭上。但他從未說過放棄,也沒有請求別人幫助。觀看他的穿衣過程,我時時刻刻都感到無限的難過。一個很簡單的穿衣過程,在鄭心意那裡就像是一場與困難搏鬥的表演,讓人感到揪心。洗一件小衣服,鄭心意都會把滿院弄得到處是水,但他從不讓別人幫助,即使自己有力使不上,即使自己滿臉都是汗……

比起鄭心意的生活,我們自稱過著的“悲慘生活”又算什麼呢?我們能握筆,我們能穿衣,我們能在寬敞的教室裡學習,我們能在網上漫遊……我們所有的“能”,在殘疾人幾乎都變成了“不能”。我們擁有的潛力比那些殘疾人不知道要高多少倍,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抱著學習的機會說這是一種“悲慘生活”呢?

觀看完《中國阿甘》,我試著握起自己的手,讓雙手緊貼在一起,一邊慢慢轉動著脖子,感受在骨節與骨節之間默契的配合,感受著我體記憶體在的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超越一切外在的力量。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人的體內有一萬臺發動機,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會為你全部開啟”。我們健全的人不應該更有能力開啟自身的發動機嗎?我們比殘疾人的條件更加優越,為什麼不更加努力學習、工作呢?如果只有成為殘疾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這種代價是多麼的巨大啊!

回家的路上,耳邊回想起熟悉的《水手》,我哼著哼著,感慨萬千。是啊,“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現在正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時光,要抓住這個機會,努力拼搏,不要因為一時疲憊點,就放棄追求。努力拼搏、不放棄、不認輸、這才是人生的關鍵精神。想著想著,我不由得全身充滿了力量,加快了步伐,遠方突然升起的煙火,在我眼中像是為我祝賀,祝賀我又懂得了一個人生的真諦。

現在,我絕對不會因為作業多點就“鬼哭狼嚎,”不會因為不喜歡某一科的老師就到處“發瘋”。我要用“中國阿甘”的努力精神,用他的執著來鞭策自己,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因為,“我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巔……”

狼國女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2647字

【篇一:狼國女王讀後感】

合上《狼國女王》,我心中滿是感慨。小說的主角是一隻名叫“紫葡萄”的年輕雌狼,它的丈夫盔盔是帕雅丁狼群的狼王。

有一年冬季,狼群因為找不到食物全都瘦得皮包骨頭。狼王盔盔冒著生命危險演了一場“虎口奪食”的生死戲,不幸身亡。當狼群把飢餓的目光放在了狼王盔盔的屍體上的時候,紫葡萄為了愛人鋌而走險,為狼群捕獲了一隻年輕的幼鹿,這讓老母狼朵朵菊大為感動。正當狼群要展開一場血戰時,老母狼朵朵菊助了紫葡萄一力,使紫葡萄成了新一任狼王,可首戰便出師不利,使王位遭到了質疑……讀完這本書,我感受最大的,是對紫葡萄的敬佩。

在紫葡萄的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份永遠不變的責任感:首先,它對自己的丈夫負責。它跳懸崖,捕幼鹿,差點兒丟了性命,就是為了讓眾狼放棄啃食盔盔屍體的邪念。其次,它對常常幫助自己的老母狼朵朵菊負責。雖然它遭受了大家的侮辱,但為了不辜負朵朵菊的期望,它忍受了,包容了。最後,它對自己和整個帕雅丁狼群負責。紫葡萄會用行動去證明一切,告訴人們:王者的真面目,絕不是陰險毒辣的,而是能用慈愛包容一切,能用實力證明自己的人。

紫葡萄擁有了這些,所以它擁有了世界!

【篇二:狼國女王讀後感】

《狼國女王》這個題目像有魔力一樣吸引著對課外書如此痴迷的我,讓我不可思議的是;在狼群中竟然是一隻叫紫葡萄的母狼做狼王。在動物界中,雄性為王,是因為在絕大多數動物中,雄性的身體比雌性的要大,體質也比雌性強壯,它們也不會像雌性那樣,永遠都是感情第一,理智第二。因此,在弱肉強食中,雄性為王更符合強者獨尊,強者為王這條規律。

狼國女王紫葡萄面對災難,總是一馬當先的去化解危機,只因為它是女王,是帕雅丁狼群中我唯一的狼王。這種面對災難不退縮的品質不僅值得我們讚揚,更值得我們學習。

在雌性中,永遠都是感情第一,這隻狼國女王;紫葡萄也是這樣。在圍攻他們的死對頭宛莫沙狼群時,狼國女王紫葡萄網開一面,關鍵時刻,給了宛莫沙狼群一條生路,這種做法讓自己的狼群極力反對。就因為紫葡萄對宛莫沙狼群有恩,所以,在危難時刻,帕雅丁狼群與斷牙血瘤虎展開最終決戰時,宛莫沙狼群來幫助它們,成功趕跑了斷牙血瘤虎。正因為它們心存感激,所以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其實動物和人類一樣擁有真實的感情,不過只要你善待動物們,動物也會善待我們人類。

狼國女王紫葡萄不僅是一隻母狼,更是幾個孩子的母親,她對孩子犯了錯,從來都是大公無私,一點都不袒護。它對孩子們的愛,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中的狼國女王紫葡萄的膽識,魄力,仁慈,寬容,都令我深深地震撼!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而只有我們時刻想著這本書的主人公“紫葡萄",想著它的這些品質:膽識,魄力,仁慈,寬容,我們才能告誡自己,要向它學習。

柯,我最好的朋友,而我們卻因為一件小事,而鬧得讓我們的友情之花破裂。

“盧煬柯,你怎麼把我剛買的書給弄破了。”我一進教室就朝著盧煬柯大喊,而她呢,也在自然不甘示弱也朝著我大喊;“陳蓓佳,你能不能不要這麼“神經"!我正想和你說“對不起,你卻一進門就朝我吼,你要不要臉啊!”說到這,我的臉刷的一下就漲紅了,心想;唉!其實她也不是故意把我的書弄破的,而我卻這麼小雞肚腸,這也太……,所以,我先出了口,說:“對不起,我不應該朝你吼,也不應該不給你道歉的機會,所以我錯了。”柯開口說:“其實我也有錯,不應該不小心把你的書弄破,也不應該罵你這麼難聽,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呵呵,笑聲從教師的某個角落傳來。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要學會寬容對方。是的,紫葡萄也具有這種品質!

【篇三:狼國女王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狼國女王》這本書,它使我感觸很深……

在自然界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動物中王者往往都是雄性的,當然也有雌性為王的,但主要都在昆蟲類中。雄性為王似乎是大自然的一種慣例,原因不難理解。因為在大多數動物中,雄性的身體比雌性要大,體質也比雌性強壯些,性格也比雌性來得更粗野、更好鬥,更殘忍,更凶狠,更狡猾些。而雌性的性格則是舒緩、平和、寬容、柔小、慈悲、善良、謹慎。再加上雌性的內心與雄性的內心有著巨大的差別,也會使雌性在王位上的權力更加慘敗。

在一個可怕又寒冷的嚴冬,一位母狼帶著狼群在雪地裡捕捉食物。它們為了能讓這個狼族繼續延續下去,為了讓狼群們都吃飽,它們可以不顧一切犧牲自己,冬天是食物最缺少的季節,然而怕雅丁狼群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別的動物口中搶奪食物。

大雪紛飛,怕雅丁狼群又出現在雪地上,它們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已經餓得飢腸轆轆、渾身無力。突然在它們身邊閃現一個身影—原來是一隻血瘤斷牙虎叼著一隻凍死在雪地裡的羚羊,準備找一個好地方慢慢享用。那隻母狼—也就是紫葡萄似乎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突然朝天嗥叫一聲發出聲令,彷彿是在說:同伴們,這一戰,我們要全力以赴。為了讓狼族的後代活下去,一定要加油,團結就是力量。雖然現在的我們不堪一擊,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力量一定不可小視。狼群們都筆直的立著它們那條無力的尾巴,不敢往前走。其實它們都知道在虎口中奪食簡直就像雞蛋碰石頭一樣不堪一擊。突然一隻大公狼歪歪脖子站了出來朝天嚎叫一般走到紫葡萄身邊,接著眾狼也都向紫葡萄走來。剛才還是一個不團結的隊伍,現在突然變得更加厲害了。它們一步一步地向著那隻老虎走去。血瘤虎好像也感應到了事情的不妙,想叼起獵物趕緊跑。狼群也察覺到了血瘤虎的行動,紫葡萄向狼群使了個眼色,他們就猛地向上一衝把老虎緊緊的包圍著,像一堵堅硬無比的圍牆。

它們這一群默契的兄弟們相繼衝上去,有的咬住老虎的尾巴,有的咬住老虎地腿,有的咬住老虎的後背……在紫葡萄的帶領下,很快這隻老虎就被打退了,它們開心地享用著這隻羚羊……

誰說只有雄性才能當王,誰說母狼比不上公狼,這一切都是錯的,紫葡萄就做到了。或許雄性的身上就不會有像紫葡萄那種勇敢,堅忍,永不放棄,有責任有擔當的品質和力量。人各不同,然而動物也會有不同的性格,有自己獨特的地方。誰說雌性動物就一定比雄性動物差,不僅如此,我覺得雄性也應該向雌性學習—學習它們雄性身上沒有的品質。

對比紫葡萄,我又做得怎樣呢?自己是否太不懂,太平庸,太沒有責任感?自己是否太弱小,太微不足道?自己是否該多多磨鍊自己?是否該做得出色一點?是否該多為同學,老師做點事情?自己要嚴格要求自己,接受生活賜予的各種考驗。在雪雨狂風中,成長自己,成就自己,為集體,為別人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