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人性相關作文20篇

人心·人性 篇1

國二作文 ,677字

生命的高度無法丈量,卻可以仰望,生命的重量無法稱量,卻可以珍愛。蟬兒為了見到蔚藍的天空,不惜在地下苦等十七年,不見陽光,就算會被人們厭惡,就算最後也只能生存短短的一個夏天。但是他們堅持了,他們做到了珍愛、尊重自己的生命。而我們呢,卻會因為一時僥倖,或追求一時刺激而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丟掉的規則

小女孩高興地在街上游走,她想過馬路去找媽媽,當時還是紅燈,看著滿路的車子,她稍微有些猶豫,但還是動了腳準備過去,走到一半,“砰”小女孩被撞出幾十米遠,小女孩的媽媽聞聲趕來,嚎啕大哭,卻已經於事無補。當我們丟掉了規則,就像血液停止了流動,血液停止了流動又是多麼可怕呀!所以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泯滅的良心

一個年輕的富二代開著一輛法拉利以90碼的速度在馬路上橫行,前面正有個老爺爺拄著柺杖要過馬路,由於富二代沒注意,撞到了爺爺,可是他沒有打急救電話,也沒有下車檢視,而是加快速度想逃離現場,最後看到的只有一副殘缺的眼鏡,一根被碎成幾截的柺棍,一件染滿鮮血的衣服和一具冰冷的屍體。耳邊響起了一聲聲警戒聲……年輕犯點錯沒什麼,可是連承擔的勇氣都沒有,那就是懦弱。當內心被惡魔佔據時,心也就變黑了。

生命的呼喚

是什麼將這些鮮活的生命一步一步地推向深淵?是命運之神的苛刻嗎?不,命運之神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些慘禍的釀成,是因為人們不遵守交通規則!是因為人心的泯滅!這些讓我們得到一些便利的同時,也失去了內心的善良。醒醒吧!交通安全迫在眉睫,如果還沒有這個意識,下一秒,或許世界就又將失去一條生命呀!

讓我們帶著平安上路,載著幸福回家吧!

以人心思人性 篇2

國三作文 ,1060字

在“文學理論無法識別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獻擋不住地溝油氾濫”的當下,人們似乎變得越來越功利,“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不再擁有個性鮮明的價值觀:小悅悅被撞,18人冷漠走過置若罔聞並非個例,而是眾多缺乏同情心的人的縮影……這不由使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發出了這樣的憂慮:“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人工智慧變得不斷智慧、人性化,然而人們卻逐漸變得如同計算機一般機械,人類的價值觀呈趨同化,人們懶於思考最終導致了個性的價值觀的缺失。而趨同化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是對於金錢權勢的過於痴迷與追求。無論是曠日持久的食品安全問題抑或是刺痛人心的電信詐騙,當人性中的良知遇上利益,前者終是敗下陣來,只緣人們被同一套功利的價值觀所操控,更是因此,人們在追求目的時對於後果不管不顧。從另一角度而言,人們熱衷於公式化、套路化一般的思維以及行為方式,扼殺了個性化價直觀的養成。

計算機一般的思考僅僅是一串程式碼,沒有一點溫度,而人們亦如此一般缺乏同情心。猶記得《看見》中,虐貓事件中,女人用高跟鞋跟蹂躪一隻無辜的小貓,並將視訊釋出到網上,多麼泯滅人性、慘絕人寰的做法!一個社會如果缺乏同情心,那麼便會使得生存在這樣的社會中的人們如同置身冰窖一般寒冷,難以生存。跌倒在地的老人是無助的,他的內心是懷著一份期待的,期待過路人能將其扶起,期待人們心中的同情心能戰勝心中的疑慮。然而,多少人一臉漠然,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獨善其身。

誠然,我們的社會開始變得如同機器人一般思考,缺乏價值觀與同情心,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世間仍有真情在,我們的社會尚有溫暖存在。生活中不乏有如同《一碗陽春麵》中富有同情心、擁有著不利字當頭勢利的價值觀的店主,在他人困難時,無私的幫他人一把;繁華的美國仍有著這樣一群堅持自己的宗教信仰與價值觀的阿米緒人,矢志不渝的恪守和平主義;袁隆平仍懷著一顆關心中國13億人口吃飯問題的博愛之心堅守在科研工作的一線,淡泊名利,默默付出……

這是怎樣的時代?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不可否認,一些人利益薰心,擁有著一套功利的價值觀並且缺乏最基本的同情心,做事罔顧後果,然而,人工智慧不斷髮展,仍有眾多擁有著普世認可的價值觀,有溫度的生活。

縱使物慾橫流,使得人們在“亂花漸欲迷人眼”中變得如同計算機一般失去了價值觀與同情心,但是我們仍應多以一顆有著溫度的心去思考人性與價值觀,懂得瞻前顧後,因“人間有味是清歡。”

由人工智慧而擔心人性的喪失 篇3

國二作文 ,824字

人工智慧這一新型技術已被應用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他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他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那為何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呢?這是因為人類是有自我思想、價值觀和情感的。而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也是合乎常理的。計算機的一切包括核心都是人類賦予它的,說到底,人類主宰著計算機。而且計算機本身並不具有價值觀,並不富有同情心,它只是一臺高階的由多種部件組成的機器罷了。

設想一下如若我們同這臺機器一樣,那這個世界又會淪落為何樣呢?

首先,如果價值觀扭曲了,那必然會導致方法論錯誤,在為人處事方面也不被人認同,勢必會被視為異端。換而言之,無法發揮正確的主觀能動性,進而阻礙了世界的發展及對它的改造,甚至會使之背道而馳,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這自然而然使人聯想到德國納粹希特勒。他就是因為價值觀的扭曲及慾望的無限膨脹,致使他在二戰期間大肆屠殺猶太人,屢次挑起事端和戰爭與其他一些國家狼狽為奸形成法西斯。最終,邪不勝正,走向了滅亡的道路。

由此觀之,一個人價值觀扭曲,便可帶動一幫人,從點逐漸變為線,最終發展成一個面,由小到大。他害人害己,毀滅了自己,毀滅了他人,更可拍的是,他毀滅了整個世界,使大部分世界受到嚴重的創傷與打擊。

而這也僅僅是價值觀的扭曲,如若缺乏同情心,又如何呢?

缺乏同情心,就不會去關愛、照顧他人。如若人人如此,人情就變得冷漠,人與人之間缺乏最基本的溫情,又談何真情?

從前有一婦人門前天天有一乞丐乞討麵包,直至一天婦人開始厭惡他,便故意放了一毒麵包在視窗。機遇巧合,乞丐碰見了婦人的兒子,孩子說餓,乞丐便把那唯一的麵包讓給了他。孩子把它帶了回來並把此事敘述給了婦人,婦人不禁心中一顫,幡然醒悟。

同情心的喪失時期做出過激的事情,險些害了人和己。

綜上所述,兩者的扭曲及喪失會造成人性的喪失,人也不再是人,只不過是人面獸心罷了,世界也因此變得面目可憎,醜惡不堪。

人性 篇4

抒情作文 ,519字

生而為人,性為之本。

人性說起來是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最基本的東西,一個沒有人性的人是會被社會唾棄甚至是毀滅的。

有的人開玩笑喜歡說:“你到底有沒有人性啊?”一般我們都會幽默的回一句“沒有。”殊不知生而為人,怎可無性(此性非彼性)。每一天我們都在晃晃中度日,每一年我們都在無為中過活,生活之於我們,我們之於生活不過是短暫繫上的繩索,不會永久,終會離去。

有人說:“一個人若沒有人性,那麼他和畜生又有什麼區別?”所以區別動物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獸性和人性,所以想想你的周圍有沒有人經常罵的一句話:“你還是不是人啊?”以此來衡量所謂一切,其實這不就是變相的把人性和獸性拿來對比,在傳統觀念裡,獸性是和人性有很大區分的,因為你具備了人的一切美德,所有才和動物區分開來,而不是你簡單的具備了人的外形你就是人了,外形只是你成為人的一個附加條件,真正決定你成為人亦或是獸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一個性字。

曾幾何時看到過很多的人在外面爭吵,那場面至今仍是記憶猶新,那時候見識了各種人的醜態,種種之類云云。

人性是一個虛構的東西,沒有實體,有的僅僅是一個人外在的展現罷了,不是嗎?故人性這種東西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輕易界定的,是需要我們在生活中慢慢摸索、探求的。

詩人淚,人性之水 篇5

散文 ,767字

每一個詩人筆下的世界都是一個美妙的、神奇的世界,他們用自己的血淚寫下了不朽的詩篇。詩人海子,用自己敏感的、細膩的筆調勾畫了一幅又一幅感人的“圖畫”;詩人顧城,用自己純潔的、孩童的視角勾勒了一張又一張純淨的世界……他們時而悲鳴,時而歡笑;他們的心中時常飽含淚水,他們用詩意的筆調寫下了人性的歌聲,他們的淚,飽含深情。

顧城是一個被叫做孩子的詩人,他筆下的世界是純粹的、乾淨的,所以他才會遠離人群,跑到紐西蘭島上去生活,可是他卻失望了,是啊世界本就是這般的現實而又殘忍,孩子的顧城是做不到來順承這個世界的,所以他註定是孤獨的。也許我們不知道的是他曾無數次在黑夜落下了淚水,這淚水就是他的情,透露出了人性的光芒,可是他知道,成人的世界是不允許有淚水的,只有孩子可以,詩人可以,所以顧城在他的詩裡是孩子,是孩子王。他用自己在黑夜裡無數次的淚水繪成了詩歌的精靈。有時候我在想現在的人會因為顧城的殺妻,然後自殺而不能理解他嗎?就像海子的臥軌自殺一樣也不會不被世人理解嗎?多少次我都在想。後來一次機緣巧合,看到了一本書,這才明白原來大家一直都是理解顧城的,就像理解海子一樣的理解,因為他們都是詩人,也只是因為他們都是詩人。

詩人的眼光是細膩的,所以他們都容不下塵世的汙穢,死亡也許就是他們所能夠選擇的最好的方式,是對靈魂的祭奠,也是對心靈的朝聖。

我不是一個虔誠的朝聖者,所以我做不了詩人,儘管我也曾經幻想過有朝一日我也能像顧城和海子一樣留下人性之水,可是我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不是他們,我也不可能是他們,不僅僅是因為慧根不夠,還有就是我有牽掛,我在這個混濁的世界裡生活了太久,也浸染了太久,最後也走不出來了,我到不了他們的那種境界,因為我是一個俗人。

詩人的淚水,不僅僅是情感的表達,還閃爍著人性的光芒。他們的淚,浸染著人性,也彰顯著人性。

銷煙中怒放的人性之花——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6

讀後感 ,1034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已逐漸淡出我們的心靈,但在這期間,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創作的《安妮日記》仍經久不衰。這本日記到底記載了怎樣的生活?懷著一顆好奇心,我走入了安妮的世界。

安妮弗蘭克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因為受到納粹的迫害不得不與家人躲入了一棟辦公樓內的密室裡,開始了長達25個月的祕密生活。對於只有13歲的安妮來說,沒有光明、自由的生活是灰暗不堪的,所以,寫日記成為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她的日記本忠實地記錄了她這段非凡的生活。

在安妮日記中,我看到了那個時局動盪的社會下猶太人的悲哀,“不準出入任何娛樂場所,不準在8點之後出現在街上,不準使用任何代步工具,只能步行”,這些在如今看似荒誕的條約在當時卻束縛著一群無辜的人們對自由與美好的嚮往,“胸襟上繡著的恥辱的黃星星”是那個時代納粹對猶太人的犯罪象徵,也是納粹在他們身上烙下的邪惡印跡。

我可以想象出那時的猶太孩子們是多麼渴望摘下“猶太人”的標籤,但安妮卻從未怨恨過自己的身份。對於她而言,“猶太人”是上天賜予她的勳章,哪怕是面臨被送往集中營受盡慘無人道的折磨的命運,她也一直堅定地信仰著自己的民族,並在這如此危急的情況下仍為其他未躲開納粹屠殺的猶太人擔憂,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讓我歎為觀止。

“我患了感冒,老想打噴嚏,媽媽每次都緊緊捂住我的嘴,生怕我弄出聲響……”這是讓我最為之動容的一段文字,因為安妮的躲藏身份,她作為猶太人連一點打噴嚏的權力都無法獲及,可是她由衷地感謝上帝,讓她遇見密室裡那些“可愛卻憂愁”的人們。當安妮聽見廣播裡傳來同胞被殺害的噩耗時,她強忍淚水寫下的“這真是一個奇蹟,至今我還堅持我的信仰,儘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更是讓我震撼不已。安妮因被迫藏匿,所處的密室裡時常斷電斷水、一日三餐都是腐臭的剩菜,甚至從不被允許拉開簾子窺視陽光,但她始終相信人性的深處仍是可以用愛喚醒的。安妮骨子裡的剛毅與勇氣我們無法想象:在炮火連天的屋外,她獨自一人死守在密室門前放哨,防止有人趁火打劫;在昏暗幽狹的密室裡,她完成了16萬字的讀書卡片以及各種課程的學習筆記……從《安妮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安妮如同一朵在銷煙中默默盛開的花,當銷煙散去,她散發出的人性的芬芳將讓世界為之感動,也會讓人們驚豔於她那怒放的姿態!

《安妮日記》不僅是納粹對猶太人迫害的鐵證,還顯示出了一個少女在苦難中頑強生長的人性之美,她的精神將永遠激勵世人前行!

感悟生活——人性的注視 篇7

國三作文 ,952字

人生在世,了無牽掛地蒞臨,卻滿懷心事地離去。生死本是天命所歸,不可違背,只因注入了太多情感色彩,就變得造化弄人起來,生不逢時,死不迎機,人生最感慨,莫過於此啊!太早、太遲,都是一種宿命的折磨啊。

“依依脈脈兩如何,細似青紗渺似波。月不長圓花易落,一生惆悵為伊多。”

自《國風》以來,千詩萬闋,吟詠往事,都離不開一個“情”字。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雛鳥折翼,孤燕難飛,莫不令人憐惜;世態炎涼,人心難料,莫不令人傷懷;連登黃甲,酒逢知己,莫不令人欣喜。生存,是一種享受,又是一種拘囚,更是一種腐蝕,讓人隨波逐流。世界像一隻鳥籠,生存是不得已的呼吸,人,就是其間那隻可憐的鳥兒,在束縛中逐漸褪去雙翼,直至遺忘掉曾經的青雲之志。

人,一旦為人,就註定要為身邊的人物是非所羈絆。倘若他朝脫離了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大千世界,那麼,人也不再為人,一則升騰為神,一則沉落為魔,箇中糾葛,紊亂如麻啊。

總之,在本身的無奈存活中,人又不得已去分神,為自身之外的諸多因素而勞形,直至於花草樹木風雨雷電日月星辰……於是,范文正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為了海市蜃樓。那一超然於三界之外、物慾之外的諸多說法都背離人道而馳。人,不是徒有一尊肉身,而還應該具備一顆捕風捉影的心,捕捉朝夕裡的風吹草動,捕捉春秋裡的晃若隔世。否則,一個轉身,就是自私、狹隘,就是對人的漠視,就是對世界的背叛。

其實,一語中的,就是用心去關注這片供給生息的大地。

花兒謝了,有再開的一天;雁兒飛了,有再回的時候。但究其一生,又有多少個盼頭?當嬌燕低喃、草長鶯飛、落葉飄零,大雪揚揚都只成為堆砌了千百遍的麻木,佳辰美景,都不再撥動人塵封已久的記憶,那將是多麼悲哀啊。

唯一能見證人曾存活過的憑證是墳墓裡棲息的屍體;唯一能見證人已逝去的憑證是軀體裡奔流的熱血。人,如果失去了心,失去了熱血,失去了感情,不再關注這個世界,那麼,在他隔絕於世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生命宣判死刑。

似乎,在人的字典裡,永不該出現冷漠這一字眼。人性的世界裡,亙古不變的存活著用以抒情的景,又同時地存活著借景抒情的人。一切,都是最原始的狀態,是上天的初衷。不然,女媧造人,神農親嘗百草,大禹治水諸多來自遙遠的上古的似真似幻的神話傳說,又訴說給誰聽?

忘記冷漠,學會關注,是對人性最大的諒解。

拒絕“秀”,迴歸人性本真 篇8

高二作文 ,870字

我們身邊一些人重金錢和利益,有人為了得到私利不惜做“秀”,這種勢利的思想觀念,使得人與人之間心生隔膜,無法真誠交往。為了能真誠交往,我們應拒絕“秀”,迴歸人性本真。

貝多芬說過:“即使為了帝皇的寶座,也絕不出賣真理。”然而,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不少人被“浮雲”遮蔽了雙眼,忘了本心,與“真理”背道而馳。孔方曾是農民的兒子,他經過萬般努力踏上了仕途,他曾經承諾要當人民的好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然而,他終究抵制不住金錢的誘惑,忘記了本心,種下了罪惡的種子,最終鋃鐺入獄。

為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展現人性的光輝,我們應拒絕“秀”,迴歸人性本身。我們熟知的《爸爸去哪兒》,《變形記》等電視節目或表達深沉厚重的父愛,或展現青少年的蛻變。儘管內容不盡相同,卻給觀眾帶來最真實的情感,讓每一位觀眾都備受感動。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這些節目的製作人在其他媒體分分追逐利潤與收視率的熱潮下,始終不為所動,拒絕了“秀”,迴歸本心,傳播著這個世界上最真實的情感與最質樸的愛,讓每一位觀眾感動、感悟、感恩。

為了實現夢想,實現人生價值,我們應拒絕“秀”,迴歸本真。司馬遷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恥辱,卻依然鎮定自若,忘卻屈辱,以頑強的意志,赤誠之心完成了一部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紀傳體史書—《史記》。其祕訣就是他能堅持本心,為最初的夢想著成信史而奮鬥,為了實現自己的承諾而堅持不懈。貝多芬是堅守者,他的痛苦莫過於失聰,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也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過世界的歡樂,卻創造了歡樂世界奉獻給全世界。這一切都是他堅守本心,迴歸人性本真的結果。“人之初,性本善”。如若你走進了虛假的誤區,迷惘無助,放下一切偽裝,去看看你的本心吧,也許能幫助你認清現實,走到屬於自己的路。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其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其赤”。迴歸人性本真才能不被外界所擾,在喧器中尋求一分寧靜,在俗塵中覓得一片淨土,在樸實中保留一份高貴。真實才是一種感動人心的正能量。

人性的光輝 篇9

高一作文 ,907字

“怎麼還沒走?”我隨著媽媽略帶驚訝的話語以詫異的眼光投出了門外,“對啊,怎麼還沒走?”我們不知道怎麼回事,那個老奶奶已經從中午坐到現在,天色昏暗了。老奶奶嘴裡還唸唸有詞的樣子,時不時還四處張望。我是很想過去問問是怎麼回事的,但總有股莫名的不安抑制了我的腳步。“呼呼”一陣涼風吹過,我不自覺地裹緊了身上的大衣。再看看那個老奶奶,衣著單薄地坐在那裡,在夜光的映襯下,顯得有些孤寂。我放下心中的顧忌,向前踏出,媽媽一把抓住我的手,媽媽似乎早就看透了我的心思,將一件軍大衣塞到我手上,我笑笑接過,走向老奶奶。

幾步的路程似乎有點漫長,我的腳像被鐵鏈鎖住一樣,每走一步路,都要用盡力氣,我知道,我心裡還是有點顧忌。老奶奶抬起頭來,語氣平靜地對我說:“孩子,有什麼事情嗎?”那聲音有些許顫抖。我趕緊遞上手中的大衣。老奶奶推辭了一番,連著說:“孩子,我不冷,把衣服拿回去吧!別弄髒了。”老奶奶終究拗不過倔強的我,將大衣披到了身上。

近看老奶奶,發現她臉上滿是凹凸不平的皺紋,手上也起滿了老繭,頭髮也被歲月染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衣服和褲子上有著大大小小的補丁。“奶奶,你坐在這裡幹嘛呢?天氣這麼冷!”我挨著老奶奶坐下。“我是賣菜的。今天有人在我的攤檔買菜的時候不小心掉了50元錢,等我看到的時候,那個客人已經不見了。我就只好在這裡等了,50元可以買很多東西了,那個人應該很著急吧……”聽到這些,我陷入了沉思。50元真的不算什麼,丟了也不在意,但在老人家心裡可不是這麼想的,每一分錢,都是得之不易的,所以她選擇了在這裡乾等著。我被老奶奶這種善良的舉動給感動了,我擦去老奶奶那因著急而湧出的淚水。我勸老奶奶先回家,她拒絕了。於是,我選擇了和她一起等。

在等待的時間裡,從奶奶的嘴裡我知道了她是孤寡老人,我無法想象這些年老奶奶是怎樣度過的。時間過得很快,終於,那個客人來到了老奶奶面前,奶奶激動地站起來,將50元慎重地交到那個人手中。那個人連聲道謝。

到了回家的時候,老奶奶挑上了自己的菜籃子,顯得格外吃力。我堅持陪她一起回家,老奶奶這次怎麼也不肯“屈服”,我“妥協”了。

看著老奶奶漸漸消失的背影,我看到了善良的光環,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從生命中體現人性美 篇10

國二作文 ,762字

人生就像一棵樹的成長過程一樣,終有一天會衰老,終有一天會死亡,但在此成長期間,我們應該努力為生命延續,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更不應該放棄他人的生命,要讓自己有愛護之心,將人性美展現出來,把醜陋的東西驅除。

在當今社會,競爭力十分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句子經常聽見,人們為了達到目標,就不惜一切,最後將人性美漸漸沒掉,天天掛著醜陋的一面。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朋友面對親人。就算面臨死亡也放不下醜陋的面具。正如在一個登山的過程中,如果有人缺氧而暈倒,你會如何解決呢?如果是真正懷有人性美的人,只要下不危及自己性命,他一定會前去營救;可是,世界上沒有那麼多這類人。人們只會為攀登上高峰而不顧而去,就這喪失了一條生命,這樣下去,死去的人會有多少個呢?為什麼不把人性美展現出來。人生於世上,生命是最重要的,人生苦短,為什麼不把愛心、人性美呈現出來呢,這樣世界就會更加美好的。

生命是沒有“二”的,雖然人總會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和壓力,但總不能因為這樣而放棄另一條生命,如果當別人在你臨死的時候,站在你面前而不去救你,你會有什麼感想呢?許多人都是自私的,在生死關頭總會體現人性的醜陋,把人性的美乾脆踢開,最後自悔自怨,這樣子的生活是不好受的。我們應該展示人性的美麗。

雖然社會競爭力大,但還有存在人性美的,正如很多醫護人員在“非典”期間不顧一切與“非典”對抗而犧牲,他們對病人不離不棄,懷著“救人”的意識到戰場衝鋒陷陣。這樣的人就是在生死中體現了人性美,這樣的人是我們人類的驕傲、光榮。

人生苦短,在自己身邊來來往往的人多的是,如果我們總是用醜陋的心去對人,那麼自己最後會自討苦吃,我們應該在這短暫的生命中體現人性美,為了孫後代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形態。

一切的人性美都在生命中體現出來,我們應儲存它,把醜陋的一面埋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