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是一種美德相關作文20篇

傾聽是一種美德 篇1

傾聽是一種美德作文8 ,748字

傾聽,是一種姿態;

傾聽,是一首歌;

傾聽,是一種理解;

傾聽,是一種等待……

生活是一部厚厚的長卷,需要心靈的關注,更需要心靈傾聽。

從教十幾年光景,接觸新課程,我卻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頭一回。

第一次與新課程中的孩子接觸,他們那種敢說、能說、會說的場面,著實讓我大吃一驚,也深深體會到人文教育的魅力!

可是一個階段之後,我發現這群孩子有一個壞習慣—不懂得傾聽,如當甲同學在回答問題時,乙同學沒等他說完之後就開始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如何扭轉這一局面呢?經過深思之後,我實行了A計劃:

當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還沒把意思表達完,我就接過話茬說:“我明白了……”

當學生犯錯誤辨解時,學生描述到一半,我就接過話來說:“我知道了……”

我的舉動,引起了大部分學生的不滿,這天,有個學生終於忍不住了:“老師,我覺得您應聽他把話說完。”

師:“為什麼?”

生:“如果您不聽他把話說完,您怎麼知道他接下去要說什麼呢?”

生:“對,沒錯,況且我覺得老師您這樣做會打擾他的思路……”

一個“路見不平的勇士”出現之後,其他學生也紛紛表達自己見解。

師:“看來同學都明白別人講話的時候,自已不要隨意打斷,明白要做一名文明的傾聽者,可是老師發現我們班有部分同學這方面做得不大好,如:張三在回答問題,李四沒等張三說完就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時全班同學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我這兩天反常舉動的良苦用心。

傾聽是一種美德。教孩子學會傾聽,傾聽他人的話語,傾聽他人的心聲,傾聽他人對世界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夢想,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教孩子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他人講話,也不輕易作出評價,讓他人把話說完,把意思表達清楚,當然,教師也應在傾聽中與學生交流,在傾聽中與學生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共創幸福!

傾聽是一種美德 篇2

國三作文 ,822字

古今中外,無論是治國還是理政,無論是治家還是育人,正是因為有了耐心的傾聽,虛心採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人們才能走上成功之顛。相反,也有很多人卻置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於不顧,總喜歡一意孤行,最終落得後悔莫及、一敗塗地的下場。所以我認為,傾聽是一種美德。

傾聽,能反思缺點錯誤,並及時糾正。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接受隋煬帝拒諫亡國的教訓,即位後雖然國家還處在戰爭中,但他善於傾聽,廣招賢士,盡力求言,進一步擴大諫官權利,積極鼓勵群臣多提意見和建議。其中大臣魏徵就廷諫了200多次,甚至多次出現致使李世民無法下臺的尷尬場面。正是由於他善於傾聽,積極採取一些治國方略,及時修正一些錯誤抉擇,才能夠實現政通人和的“貞觀之治”。

傾聽,能讓人少走彎路,且儘早成功。大家知道,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就是一個善於傾聽、少走彎路的成功人士。喬布斯曾經吸納好朋友巴菲?緣慕ㄒ椋?訊嗥斂倏丶際跤?u>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知名數碼公司實現技術共享,而沒有固執己見,孤軍奮戰。這一舉措的成功實施使他們公司一躍成為數碼市場最重要的一員。相反,如果喬布斯不能傾聽而是一位自己蠻幹的話,他的創業歷史恐怕會是另一種狀況了。

傾聽,能使一個人頭腦清楚,避免鬧笑話。螳臂擋車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詳,它威風凜凜,目空一切,總以為自己在草叢界所向披靡、不可一世。它將好朋友螞蚱和蜻蜓的善意勸告置之不理,竟然要與力大無比的馬車一決雌雄,最終導致粉身碎骨不說,至今還遭人恥笑不已。如果它能聽從好朋友的忠告,結果將會大不一樣。

傾聽,能使我們的祖國國泰民安。我國目前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祖國賦予人民監督批評權,其目的在於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傾聽老百姓的心聲,從而保障改革創新在健康的道路上順利進行,以真正實現國富民強、全面小康。

傾聽,對於國家來講,能使國運昌達;對於個人來講,能使人生走向輝煌。

傾聽,是一種美德。

感恩是一種美德 篇3

國一作文 ,827字

我們人,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接納別人,但也要學會認識自己。—春蠶死去了,但它留下了美麗的蛹;花兒雖然凋謝了,但它留下了豐收的果實;小鳥雖然飛走了,但它留下了美妙的歌聲;我要飛向理想的彼岸,追求更高的夢想,但是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人的本色應該如此,崇尚見義勇為,助人為樂之義舉;鄙薄見利忘義,忘恩負義之惡行。有兩個好朋友在一起出遊時,一位不小心將另一位的手劃破,連忙說對不起,受傷者笑著說沒事兒,便在沙漠上用手指記下:“今天我的好朋友將我的手劃破。”又一次,當他腳不小心拐了時,他的朋友細心地呵護照顧他,直到他的腳慢慢地康復。他用刀子在石頭上刻下:“今天我的朋友幫了我。”他的朋友疑惑不解地問他為什麼時,他說:“寫在沙漠上是為了讓風幫我淡忘昨天的不快,刻在石頭上是為了讓歲月幫我銘記你對我的幫助。”

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生命是宇宙間的奇蹟,而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而且父母還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兒時的一幕幕又浮現在我眼前:星期天公園裡遍佈著我與父母的足跡;節假日,遊樂場撒下我與父母的一串串歡樂的笑聲;放學路上,和爸爸一一講述在那校園裡的事情;陽光下,我心滿意足地跟在爸爸的後頭穿著新衣裳嚼著土豆片,喝著八寶粥;風雨中,我幸福而愜意地躲在雨傘下偎依著爸爸寬厚的身子撒嬌……

感恩的心,感謝老師。老師是路燈,照亮我們前方的路;老師是蜜蜂,不辭勞苦的奉獻著;老師是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我們應該感恩老師,報答老師,不辜負老師對我們殷切希望。那天,老師找我談話,語重心長的教育我,使我感受良深,一句“你還是有潛力可挖掘的”給了我信心。在下一次考試中,更上一層樓。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一首感恩的樂曲,那是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飄蕩,描繪了一幅感恩的畫卷,那是白雲對藍天的感恩。

感恩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應該有的品質。感恩也是一種感情的抒發,讓我們把這優秀的傳統美德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吧!

微笑也是一種美德 篇4

國二作文 ,609字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文明的搖籃,美德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品德,如果說微笑是一種禮貌,那也可以說是一種美德。

人在失望的時候,給予一定的鼓勵他會重振信心,在難過的時候,適當的安慰會使他沒有那麼難過,當父母擔心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會心的微笑,他們會放心不少,記得有那麼一句話:“真實發自內心的笑,是人精神最放鬆的時候”,微笑也是一種放鬆。

微笑是開心的表現嗎?我想並不是吧!並不是所有的微笑都像表面上那麼開心,那麼真實,例如:空姐,禮儀小姐,他們每天都掛著微笑,難道就沒有傷心的事,就不會難過嗎?並不是的,他們或許出於職業道德,對職業所盡職,可能那時候他們並不開心,但他們微笑從不沒變。

記得512大地震中,有些空姐的家鄉就在四川,他們的家人可能不在了,他們也傷心、也難過,可是他們說:“當我穿上這件工作服,看見搭乘航班的顧客,我會自然對他們微笑。”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無論他們身上承受著多大的痛苦,但他們仍然對我們微笑,這不僅僅是一種禮貌,一種職業道德,更是一種美德。

助人為樂是美德,尊老愛幼是禮貌,當一個人對你微笑時,對你體現的不僅僅是禮貌與尊敬,更是一種美德。

如果一個人在生氣、難過的時候還可以對你微笑,那是你值得尊敬的人,他是個有素質的人,有素養的人,當然,他不對你微笑也可以,他也可以對你大發牢騷,可是他對你微笑了,那就是一種美德,他不希望因為他個人的因素而影響到你的情緒,難道這不是一種美德嗎?

傾聽是一種良好的品質 篇5

高三作文 ,655字

曾經有人說:“其實善於傾聽也是一種品質”。我覺得這句話倒出了生活中很多道理。善於傾聽別人的批評,我們會更好的反省自己。

在與他人交談時,聽比說更重要。因為沒個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都會爭相陳述自己的觀點。而那些善於傾聽的人不僅在此時獲得了思想的開闊,更贏得了良好的修養。當然有時傾聽會讓人感到不悅,殊不知中國有句老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所以傾聽帶給我們的是精神的昇華。

李斯《諫逐客書》中曾寫道:“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傾聽他人意見時也是這樣,不要認為他人的意見用而不理會,他人的意見總有可取之處。歷史上,善於傾聽他人歷來都為人稱道。

唐太宗李世民不記前嫌,委以曾為李建成部下的魏徵以重任。他善於傾聽。深知“忠言逆耳”的道理,最終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同時成就了唐太宗自己的一世英明,萬事流芳。

相反,《三國演義》中劉備不聽眾大臣的意見,執意攻打吳國為關羽報仇,結果得到了“火燒連營七百里”的下場,最終在白帝城抑鬱而終。

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是一種睿智,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人生樂趣!每一次認真的傾聽,都是自身品質的提升,都是一次精神的昇華!

《三國演義》中,曹操雖有奸雄之稱,即使聰明,也還是個廣納謀事,廣泛聽取他人意見,最終贏得三分天下。

同樣,如果孫權不認真聽取魯肅的意見,也許赤壁之戰還未發生孫權就俯首稱臣了。

傾聽是一種良好的品質,在生命的大河裡,只有彙集傾聽的支流那麼我們的水域才會更加寬廣。我們的波濤才會更加澎湃。

善於傾聽,我們會讓自己做得更好!

傾聽是一種境界 篇6

高三作文 ,758字

他,本應是沙場秋點兵,撥堅執銳,氣吞萬里如虎的將軍,無奈他狂妄自大,不懂傾聽,他聽不到敵人的蓄勢待發,聽不到將士的良言,最終憑他醉裡挑燈看劍,也只能淚流滿面。

他,本應該、是佐君王,立偉業,濟天下蒼生的賢士,奈何他比賽了自己的耳朵,他聽不到人民痛苦的掙扎,聽不到黑夜官場一的奸詐,最終只能滿眼煙雨。

傾聽是一種能力,傾聽是一種境界,亦是一種幸福。

詩仙太白抱著“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心態,苦讀聖賢書,望己有朝一日,能在朝廷之中大展抱負,即便有力士脫靴,貴妃捧墨,御手調湯,他依然選擇高唱“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離開官場,為何?他有傾聽的能力,他能傾聽到官場中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能傾聽到什麼才是內心中真正的快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各聲似的。”朱自清先生的傾聽到了一種境界,他能將眼見之實景,身心的感受都聽到。而正因為傾聽到了這一池和河塘月色,那幾日頗不寧靜的性情也得以平復;而正因為傾聽到了這一池和河塘月色,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而這一切都是傾聽給予的,不是嗎?

曾經無數次幻想過,自己漫步在海邊的沙灘上,沐浴著陽光,親臨著海風,去傾聽大海的呼喚,呼喚那些曾經逝去的美好,帶走當下的一絲哀愁,讓渾濁的心得以淨化,讓疲憊的身子得以休憩。或許這就是我所期望的傾聽。雖然一直未如願但漸漸發現傾聽心靈,亦如傾聽大海一般,讓人感悟良多。每當被塵世煩擾得不堪重負時,就會停止一切活動,菁菁傾聽一下自己背心的呼喚,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然後一切便會好起來。

沒有去傾聽自然,王維感受不到“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沒有去傾聽,就不會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話;沒有去傾聽民意,就不會有太宗的開元盛世,沒有去傾聽心靈,就不會尋找到真正的快樂。

謙讓是一種美德 篇7

國三作文 ,831字

謙讓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體現。退一步海闊天空。它可以使我們的心胸變得開闊,讓我們更具包容性,同時也讓我們的社會生活更美好。

謙讓,可以贏得他人的喜愛。我們只有具有謙讓的良好品質,才能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進而贏得他人的喜愛。東漢時的孔融,在他四歲時,一天,母親讓他把梨分了,於是他按長幼,使每人分得一個,而自己的卻是最小的。父親問為什麼,他說:“我年紀小應吃小梨,而弟弟比我小,更應讓著他。”使父母更喜愛他,在當時廣為流傳。他的謙讓,讓所有人深思,給我們做了榜樣。假如他小時沒有謙讓的品德,長大之後怎麼會這麼受重用?我們應有謙讓的品德,才能贏得他人的喜愛。

謙讓,可以走得正確的道路。只有肯謙讓,才會正確得向前探索。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曾經三次謙讓於毛澤東,讓毛澤東三次東山再起,把他推到黨的重要領導崗位乃至最高領導崗位,從而化解了軍內的次次危機,儲存了革命力量,最終取得了勝利。周恩來的謙讓,讓革命的道路正確地進行下去,是一種積極的協助與扶持,是一種對革命道路持續下去的重要的謙讓。他使毛澤東又站了起來,走了正確的探索道路,最終取得勝利。只有具有謙讓的品德,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謙讓,可以建設和諧的社會。只有我們做到謙讓,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和諧。鄭州公交上,老人因讓座問題與一小夥爭吵,老人打了小夥四耳光,小夥沒還手,下車後老人猝死。另一公交行至真如西村站時,上來一位八十多歲老太太,坐在專座上的女青年不但不讓座,反而說自己是領導不好讓座。這些不謙讓的行為就在我們身邊,讓座是一個很簡單的事,為什麼鬧得這麼沸沸揚揚呢?這些現象暴露了社會的弊端,使我們的社會不和諧發展。這些人沒有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實在是悲哀!社會上人人謙讓一點,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和諧與溫暖。

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丟失我們的優良傳統,或許我們一個謙讓的行為就會避免許多事情的發生,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得發展與進步。謙讓是一種美德,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將這種美德發揚和傳承下去!

感恩是一種美德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6字

學會感恩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懂得關愛的人。

我們要懂得感恩父母,從你哇哇落地到現在,是誰用自己的雙手把你撫養成人?又是誰悉心呵護著你?是你的父母啊!

當你生病時,你的父母東跑西問去找醫生,悉心地照顧著你;當你因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而自拋自棄時,你的父母鼓勵你,給你信心,讓你鼓起了生活的勇氣;當你每天放學回家,看到飯桌上豐盛的美味佳餚,這是母親辛勤勞動的成果!

你難道不應該感恩父母嗎?父母那麼悉心地照顧著你,你有沒有一絲的感恩之心?學會感恩吧!你的成長中少不了父母的關愛,學會感恩父母吧!

除了父母,我們還要懂得感恩老師。從你上學第一天到現在懂得那麼多人情世故,是誰每天辛苦地教你知識?又是誰為了你能成才而揮灑汗水?是可愛而又慈祥地老師啊!

老師每天用心的教我們知識,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你別無所求,只想把知識傳授給我們,你別無所愛,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撲到你心愛的事業當中。

一路走來你把汗水拋在身後。你會為我們優異的成績感到高興,你也會為差等的學生耐心的講解,這全都是你的孩子,你捨不得把哪一個拉下。為了我們你費盡了心思。你無怨無悔,你甘心付出!難道你不值得我們感恩嗎?太應該了!插柳之恩,終生難忘!

感恩其實很簡單,有時也僅僅是一句謝謝就可以代替的。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學會感恩身邊每一個給予你幫助的人。當別人幫助了你,你就要感恩他們,這是美德!

節儉是一種美德 篇9

國三作文 ,713字

英國的蕭伯納曾經說過:“節儉乃充分利用生命之藝術,崇尚節儉乃諸美德之本。”同樣,節儉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人類社會總是不斷髮展,物質生活也日益豐富,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但這與提倡節儉並不矛盾。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常說的一句話“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裡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如此強烈,不能不令人讚歎!

電視紀錄片《毛澤東》有這樣一個鏡頭,毛澤東的保健醫生拿起一條毛澤東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滿是補釘。他曾多次勸主主席換條新的,都被拒絕了。這是毛澤東真實生活的寫照。毛澤東在延安時穿的一套舊軍裝洗得發白,補釘就有16塊。他的一雙舊拖鞋,鞋底都磨出了洞,鞋幫綻了線,卻縫補好繼續穿。他曾說:“一條毛巾毯我換得起,但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精神丟不起。”這就是毛澤東,樸實而又節儉。

如今,有許多人為了擺闊,出去吃飯的時候就點許多菜,吃不完也不打包,嫌太沒面子。電視上有一則廣告說:中國人浪費的糧食相當於2億人的口糧。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300萬元,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能建起5000所希望學校,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倡導勤儉節約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家是多麼重要。

大到國家,小到家庭,不分貧富大小,如果節儉文明之風盛行於世,將是國之本,家之幸。節儉,是一種美德,請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吧。

拼搏是一種美德 篇10

國一作文 ,1122字

那天晚上沒有星光,我習慣地抬手看了看手錶,已經是11點了。眼前這道數學題,似乎比往常要難許多,一陣睏意襲上來,心裡煩躁不安,嘆了口氣,開始抱怨起來。

“吱—”房門被推開了,輕悄悄的腳步聲,顯然是爸爸。我回過頭,他端著一杯熱牛奶,緩緩地走到我的桌前,放下杯子。我將杯子向裡挪了挪,把手中的筆放進筆袋,準備收拾書包。我注意到爸爸,他還沒有離開,而是久久地佇立在此,循著他的目光看去,是我未解的那道題,“你……不寫了?”他問我。“嗯……”我模糊地應了一聲,“好難。”我補充道。

“家規的第一條是什麼?”“熱愛生活,無懼困難。”我幾乎是脫口而出。“那麼,”我看見爸爸溫和地笑了笑,“孩子,想想你爺爺,你要知道,拼搏是一種美德。有些時候,它比你擁有的一切都要重要。”

我坐在椅子上,不吭聲兒。是的,拼搏是一種美德,它的確那麼重要,起碼在我的眼中。

是這樣的—我的爺爺在2014年突發腦溢血。搶救室是那樣的蒼白,我就站在門口,看著一個76歲,臉皺紋的老人緩緩地被推進去,那是歲月洗滌而留下的印記,我坐在長椅上,眼淚蓄眼眶裡,它們那麼迫切地想湧出來,想到爺爺昔日的音容笑貌;想到我生病時爺爺熬的薑湯;想到每天早晨爺爺煎好的雞蛋,我心裡像被什麼堵住了一般,那麼酸楚傷痛。但我不敢哭,我總以為親人之間冥冥之中是有聯絡的,怕爺爺心疼,更怕他看見我不堅強。

三個小時的等候似乎一個世紀般漫長。手術比較成功,爺爺總算保全了性命,但終生偏癱,醫生握著爸爸的手說:“老爺子不容易啊,可算是從鬼門關裡逃出來了,這麼大年紀了,不容易!”

本以為爺爺就此可以平穩地度過餘生了,但事與願違。就在前三個月,爺爺因為腎功能不全所導致的問題再一次住進了醫院,一個月後,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我請了假去看爺爺最後一面,冷寂的病房裡,我望著他那一頭白髮,俯下身來,握住了他的手,指尖觸及,有些涼。就這樣靜靜地,我伴著爺爺整整一個下午。

爺爺竟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主治醫生告訴爸爸,這是一個奇蹟,老爺子有著莫大的求生慾望,他要拼搏,因此,他再一次戰勝了死神。

“咳,咳—”爸爸的咳嗽聲將我從思緒中拉回了現實。他依舊那樣微笑著:“就像你爺爺那樣,學會拼搏。”爺爺在隔壁房間裡睡得正香,我點了點頭。

依稀記得,那天解出答案來,是12點半了,但我卻沒有絲毫的煩躁與不安。具體的題目我早已記不清了,但那晚的所觸所感,卻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裡。

又是一個春天了,校園一角的粉梅開得旺盛,粉嫩的花朵迎著陽光微笑,隨著春風舞蹈。空氣裡瀰漫著幽香,久久縈繞……

我抬首望了望藍天,陽光正好,我笑起來,自言自語道:“熱愛生活,無懼困難,我一直記得—拼搏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