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美相關作文20篇

北京的美 篇1

國三作文 ,825字

記得我從出生四個月之後,便來到了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北京。自我有記憶起,就一直生活在這裡,這裡仿若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我喜歡北京,尤其是後海和城中心的衚衕。

後海是清朝皇帝挖造的一片人工湖,但是在我眼中後海卻與遼闊的大海相差不二,甚至更勝幾分,它所承載的濃濃的京味氣息是那一望無垠的大海所不具有的。

每每盪船中心,抬頭藍天,讓人心曠神怡,低頭碧湖,使人心神搖曳。微風徐來,垂柳拂岸,恍惚間來到了蘇杭,面似被那柔巾包裹,浸潤著淡淡的花草清。秋日傍晚,這裡依然還可以聽見清脆地蟲鳴聲此起彼伏。

放眼凝視湖面,發現湖水清澈,可見倒影湖面中上的樹影高大巍峨,不過,相比於真實的樹木卻少了幾分滄桑和生動。隨意一指,那每一棵樹都應有了百年樹齡,悠悠地透著神祕,見證著那早已遠去的皇家遺韻。

若說後海是見證過滿清遺韻的自然景觀,那城中心的衚衕則是包容了京味文化的人文景觀。

漫步小衚衕中,若是不記得路,哪怕是半天也繞不回來的,只會在那斑駁的灰磚牆壁上顯眼的紅色路牌上詫異地發現了諸如“布鞋衚衕”、“鈴鐺衚衕”、“三不老胡同”等稀奇古怪的衚衕名。在衚衕巷裡溜達,欣賞著各家四合院的小園清新。更有在曲徑通幽處驀然發現諸如“宋慶齡故居”、“老舍故居”等名人故居對外開放,閒庭信步,一睹靜靜地躺在那裡的一草一木一物,彷彿曾經的主人在向你訴說衷腸,不禁感慨萬千。從歷史的回憶中走出名人故居,順著衚衕繼續走,若是好運,見到有人在家,向他問問路,借杯茶,留下盞燈時間,還可以與其拉拉家常,聊聊國事,聽著那濃郁地京味兒口音,熱情的老北京人淳樸好客,其實友誼在衚衕中就是這樣簡易而得。

隨著時間的流逝,衚衕也因科技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內涵,所沉澱下來的也唯有衚衕里老北京人的情懷吧!

輝煌北京的種種景觀或是巨集大或是精美,北京人的素質依然不改,若是逛累了想駐足歇息,北京人一定會熱情的迎上前去,拉來一把椅子,泡上一杯清茶,與你叨叨家常,關切而友善,他們代表著最美的北京!

北京的美 篇2

國三作文 ,862字

小時候,總是會去昌平與媽媽一同看望姥姥,並且路過那個奪人眼球的“粥鋪”時,會可憐巴巴的請求媽媽帶我進去喝碗黑芝麻糊。

又是晌午,我與媽媽路過粥鋪,一片青磚灰瓦浮現於眼前,牆體的磨磚對縫,像剛出生時自己住過的老北京四合院。在一條長長的衚衕裡兩扇門內是一個方方正正的院子,院子分四個部分,東、西、南、北全部有房子,分散的人們住在那裡,形成了有標誌性的建築。因此我小時候就對四合院或與它比較相像的建築非常敏感,一旦見到,就會第一眼認出。慢慢的,我被吸引進了粥鋪,又迅速的跑到了相識的那視窗想多看幾眼在那個窗口裡的服務阿姨,彷彿看見了他,我就像遮蔽了一切外物,心無雜塵,專心地看她工作。我對阿姨說:“阿姨您好,我想要一碗黑芝麻糊。”說完並開始期待著阿姨用溫和的語氣回答我,那種溫柔是我一見鍾情的。果然,不出所料,阿姨對我說:“好嘞,瞧這麼大一碗黑芝麻糊拿好咯啊”。我接過黑芝麻糊,饞的口水橫流。黑芝麻糊,不一會兒就被我撈空,撈空後便會有小心思

想再來一碗,於是我又去那視窗。可誰知不一會兒的功夫,黑芝麻糊就被買光了,阿姨說:“小姑娘啊,今天的黑芝麻糊賣完了,明天你再來,阿姨給你多做點兒!”看著阿姨那可惜的眼神,我也可惜。

想想以前的寒假,我也曾對黑芝麻糊和視窗的阿姨有過如此留戀……

雪花漫天飛舞,寒風呼嘯,我們一家人進了一個歐洲的中國餐館,黑芝麻糊必然是有的,我要了一大碗,順便望了望餐館兒的四周,努力地尋找幾絲四合院兒的跡象與阿姨的些許溫順,可惜沒有,四合院兒呢?在北京呢!我回想起視窗阿姨的樣子又看了看我面前的這位,她說著人人皆會的普通話,又沒有幾絲熱情。這阿姨像是失了她應有的風格。

有個熟悉的身影在熟悉的地方說著熟悉的話:“黑芝麻糊出來咯。”別的服務員兒問:“你找誰呢?”阿姨環顧四周說:“我找一個小姑娘,她剛剛要了一碗黑芝麻糊來著……嗨……這不是我以為今天黑芝麻糊沒了嘛,跟她說錯了!”

從此粥鋪更加奪目耀眼,每次路過,我都會放慢腳步,看著青磚灰瓦的房屋隔著玻璃,看著熱情好客,北京口音的阿姨,然後感嘆:“北京真美!”

北京的美 篇3

國三作文 ,1262字

老劉今天起的很早,早早的起來,早早的做糖漿,早早的到街上去開始一天的工作,然後晚上再吃一頓好的犒勞犒勞自己。想到這些老劉褶皺的臉上有了一絲笑意,沒日沒夜起早貪黑的工作也許會讓人們煩悶不已,但老劉卻不這麼認為。他愛自己的工作。將蜂蜜和白砂糖一同倒入鍋中。那液體和老劉的眼睛一樣渾黃。將鍋和煤氣爐一同搬上車,喝了碗粥,便踏上了自己的三輪車。

經過的房子,青磚青瓦,硃紅色大門,石雕甚是精緻,清新,古樸,巷子兩邊的四合院大多都成了商業的場所,但仍然保持著原來的風貌。四月,漫步在這古老的深巷裡,踩著石板鋪成的路,似乎踏過了歲月的軌跡,心靈在片刻間安靜,時光瞬時愜意。一個房子門口搖椅上坐著一位老人,白色的大背心兒,左手拿著芭蕉扇,不住地扇。右手則拿著一個收音機,《望江亭》,收音機裡放著的京劇是老劉最愛聽的,他停下了車,對著那人大喊了一句“張老頭”那老人一看到老張便立刻將手上的東西都放了下來,腰挺得筆直,向他敬了個軍禮。老劉回了他一個禮,繼續蹬著三輪往前走。

眼前掠過的老房子,至少有90多年的歷史了。斑駁的牆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記,一排排房屋整齊排列,簷角向上輕輕翹起,似乎是一個絕美的笑容被無情的撕碎。褪色後的紅磚青瓦也倍顯滄桑。古鎮的神祕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它埋藏了多少往事?有誰還記得?老劉每到這裡總要停下來,行個注目禮。“誰也不記得很久以前這裡曾經人山人海啦”他感慨說。

“知了,知了。”知了的叫聲漸漸響了起來,他們似乎也醒了。開始賣弄自己的嗓音,大聲的唱。望向天空,海藍色的天空之下是否有著另一個對岸?今天的北京空中沒有任何的雲,興許是如魚兒一般躲進天空了吧?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蹦噠出來呢。小風吹拂,楊柳輕輕的飄動。葉與葉之間的摩擦發出了沙沙之聲。炒肝兒的香氣和醋瓶和醋碟之間的碰撞聲一同從旁邊經過的店鋪中傳來,藍天、青磚四合院、知了的叫聲,器皿碰撞的聲音。幾種並沒有聯絡的事物卻相映成一道心間的風景。

不知不覺他已經騎到了斜街,菸袋這個名字聽起來朗朗上口,或許連一開始給這條街起名字的人都沒有想到,這條斜街已經成了北京的象徵之一。推著自己的三輪車,老劉到了老地方,將板凳放了下來。開啟煤氣爐,拿出一個長的木勺子,開始攪拌加熱的蜂蜜和白砂糖。二者很快的就融入到了一起。原本的昏黃色也變成了亮金色。老劉的目光也逐漸明亮,做好這一切以後,他將蓋子蓋上。“喲,您都到了,車”旁邊兒一個下棋的老人搭訕著。“炮”另一個老人下了步棋。老劉走了過來:“拱馬,象,車,再拱車,將軍。”他的加入使遊戲快速的結束了。“您的大局觀還是一點都沒有退步,劉參謀”“65年前就已經不是了”老劉笑著回答道,他停了一會兒,聽著知了聲,看著逐漸多起來的人說道:“北平真美。”“是北京真美”旁人糾正道。

漸暗下的路燈似是仍有昏黃色的燈光要透出來,細看時卻是晨曦的折射。並沒有太多人會注意到這樣的場景。年輕的白領裹著風衣在街邊等待公車,妝容精緻卻遮不住滿臉沉重的倦意。孩子們一股腦的往前衝,就像脫韁的野馬。新的一天又開始了,老劉的新一天,北京的新一天……

北京的美 篇4

國三作文 ,711字

北京,我們最熟悉的,最欣賞的,也是最摯愛的地方。他不僅是我的出生地,我更是見識了北京的發展與變化。你會見到古老且雄偉的宮殿,熱鬧而淳樸的小巷,簡單卻真實的村莊……

“吱吱”“吱吱”,也許你每天起床並不是因為鬧鐘的振鳴而是因為窗外歡快的喜鵲,推開窗能看到遠處飄渺的薄霧,再向遠望去能隱隱約約看到山的輪廓,若隱若現。細聽還能聽到火車進入隧道的警鳴聲,“嗡嗡”……走進衚衕裡,磚磚瓦瓦都透露著古老的氣息。雖不如以往那樣寂靜,卻因人們的到來而熱鬧。牆壁上雖有孩童嬉笑的畫跡,卻依然掩蓋不了歷史的滄桑。屋簷上有幾隻不知模樣的神獸,泛著一中銅色的光澤。門前佇立著兩尊石獅,因受到雨水的浸濁而褪色,穿梭著狹窄的過道,你會感到異常安心。

“咚咚”幾聲猛烈地撞擊聲,但又斷斷續續,成功將我吸引到了這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地方—故宮。踩在因久經歲月的石板上,你可以感受到輕微的震動一路上雖有些顛簸但也還算平坦。不知不覺來到佈滿門釘帶著一抹滄桑的大紅門前,“吱呀”一聲門打開了,城角上玲瓏精巧的角樓越發的清晰,縱橫交錯的伸展,城牆乾涸的裂開了一條條紋路。宮殿旁的白色漢白玉欄杆,隨水流宛轉,形似玉帶。富麗堂皇的宮殿過於繁華而變得有些遜色。書法字畫在這時顯得格外高潔。走過一件件宮殿,跨過一道道門坎,看著那望不見的盡頭,數不清的宮殿,不知在思索著什麼……

蟬鳴四處響起,草叢因微風拂過而發出“沙沙”聲音,夜很靜,星星點點的月光灑在牆壁上,雨中朦朧的看到行人的身影。

漫步於北京的街頭,你都可以感受到它的美。北京的美是無處不在的。不敢說北京是最美麗的城市,她也許在你心中比不過挪威的海峽風光,比不過紐約的繁華熱鬧,但請你認真去感受,去品味它。

北京的美 篇5

國三作文 ,716字

北京,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經濟飛速發展的超級大都市,這裡的人早已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生怕被他人所超越。但如果你慢下來,駐足其間,便會發現一些不同的北京之美。

北京的美,映在在園林湖面的波光盪漾裡。信步於頤和園間,緩緩走在一條石子鋪成的小徑上,去聆聽那草木生靈深沉的呼吸,去享受那享受那純淨的清新空氣,去感受那遠離城市喧囂的靜謐之美。乘著遊船,漸漸趨近湖心,荷花競相開放,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潔白的荷花與碧綠的荷葉充盈了整個畫面。側耳聽著陣陣水波的聲音,和著微風,儼然已進入一處世外桃源,恍然如同仙境,只有淡淡的荷花香仍迴盪在腦海中……

北京的美,蕩在那段凝練時光的唱腔裡。“咿咿呀呀”的纏綿聲中,我似乎看到三尺紅臺上,手持水袖、濃妝重彩的花旦,用她絕妙的唱腔和柔美的舞姿在一方舞臺上演繹著悲歡離合、人情百態和一代傳奇。臉譜是京劇的標誌,僅從這些小小的臉譜,我們就可以識出人物的性格。一張張臉譜成就了幾十代演員的成名之路,蘊含著千百年來戲曲大師的心血,成為了戲曲時代的象徵,成為了北京光鮮亮麗的城市名片。

北京的美,還嵌在衚衕的一磚一瓦里。徜徉在老北京的衚衕,你或許能夠看到許多有趣的衚衕名字:羊肉衚衕以前是賣羊肉的、柏樹衚衕有一條特別的柏樹、寬衚衕叫寬街、窄衚衕叫夾道、斜衚衕叫斜街……這些京味兒十足衚衕名字,恰反映了老北京人隨性的民俗風情。爬滿藤蔓的青磚黑布瓦,青草從青石板中冒了出來,厚重紅漆木門已有些掉漆,就連門口兩隻堅硬的石獸也躲不掉歲月的沖刷。獨自漫步在衚衕中,周圍漸漸靜了下來,僅有寥寥幾聲老北京的吆喝聲迴盪在著幽深的小道里……

北京的美有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精髓,那種美是永恆的,無論何時去看、想、聽,心靈都會為之怦然而動。

北京的美 篇6

國三作文 ,731字

紅色的北京,有著她自己別樣的美。

“哎!糖葫蘆哎!又酸又甜的糖葫蘆!北京清晨的陽光打在那推車中的糖葫蘆上:外面的糖晶亮閃閃的,迎著陽光閃出誘人的光芒。中間的山楂紅彤彤的,在糖晶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鮮豔。它們爭搶著散發屬於自己的酸甜氣息。一群被吸引來的孩子蹦著將自己手裡的硬幣遞給笑盈盈的賣糖葫蘆的人,伸出紅潤的小手接過一個個鮮紅的糖葫蘆。

北京的美,正如紅色的糖葫蘆一般:甜蜜、晶瑩。

正午的陽光照在一條條衚衕中。青磚下,只有一行窄小的陰涼。衚衕中撲面而來的是古老的香氣。青色的四合院,家家都是厚重的紅色木門,一眼望去很是討喜。和大門斗豔的是鮮紅的窗花。它們靜靜地在窗上,用精緻而樸實的圖案默默展示自己的美。

北京的美,正如紅色的木門窗花一般:鮮豔、喜慶。

一個穿白坎肩兒的老人坐在有些破舊的馬紮兒上,一手拿著蒲扇,另一隻手半搭在膝頭。眯著眼,感受著衚衕的故事。順著陰涼走來另一位老人,微微有些駝背了,一隻手背在身後,另一隻手拎著鳥籠子,穿著布鞋的腳一步一步緩慢向前移著。馬紮兒上的老人半眯著的眼睛睜開了,抬起手向那走來的老人打招呼:“遛彎兒去了?吃了嗎?中午家裡頭有點兒炸醬麵,炸的肉醬,來點兒?”那老人來到陰涼下,點著頭說:“吃了!改天再來,得空子了來家裡下盤棋啊!”說完又移著那雙布鞋緩步走了。陽光照下來,留下一道修長的影子……

北京的美,正如紅色的面頰一般:親切、樸實。

遠處的太陽緩緩落下,最後一抹餘暉斜射在北京故宮紅色的城牆上,古樸而又莊嚴。不時有幾隻燕子,悠然從晚霞中飛過,與身後那片被落日染紅了的雲霞一道,構成了北京城的華麗。城牆下的人影,匆匆忙忙,在厚重的歷史畫卷中翻開了新的篇章,一座面向科技的城市在古老的城牆下崛起……

是北京,紅色的北京……

北京的美 篇7

國三作文 ,826字

北京究竟美在哪兒?帶著這樣的問題,我走進了老北京胡同……

晨光柔柔地灑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衚衕中。牆角下的苔痕,門前的一雙石雕,推起來吱嘎吱嘎作響的大門,兩根看不出被漆紅的柱子,一對門把,屋頂上偏偏褪色的紅瓦……

漫步在悠長的小巷中。“吃了嗎您”一句話讓人心裡暖洋洋的。“蜜來!葫蘆!冰糖兒多來!哎葫蘆!”活色生香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小雞兒—了嗬,賣小—雞兒了嗬!”是賣小油雞的。一隻破藤箱子裡,養了幾隻剛剛孵出來的小油雞,柔軟的小黃絨毛在加上那雙充滿靈氣、無暇的雙眼,引來許多小朋友前來逗弄。兩個穿著不同襖子的小女孩闖入我眼簾,她們一個穿著紅夾襖,一個穿著短夾襖,蹲在破藤箱前有說有笑。不一會兒,穿著短夾襖的小女孩漸漸消失了,那穿著紅夾襖的女孩的身影漸漸拉長,最終成了穿著不合身的夾襖,踢著不合腳的油鞋,舉著大大的油紙傘的瘦削的身影……

穿越百年風塵,我與英子在那悠長而優美的衚衕中笑著相逢。

“倆子兒一碗大碗茶,滾開的水,上好的茶上邊漂著茉莉花呀!”循聲望去,淡青色的高高的三層大樓,有淡淡的茶香味飄出。走進茶館,入眼便是一個個四方桌,典雅樸素的裝潢讓我眼前一亮,長長的木板凳上坐著穿著帶補丁的馬褂的中年人,每個人手中都拿了碗熱騰騰的大碗茶,只一口,便掃空全身的疲憊;有人手裡捧著大碗的爛肉面,有的攥著卷大餅,一口咬下半截,把脖子撐的又粗又紅……一道汗流浹背的身影從大門走來,停在門口的黃包車邊,嚴寒酷暑中堅韌的身影,狂風暴雨中奮力的身影,從過去到現在都我肅然起敬。

一樣的茶館,一樣的黃包車,勞動者奔跑在歷史的街巷,奏唱著屬於北京壯美的歌。

夕陽西下,帶來城市的喧囂。地鐵裡如潮湧的人群,街道上的車水馬龍,嘈雜又井然有序。燈火闌珊,天街夜市,現代狂想曲響起。

古樸與現代完美融合,新舊生活理念成功交匯。看似矛盾突兀在北京獨特的環境下看不出半點不和諧的端倪。

這一刻,我找到了北京的美—美在那股子萬千不變的風情裡。

北京的美 篇8

國三作文 ,711字

當過往在星空流轉中輪迴,北京彰顯出無窮的美。老北京熟悉的味道氤氳在城市的上空,如此沉醉。

“喝口豆汁兒,來口焦脆的焦圈,再吃上一口小鹹菜,那真是有滋有味。”看著碗裡的豆汁兒,它和我們平常喝的豆汁兒還不一樣。我們平時喝的豆汁兒的顏色是乳白色的,而這裡的豆汁兒是灰白色的,遠遠就能聞到一股兒又酸又餿的氣味兒,半信半疑的嘗一口,那味道真是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呀!而正是這讓人感到又酸又餿的東西記載了老一輩人的回憶。當你走在大街上如果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老北京人,只要讓他喝一口豆汁兒就行了。這貌不驚人,味兒也不驚人的豆汁兒每每讓人流連其中,難捨難離。老北京人愛喝,不為它的味道,為的是那種回憶,對兒時的回憶,“一碗豆汁兒,一個焦圈”甚好!

老北京的美,就在那舌尖上的豆汁兒和焦圈裡!

一場與北京小吃的邂逅,就要走進有著悠久歷史的青磚灰瓦的衚衕兒裡了。衚衕兒門口總會有一個賣冰糖葫蘆的老爺爺,花兩塊錢買一串兒,另有一番風味,看那圓溜溜的山楂,包裹著一層如水晶般晶瑩剔透的糖衣,在陽光下散發著柔和的光芒,令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的輕輕咬下一口,讓糖衣在口中慢慢融化,那味道清甜而不膩,在口中越來越醇厚。濃得化也化不開的鮮紅,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折射出整個城市的美。許久不去品味,不知它是否變了樣呢?再回去時,那衚衕兒是否還透著那古樸典雅的“氣質”?烈日炎炎下的老爺爺是否還在慈祥地叫賣?

老北京的美,就在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蘆的裡。

悠閒生活的點滴,活色生香的記憶,老北京文化不會在光陰的流淌中逝去,老北京的味道飄散在衚衕與小巷,永久沉澱在這片土地。

北京的美,晨曦帶來全新空氣;

北京的美,畫意詩情帶笑意;

北京的美,流動中的魅力充滿著朝氣……

北京的美 篇9

國三作文 ,775字

“叮叮叮,賣糖葫蘆嘍!”“吹糖人嘍……”走在衚衕的青石板路上,不絕於耳的就是民間小吃的叫賣聲,而聽到這樣的叫賣聲,那必定是我摯愛的家鄉北京了。

小時候,我最愛的零嘴就是街上推著自行車的老爺爺賣的冰糖葫蘆。紅彤彤的山楂外裹著金黃的麥芽糖,大冬天糖漿凝固了,張嘴咬下時發出“咔嚓”的聲音。香甜的糖溶化在嘴中,藏在其中的山楂酸酸甜甜的,兩者結合在一起,令人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稱讚。讓我現在懷念起來都止不住的流口水,這就是北京小吃獨特的魅力,吃過便再也忘不掉。

家住四合院是,門口常有一個賣糖葫蘆的爺爺,頭髮花白,臉上滿是皺紋,似是飽經風霜十分蒼老。一大早他就推著一車糖葫蘆出來賣。他佝僂著背,用沙啞的聲音吆喝“冰糖葫蘆—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蘆—”我記得只要一聽見這聲音,我便立馬衝出去:“爺爺我要一串。”“唉唉,好,不著急,別摔了。”他笑著說道。接過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一口,剎時酸和甜充斥著我的口腔,令我開心的眯著眼,享受著美味。記憶中他家的糖葫蘆最是個大,每一個都酸甜飽滿,再淋上濃厚的糖漿,一點兒也不偷工減料。爺爺說:“我每天都挑最新鮮的山楂,做了十幾年,不能讓老顧客失望啊!”原來這就是老爺爺的誠信守則,難怪客人只增不減。再這位老爺爺身上盡然體現了老北京人樸實誠信的品質,正是這樣,許多老字號才在北京存留下來。

現在糖葫蘆好似成了北京的標誌特產,每一處景點都有賣糖葫蘆的。雖然糖葫蘆的味道依舊酸甜可口回味無窮,但再也吃不到老爺爺賣的味道。那個飽含著老人辛苦付出、十幾年如一日的固守誠信的糖葫蘆,它漸漸消失在大眾眼前了,但北京老手藝人的信念、品質不會消失,體現了北京之美的誠信品質不會消失。

這就是我的家鄉北京,承載著兒時的歡樂,記錄著老北京人的誠信樸實。對於我來說,北京之美都蘊藏在那酸酸甜甜的糖葫蘆中,體現在老手藝人的誠信招牌上。

北京的美 篇10

國二作文 ,949字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知道豆汁、冰糖葫蘆是什麼,這裡還有前門和故宮等多種巨集大奇觀,這裡發生的變化讓人讚歎不已,到現在我和北京已有十三年的交情了。北京的各種美,是我永遠割捨不掉的情結。

在我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就常常帶我去前門,一起去品嚐北京的小吃。那時候我第一眼看見的就是糖葫蘆,鮮紅的果子裹著亮晶晶的糖衣,外形好像棒棒糖,於是,我催促爺爺奶奶去給我買,第一口咬上去品嚐到到又酸又甜的味道讓我久久不能忘記。在那裡,我認識了很多小商販,見到了老北京的衚衕,聽那地道的北京話,看著人們滿臉的笑容,聽到最多的是:“吃了嗎,您嘞!”,邊欣賞邊吃上一串糖葫蘆,心裡便覺得十分踏實,感到生活真美!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只好漸漸將全部心思轉移到學習上,週末都排滿了課,也就與前門暫時告別了。還是在初一時的一次課外班上,聽到老師提起了北京美才喚醒了我對前門的想念,終於到了國慶節,我又來到前門,和以前一樣買了一串冰糖葫蘆,可是一切都變了,我吃起了冰糖葫蘆,它已不再是小時候的味道了,聽著前門的喧鬧聲,各種不同的方言,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傷感。雖然現在的科技十分發達,生活質量高,但我還是懷念兒時北京的樸素之美。

終於到了暑假我和媽媽出了國,想出去見見大世面,我每天早上吃著三明治,喝著冰可樂,正餐吃著義大利麵和比薩,下午吃著馬卡龍和卡不奇諾,讓我感覺生活無比新鮮。一週過去了,我卻又想念起北京,想念起北京的冰糖葫蘆,想念起北京生活的那種美。有一天下午,我帶著對家鄉的懷念和媽媽一起去唐人街,品嚐中國小吃時,我便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一箇中年人賣著糖葫蘆,我一口吃下去,感覺它根本不是我兒時的味道,嘴巴里十分得酸。我這時才明白,外面的世界都是人人嚮往的,可卻不是最美好的,它表面雖美,但是在人們心裡,故鄉永遠是最美的地方。

回到北京,我和媽媽直奔前門,吃上了一口地道的北京冰糖葫蘆,現在的北京可能沒有以前的風土人情,但人們還是以前那麼和善,高樓大夏遍地都是,環境變得越來越美,但人流也變得日益擁擠,糖葫蘆雖然吃著也沒有以前的感覺,但是不變的是北京人口中的溫和方言,是北京人的熱情、好客,這才是我的故鄉—北京。

北京的美不只是表面的繁華,而是人們心中那個樸素、熱情之美,這是北京內在的美。

我想說:北京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