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細雨時相關作文20篇

又到清明細雨時 篇1

國一作文 ,703字

就如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中所說的那樣,記憶中的清明,總是下著濛濛細雨,今天也不例外,天陰沉沉的,好像就要下雨。

我和爸媽踏上了那條熟悉的青石板路,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手中攥著那枝已經有點蔫的黃菊花,前往爺爺的墓地。

周圍的氣氛肅穆而沉重,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全部都是一排排灰色的墓碑。我一邊跟著父母走,一邊發呆,直到老爸突然停下來:“到了。”

一塊工工整整、冰冷而沒有溫度的石碑立在眼前。我輕輕將手中的金黃的菊花放在灰色的墓前,恭恭敬敬地鞠一個躬。趁著老爸和老媽還在打掃時,我安靜地坐到用於隔開一排排墓碑的矮牆上休息,然後對著這漫山遍野的墓碑發呆。

自從我記事開始,每年的清明大多時候都是我們一家三口離開掃墓的“大部隊”來到爺爺的墓前。事實上在我出生的6年前爺爺就已經去世了,我對他沒有絲毫的記憶,也談不上什麼悲痛之情了。但就算是這樣,每一年我們仍然要來到爺爺的墓前祭拜。

為什麼呢?

平日裡爸爸經常談起爺爺,一般都是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地講述爺爺從前“做過的一些好事啦”,“爺爺在爸爸眼裡是怎樣的啦”之類的趣事。但是一到清明,在爺爺的墓前,他就只是默默無語地為墓旁的兩棵松樹掛上鮮豔的飄帶,臉上總是帶著那麼一種淡淡的哀傷。而如今我終於看透了那份哀傷裡所含的情感。

也許,中國人掃墓不是為了別的,只是為了寄託那一份已經無法轉達的思念吧。和自己的親人再說說話的願望已經永遠無法再實現,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一個日子,可以到親人的墓前再陪著他(她)吧。

眼眶不禁有些溼潤了,清明……寄託哀思的日子啊……

“該走了!”遠遠聽到老媽的呼喚,我跳下矮牆,空中已經飄灑起的毛毛小雨,我們一家在靜默中慢慢地走回去。

又到清明節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82字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野田荒家只生愁……”每到清明節,我就會想起這首寫《清明》的詩。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民俗上的意義就是一天只吃寒冷的生食。清明這一天,民間還有許多習俗,自古代流傳而來,如踏青。約從唐代開始,清明掃墓的同時,開始伴以踏青遊樂,故清明節也稱“踏青節”。因為清明時節正值春光最好的季節,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傳統,人們常常闔家攜帶酒食,到郊外林苑野地親近自然。遠足踏青中常見的活動有盪鞦韆、拔河、撲蝶、採百草、放風箏、插柳、植樹等習俗。在傳統的清明習俗中,插柳與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風習時尚。柳樹為春季應時佳木,得春氣之先,相傳民間新火的傳遞也是以柳條傳送。

還有掃墓。“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清明節除了掃墓、踏青、盪鞦韆,還有拔河、撲蝶、採百草、放風箏、插柳、植樹……

過兩天就是清明節了,爸爸說要帶我去掃墓踏青。我想,要用真誠的心去祭奠長輩祖先,同時,也要懷著勇敢的心去坦然面對生活。

又到清明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372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在清明節這天,古人用這首詩來寄託這一份衰思。

往年清明,媽媽總會帶我來到外公墓前,總會點燃蠟燭、香,燒錢紙,鳳起爆竹來祭奠。“啪嗒,啪嗒”,一顆顆大大的燭淚不停滑落,燒出來的灰燼紙絮漫天飛舞首,像一隻只黑色的蝴蝶。

今年清明,又來到這座熟悉的山前,上山的小徑上,百草叢生,小鳥歡快的唱著歌,好像在唱給他們的爺爺奶奶聽吧。

外公的墓前,那棵高大挺秀的松樹屹立在墓前,好像在給外公當衛士,媽媽和我掃去墓地裡的葉子;帶著我對墳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來,拜著拜著,媽媽的眼眶紅了,淚水順著他的臉頰滑落下來。我的心裡也酸酸的。我根本沒見過外公。媽媽告訴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都是外公取的,可我的名字不是外公。

下山路上,媽媽告訴我:掃墓不光是為了緬懷、感恩先祖,更重要的是告訴先祖,後人會更幸福的生活,讓先祖們含笑九泉。

又到清明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5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4月5日這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這正吻合著詩裡渲染的迷濛、悲傷的氣氛。沒錯,這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

早上,我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到爺爺身旁:“爺爺,爺爺,我們好久出發去給祖先掃墓啊?”“別急,別急,待會兒就出發了。”

在車上,我的腦袋東搖搖,西望望,看到路兩邊地上花紅柳綠,大片的柑橘林已長出了新芽,油菜花開得正旺,白的耀眼,黃的染目。鳥兒在山澗、樹林發出清脆的叫聲,濛濛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飄灑著,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啊!

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家鄉石羊哨爺爺的老家,覺得回家的心情真好。走到祖先的墳地,看到已有五顏六色的紙花、大小不一的燈籠佈滿了墳墓。我們第一個任務是拔去雜草,第二個任務是插花。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第三個任務是祭祖:我在墳前送上一束菊花,深深一鞠躬;接著,敬上三支香,輕輕地磕了個頭,祝願先祖們在陰間安心快樂,也祈禱他們保佑我們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取得好成績不辜負長輩對我們的期望,呵護我們全家人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青山依舊,綠水長流,我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墓還是那個墓,人還是那個人,陰陽兩隔,逝去的終究是走了,生者的日子還是要好好珍惜的。記憶猶新彷彿昨日,剪不斷的還是絲絲縷縷的懷念。

掃完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拐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非常有意義,因為清明節讓我們對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幾分感恩、幾分懷想。

又是清明雨上 篇5

高一作文 ,816字

窗透初曉,日照西橋,雲自搖。

我呆呆地佇立在這曾經熟悉,而今陌生的車站口。楊柳風從鼻間滑過,隱約含著思念的味道,淡淡的,澀澀的。回程的客車漸漸縮小成一個黑點,嘟嘟的車聲遠了,堤旁的煙柳近了。

走走停停,堤柳仍停駐在兒時的記憶裡,仍是如此嫵媚婀娜。

記得幼時,亦是在這堤柳下,外婆總會為我編一個柳環。春天的外婆,著一襲青衣,青灰瘦小的背影在春光中顯得那麼渺小。

她踮起小腳,身子努力向上提,微微向前傾,就像一株弱不禁風的楊柳。她枯黃乾瘦的手總能靈巧地抓住調皮的嫩柳枝,佈滿老繭的手指迅速一掐,柳枝便落入手心。靜立在柳樹下的她,將柳枝一繞,圍成一個圈,手捏住交接處,另一手捏著枝末上下飛快穿梭,就像花叢中翩飛的蝴蝶,靈動,優美。

彼時的我定定地望著外婆,她渾濁的雙眼透出一道精光,鬢間飄落的白髮在招搖地舞動。鼻尖掛著細微的汗珠,嘴角掛著淺淺的笑,就像在完成一件工藝品般,專注,入迷。

未幾,一個靈巧的柳環就飛到了我的頭上。我歡呼雀躍,繞著柳樹跑呀,笑呀,想著怎麼去炫耀。外婆額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嘴角一抹淡若梨花的笑在春光中暈染開來,嫋若晨嵐,濃如花香,燦爛著時光,溫暖著心房……

不知不覺,竟已行至老宅。“門前舊行跡,一一生綠苔。”

霏霏細雨悠悠飄來,催逼著我叩開那窗久違的大門,古舊的門板吱吱呀呀地呻吟,灰塵紛紛揚揚地灑落了一地。老屋中的景色依舊,廳前仍是張八仙桌,案上供著香火燭臺,月白的壁上掛著外公的遺像,簡單,平靜,只是那曾經永不停下腳步的舊式檯鐘已經睡下,那八仙桌上不再有熟悉的味道,外公的遺像旁有了陪伴他的身影……

物是人非,欲語淚流。

我呆呆地坐在桌前,直到月影西斜,燭花挑落,月白的壁上剪出我一人的身影。

後院井旁的一株楊柳,在月光的浸漬中依依動人,凹凸不平的樹皮傾訴著歲月的無情,在風中搖曳的柳枝卻舞出生命的多彩。

彷彿有一人煢然獨立於樹下,痴痴地編著柳環,痴痴地望著我,眼波流轉處,笑意盈盈。

又是清明雨上,是你嗎?

又是清明時 篇6

國二作文 ,940字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花若燃盡人亦老,清明至哉。

“嗒,嗒,嗒”,鞋子叩擊青石板的聲音依舊清晰可辨,只不過,比往年沉重了些許。黑色的寬大衣袍連同黑色的布鞋令我很是難受。一路上,族人間都只是默默看一眼,誰也沒有說一句話,只不過,大家的心事彼此都瞭解。是啊,又是選籤的時候了。

“鐺,鐺,鐺,祖上保佑。”奶奶低聲嘀咕後,將手中的搖鈴輕輕倒扣在石板上,將三個不同色彩的陳舊木塊放入了一隻赤色大碗中,左右搖動幾下後,便一臉鄭重地放在了供臺上,向我們掃了一眼。姐姐、弟弟和我都意會了,結果,摸出的結果還一樣,我,依然是綠色的木塊,是被老祖“保佑”的木塊。

“又是她呢!”“是啊,老祖生前就喜歡她一個。”“唉,雖迷信,但也太巧合了吧!”“是呢……”族人們紛紛議論,而我,卻握著那塊綠方塊,想出了神。

是的,老祖生前最喜歡我,但那還是我很小的時候。我的記憶裡,唯一迷迷糊糊關於小時候她的回憶的,是她的桃酥與大蒲扇。她的桃酥是我曾經最喜愛的零食,據說,是她一個人跑了很遠去大麒麟閣買的,因為她說過,那兒的桃酥最符合我的口味。夏夜在她的大院中納涼,她也僅是抱我一個,為我搖扇驅蚊,並不講故事,也不曾唱過一首歌謠。就是那麼慢慢地搖哇,慢慢地搖,至我眼前朦朦朧朧,至我沉浸在夢鄉。我記不清她的臉,多少歲的呢?可否滄桑,可否有皺紋?

雖是如此,可她第一個忘記的,也是我。因為住在寶應,不常去揚州看她,她漸漸把我忘卻,以至後來對我的記憶也只限於4歲以前的樣子。推她晒太陽,她會很享受的問一句:“那個寶應的小孩哪去了哇,怎麼不來了?”不想,這個小孩就在她身後,只不過長大了。“她上學呢,忙。”我總是了了答道,卻抑不住心頭的酸,用力握手心,努力使淚水不落下。“哦,多小個人還上學啊,你是誰呢?你人挺好的啊—”老祖絮絮叨叨,絮絮叨叨地說著,稍稍抬起了頭,眯縫著眼睛看了我好一會兒。我,我就是那個小孩啊!你要我怎麼說呢,你不相信啊,我在心裡答道,卻心裡越發壓抑,於是裝著打哈欠,悄悄拭去眼角的淚……

老祖99歲閉上了雙眼。在葬禮上,我似乎是麻木的,就那麼傻傻站著,什麼事也沒做,什麼淚也沒流,只是鑽心的痛,揪心的疼……

想到這兒,我不禁低下了頭。清明又至,老祖啊,那個小孩已經長大,您知道嗎?

又是清明雨紛紛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37字

天灰濛濛的,烏雲籠罩著這春寒料峭的大地。那如絲的雨線千絲萬縷,飄飄灑灑地滋潤著剛剛甦醒過來的大地,它絲絲縷縷地浸滿人們的心。雨依然在下著。路上的行人漸漸少了,雨絲淅淅瀝瀝,盡情地揮撒在掃墓人的心頭,酸酸的。

奶奶手裡提著一個竹籃子,裡面裝著她親手做的米粑和一些香蠟顫巍巍地來到一座墳前。這座墳小小的,小得讓人看了之後那可憐和悲涼之情油然而生。奶奶放下籃子,拿出了米粑和香蠟之後,她自己便坐在了墳前,用手輕撫著石碑說道:“你吃點吧,你以前最愛吃我做的米粑了,可惜以前沒有糧。現在我們有錢了,我給你做了好多米粑,你快吃吧。”站在奶奶身後覺得十分好奇,便向奶奶問起:“這墳中人是誰呀?”奶奶告訴我說:“那是你大姑。”這時奶奶的淚珠就如同那斷了線的珠子,一顆接一顆地往外湧。奶奶那飽經風霜的臉已被湧出的淚花佔據,那一絲絲在風中飄散的白髮彷彿在傾訴著無盡的悲苦。

“我曾經生了一個女兒,那時的人們生活困難,開著”‘伙食團’,吃著大鍋飯,生活極差,幾乎不可能吃飽。所以女兒從小身體就不好,我想盡了辦法,想餵飽她,可她還是經常忍飢挨餓。她的身體越來越差,終於還是病了。我把女兒帶到醫生那裡檢查,醫生說這病十分嚴重,必須馬上接受治療。可我哪有錢呀,我一分錢也沒有,治療費用又太高了,女兒的病只能一拖再拖。家裡人也努力做工,好容易掙得了兩塊錢,我再賣了家裡僅有的糧食,終於湊夠了錢。等我風風火火地跑回家去,準備帶女兒去看病時,女兒已經靜靜地躺在床上睡著了,從此再也沒有醒來,那時的她僅僅只有3歲。

說到這裡,奶奶哽咽了,她一個人靜靜地呆在那裡。過了許久,奶奶抬起頭來,悲慼地說:“都怪我沒本事,都怪我沒有足夠的錢給你看病;你如果生活在這個年代就好了,那麼你就可以陪在我身邊了。”是啊!她要是生活在這個年代該多好啊!如果是這樣,她也不會因為看不起病而離去了。

又是清明雨紛紛,再不會有因為自己孩子夭折而陷入一生自責和悲痛的人了。又是清明雨紛紛,明年的墳頭怕會少卻許多蒼蒼白髮、老淚縱橫的辛酸呢!

又是清明雨紛紛 篇8

國二作文 ,861字

三月的天,像一個喜怒無常的孩子,前天還是晴空萬里,而今天,確是格外沉重。天空彷彿是一塊巨大灰色的布,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清明的雨彷彿自古以來給人的感覺便是沉重。我們的腳步也是沉重的。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爺爺的墳前。5年前,病魔奪走了爺爺的生命。爺爺的墓邊上,圍著大片的油菜花。爺爺,您應該很喜歡吧!

恍惚間,爺爺的身影又浮現在了我的眼前。那時候,我鬧著要吃肚肺湯,爺爺訂了新鮮的回來,自己洗。他佝僂著身子,將盆刷乾淨。為了讓肺裡的血洗淨,他借來水管,往肺裡灌水。又拿出針在肺上紮了許多小洞眼,讓水流出。他扎的很仔細,不是閉著眼睛瞎戳一通,而是看好了,紮下去,就好像他有尺子在幫助他似的,水從洞裡慢慢流出來。爺爺說慢工出細活,他拿張板凳在邊上慢慢地等,等到每個孔裡都流出清水了,才關上水龍頭,將豬雜碎切碎,放上佐料。

奶奶說,就放在煤氣灶上燒吧。爺爺卻不同意,他支起煤爐,跟武漢的許多老人一樣,小火慢燉。他拿來一把蒲扇,一張板凳,坐在爐邊,輕輕地扇著爐子,等到鍋裡咕咚咕咚響的時候,美味成熟了,香味也迫不及待的鑽出了鍋。爺爺揭開鍋,眯著眼睛,拿著筷子,在鍋中尋找著佐料,將它們撿出來扔掉—他知道我有時會誤食到這些東西。他拿著筷子,在乳白色的霧氣中尋找著,蔥和姜很容易被夾出來,而蒜被火煨了那麼久,早就像少女的面板吹彈即破了。爺爺那雙被時間磨損的粗糙不堪的手收握著筷子,嘴裡不停地吹著氣,不讓熱騰騰的霧氣遮擋了他的視線。終於,爺爺在鍋中的一隅夾出了蒜,扔進了垃圾箱。晚飯,擺在我面前的是一碗濃香四溢的肚肺湯,是用心做出來的。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便再也嘗不到這樣美味的肚肺湯了……

爺爺的愛似藏在石頭中的美玉。他不太善於表達,他總是把他的愛藏得很深,年幼的我並沒有感覺到。當我呆呆地面對著已成一條直線的心跳儀時,我才發現,那個在半夜為我買空調,幫我“背黑鍋”的爺爺,是如此的愛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唉!我竟沒有陪伴著爺爺度過他最後的時光!

墳前的火苗一跳一跳,像是一顆顆墜落的星星。爺爺,願您在天堂過得快樂!

又逢清明 篇9

高二作文 ,906字

清明節,這個略顯深沉的節日一直都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在歲月的沉澱中愈發的顯現出它的韻味與古色古香。在被聖誕節,感恩節,情人節這些西方節日淹沒的新新社會中,清明節卻以一種獨特的脫俗的姿態屹立不倒……多少度春秋過後,人們還能保持著最原始的信仰,在這一天裡卸下塵囂,靜靜地拜祭祖先,緬懷先人,為先人獻上一炷香,這難道不是清明節的魅力嗎?

古人曾說“清明節雨紛紛”,彷彿只有這昏昏沉沉的天氣才能襯托出節日的風韻,只可惜,今年的清明節沒能見到這番景象了。站在山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排又一排的墓碑,那是每一個安息的靈魂,每一段沉睡的過往,亦是每一位後輩對自己先人的尊敬與懷念啊。時間過去了,人們終於學會了堅強地面對一切。生老病死,是世間上最悲哀也是最無奈的事情了。改變不了結局的人們,只好學著去承擔,去面對……清明節,總能輕易地使人的悲傷洋溢眼底……

兒時的記憶在時間的推移下,一點一點被遺忘,被新的記憶取代然後消失,但我卻忘不了,忘不了外公去世時,外婆的悲痛欲絕,媽媽的傷心無助。也許是因為太深刻了,才會使那時對於死亡毫無概念的我產生了如此大的恐懼,排斥。外公,記憶模糊卻感到格外親切。還記得在幼兒園上學的時候,外公總是第一個出現在課室門外,笑眯眯地看著我,用他那雙溫暖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回家。在那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放學就是一件足以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事了。如今,不禁懷念起外公那雙粗糙卻異常溫暖的手了。

現在,我站在外公的墓前,看著外婆已不再會失控流淚,只是靜靜地端詳著那張黑白照片。我想外婆在那段以為失去了外公就會活不下去的痛苦日子中挺下來了,堅強地生活著。外婆跪在墓前,跟外公絮絮叨叨地說著我們一家人的近況,把所有的思念化成對家人的祝福。整整十年,傷痛過後,外婆也學會了更好地照顧自己了。

原來,時間真的能讓傷口癒合,也許不是痊癒,也許還會留下一道淡淡的傷疤,但最碼的是再也不會是鮮血淋淋的了,不是嗎?時間讓我們緩衝,讓我們堅強,時間沖淡了一切的痛苦,我們總該明白,總該長大,總該面對一切要面對的事情。

清明節,一個引人深思的節日。站在墓前,莊嚴而肅穆,逝去的親人啊,我們一定會帶著你們那份對生活的熱情精彩地活著。

又是清明 篇10

高一作文 ,655字

時間如流水般在指間流過,沒有聲息,沒有痕跡,不知不覺,又是一年的清明,不知何時起,門前的柳條抽芽了,也不知何時起,河邊的枯草又綠了,只記得,在那段繁華盛世的青春裡,有個叫“悲傷”的詞悄無聲息的在我的身體裡蔓延著,只記得,那一年正是它無情的將我吞噬。

一陣風吹過,是撫過面板的溫暖,滲進骨子的寒冷,清明,對我來說是一個悲傷而又寂寞的詞,它像外公的那座墳一樣孤獨而又清高地立著。“外公”,多麼熟悉的兩個字,而現在我已經整整四年沒有再提起過了。不是不想念,而是不敢去懷念。走到外公的墳前,輕輕地抓起一把泥土放在手心。也許這泥土裡還有外公的溫度,也許這泥土裡還有外公的氣息,也許,也許外公一直都在。不知為什麼,此刻沒有淚水,沒有悲痛,只是平靜地看著這座墳,腦海裡,一片空白,彷彿世界的一切在此時已被定格,只剩自己……

清明,是祭奠先人的日子,不管他們是轟轟烈烈的一生,還是平平淡淡的一輩子,這一天,公平地屬於逝去的每一個人。

抬起頭,是灰色的天,壓抑了我整個心,忽然想起了外公那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毛筆依舊,只是外公已經不在了。鼻子開設發酸,隨行的人一臉莊嚴,沒有悲傷沒有眼淚,只是那樣肅穆。

看大人們燒紙,然後隨他們一起起身然後回家,就是這樣的一個程式吧。我認為,我可以坦然而又麻木的面對這些。可是,等到街上的人慢慢散了,天黑了,夜靜了。我蹲在角落裡,忍不住哭了,刻意忘記的是不曾忘記的,不願想起的是一直都在心裡的。

清明,不知是否有人也和我一樣,被這兩個字觸碰了心底對柔軟的地方,不知是否也有人會靜靜地舐幹所有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