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啥是佩奇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778字

1月17日,一部《啥是佩奇》的宣傳片火了,被各大新聞媒體相繼報道。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生活在大山裡的爺爺,為了滿足孫子新年禮物的願望,開始天天在村裡尋找佩奇的故事。爺爺力盡千辛萬苦,終於弄明白了什麼是“佩奇。”爺爺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且努力用身邊的工具,為孫子創造、打磨了一隻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佩奇。”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長輩對我們的關懷是用一點一滴的愛心創造的,同時也被爺爺尋找“佩奇”的執著精神所感動。

剛讀這個宣傳詞的時候,我覺得這位老爺爺有點兒傻,竟然連“佩奇”都不知道,後來我讀著讀著就落淚了,我想起了兩年前的一件事,這是發生在我奶奶身上的。我八歲的時候,奶奶要來天津看望我,從遙遠的山西偏關到天津,火車就要坐12個小時,還要坐大巴車2個小時,況且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等我們到車站去接他們的時候,看到他們的臉都是灰色的,累得有氣無力。但看到我們,他們立刻露出了笑容,奶奶上前一把拉住了我,指著旁邊的一個紡織袋說:“這是奶奶親手種的南瓜,沒有汙染的,而且特別甜,是你最愛吃的。”

爸爸去提袋子的時候,哈哈地笑了,他說:“孩子你過來。”我使出了吃奶的勁,卻沒有把那個口袋提起來,我心裡覺得好笑“城市什麼沒有,而奶奶卻帶了兩個大南瓜來看我。”看了啥是“佩奇”這個宣傳片,我才深深的感到這是奶奶對我的愛,這是用辛勤的汗水,旅途的勞累帶給我的特殊的愛,謝謝您奶奶,我要用愛去回報您。

我要學習爺爺尋找“佩奇”的執著精神,做事要有恆心有毅力,這樣就能成功。

這幾天我正在讀《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重多,生僻字很多,看完一章需要很長時間,煩得我不想讀了,但看到老爺爺尋找“佩奇”的執著,激勵我不能放棄,堅持讀下去,這樣才能讀到許多精彩的小故事: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七擒孟獲……

“啥是佩奇”這篇宣傳詞讓我收穫了愛是用心創造的,讓我知道了做事要執著的道。

啥是佩奇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900字

幾天前刷屏的《啥是佩奇》讓人感受到濃濃的親情,看到影片的題目會深思—啥是佩奇?其實就是一隻粉紅色的小豬,也是現代社會上社會人的標識。但是,家裡的老人對於活躍在你笑話段子裡的佩奇,其實還很陌生。老人焦急尋找佩奇的身影,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心疼!

《啥是佩奇》是一部電影的預告片,雖然只有幾分鐘的時長,但它卻是無數人現實生活的寫實。片中的老人因為小孫子的一個“佩奇”的心願,盡全力去找尋,最後給了小孫子一個鋼鐵佩奇。這位老人是名副其實的“刀子嘴豆腐心”,出於自尊心,他並沒有直接在電話中詢問清楚,而是多費周折的問了多個人。片中,老人問兒女是否回家過年,隨之,兒子“不回來”的訊息猶如晴天霹靂,讓老人滿臉的落寞像個巨大的網,籠罩住所有人,揪心感無限放大。可後來兒子開著車回來了,老人方才開心了些,但他還是板著張臉,兒子要接他去城裡過年,還想給他買個新手機,他說不買,是嫌貴。這,又何嘗不是個典型的中國式父親呢?盼著兒女歸家比誰都心切,喜怒哀樂卻不溢於言表。

片末老人的總結“她爹也是豬,她娘也是豬,兒子還是豬,一窩豬!”接地氣地解說了一箇中國式的英國小豬,這是老人理解的小豬,也是詮釋了真摯親情的小豬!整個影片圍繞“佩奇”展開,普通的一家人卻有著不普通的愛。

影片流露出的老人對兒子殷勤的期待,期待常回家看看,老人對孫子的無限疼愛,希望能實現他的願望;這部影片也體現了一家人之間濃濃的親情,中國家族最樸素的真情!影片為何會刷屏?因為這片中故事一字一句都扎進了人們的心!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長輩……這些,正是當下千萬子女想完成,卻又無法完成的事—他們忙於生活,想拼搏出自己的天地,但總忘記家裡還有些牽腸掛肚的人;那些老人只能心心念念還未歸的兒女,希望能多團聚,多陪陪他們。總會有人在家中等待,在家中掛念,在家中擔心那些還未歸的人兒,希望您能回家看看!

《啥是佩奇》不僅僅停留在“啥是佩奇”的問題上。它讓你回憶起曾經有人在拼盡全力地去寵你、愛你,而你卻總是在遺憾:並沒有多少時間去陪伴、感恩……身處異鄉望故鄉,別忙了,回家吧,家人在等你,多陪陪他們吧,記得說聲—我愛你!

《靈狼傳奇》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412字

我看過許多電影,有驚心動魄的鬼片、感慨萬千的愛情片、還有看了忍俊不禁的動畫片。但是我最喜歡看那次的《靈狼傳奇》,這部電影讓我記憶猶新。

在以前的時候,白狼們曾是村莊的守護者,但由於靈狼安吉他爸爸吃了人,魔法師把他們變成了人類。土狼就襲擊村莊,把村莊裡的人關進了籠子,但薩瓦沒有被捉到。他和安吉一起去找魔法師,最後打敗了土狼,救了村莊。

當白狼和猴子打仗時,我覺得非常精彩。薩瓦衝在最前面,揮舞著劍,一路衝刺,猴子們也不甘示弱,努力打。不過最後猴子們輸了,白狼們還把三頭猴給抓走了。還有最後安吉和薩瓦離開的時候,讓我想起了我的朋友,我平時和她一起進步,一起寫作業,但開始暑假,我和她不得不分開了。

通過這個電影,讓我想起了我以前。該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努力學習,想得第一,我每天都刻苦學習,寫了好多卷子。到了期末考試,我認真、冷靜、輕鬆地完成了考試,最終得了第一。

電影結束了,我明白了善良最終戰勝邪惡,只要信念堅定,就能成功!

《這!就是街舞》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2239字

之所以會寫這篇文字,源於最近相當火爆的一檔節目—《這!就是街舞》。

前二十幾年冷漠無趣的性格作祟,在影視作品的欣賞方面,我是一個很挑剔的人,大部分電視劇或綜藝節目我都無法堅持看下去。包括熱播經典《還珠格格》《流星花園》之類,直到如今也都沒怎麼看過。

近幾年來,隨著整個人精神狀態和生活節奏的改變,對於過去認為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一些事情的接受度高了許多,且慢慢能夠樂在其中—也就放下手裡的書本,追一些大熱綜藝:去年為了吳亦凡的美顏追了《嘻哈》,而今年則因為《街舞》,最愛男神從凡凡轉為千璽哥。

可以說,《街舞》是我這些年最為瘋狂追看的一檔節目。就像昨天播出的年度盛典吐槽環節總導演所說,相比於讓四位隊長跳舞,希望把更多時間留給那麼多優秀的舞者。電影電視可以替身,唱歌比賽可以假唱,但這樣一場中國頂尖水平的街舞比賽裡,可能晉級機制有問題,可能投票結果有黑幕,但每一位舞者在舞臺上呈現出來的作品,都真實地洋溢著他們的個性,傳遞著peace and love。

欣賞那些炸場的瞬間:亮亮的創意靈動、一德的優雅精妙,淡淡的大氣磅礴、Niki的驕傲堅定,甚至也欣賞以前的我可能不會太喜歡的那種風格,比如楊文昊的執著執拗、小P的亦剛亦柔。同時也為那些失誤和遺憾所觸動:小白隊長的齊舞跨成一團,何展成也會起不來,擅長大動作的阿酸摔錯位,電門佐佐的棍子最終還是沒抓住。

無論最終登頂的韓宇,還是一路波折的“待”鼠,真實、熱情、團結,舞者們為自己、為團隊、為理想拼盡全力。當某次看完節目被深深感染之後,關於自己最後一次跳齊舞的記憶被莫名喚醒了。那是小學五年級的夏天,我十二歲。

當年讀小學初中的時候,每年臨近暑假學校都會組織文藝匯演,每個班都出節目,在年級裡競爭排名。雖然比不上考試成績排名重要,卻也是必爭的榮譽,班主任和學生們都精心排練,生怕被別的班比下去。

前幾年我也基本每年都會跟著班級參加節目排演,不過那年在爭取到班主任的同意之後,是第一次自己負責一場舞蹈,包括隊員組織和具體排練等。沒學過舞蹈,也不知道哪裡有舞蹈老師能幫忙編舞的我,跟閨蜜瑩瑩一起打聽到二基地幼兒園有一位老師,舞蹈專業科班出身,就去找人家幫我們排舞。

我從記事兒起就不跟家長溝通、什麼事兒都自己拿主意,在某些方面情商一直低的可憐,竟然沒想過老師也是要收費的,不可能義務幫忙。所以在老師幾次拒絕之後,依然反覆懇求。直到最後,可能是我的堅持終於打動了老師,也或許老師被找煩了,居然同意了幫忙。

接下來一切似乎很順理成章,找到了一批關係還好的女同學,老師幫忙選了《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首歌,融合了芭蕾、古典舞等元素,很用心地指導我們排了一支齊舞出來。十幾個小姑娘每天放學去幼兒園練動作練配合,風雨無阻,熱情爆棚。

而有天,我忽然聽說在我們之後,班裡還有另一隊女生也排了一支齊舞,是現代舞《快樂老家》。每個班級只有一個參加文藝匯演的節目名額,學校這規矩我是知道的。第一時間跑去找班主任問情況,班主任卻只說既然大家都排了,你們兩隊就先在班級內部比一下,更好的那隊去參加學校匯演就是。

當時未經世事、家庭背景簡單的我,沒想過更多原因,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做的比另一隊更好,自然就可以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的匯演。於是還是照常組織隊裡的女同學們排練,並付出更大的努力。隊裡有人說,班主任是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已經內定了是另外那隊參加匯演,咱們練不練也沒意義。我不信。依舊堅定地鼓舞士氣,認為班主任不會無緣無故讓她們上,不會那麼不公平的。

臨近學校文藝匯演時,班主任組織了班級內預演。我清晰地回憶起了當時的場景:窗外下著大雨,全班同學合力挪開桌椅,空出中間大片場地,兩隊輪流上場表演;我回憶起自己信心滿滿,認為我們的那支舞無論歌曲主題、動作編排、配合默契、整體效果都遠比對手好得多—直到班主任輕描淡寫地公佈入選的是另一隊。

那一瞬間,我的情緒從驚詫、質疑到憤怒、不甘,不知被什麼驅使,轉身推開教室門,衝出教學樓,一邊往操場上跑一邊流淚。我望著有些模糊的茫茫天地,想到之前隊友們傳說的那些“謠言”竟然都是真的—班主任根本不會在乎我們這十幾個小姑娘的感受,也不在乎什麼文藝匯演中班級的名次,她所在乎的,應當是另外那隊裡,某幾位女生的家長們所能提供的一些東西。

當被現實狠狠地甩了一耳光,並在冰雨中醒悟過來的我,忽然生出一股悲涼的孤獨與無力,於是停下腳步,默默在空無一人的操場中間站了一會兒,轉身回了教室。我接受了結果,承認了世間自有不公,沒有去找班主任爭辯說理。

自此之後,我便再也沒有參加過任何齊舞表演。主持、播音、朗誦、合唱,我依然會參加文藝演出裡的一些環節,卻永遠地遠離了齊舞這項內容。甚至有些時候被老師甚至領導要求參加團體舞蹈,都會堅定拒絕。似乎20年前的那一場雨封閉了我身體的舞動,直到近幾年衝破並重建自我之後,才慢慢找回用舞蹈表達自己的能力。

如今我偶爾也會跳舞,比如跟著xbox在客廳裡跳;K歌的時候跟同學朋友跳;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放著音樂,聽到舞曲時freestyle;看《街舞》時一邊嘗試舞者們的一些動作,一邊致以崇高的敬意。

或許未來的我會在機緣合適的時候,認真地學學舞蹈,尋找用肢體表達內心的能力,就像陪娃練琴重新彈奏20年前曾無比熟稔的那些曲子時用指尖尋找歡快,就像用文字描寫我的喜怒哀樂,講述故事抒發情緒。

我們不一樣。每一天的我不一樣。今天的故事,送給欣賞每個不一樣的我的你。

《媽媽是超人》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1101字

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母親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母親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諸如此類的話語,我們一直從小聽到大,從古傳到今。但是,真正明白這其中深意的並沒有多少人,真正能體會母親苦心的人沒有幾個,真正能夠感恩母親的人也沒有幾個,這是何其悲哀,何其諷刺啊!

當然,我並沒有任何資本去指責他人,沒有任何立場去嘲諷他人,也沒有任何顏面去教訓他人,因為我也是這樣一個不明事理的偽君子,不懂關愛母親的熊孩子,不懂回報母親的真小人。但是可喜可賀的是,自從看了《媽媽是超人》之後,現在的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似乎懂得了些什麼,似乎反省了些什麼。

在節目中,當母親為了孩子一整天都忙的團團轉時,當母親為了孩子心疼的落下眼淚時,當母親為了孩子英勇地去嘗試新事物時,我眼前就開始回放著我和媽媽的點點滴滴,而且更奇怪的是,每次看《媽媽是超人》的時候,我總是會忍不住角色代入,然後隨著劇情去回憶,去演繹屬於我很我母親的故事。

不知怎麼的,我總覺得《媽媽是超人》這檔節目是一個充滿了魔力,充滿了魅力的節目,因為每次當電視裡的孩子一出現時,我就感覺我就是那個孩子,而那些超人媽媽的臉就會變成我媽媽的臉龐,這讓我感覺很新奇,也很刺激。

不過,當我藉著那一個個稚嫩的臉龐,卻用一顆二十歲的心去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就會忽然發覺小時候的自己是那麼調皮,那麼任性,那麼邪惡,那麼作死,那麼不知好歹。當我用另一種思維,另一種角度去看媽媽的時候,我才猛然體會到,面對這樣不完美的我,媽媽總是那麼有耐心,也總是那麼的寬容,那麼的費心,那麼的用心。看明白了這些之後,我心中就會忍不住責怪自己,怪自己這麼大了,還這樣的橫衝直撞的給母親惹事,這樣的不顧後果的給母親找麻煩,這樣不知悔改的加諸於母親傷害。

我想,能讓人們感同身受,能讓人們有所反思,有所啟迪,這大概就是《媽媽是超人》這檔節目的真正意圖吧。這個節目讓我們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母親和孩子的相處,去看母親和孩子的博弈,去看母親和孩子的成長,從而讓孩子可以更進一步,更加直觀的看到母親的付出,感受到母親的愛意,體會到母親的偉大。與此同時,這檔節目也為各位母親提供了一個自我反思,自我評估,自我提高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各位媽媽們可以更深刻的瞭解到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思維,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情感。更重要的是,這個節目也讓各位母親可以意識到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在與孩子相處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以後更好的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媽媽是超人》這個節目給了我很多啟示,很多感慨,我也希望這檔節目以後可以再接再厲,打造成一個更多加值得人們反思,更加值得人們觀看的好節目。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935字

最近朋友圈和娛樂新聞都被《我不是藥神》刷屏了,在看了不少的影評之後我也拿著爆米花坐進了電影院。雖然對電影的大概內容已經知曉,但在看到最後的時候還是哭得稀里嘩啦。戳爆我淚點的是小黃毛彭浩死的時候,程勇對著曹斌吼的那句:“他才20歲,他只是想活著,他有什麼錯?”還有老太太拉著曹斌說的:“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我們每個人都有活著的權利,卻又對生命無可奈何。張長林說他買了那麼多年的假藥,見到的最多的病是窮病。因為窮他們買不起藥,又因為對生命的渴望他們想要買到藥,所以無論是張長林的假藥還是程勇的走私藥最後都成了他們的救命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所有的重點都放在了程勇的藥上面,朋友圈裡大部分人的評論也是圍繞著生命、生病、藥和錢進行的。然而在看完之後在回想記憶中的片段,真正打動我的卻是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內容。

呂受益帶程勇去他家看他的兒子,他說剛查出自己有病的時候兒子還在媽媽的肚子裡5個月,當時他只想死,可是兒子出生之後他就不想死了,他想等著兒子叫他爸爸。現在他和程勇一起賣藥,有錢了也有藥了,他說如果以後兒子結婚早的話,他還有可能當爺爺。看到這裡的時候,心裡覺得暖暖的,雖然知道程勇走私藥是不對的,但卻讓那麼多人看到了希望,這世間的對與錯究竟該以什麼來衡量呢?

另一個片段是小黃毛彭浩死了之後,程勇去到他住的地方拿著的那張已經不會被使用的車票。彭浩之前說他不會再回去了,因為家裡的人都認為他已經死了。本來他就是因為不想拖累家人才跑出來的。但是後來他有藥了,有救了,所以他剪掉了小黃毛,買了車票。或許他壓在桌子上的照片中一家三口笑容燦爛的在一起的場景很快又可以再現了。可最後因為警察的追查,為了保程勇,他還是沒能回去,永遠的回不去了。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對和錯?程勇走私藥是錯的,卻讓那麼多人看到了希望,病情得到了控制甚至生命得到了挽救。彭浩幫著程勇賣走私藥是錯的,卻幫助了那麼多病友。最後程勇被判刑的時候,道路兩旁都是前來送行的病友,車子經過的地方他們全都取下口罩。就連押送程勇的警察也為之動容,將車速降低。

我想是非對錯其實就在我們心中,只要秉持善念終究會得到善果。就如同電影最後,程勇得到了減刑,且藥的事情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化進了醫保。這便是最好的結果。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618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慢性粒子白血病的病魔,威脅著無數人的生命,每天都有無數人倒在了死神的屠刀下。

而當時治療這種病的唯一方法,就是服用格列寧,且需終生服用。但是瑞士產的進口格列寧,標價為四萬元人民幣一瓶。這對當時還算富裕的人來說,也承受不起,更別說那些窮苦的老百姓了。無數的病人因此把家底吃空,家人吃垮,最後也只能在病床上等死。

《我不是藥神》裡,藥販子程勇開了一家印度神油店,因為需要錢給父親治病,開始祕密從印度走私便宜而藥效一樣的印度格列寧,低價賣出,他賺到了很多錢,也給窮苦病人帶來了生機。被患者稱為“藥神”……但他終究架不住坐牢的恐懼,將銷售權讓給了另一個假藥販子。但那個藥販子喪盡天理,昧著良心,竟將藥升到兩萬一瓶!噩夢再次襲擊著窮苦的病人……

身邊熟悉的病人,吃不起藥,痛苦地放棄了生命,離開了家人,程勇大為震驚,也覺得有義務再次拯救他們。於是,善良的他毅然勇敢地再次走上了販藥之路。進價2000元的藥,卻只收500元,貼錢救助著廣大病友,讓更多的病人吃得起藥,延續生命。

最後,他進了監獄。但是他的善舉,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昂貴的格列寧進了醫保,病人們吃得起了,生命得到了延續。

程勇是善良的,我們的國家是明智的,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昂貴的救命藥品都被降低了關稅,列入了醫保,讓廣大窮苦病人都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藥。

影片看完了,觀眾久久不願離去,許多人眼含熱淚,感概不已。讓我們為偉大祖國而自豪。祝福祖國,遠航吧!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817字

徐崢不愧為一代名導,他的喜劇總是這樣娛樂,這樣獨特,這樣高深,這樣奇妙,這樣誅心。尤其是今年的大作《我不是藥神》,除了票房高賺之外,更是口碑上佳,直擊人心。

《我不是藥神》中徐導演繹了一個名為程勇的藥販,他從一個貧困潦倒的油店老闆,在一個機緣巧合之下,一下子成為了一個名聲赫赫的“藥神”,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實現了人生的逆轉。程勇之所以成為大名鼎鼎的“藥神”,正是因為他一躍成為了一種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而這種藥不但價格昂貴,更是有價無求,十分難得。可是,令人欣慰的是,叫人欽佩的是,程勇並沒有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丟失自己的本心,自己的善良,自己的良知,自己的人性。當他設身處地的進入白血病這一個群體之後,他真正成為了一個“藥神”,他開始為病人著想,為病人爭取機會,即便自己深陷牢獄之災,也在所不惜,在所不辭。

當然,程勇的蛻變叫人拍手叫絕,但是除了程勇之外,無論是正義的警察曹斌,還是重病患者劉思慧,都讓我們充分體會到了現實的殘酷,人生的不易,生活的辛酸,也讓我們從一個客觀的角度瞭解了什麼是現實,什麼是現狀。試問,這樣大膽反映社會的影片,這樣直接觸碰人性靈魂的佳作,怎不叫人產生共鳴呢?

徐導的作品就是這樣,讓我們在歡樂中感受辛酸,在不幸中體會痛苦,在絕望中感受希望,在跌宕中領會人生,在坎坷中得到昇華,在心酸中得到啟迪。

但是,我知道,徐導想要傳遞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時的感慨,一陣的討論,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長久的反思,永遠的思考。為何印度的仿製藥這樣昂貴?為何走私的藥販這樣肆無忌憚?為何窮苦的人們這樣可悲可泣?為何悲哀的患者這樣可憐無措?再者,為了解決白血病人用藥的現狀,國家該制定什麼樣的法律?政府該執行什麼樣的方針?醫院和藥販該保持什麼樣的仁心?病患和家屬該秉持什麼樣的態度?

總之,《我不是藥神》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歡樂,更多的是關於人性的思考和反思,但願每一個人都能從這部影片中得到關於自己感悟。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1312字

一天晚上去看了電影《我不是藥神》。本來知道這部電影是因為一直都有再關注愛情公寓的電影,也一直非常關心王傳君究竟會不會回來。結果最後得到訊息:王傳君參加了另一部電影,並且與大電影撞檔。

這部電影就是《我不是藥神》。

這部電影的內容其實很簡單:程勇是一名賣印度神油的商人,因為家裡缺錢,幫助呂受益去印度走私一種叫格列衛的白血病藥品,還認識了單親媽媽思慧,黃毛彭浩,劉牧師幾個人,剛開始的程勇完全是因為錢才會做這行,在有了錢,還差點被警察發現之後,他宣佈自己不再走私賣藥。而在呂受益因為失去藥物而差點自殺最後死亡後,他終於再次開始走私,這次他全部以成本價賣出,甚至倒貼錢,最後被警察抓住,判了三年的刑。

我想從每個人來說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受。

先是主角程勇。程勇很典型的一個底層社會的一個普通人,上有老下有小,開著毫無盈利的印度神油店,欠著一大筆房租和父親治病的錢。剛開始的程勇是一個商人,他為了得到錢到印度去進盜版格列衛藥,整部劇開始轉折的地方,就是程勇宣佈自己不做了。

這很正常。不是什麼自私啊之類的,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正常的選擇。有父親有兒子,自己被抓了全家都得遭殃,程勇自己又不是病人,他要不是為了錢根本不會去走私,但是在他擁有了更多錢的時候,他已經不缺了,命和錢誰更重要?肯定是命啊。

在呂受益死之後,以前的勇哥就回來了。但這個時候的程勇已經從一個商人變成了一個勞力。可以說他跑一趟不僅賺不到飛機票的錢和船錢,並且還要豁出自己的命去幫病人,站在商人的角度來看,完全得不償失。

但是程勇不在是當年的那個程勇了。

程勇這個角色的塑造,完全使整部電影更加的接地氣,因為程勇的剛開始就在我們的身邊。

上有老下有小;

家裡窮的沒有辦法只能豁出命了掙錢;

不管有多窮,第一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孩子;

有了錢,見好就收,決不把命和錢交換。

可以說,程勇的初期就是我們

程勇的後期,就是我們所有人都想成為的“英雄”。

再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角色:黃毛。

黃毛那一場戲真的驚到了我。

上廁所看見了警察正查到了這邊,我以為他會趕緊跑過去告訴程勇快跑,沒想到,他自己帶著滿足的笑容,開著車向欄杆駛去。

最後,程勇拿出了他的火車票和他的照片。

他想回家啊。

他早就想回家了啊。

他才20歲。

他只是想活下去。

他有什麼罪。

然後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曹斌。

雖然我喜歡這個角色可能是因為我太喜歡週一圍的顏和演技,最後一幕接程勇出獄的時候,心中一緊,糟了,是心動的感覺。

但曹斌這個角色真的太適合週一圍了。

曹斌這個角色我也太喜歡了。

他是整部劇改變最大的一個人,敲黑板!曹斌的心裡變化,從剛開始的喊著“你再敢動我姐一下”到後面“咱倆找地去喝一杯”,曹斌的位置其實特別尷尬,他是一名警察,不怕接受處分,放棄這個案子,不斷讓領導放棄印度案,曹斌其實早就知道是他姐夫在走私了。

我真的喜歡曹斌。

喜歡他在最後毅然決然地告訴同事“放”;

喜歡他不怕領導的勇氣;

喜歡他的變化。

還有一個淚目的群演。

老奶奶演技炸裂啊。

“我吃藥吃了三年,家裡人讓我吃垮了,房子被我吃沒了。”

“我想活著。”

活著有什麼錯啊。

活著,真的這麼艱難嗎。

活著,意義究竟是什麼啊。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430字

今天,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電影,我們看的電影是:《我不是藥神》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帶我來看這部影片。媽媽回答:“這部影片評分是9。7,這是一部很震動人心的電影。”這部影片的主角叫程勇,程勇是個保健品店的老闆,為了父親的醫療費和供養兒子生活費。他絞盡腦汁地想著掙錢的方法。隔壁店的老闆給他介紹了一個人,那個人說要陳勇去印度走私治療白血病的假藥回來賣,剛開始程勇不同意這樣做,因為會觸犯法律。後來因為父親的病情加重,不得不馬上手術,於是程勇就走上了販賣印度假藥的道路……

看完這部影片,我想說,藥的價格太高了,很多生病的窮人都吃不上藥,所以應該把藥的價格降低一些,藥生產多一點,這樣所有人都可以買上藥啦。剛看到那個老太太,哭著求警官的時候,我也哭了起來。我說不清楚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情,總之很難過:是對老太太生病的同情,也是對藥價提高的無奈,更是對法律規定的不理解,為什麼能夠治病救人的藥要被稱為假藥?為什麼程勇幫助病人還要坐牢?

我和媽媽說“我太不喜歡大人的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