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善卷洞遊記相關作文20篇

宜興善卷洞遊記 篇1

敘事作文 ,1498字

盛夏的一天,我和家人一起遊玩了善卷洞風景區。善卷洞是著名的石灰岩溶奇洞,洞景巧奪天工,素有“萬古靈蹟”、“欲界仙都”之美譽,與比利時的漢人洞、法國的里昂洞並稱為“世界三大奇洞”。

進入景區大門後,我們按照景區標識,先參觀了善卷洞主題展館,展館裡面主要介紹了儲南強先生為建設善卷洞做出的卓越貢獻。走出展館,我們來到了螺湖,它非常恬靜,就像一位沉睡的小公主。依著螺湖的是野人谷,我們到達時,恰好趕上野人表演,他們那狂野的舞蹈和口吞火焰的表演,彷彿真的置身野人部落裡面的感覺。觀賞完野人谷的精彩表演,我們趕往下個景點“洞天奇觀”,在途中我們遇到了一棵高大的樹,它叫銀縷梅,據說它是恐龍時代的珍稀植物,是植物中的活化石。

欣賞完沿途的風景,很快就到了景區的主要景點—洞天奇觀。

善卷洞由上中下後四洞組成,洞穴之間互相連通,景色各不相同。景點的入口在中洞,到了洞口,一塊7米多高的巨石擋住了去路,你可別小看它,它可是有三萬多歲的高齡了,而且每五十年長一公分,還在一點一點長高呢。它好像黃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被稱為“砥柱峰”,古時也叫“小須彌山”。大家只好繞過巨石,進洞探奇。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石廳兩旁的石像,其中一個石像好像一隻橫臥的獅子,仔細看,身上還有長長的青色獅毛,好似一隻青獅,被稱為“獅王”;另一個石像好像一頭精神抖擻的大象,它正站立著,長長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和後腿都清晰可見,被稱作“象王”。“獅王”和“象王”好像兩位守衛善卷洞的衛士。這裡就是中洞有名的“獅象大場”景點。

接著我們繼續拾階而上,不一會而就到了上洞,只見上洞一片白霧,肌膚明顯感到水汽帶來的陣陣涼意,與洞外的火爐天氣,完全是冰火兩重天,據說這裡終年雲霧瀰漫,冬暖夏涼,氣溫終年保持23攝氏度,真是個避暑天堂。上洞明顯比中洞大,環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萬古寒梅、山鷹戲熊等景物,其中“山鷹戲熊”:就好像一隻肥嘟嘟的熊,想要爬到山頂,但是爬了幾千年還沒有爬上去。山頂上一隻山鷹發現了這隻笨笨的熊,一直從幾千年前盤旋著嘲笑到現在,真是栩栩如生!洞中石縫間的細流潺潺地流淌著,落地匯成了水潭,頂部的鐘乳石,倒映水潭中,形成了“媧皇池”和“盤古池”等另一番迷人的美景。上洞和下洞之間是由一段長105級的盤梯連著的,這段盤梯十分陡峭,我只能拉著爸爸的手,小心翼翼地走向下洞。下洞的景色與上洞又截然不同,這裡石乳滴成的奇幻景物更多,有的似香蕉,有的似蓮藕,有的似絲瓜,還有的似扁豆,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好一番鄉間田園的景緻。我們正在欣賞著下洞的美景,忽然被不遠處的嘩嘩的水聲吸引過去了。原來下洞的洞外有一塊露天,山間的溪水從山上衝下來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瀑布,它雖沒有銀河落九天那種氣勢,但卻把洞內洞外之景串聯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沿著下洞再往下走,越往下走通道越窄,走到盡頭有一條極古老的地下溪河,這裡就是後洞了,也就是水洞。遊客至此就必須乘船觀賞水洞的風景,由於水洞很窄,洞頂岩石低垂,我們需要低著頭,彎下腰,否則會被岩石撞破了頭。船伕不時提醒我們:“把頭低下,把頭低下!”船上的遊客也不時發出陣陣的尖叫聲。因為小河太窄,沒法用槳來划船,船伕只能站在船舷上,拉巖壁上的把手來使船前行,讓大家享受了把“船在水中行,槳在天上劃”。兩旁彩燈閃爍,光怪陸離,彷彿遨遊在神話中的水晶宮。

欣賞完洞內的風景,我們還去了祝英臺讀書處,英臺閣和英臺觀魚等景點,深深感受了下樑祝文化。伴著夕陽的餘光,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結束了這次的旅程。

聽完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迫不及待地要去一睹善卷洞的風光了,相信它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的!

宜興張公洞遊記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7字

2月2日,我在江蘇無錫,遊宜興的張公洞。

我曾在宜興遊覽過許多洞,像“陶祖聖境”陶公洞、善卷洞、玉女潭……但唯有這張公洞,是最令我難忘的,它的氣勢,是無法用語言、文字準確形容,描寫出來的。

坐車到了景點,隨後進入大門,向洞入口走去。正值臘梅盛開時節,滿山的五顏六色的梅花,黃的、白的、各色的臘梅,開得花團錦簇、瑰麗多彩、紅紅火火。

嘩嘩的溪流聲,一直伴隨我們來到洞口。

在洞前抬頭望,山勢險峻,峰巖重疊,一時望不到頂。這時總會有些後悔,為何不在遠處,還未到洞口的地方,拍一些照片,一定很壯觀的。進了洞,面前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張公洞”三個大字,這是外洞。

外洞不大,左右兩邊各有一個洞,是通向裡面的。我挑了一個走進去,沿著白色的石鐘乳臺階走下去。時不時會撞到頭頂的石鐘乳,磕一頭的石乳水。

走了好一段時間,終於走到了內洞。本以為內洞大不了外洞多少,但走進內洞一看,驚得我瞠目結舌。內洞燈火通明,燈火輝煌,紅、黃、藍、綠,十幾種顏色的燈交織在一起,給人一種奇妙的美感。被燈火照到的地方,彷彿是幾十間教室拼湊在一起,上千人的聚會,一定不覺擁擠。一直向前走,才發現這內洞裡還有一個洞,這就是張公洞著名的“洞中洞”。走進去,我不由自主的“噢”了一聲,這,才是真正的內洞!上百個溶洞,分別打在四周的牆上,這牆,也是純天然的鐘乳石。這洞,簡直是剛剛的升級版,大小不知翻了多少倍。洞頂的鐘乳石,千奇百怪、形狀各異,石柱、石桌、石幔,無不稱奇。在這萬人會場,我們遊覽了大大小小几十個洞,嘖嘖讚歎。最後是地道洞,聽說深達幾百米,向下走去,遊覽了洞內奇珍異寶,讚歎不已。

我遊興未盡,再在洞裡走了一轉,出了洞。

遊善卷洞作文 篇3

國一作文 ,2372字

【篇一:春遊】

準備停當以後,我們就挨個兒上了旅遊車,在路人的羨慕的目光中出發了。

宜興善卷洞,我們來了!

漫長的一個半小時終於熬過去了,一些商店的牌子上出現了“善卷”這個地名,昏昏欲睡的氣氛被打破了。

我們歡歡喜喜地下了車,紅柱子撐起的牌坊上寫有善卷洞。我們進去以後,馬上就準備進洞了。

善卷洞中彷彿黑夜,沿壁裝置的彩色燈光對映著光滑的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導遊的介紹下,象獅大場中獅王,象王高大雄偉的身軀在巖壁上愈顯清晰,石筍和倒掛的鐘乳石也美不勝收。頭頂的岩石還“滴答”著水珠,滴進脖子裡又是一陣冰涼。我們又遊覽了“菜園”:白蘿蔔、茄子、黃瓜,逼真極了,我們彷彿都聞到了豐收的氣息。送子觀音、福壽老人也在巖壁上“打坐”。連唐僧被綁的倒掛岩石,我們也有幸一觀。

後來,我們還坐了船,高低起伏的頭頂上方的岩石像是倒置的縮小版的連綿群山,讓我們船上的乘客都得俯首相讓,免得撞個滿頭包。推船的叔叔是十分厲害的,他鎮靜自若地站在船尾雙手用力撐在巖壁上的扶手,推動船前進。當我們一船女生被極度搖晃的船嚇得魂飛魄散,失聲尖叫時,他還自若地大步行走十分狹窄的船的邊緣。

出了洞,我們又去一個遮陽的大亭子裡休息。白鴿灰鴿飛來飛去,也不怕生,歡快地啄食我們拋給它們的各色食物,十分討人喜歡。共進快餐後,我們集合去了陶吧玩了會兒,有翻山越嶺出了此地乘車去龍背山。

龍背山裡有摩天輪、碰碰車、青蛙跳、飛椅、旋轉木馬等大型娛樂專案,聽上去很好玩吧?嘻嘻,本人一個也沒玩!

我和張超月一直在漫步爬山,她還見到了一閃而過的兔子。我們走進一個小廣場大的有棚這樣的地方坐了下來,高興地聊了會兒天,還分餅乾吃。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這樣寧靜的時間與空間很少了,所以我覺得比遊戲有意義。

你羨慕嗎?還有更有趣的呢!

我們倆勇攀高峰,又在另一座山上散步,突然遇見了陶方琪和何麗君兩位同學,他們手裡各抓著一把蔥看,我便拉著張超月陪我去挖香蔥。

一片綠地,野花遍地是,紅的躲在青草中,白得像五角星似的,在地上開了一大片,放眼望去,像片星空。

我找不到蔥,還是有意外收穫的—我們撿了幾塊石頭作紀念,還有互贈的奇特的石頭。

繞到另一座山,我看見有人在挖香蔥,兩眼一放光,拉著張超月陪我挖香蔥,裝在袋子裡,也有滿滿一把了,於是我們滿足地下山集合了。

【篇二:靈幽之旅】

春日裡,太陽像是畫了一個煙燻妝,濃厚,熱烈,想黑森林蛋糕一樣,如幻似影的氣息,為大地抹上神祕而鮮活的油彩。

四月裡天氣這樣好,自然不可辜負。我們踏上春遊的末班車向著宜興出發!

首先來到的是世界三大奇洞之一—宜興善卷洞。單單是在洞外,就可以聽聞甘泉。清澈的聲音好像是朦朧的月光,若隱若現。在聒噪的人群中顯得格外的悅耳、清朗。洞前溪流鳴歌,竹林茂盛。

到了洞內,只覺得流光溢彩,那多年沉澱下來的鐘乳石竟能夠形成如此美妙的情景。今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嵌在牆上的象王與獅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它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的奇蹟,到大陸地需要坐船,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坐船,做這樣原生態的“船”。停船的底板劃過水面流暢的聲音,這令人的心情分外的燦爛。

到了陸地上,小憩一會,吃罷午飯,便又開始了新的旅程。坐上通往龍背山的客車,四月的陽光這樣好,照在我的衣服上,雲朵像精緻的慕斯,飄著淡淡的香甜。

我想,這龍背山遊樂場定是每個孩子夢寐以求、相見恨晚的地方。而我選擇睡在一張長椅上,看來往行人的面貌。即使有許多人對我只看不玩有一絲絲質疑,但我總是想起我心中那片羽毛般潔淨的雲,我想,手裡和心裡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不用管別人在意不在意你,他永遠是你的,碧藍碧藍的和寶石一樣漂亮。

身後一排叫不上名兒的樹,葉色嫩綠,在浪漫的摩天輪下一圈一圈的為她暈染出快樂的光暈,似乎每一段都能定格成美輪美奐的油彩。

時間到了,只是覺得這兒是個值得珍惜的地方。為什麼,只有我自己知道。

厭倦了城市浮華與喧囂,這兩處地兒也許是可以讓你心靜的地方。

【篇三:美在善卷洞作文】

隨著停車的刺耳剎車聲,我們來到了善卷洞入口。

公路盤曲而上,大大小小的石階彷彿是在迎接我們的到來。路邊嫩綠的柳樹在微風的吹拂下愉快地梳理自己的長髮,空氣是那麼的清新,天空是那麼的藍汪汪。

善卷洞的洞是美的。走進上洞,寬敞而開闊,頭頂上的石鐘乳不時有水滴下來,洞內很是清涼。沿著道路徑直向前走去,忽然在被石筍圍成圈的水池駐足仔細看了起來,內有一個豎立的石雕,它的旁邊五顏六色,就好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婀娜多姿。在蓮花石的右上方,有一個石壁,只見一些地方凹下去了。開啟手電筒一看,原來這是一頭大象的石像,中間凹下去的是眼睛,突出來的是長鼻子。它的對面,是一隻栩栩如生的獅子,正張牙舞爪地朝我們撲來。

善卷洞划船是美的,順著導遊的指引,我們在中洞乘坐小船進出。怎樣的小船呢?兩排大約16個人坐在船上,再沒法容納任何人。船的兩頭沒有任何東西,管理處的工人僅僅靠我們頭頂上左凸一塊的石塊向前划行。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和同伴一起坐在船上,自以為把頭完完全全貼在膝蓋,全身上下都裹成一團,才自認為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漸暗下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頭,準會擦傷額角,撞傷鼻子。周圍靜悄悄的。大約行了一兩百米的水程吧,就登陸了,於是就來到了外洞。

善卷洞做陶也是美的。出了下洞,來到陶吧,我們形如DIY—親手做陶。每人拿一塊豆腐狀的黏土,然後再將黏土壓扁印在含有生肖的模具上,看起來很簡單,但大家依然興趣盎然,找到自己所喜歡的生肖模具,噼噼啪啪地拍打聲頓時不絕於耳,幾分鐘後,我的第一塊陶器誕生了,看著染得紫黑色的手,我樂了,再瞧瞧同學們,也都興致勃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善卷洞處處都是美的,祖國的山山水水都自有它的迷人之處。

遊善卷洞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326字

繼續往洞中深處前進,山路彎彎,在一片藍色的石壁旁邊走上一段樓梯合階,突然一股熱氣包圍了我們,讓我們頓時身陷悶熱無比的熱浪之中,氣都透不過來,一個個大汗淋漓,狼狽不堪。這裡大自然造化天成鬼斧神工,有的如獅威武,如象雄偉,如“四不像”奇異。再走下臺階,見到兩個小水潭,池水盈盈,銀珠飛濺,原是瀑布飛瀉而下,讓人心情頓時放鬆。經歷了無數個驚險後我們又坐上了小船,船伕用手推著山壁。在我們不斷大呼小叫聲中船盪出了洞口,一下子天際豁然開朗,我們齊聲迸發出發自肺腑的歡呼,我們死裡逃生啦!直是洞中才一日,世上已一年的恍然之感啊。

遊善卷洞的喜悅、驚險、懼怕心跳到了返程汽車上都拋到了九霄雲外,歡聲笑語又充滿了車廂。

遊善卷洞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8字

今天,我們來到善卷洞,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裡難免會有異常的欣喜和高漲的熱情。

總算進洞了!我們先走進的是有“獅象大場”之稱的中洞,橫在我的左手邊,一隻張著大大嘴巴的獅子映入了我的眼簾。這隻獅子嘴巴張得大大的,好像不時發出低沉而又讓人發抖的吼叫聲,兩隻眼睛發出凶殘而又貪婪的綠光,全身的鬃毛都豎了起來,雄壯有力的大腿緊緊抓住地面,似乎他的眼睛一旦掃到哪個獵物,都必死無疑,絕沒有生還的可能。

順著狹窄的樓梯慢慢向下,就來到了下洞,繞過一顆裝滿瓜果蔬菜的通天巨鬆,一個有著蓮藕的池塘浮現在我的眼前,我非常納悶:好好的池塘裡怎麼會出現蓮藕呢?我四處尋找答案,直到我向上看去,才發現了真正的奧祕所在。在池塘上方有一片用鐘乳石做成的“蓮藕群”,這些蓮藕一節一節的,十分逼真。它們在燈光的映照下出現在池塘中。本來淺薄的河水看起來像萬丈深淵,該景點也被稱為“藕節池”。

離開下洞,我們在水洞內乘船出洞。我們上了船,頭頂上的鐘乳石奇形怪狀,美不勝收。行程過半,我們看到了一條“烏龍”,它盤曲著身子,頭朝著我們的船,我們有的去摸摸它的身體,有的去摸摸龍頭,沾沾福氣,有的去接龍嘴裡吐出的水……忽然,一束光射了進來,是出口!只見那束光越來越強烈,當船出洞口時,原來黑漆漆的一片變得豁然開朗,在我們的左邊還有一道瀑布,瀑布的流水聲打破了久違的寧靜,陽光把我們包圍,一個多小時的善卷洞之旅也就此結束。

善卷洞,藝術的瑰寶,大自然的寶庫!

遊善卷洞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77字

推開記憶的大門,我漫步其中,尋找宜興實踐活動的影子。突然,我找到了一張已經鎖在箱子裡的照片,那是我在善卷洞。

那天,我們興高采烈地乘車到了善卷洞。走進中洞“獅象大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砥柱峰,聽說這塊大石頭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

繞過砥柱峰,只見右壁上有一隻趴伏在地的石獅子,正張著它的血盆大口,好像在伺機捕捉攻擊物件。它四條腿彎曲著,強壯的肌肉繃直了,爪子緊緊地抓著地面,目不轉睛地盯著獵物,兩隻大眼睛裡射出了貪婪的綠光,彷彿一有動靜就會撲上去。順著獅王的目光看去,只見有一頭巨象。它的長鼻垂到地面,耳朵機警地豎起聽著什麼。它四肢強壯,尾巴搖擺著,像是在漫步。

不知不覺中洞已經游完,我們意猶未盡地從樓梯走向上洞。上洞“雲霧大場”果然霧氣繚繞,如同仙境。透過層層霧氣,我隱約看見一處小景—“山鷹戲熊”。只見一隻山鷹於樹上巢中探頭向下看,好像在對正在爬樹的熊說:“就憑你這一身肥肉,還想抓到我?異想天開!”那熊的眼睛死死地盯住山鷹,爪子緊緊地抓住樹幹,好像在說:“哼!就憑你還敢嘲笑我?我一定要爬上來把你撕碎!我爬,我爬,我爬!爬!爬!”看著如此有趣的情景,我不禁“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隨著我們輕盈的腳步,下洞出現在我們眼前。那鐘乳石如同一棵棵高聳入雲的石松。順著藕節池向下走,旁邊都有石松相伴。石松消失之處,便是水洞。水洞又名龍洞,是因為水洞蜿蜒曲折,像一條龍一般。我們上了船,一路上頭頂岩石高高低低,水路曲曲折折,給人以“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上船時,我們就想追上前面一船的同學,一路上卻始終看不到他們的身影。到了出口處,眼前豁然開朗,前面一船的同學都已經在岸上了。這正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游完水洞,我們又踏上了旅途。這次美好的記憶,也隨著大巴車輪的滾動,永遠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

遊善卷洞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9字

宜興善卷洞與比利時的漢人洞、法國的里昂洞並稱“世界三大奇洞”,上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參觀了善卷洞,善卷洞裡的鐘乳石可真是太奇妙了!

剛進洞口我便見到了長達8米的砥柱峰,峰上站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砥柱峰每50年長1釐米,你算算這“老人”站在這裡有多少年了?

往裡走來到獅象大場,一隻體格強壯的獅子首先引入我眼臉,這隻獅子毛髮光亮,四條腿強勁有力,我彷彿看到了它在草原上追趕獵物的英姿。但它此時似乎累壞了,打著一個大大的哈欠,露出了血盆大口,前腳微微彎曲著,似乎想躺下來休息一會兒。對面的大象好像被獅子的哈欠給傳染了,耳朵無精打采地耷拉著,鼻子也無力地垂著。

繼續往上走進入上洞來到雲霧大場,雲霧大場溫度常年保持在23℃左右,裡面霧氣繚繞,我彷彿進了仙境一般,有飄飄欲仙的感覺。上洞景觀中最栩栩如生的是“山鷹戲熊”,一隻山鷹驕傲地立在樹頂上,樹底下的一隻笨熊看了不服氣,想山鷹能到樹上,我們熊難道就不行了嗎?於是熊躍躍欲試,開始爬樹,但爬了幾百年,熊還是沒能爬到樹頂。因此山鷹彷彿在嘲笑熊,“你這個大蠢貨,就別白費勁了,都這麼久了還沒爬到樹頂,你就放棄吧。”

順著樓梯走我們來到了下洞,下洞最為奇妙的就要屬藕節池了,我們在上洞剛剛參觀了一個開滿荷花的池子,來到下洞就見到了荷花底部的“藕”,這些如同藕一般的鐘乳石被燈光倒映在水面上,看上去似乎水底下真的有一節節的藕。

這一次的善卷洞之行可真是奇妙啊!

仙人洞遊記 篇8

國二作文 ,1223字

正月初七,我到長壽鎮小舅家玩。小舅剛好來了位一起在北京工作的同事,於是他便帶我和客人遊覽當地尚未開發的仙人洞。

仙人洞位於鍾祥市長壽鎮汪灣村北部王家大山的山腰上。山上樹林蔥綠。如果不仔細看,很難發現被綠樹掩映著的洞口。據長者們說:仙人洞得名於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好奇心強的人想探險。他點燃一根蠟燭,並背了一箱蠟燭備用,他一直向洞中的深處走。不知不覺最後一根蠟燭也用完了,洞中頓時漆黑一片,並傳來鬼的嗚嗚聲。那人毛骨悚然,驚恐萬分。忽然,一腳踩空,他“啊”地一聲直墜洞底。正在這時,不知從哪兒冒出來一雙大手托住了他,把他放到剛才站的位置上,並遞給他一根火把。那人感激地舉火把看時,那雙大手消失了,洞裡一片寂靜。那個人出來後便把這個洞稱之為仙人洞。

我們騎著摩托車來到了山下的桔園,向桔園主人借了一隻手電筒就沿著一條山道尋跡而上。由於仙人洞還沒開發,來此遊覽探險的人不多,路邊長滿了荊棘。我們時不時就被一些利刺給“揪”住了,好一會兒才到了洞口。那洞口直徑有一米多,四周有些似板凳一樣的石塊,似乎是仙人給遊人提供的。

洞內是一道斜坡,我們坐在地上用腳伸探著,慢慢下去。到了下面,腳下踩著的都是亂石塊。回頭看洞口,頭頂上10多米高的地方只看到淡淡的亮光。我們四周都是黑漆漆的一片,洞裡陰森森的讓人想起《西遊記》中的妖精洞。小舅帶著我們在洞裡摸索著前行。洞中的一處有水,用手觸控,真是前所未有的涼!一條像魚的石頭倒垂於水面,約四五十釐米,如一條躍出水面的鯉魚,顯得可愛。

我們向左拐。一塊大石頭酷似觀音坐像。我們不禁虔誠地撫摸著它。再向前走,一道天梯矗立在眼前,大約有6米多高吧!分為兩層,我爬上了第一層,那兒僅容得下一個人站著,再也沒有其它空間了。那第二層的階梯就更難爬了,向上仰望,全是黑。小舅打著手電讓我們一個個小心的踩著只有10釐米寬的自然形成的石梯。石梯上有水非常滑,如果一不小心兩腳就會踩空,我們用手拉住繩子往上爬。繩子不知道是誰探險時留下的,我們都不敢用力,怕它突然斷掉。我們都捏了一把汗,好不容易爬了上去。

來到上面,又有一個約六七十釐米高的洞。我們鑽了進去。裡面有一人那麼高,我剛站直身子,頭差點撞到一塊石頭上。我將手電一照,只見那塊石頭很像“駱駝”。這個洞也並沒有多大,一頭“駱駝”幾乎就佔了整個洞的了。這就是駱駝洞。駱駝洞裡還有一個小洞,洞口直徑大約有四、五十釐米。進去後,也沒有一人高,站起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忽然,我在已微弱的手電光中不經意地看見了一條蟒蛇,嚇得我們趕緊後退。

俗話說得好:上去容易,下來難。到了天梯上用燈照著“懸崖”,真讓人不敢想呀!我拉著繩子用腳慢慢地試探著,一步步挪動著。下面黑漆漆的,好像深不可測。我相信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成功,信念幫助我到了下面。站在平穩的地上,心裡頓時舒坦多了。

仙人洞洞中有洞,共有大小洞5個。但由於受到剛才一嚇,加上手電的電量不足,我們只好帶著點遺憾,爬出了洞口。

興國公園遊記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862字

興國公園是我市著名風景區,她位於江陰城區,今天我一睹了她的芳容。

公園大門是一個牌樓。這牌樓以石磚為柱,瓦片為頂,飛簷翹角,古色古香。中間牌匾上三個清秀俊逸的燙金大字赫然入目:興國園。石柱上書有對聯:文峰無語靜觀青山依舊大江東流,硯池有水難抒要塞風雲古城滄桑。灰石色的石柱配上暗紅色的磚瓦,顯得古樸典雅,精緻端莊。

走入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蘇式園林。一條小河蜿蜒而過,靜靜的似乎從沒被風激起過水花,唯有樹葉飄在水面,紅的,綠的,靜靜地盪漾。已是陽春三月,樹木已抽出嫩芽,花兒熬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季,又生機勃勃起來。你看,她們綻開了笑臉,正互道早安哩。小草也不甘示弱,使勁地吐出新綠,他們也要給這明麗的春天增添一抹色彩。楊柳依依,芳草萋萋,多美的一幅五彩春野圖。

順著溪流向裡走,來到了善政橋。善政橋不大,卻雕樑畫棟。雕刻精美的石英欄杆立於橋的兩側,與這小橋流水的景觀融為一體,讓人彷彿步入了一種清悠曠遠的境界。我踏上橋,低頭俯視,只見河水碧澄澄的,清澈見底,河底的水草在水中扭動著曼妙的身姿,似乎是在跳著水草舞,歡迎我們的到來。我正欣賞著舞蹈,忽地,一條“金鍊子”從水底一閃而過,躍出水面,轉了個圈又落入水中,激起一陣水花。只一會兒,水花化為漣漪,一層層地盪漾開去。這漣漪驚起了小蝦,它們急速地後退,清澈的水中便留下一道痕跡,接著它們擺動著幾對細細的腿,緩慢地前行。

倚著欄杆,舉目遠眺,便見著了興國塔。那塔有七八層,四十餘米高,雖稱不上高聳入雲,但在公園中也算得上比較引人注目。初見興國塔,只覺其雄偉壯觀,氣勢非凡。那灰色塔身由青磚疊上去,更覺其神祕。細細看,卻見塔頂缺了一部分,像被削去似的,彷彿一支鋼筆,寫下了忠義之邦的滄桑歷史。沿著小徑走近興國塔,只見塔身下有四扇生鏽的鐵門,透過鐵門的小洞往裡看,地上早已鋪滿一層厚厚的歷史的塵埃。青磚上有些青苔趴在上面,它們貪婪地吸食著露水,沐浴著陽光。青苔的清香與石磚的古韻撲來,令人心曠神怡。

花紅柳綠,亭臺樓榭,千年古塔,江南水韻。我沉醉於這古樸雅緻的世界裡,久久不能離去。

宜興博物館遊覽有感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5字

2月24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參觀了宜興博物館,深入瞭解了我們大宜興的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們宜興,出土了許許多多精美的文物,我算一飽眼福了。

首先從貨幣說起,要知道,貨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在我國的夏商時代就已出現了貨幣,最終的發展是到周朝的春秋戰國時代,當初各種形式的貨幣盛行,有楚國的布幣、刀幣、蟻鼻幣等,燕趙的鼎形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銅幣等等,正因為貨幣的發展,才使當時社會的各種行業得到蓬勃的發展。古人的這些貨幣在現在看來仍十分的精巧,銅幣雖形狀各異,但其幣上的銘文、花紋非常美妙,每一件都是藝術品。這些出土貨幣展現了我國在古代的鑄幣工藝的高超,以及讓我們看到了古代當時社會各行各業的興盛。

其次,來看看我們的大宜興有什麼。

我們宜興作為陶的古都,出土的陶器非常的多。雖然大部分民眾生活生產所使用的陶器在現在看來非常的粗糙,聯絡到古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水平也無可厚非,但出土的陶器中也不乏工藝精湛的精品。比如一個名為神獸尊的陶罐擺件,它的四周鑲有四隻面目猙獰的蟾蜍神獸,每隻蟾蜍都張大了嘴巴,口中都叼著一顆閃閃發光的珠子,身體上各種漆釉流光溢彩,讓人一看就愛不釋手。我猜想這件陶罐肯定是當時社會上層人士所用,製造者對它非常的用心,我彷彿看到製造他的人用那簡陋的工具不斷的修改著他的作品,一分一秒的仔細斟酌,一步一步的勾畫著,每一個步驟都是那麼的小心翼翼,生怕一個疏忽就能鑄成大錯的樣子。

看到這些,我想這些出土的每一件文物都傾注著古代人民的智慧,體現著古代人們的勤勞,我們作為後來者應該繼承他們的光榮傳統,世代把他傳遞下去。

經過對宜興博物館的遊覽,我已經對我們的大宜興幾千年來的歷史有了一個充分的瞭解,使我更加關注我的家鄉,更加熱愛我的大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