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火鍋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的火鍋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9字

冬天到了,北風淒涼,吹打著門窗,這一切勾起了我兒時的記憶。

記得也是在這樣的寒冷之季,我在家鄉吃火鍋,場面是那樣的溫馨愉悅。

那年我七歲,我與母親迎著風雪回到我的家鄉—永嘉,外婆熱情地迎接了我們,並聲言晚飯要一起涮火鍋。

那時我並不知道火鍋是什麼,只好乾等到晚上。飯點一到,只見外婆與母親端著大盤小盤的蔬菜肉食走向了飯桌,每個盤子裡都擺放著多種多樣的食物,飯桌中間放的是火鍋底料。我看著滾燙的熱水不停向上冒著泡泡,一股濃郁的香味飄散在空氣裡。

我迫不及待的將粉絲、魚片、肉丸、豆腐等食料倒入鍋中,不一會兒豆腐就浮了上來,白花花的一片,看起來嫩嫩的,像是穿了一件白色的大衣,是那樣可愛迷人。魚片,羊肉在火鍋中很快便熟透了,我撈起一塊,放入口中,麻麻的,辣辣的,香味在口中蔓延開來,肥而不膩,鮮滑多汁,濃郁的香味竄遍全身,直沁我的肺腑。那美味,驅走了嚴寒,帶來了溫暖,這將是我永生難忘的好味道啊!一直到深夜,火鍋的美味還在我的口中迴盪著,久久不能忘記,濃郁的情懷也還在心中揮之不去。

現在每逢冬季,我都會想起七歲時在家鄉吃的火鍋,腦海中浮現出外婆熱情的笑容和全家人一起吃火鍋時歡樂的情形。每每想起,我的心中都不由得湧起一股股暖流。

家鄉的火鍋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8字

我的家鄉在重慶。重慶最大的特產就是火鍋。

在重慶許多人都喜歡吃火鍋。每次過年、過節的時候,幾乎整個城市的人都會跑到附近的火鍋店裡,去吃香噴噴的火鍋。那些人有的一邊吃著火鍋,一邊向自己的親人、朋友講述自己有趣的事;有的外地遊客不停地叫道:“好吃!真好吃!”有的人居然圍在火鍋邊上邊吃邊做划拳的遊戲。整個火鍋店氣氛十分熱烈,人們有說有笑,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我們家也不例外!每逢佳節我和我的家人都會到火鍋店裡吃一頓火鍋。有一次,當我們來到火鍋店時,裡面已是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位坐下,過了一會服務員就端了一盆麻辣火鍋過來,只見鍋內裝滿了一鍋紅油,油麵上還浮著一個個又大又紅的辣椒,中間還加了一些花椒。我看著鍋內翻滾的紅油,聞著誘人的香味,不禁讓我口內生津直流口水!其實小時候,我最怕辣,但我一聞到那誘人的火鍋香味,就使我忘記了一切。我常常吃得額頭直冒粗汗,辣得直喘粗氣,但我還是不停地狼吞虎嚥地吃著。

在暑假裡,我在西安的姑姑家裡玩了兩個月。有一次我和姑姑在街上逛街,突然,我聞到一種熟悉的味道。我隨著氣味來到了路邊的一家火鍋店,我便和姑姑興奮地走進了火鍋店裡吃起了火鍋。這裡的火鍋非常好吃,但是總感覺缺少了家鄉的味道,頓時讓我覺得這裡的火鍋再好吃也沒有家鄉的火鍋好吃,還是家鄉好啊!

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愛家鄉的火鍋!

我愛家鄉的火鍋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9字

我的家鄉就是4D魔幻城市——重慶。這座城市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有一種人見人愛的美食——火鍋。走在重慶的大街小巷,能看見各色各樣的火鍋店,隨便走進一家,都能讓你大飽口福。

我也很喜歡吃火鍋,特別是旅行歸來,聞到那熟悉的味道,簡直就是致命的誘惑。鮮亮的紅色湯汁在鍋裡歡快地跳著舞,湯麵上翻滾著密密麻麻的花椒和辣椒,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作料,讓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頤。肉類和蔬菜都可以成為火鍋的食材,毛肚和鴨腸是必不可少的。擅長鑽研美食的重慶人民,在火鍋上總能搭配出無數的菜品。

聽媽媽說重慶火鍋發源於古代巴蜀時期,因為重慶氣候潮溼,縴夫農夫等體力勞動者為了驅寒祛溼,就地取材,把大把大把的花椒辣椒放入沸水中,將牛羊內臟燙熟後食用。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集麻辣鮮香於一體,正可謂“辣到翻江倒海,麻到語無倫次,鮮到回味無窮,香到聞之垂涎”,越吃越想吃,甚至在盛夏高溫的天氣裡,人們對火鍋的熱情也絲毫不減。

小小的一口鍋,不僅裝下了世間無數美味,還代表了重慶人民的熱情豪爽。我愛家鄉的火鍋,更愛我的家鄉重慶。

家鄉的草鍋 篇4

國二作文 ,979字

小時候,我經常會回到老家去,總是覺得老家的飯香些,總是纏著爸媽帶我回老家吃那草鍋飯。

草鍋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地鍋,一種是高灶鍋。地鍋,鍋下面就是鍋灶,燒過的灰直接落在灶裡,燒鍋時要注意把柴禾用火叉蓬起,以便於通風燃火。比起地鍋,高灶鍋複雜些,它分為兩層,中間有爐條,上面燒草,下面盛灰,有時還可在旁邊加一個風箱,拉起風箱來,火就燒得更旺了。

草鍋很乾淨。每個草鍋都有一個大大的煙囪伸出屋頂,這樣,就不用再擔心煙塵多少。鍋臺上貼起了瓷磚,稍微有一些油滴就會被擦去,天天都是鋥亮鋥亮的。

一個鍋灶上有大小兩口鍋。大鍋往往用來燒菜炒菜,小鍋呢,往往用來煮飯。用草鍋做出的飯菜也確實好吃。我最喜歡吃草鍋做的雞肉鍋貼餅。其做法很有講究。先要燒雞肉,待雞肉熟了,滿鍋噴噴香的時候,把擀好切成塊的餅沾些水,貼在鍋上。然後,把鍋蓋蓋上,籠布罩上,繼續燒鍋。注意,不可燒時間過長,一兩分鐘即可。燒好後,稍稍停頓一會兒,就可揭開鍋鏟餅。這時,餅的下方油汪汪的,餅的上方脆酥酥的。伸口向下方咬一口,嘖嘖,那雞汁泡出的味道,別提有多美了。

貼餅好吃鍋難燒。記得在老家時,我看見哥哥在燒草鍋,就也要去試試。哥哥禁不住我的軟磨硬纏,就答應了。我拿著火鉗,往裡添草,一會兒火大了,一會兒火又小了,稍一愣神,火又滅了,真把我急得大汗淋漓。柴禾在鍋灶裡也有講究,不能過分朝裡燒,如若不然,鍋裡側的餅糊了,鍋外側的餅還生呢。還有,做不同的飯菜所用柴草也有講究。烀牛肉用時長,要用木材;燒菜火要烈,最好用豆乾;烙餅須文火,最好用乾草。

草鍋能做出煤爐電氣鍋所不能做出的食品,比如說鍋巴。在老家,吃完飯四娘總是把剩下的米飯剷出來,然後再點上文火在鍋底慢慢地燒。起先鍋裡有“咔、咔、咔”的聲音,慢慢的等到這種聲音逐漸減少了,之後再等上幾分鐘,揭開鍋蓋,不用鍋鏟,用手輕輕一提,一個黃亮亮的鍋形的鍋巴就起來了。然後我們就一起掰開吃,這時,小院子裡滿是“咔吧,咔吧”吃鍋巴的聲音。

有時,我們還把花生放進鍋灰的餘火裡燜。這時,你要在一旁靜心地聽。當你聽到“啪嗒”一聲,就證明花生燒好了,可以出“鍋”了。這時,你就要把埋在鍋灰裡的花生一一扒出來,稍微晾涼再剝開吃。這時的花生米,清香油亮脆酥,好吃極了。

草鍋,給了我美味,給了我知識,更讓我這個出生於教師家庭,長在學校大院的孩子一點一點地接上了生活的地氣。

家鄉的草鍋 篇5

國三作文 ,967字

小時候,我經常會回到老家去,總是覺得老家的飯香些,總是纏著爸媽帶我回老家吃那草鍋飯。

草鍋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地鍋,一種是高灶鍋。地鍋,鍋下面就是鍋灶,燒過的灰直接落在灶裡,燒鍋時要注意把柴禾用火叉蓬起,以便於通風燃火。比起地鍋,高灶鍋複雜些,它分為兩層,中間有爐條,上面燒草,下面盛灰,有時還可在旁邊加一個風箱,拉起風箱來,火就燒得更旺了。

草鍋很乾淨。每個草鍋都有一個大大的煙囪伸出屋頂,這樣,就從不再擔心煙塵多少。鍋臺上貼了瓷磚,稍微有一些油滴就會被擦去,天天都是鋥亮鋥亮的。

一個鍋灶上有大小兩張鍋。大鍋往往用來燒菜炒菜,小鍋往往用來煮飯。用草鍋做出的飯菜確實好吃。我最喜歡吃草鍋做的雞肉鍋貼餅。其做法很有講究:先要燒雞肉,待雞肉熟了,滿鍋噴噴香的時候,把擀好切成塊的餅沾些水貼在鍋上。然後,把鍋蓋蓋上,籠布罩上,繼續燒鍋。注意,不可燒時間過長,一兩分鐘即可。燒好後,稍稍停頓一會兒,就可揭開鍋鏟餅。這時,餅的下方油汪汪的,餅的上方脆酥酥的。伸口向下方咬一口,嘖嘖,那雞汁泡出的味道,別提有多美了。

貼餅好吃鍋難燒。記得在老家時,我看見哥哥在燒草鍋,就想要試試。哥哥禁不住我的軟磨硬纏,答應了。我拿著火鉗,往裡添草,一會兒火大了,一會兒火小了,稍一愣神,火滅了,真把我急得大汗淋淋。柴禾在鍋灶裡有講究,不能過分朝裡燒,如若不然,鍋裡側的餅糊了,鍋外側的餅還生呢。還有,做不同的飯菜所用柴草也有講究。烀牛肉用時長,要用木材;燒菜火要烈,最好用豆乾;烙餅須文火,最好用乾草。

草鍋能做出煤爐、電鍋所不能做出的食品,比如說鍋巴。在老家,吃完飯,四娘總是把剩下的米飯剷出來,然後再點上文火在鍋底慢慢地燒。起先鍋裡有“咔咔咔”的聲音,慢慢的,等到這種聲音逐漸減少了,之後再等上幾分鐘,揭開鍋蓋,不用鍋鏟,用手輕輕一提,一個黃亮亮的鍋形的鍋巴就起來了。然後,我們就一起掰開吃,這時,小院子裡滿是“咔吧,咔吧”吃鍋巴的聲音。

有時,我們還把花生放進鍋灰裡燜。這時,你要在一旁靜心地聽。當你聽到“啪嗒”一聲,就證明花生燒好了,可以出“鍋”了。這時,你就要把埋在鍋灰裡的花生一一扒出來,稍微冷涼剝開吃。這時的花生米,清香,油亮,脆酥,好吃極了。

草鍋,給了我美味,給了我知識,更讓我這個出生教師家庭、長在學校大院的孩子一點一點地接上了生活的地氣。

我愛家鄉的汽鍋雞 篇6

國一作文 ,815字

說到雲南,不得不提起這“汽鍋雞”。那雞肉被水蒸得嫩滑可口,至今還脣齒留香。美味的汽鍋雞承載著我美好的回憶。

小時候,新年一家人個個都“犯懶”,馬上就要過大年三十了吧,偏偏啥也沒準備!父母立即想起了某個館子的汽鍋雞。似乎都像約定好了似的,家裡人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可都跟明鏡似的,只欠東風把汽鍋雞送到嘴邊啦!汽鍋雞究竟是什麼好吃的呢?我童稚的心中生成了一個小問號。

年三十的時候,一家人風塵僕僕地趕到了那家館子。坐定之後,便手忙腳亂地張羅服務員上菜。當今日的“寵兒”汽鍋雞上桌之後,我們都歡呼起來。那鍋可真有意思,中間有個“小柱子”,是通氣的,不斷有氣體從中冒出來。下面燃燒的小火,使它看起來十分端莊,夾上一塊雞肉,放到碗裡,慢慢地看見熱氣婆娑地籠罩著碗,再傳來一陣清香。可真算得上一大樂事。等到這會兒的我不得不佩服我的定力,迫不及待地“大開殺戒”,親親戚戚,老老小小,也都在筷子上“筆走龍蛇”,筷子一掃,一鍋雞就只剩骨頭了。大家邊吃,邊談談一年的春華秋實,也只有在這天,一家人才算真正團聚了。大人們談得歡天喜地,而我卻用黑瞪瞪的眼睛注視著那依然在冒氣的鍋。

朦朦朧朧的,我都長成初中生了。後來我才明白,汽鍋雞的湯是很少的,因為它要靠水把雞蒸熟,這也就不難解釋那個柱體,上面還有個孔了。漸行漸遠,那家館子的樣子早就被時間稀釋,像清水一樣,淙淙一去,便再無蹤跡可尋。

此後,我在旅遊時,總是會泛起一絲思鄉之情,因此特別關注當地的“雲南元素”。面對河南的燴麵,開封的小籠包,洛陽的水席,少林寺的佛跳牆,我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雲南的“汽鍋雞”。在一桌子的異鄉菜面前,時常會看見同齡孩子花般的笑臉,會聽見長輩們紫薇樹般爽朗的笑聲。和和美美的團圓之景,才是一個家最大的天倫之樂。

又吃過燒雞、扒雞、烤雞、花椒雞,但遠不如家鄉的汽鍋雞。新年將近之餘,我常常天真地想:什麼時候才能像當年那樣,親戚老少聚在一起,再吃上一頓淳樸的帶有家鄉風味的汽鍋雞?

家鄉的火車站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437字

我的家鄉有一個漂亮時尚的火車站,大老遠就可以看到“湘鄉站”三個醒目的大字。火車站前有一個寬闊巨集偉的廣場,那是我成長的樂園,於是家鄉人們休閒娛樂的最佳去處。

春天,那裡所有的樹木都發芽了,草兒吐出新綠,廣場上一片片到處都綠油油的。花兒競相開放,桃花有的全開了,有的開兩三片,有的還沒有展開,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

夏天,火車站的兩個小水池已經長滿了水,一到晚上,不知有多少小朋友來游泳,他們從上面的滑坡滑下來,充滿跳水的刺激,很盡興!廣場上的樹撐開它們的臂膀給市民們搭建了一個個乘涼的大傘,遠看就像一個個巨大的蘑菇,給火車站增添了獨有的風景。

秋天,火車站的銀杏樹葉子像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有的差不多結上了黃豆般大小的杏仁,有的樹葉還是那樣綠,有的樹葉變黃了,像一朵朵躲在綠葉底下害羞的花朵,有的黃葉掉下來像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落葉鋪在地上又像一層金色的地毯。

冬天,整個火車站都是白茫茫的,下點雪的車站像是仙境,梅花傲雪開放,非常鮮豔,像是小姑娘的臉。

我愛家鄉的火車站!

家鄉的“地鍋雞” 篇8

國三作文 ,918字

對那故鄉最美好的回憶,便是那一鍋看似普通的雞。

—題記

去年寒假,我面臨兩難抉擇,要不要參加省裡的跆拳道集訓。去了,春節就沒法回老家過,不去,那便失去了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

母親看出我心中的小九九,便說:“春節,爸爸也在這邊有事,離不開。”母親的話如同一顆定心丸,堅定了我的決心。去!

臨別前,母親對我說:“好好訓練,回來有驚喜!”

訓練的日子艱辛但又不乏趣味,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而每晚睡夢中,“驚喜”也會不時閃現。

回到家中,發現有兩三塊石頭突兀的擱在門前的空地上,還有一堆散亂的木條。一頭霧水的我走進屋中,當望見那和好的麵糰和一大隻收拾乾淨的柴雞後,心中漸漸明悟!

見了我,母親急忙說:“這是為你準備的驚喜—地鍋雞!在老家春節的專屬!”

沒錯。地鍋雞是家鄉過春節時必備的一道硬菜,一直是我的最愛,也是我對家鄉唯一的記憶!

母親很快準備好配料,父親則在屋外生火。火苗一點一點的壯大,鍋中的油也慢慢開始翻滾,油至金黃時,將蔥、蒜倒入,炒至金黃後放入一整隻柴雞,加入料酒,待柴雞塊泛起金黃的光暈後,將其撈出,放入適量辣醬和溫開水,微煮兩至三分鐘後再撈起切塊,倒入大鍋,小火烹調。父親蹲在火堆旁,火光對映在他的臉上,在這冷得打顫的日子裡,他的額頭卻冒出了大顆大顆晶瑩的汗珠。他輕快地將柴火一塊塊地丟進鍋底。母親則目不轉睛地看著手中的表,因為還有一樣重要的食材,需要在十五分鐘後加入。母親不時望向手中的表,漫長的等待讓她那微紅的臉頰漸漸泛紫,僅靠那火光保持一點溫暖,終於,母親那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她從屋中拿出揉好的麵糰,一塊一塊的撕下,貼在鍋邊上,將其反覆壓制餅狀,讓麵餅的一小部分浸在湯汁中,反覆七八次後,再將蓋子蓋上,即可。

等待總是漫長的,但鍋中飄出的,那熟悉的味道卻驅散了等待的不滿,心中只感到被貓爪似的癢癢的,但母親卻總會耐心地說道:“別急,耐心的等待之後,便是難以言語的快樂!”

火漸漸熄滅了,而那香氣也愈發濃郁了,一家四口圍坐在鍋旁,鍋中那翻滾的湯汁那雞塊如小舟盪漾其中,輕咬一口,嗯,是家鄉的味道!

春節,即使身在他鄉,卻仍能品味家鄉的味道—“地鍋雞!”

我有所食情,結在深深腸!

家鄉的麻辣火鍋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4字

民以食為天,說到吃,尤其提到麻辣火鍋,我可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有的人喜歡東北的老邊餃子,有的喜歡西安的肉夾饃,還有的喜歡北京烤鴨,而我卻最喜歡家鄉四川的麻辣火鍋。

關於麻辣火鍋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戰國時期,百姓張氏攜其妻子張良氏為避戰亂而躲到四川,四川人見他們可憐,便收留他們,同他們一起種地,種茶。後來,張氏妻子為感激四川人,便邀請了四川當地所有收留他們的人到張氏家裡做客,張氏妻子見人都到齊了,便端出來一盆辣湯,在盆底下搭火爐,裡面點火。然後,又端上來一盤盤菜,開始下鍋,下鍋後,菜煮熟了就可以吃了。因此,四川的人們管這種主食叫—火鍋。至於它後來為什麼叫麻辣火鍋,是因為四川人特別愛吃麻辣,所以就叫—麻辣火鍋。

它形似太極盤。雖然它看起來非常辣,但是吃起來卻麻辣可口,別有一番風味。正所謂是麻辣鮮香,色香味俱全。真是我們四川的美味佳餚啊!它的主要原料是辣椒等。

別看它吃起來香,但是它的制方法卻很難,首先將辣椒,放在鍋裡用油炒,炒出紅油。然後,再把涼白開倒入鍋中,繼續翻煮,直到把涼白開給煮成紅湯,再放入郫縣豆瓣醬,最後,就可以放蔬菜,肉等食物了,下鍋,然後出鍋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被燙著。要用筷子夾起來吃,口感滑滑的,很好吃。

大家以後來四川的時候,一定要吃四川的火鍋呀!希望它也能成為你的美食之中的最愛。

家鄉的鍋餅 篇10

國三作文 ,852字

前腳剛一踏進家鄉,迎面就撲來那熟悉的黃土氣息。家鄉遍地都是這種黃土,用它蓋的房子結實、牢固,就像這兒的人淳樸、踏實。田地裡也少不了它們。春天,勤勞的鄉親們寄託著無限的希望播種下沉睡的種子,然後不分晝夜地忙活著,施肥、鬆土,用汗水打動了地下沉睡的靈魂,繼而在它無微不至的保護下,種子發芽了……夏天來了,微風一吹,麥田上滾動著金黃色的波濤,正午的陽光均勻地灑在麥田上,反射出無數耀眼的光芒。

豐收過後才是鄉里最熱鬧的時節。整個村裡都被浸在麥香之中。家家戶戶的麥子從糧倉一直堆到了門口。各家各戶就開始蒸饅頭、烙煎餅,做喜果子、包包子、烙鍋餅,各種麵食,應有盡有。然而鍋餅還是村裡人最熱衷的食品。做鍋餅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首先要用好的麥子做成的麵粉,這一步至關重要,選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鍋餅的口感;其次,要注意火候,火候大了,口感老而硬,火候小了,不僅耗時間還耗燃料,做出的鍋餅又不好吃;再者,必須把握準時間,時間過長,鍋餅就糊的不成樣子,太短,鍋餅中間又不太熟。鍋餅的製作也需要相應的用具。只要各方面到位,做出來的鍋餅香那是自然不必說的了,又酥又脆,中間還透著暄。記得每年過年回家,姥姥總會做兩大塊,新鮮出爐的鍋餅香噴噴的,把整個家都染上了香氣,用刀切時,跟從著刀的腳步,鍋餅有節奏的嗝蹦格蹦的響,整個案板都掉滿了渣渣,拿一塊狠狠的咬下一口,酥脆的外皮包裹著透喧雪白的面心兒,在嘴裡慢慢混嚼著,那才叫一個“妙”!使人不敢相信這普普通通的麥子竟然能做出如此美妙的食物。

家鄉的鍋餅又厚又大,呈圓形,直徑約為七十釐米厚約六釐米,外皮上為了圖個喜慶總愛弄幾個“福”字,而別處的最多隻有四釐米,外皮軟,早已沒有了那股脆勁。因此,對於別處的鍋餅,我是瞧不上眼的。“月是故鄉明”每當我在別地見到鍋餅類的字眼,眼前總能回想到家鄉的鍋餅出爐時的情景,那才叫“地道正宗”。鼻尖前就飄過一陣濃濃的麥香。

那金燦燦的要刺傷眼的麥田呀,

那沉甸甸的要壓折腰的穗兒呀,

那香噴噴的要擠破煙囪的鍋餅呀,

還有那散發著黃土氣息的家鄉人呀。

家鄉的鍋餅 篇11

國三作文 ,852字

前腳剛一踏進家鄉,迎面就撲來那熟悉的黃土氣息。家鄉遍地都是這種黃土,用它蓋的房子結實、牢固,就像這兒的人淳樸、踏實。田地裡也少不了它們。春天,勤勞的鄉親們寄託著無限的希望播種下沉睡的種子,然後不分晝夜地忙活著,施肥、鬆土,用汗水打動了地下沉睡的靈魂,繼而在它無微不至的保護下,種子發芽了……夏天來了,微風一吹,麥田上滾動著金黃色的波濤,正午的陽光均勻地灑在麥田上,反射出無數耀眼的光芒。

豐收過後才是鄉里最熱鬧的時節。整個村裡都被浸在麥香之中。家家戶戶的麥子從糧倉一直堆到了門口。各家各戶就開始蒸饅頭、烙煎餅,做喜果子、包包子、烙鍋餅,各種麵食,應有盡有。然而鍋餅還是村裡人最熱衷的食品。做鍋餅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首先要用好的麥子做成的麵粉,這一步至關重要,選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鍋餅的口感;其次,要注意火候,火候大了,口感老而硬,火候小了,不僅耗時間還耗燃料,做出的鍋餅又不好吃;再者,必須把握準時間,時間過長,鍋餅就糊的不成樣子,太短,鍋餅中間又不太熟。鍋餅的製作也需要相應的用具。只要各方面到位,做出來的鍋餅香那是自然不必說的了,又酥又脆,中間還透著暄。記得每年過年回家,姥姥總會做兩大塊,新鮮出爐的鍋餅香噴噴的,把整個家都染上了香氣,用刀切時,跟從著刀的腳步,鍋餅有節奏的嗝蹦格蹦的響,整個案板都掉滿了渣渣,拿一塊狠狠的咬下一口,酥脆的外皮包裹著透喧雪白的面心兒,在嘴裡慢慢混嚼著,那才叫一個“妙”!使人不敢相信這普普通通的麥子竟然能做出如此美妙的食物。

家鄉的鍋餅又厚又大,呈圓形,直徑約為七十釐米厚約六釐米,外皮上為了圖個喜慶總愛弄幾個“福”字,而別處的最多隻有四釐米,外皮軟,早已沒有了那股脆勁。因此,對於別處的鍋餅,我是瞧不上眼的。“月是故鄉明”每當我在別地見到鍋餅類的字眼,眼前總能回想到家鄉的鍋餅出爐時的情景,那才叫“地道正宗”。鼻尖前就飄過一陣濃濃的麥香。

那金燦燦的要刺傷眼的麥田呀,

那沉甸甸的要壓折腰的穗兒呀,

那香噴噴的要擠破煙囪的鍋餅呀,

還有那散發著黃土氣息的家鄉人呀。

家鄉的社火 篇12

國小四年級作文 ,1339字

每當春節,家鄉通渭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藝術活動,然而最熱鬧、最有看頭、最具傳統藝術魅力的當屬“耍社火”了。

聽!鑼鼓喧天,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瞧!彩旗飄飄,遠處那激昂騰躍的兩條巨龍,時而蜿蜒盤旋,時而首尾呼應,時而騰空飛舞,似閃電,如長虹,雄偉莊嚴,卻又靈活多姿……好一個“雙龍戲珠”,贏得人海中一陣又一陣排山倒海般的掌聲。

隨著鑼鼓聲越來越近,只見兩隻雄獅眨巴著一雙雙銅鈴似的大眼,搖頭擺尾,威武走來。舞獅人一身武者打扮,好不精幹!獅子圍著張大約四尺高的桌子不停地跳動著,時而做出撓癢癢的動作,時而又顯出一副乖順的樣子,舞者舞者,倆獅子顯出一副憨樣,趴在地上睡著了。頓時,舞獅人擼起袖子,揮著拳頭對著獅子的頭“哈”的一聲大吼,獅子好似從夢中驚醒一般,先是張開傾盆大嘴,左右擺動著巨大的腦袋,突然一隻獅子前腿縱然一躍,後退猛然一蹬,身子一擰,便“嗖”地一下跳到桌子上;另一隻獅子緊跟其後,也躍然桌上,又一個縱跳,半身便搭在前一隻獅子的後背上。圍觀的男女老少不約而同地喊道“好……”巨龍開路,雄獅齊躍,寓言好運來襲,銳不可擋!旱船划來,一帆風順。

緊跟其後的“旱船表演”粉墨登場,船身裝扮五顏六色,綵帶綢花,繡球四角垂吊,船頂角插一大束鮮花,船艙四角前後各插四束鮮花,怎一個“豔麗”形容得了!遠看綵船無風自動,近觀才知人在飄移。整個船由青年男子男扮女裝、粉臉紅脣、綾羅綢裙、雙手撐起船身,故名“船姑娘”。行走小步快進,以保船身平穩,動如船在水中行。划船老翁頭戴斗笠,銀白色的鬍鬚直達腰部,褲腿緊扎、躬腰小步、手拿划槳、唸唸有詞:“哎呀,小心啊,船來了……”。通常這時,衝著看船姑娘而來的觀眾不計其數,因此人群一圈圍著一圈,擁擠非常,簡直密不透風!還好,小孩子們也可以從大人的兩腿縫隙間,瞄得一眼“船姑娘”的芳容,也算不虛此行。

熱鬧且有看頭的社火種類多的不勝列舉,如:背大刀、穿戲服、畫紅臉、踩高蹺的關雲長等英雄豪傑;將孩童扮成仙子、神童並捆綁、扦裝在設計牢固的鐵支架上,再用長長的戲服將鐵架遮蓋,俗稱芯子。好似仙人凌空垂懸,好不神祕威風!當然還有寓意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的扭秧歌、打腰鼓、蠟花舞、唱小曲,除過獨具魅力的傳統社火種類,還有與時俱進的廣場舞等活動輪番上演。耍遍了村村社社、火遍了家家戶戶。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從各鄉鎮,各村社來耍社火、看社火的人密密麻麻,整個縣城從城東到城西的馬路上全是,走路都是腳尖挨著腳跟,寸步挪動。從早上九點一直持續到傍晚,城裡的表演這才算罷!然社火還沒耍完,社火隊趕著黑夜,點起馬燈,敲鑼打鼓,邊走邊耍,又要返回到各自的村社。遠遠望去,群山間一串串的社火燈火如金龍翻山越嶺,壯觀之極!直到午夜12點,大家才將糊了馬燈、船的紙、等物一併燒掉,寓意去病消災、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無論天寒地凍,還是久旱無雪,都無法減弱家鄉人看社火的興頭,更不會消減家鄉人耍社火的勁頭。大家還是一年又一年,年年自發舉辦,每家每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才的出才、有人的出人,宛如一家子,大家相互學習傳統文化,相互傳承傳統文化。將“社火”這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世相傳,永不熄滅!也將我們通渭人樂觀向上、吃苦耐勞、精誠團結、勇於創新的精神代代相傳!

家鄉的社火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5字

每個人最留戀的地方,肯定只有自己的家鄉了,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不同的民風民俗,每一個都獨具特色,引人注目。在我的記憶中,過年讓人最印象深刻的,那就是社火。

社火,在北方又稱射虎,就是看燈火,猜燈謎的意思,也有雜戲、雜耍之意,寓意紅火熱鬧。

去年過年,我又回到了我的家鄉甘肅,見識了精彩的社火表演。

家鄉的社火從大年初三持續到初五,以初五的最為盛大。初五的哪天,我早早和哥哥出發,為的是佔個好位置,好更近距離地觀看街上的社火表演。

一大早,表演的人就開始準備,他們穿好服裝,來到街上開始巡遊表演。等我們趕到巡遊表演的地方時,路邊早已聚集了不少的人。大街上一片喧鬧,人們都在等待社火隊伍的出現。等了小一會,鑼鼓聲越來越大,社火隊伍終於過來了。

社火表演豐富多樣,有走高臺,踩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各種各樣的表演,巡遊的人邊走邊表演,街上也叫好聲連連。社火隊伍向前推進,最後彙集到城市的中心廣場,開始匯演。

一開始,街上十分靜寂,沒有一絲吵鬧聲。過了一會,只聽一聲喊聲,後面就威風鑼鼓,鼓聲震天,氣勢恢巨集;接下來是踩高蹺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緊接著在鼓聲和歌聲中,表演舞獅的登場了。只見兩隻獅子,兩隻獅子蹦來蹦去的,從這個高臺上又跳到另外一個高臺上,嘴裡還叼著球,你拋給我,我拋給你,玩得很是開心。

最後,最精彩的舞龍登場了。只見一條金龍和一條紅龍製作的栩栩如生、威風凜凜,每條龍都有二十米長。兩條龍在空中盤旋飛舞、忽上忽下、張牙舞爪、氣勢非凡。兩條龍在空中不停爭搶一顆龍珠,兩條龍你爭我搶,金龍顯得霸氣十足,一個飛龍在天,將紅龍壓在下面;紅龍顯得靈動十足,時不時來一個‘神龍擺尾’,拜託金龍的糾纏……大家都看津津有味,連聲叫好。不知不覺,時間飛快的過去了,直到社火結束好一會,我才和哥哥戀戀不捨的往回走。

家鄉的社火,讓我流連忘返,如果明年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觀賞這屬於家鄉的社火。

家鄉的鍋塊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1256字

說起我的家鄉——湖北省天門市,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棉花之鄉”和“狀元之鄉”等等稱號吧?可是我今天要介紹的卻是我們家鄉的一種風味小吃。

你知道我們天門的哪樣小吃最有名?對了,就是鍋塊!我們天門的鍋塊呀,外焦內酥,麵粉的甘甜裡帶著芝麻的香味兒——真是令人饞涎欲滴呀!一個鍋塊掰成兩半,中間包上一根油條,這麼齊齊地咬上一口——喲,那個香香脆脆、酥酥油油的感覺,包你一生也忘不了。喜歡吃辣的人,還可以在鍋塊的兩面抹上點豆豉,那味兒可就絕了!我們天門人還發明瞭更高明的吃法:先將鍋塊放油鍋裡炸一炸,炸得外殼焦的更焦,裡餡酥的更酥,然後切成塊兒,盛裝在水煮才魚的滾燙濃湯裡,這下子,雖脆卻多汁,雖油卻爽口,再沒有比這更讓人回味無窮的!如今,這道“才魚墊鍋塊”已成了我們天門家喻戶曉、宴客必備的一道名菜。

鍋塊這麼好吃,它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其實呀,它的做法並不神祕。首先要將麵粉加點鹽和水一起揉。這面可要揉得不稀、不軟,既有勁道,又要粘性好。面揉好了,將其中一團拉成三指寬的長條,放在案板上,再用刀切成五六釐米長的一段,每一段都刷上香油,撒上芝麻粒兒。你看鍋塊師傅抄起其中一段,兩手這麼一拉拽,居然拉得像鞋板一樣又長又扁了,就一下子貼到爐肚子裡去。這爐子是什麼爐呢?中空的,大肚子,看不到火星,火在下面燒呢,燒得爐肚子四壁都亮堂堂的。這“鞋板子“一貼上去呀,就滋滋地直冒熱氣,“鞋身子”也噌噌地往外鼓起來。

幾分鐘後,師傅聞聞鍋塊在爐肚子冒出來的香味,就知道鍋塊可以出爐了。這個時候可不能用手去爐子裡硬掰哦,鍋塊可是緊緊地貼在爐壁子上呢。得用鐵鏟剷下,再用鐵夾拈出來。這剛出爐的鍋塊呀,貼爐壁的一面焦焦脆脆,微微翹起,而另一面,因為刷了香油,又經過高溫的烘烤,金黃飽滿,一粒粒芝麻更是噴香誘人。整個鍋塊,兩頭厚,中間薄,光看看形狀都美不勝收!

還有的師傅更別出心裁,他們將鍋塊做成一個個圓形空心餅,在裡面刷上豬油末、蔥花、辣醬等調成的佐料,一進火爐,鍋塊就迅速地鼓起肚子,除了四周一圈還有點軟餡,整個鍋塊都只剩下薄薄、脆脆的兩個底兒,別提多好吃了!我們天門人把它叫作“豬油鍋塊”。還有一種“糖鍋塊”——顧名思義,就是裡面刷的是紅糖水啦,這種鍋塊最適合老人和小孩子的味口。

怎麼樣?我們天門的鍋塊名不虛傳吧?聽媽媽說,好多出門在外的天門老鄉想念老家的鍋塊想得覺都睡不香呢。雖然鍋塊的做法很簡單,可是外地人就是做不出我們天門鍋塊的美味。“那我們天門人為什麼不到外地去做鍋塊賣呀?”有一次我忍不住問問媽媽。媽媽笑著說:“外地也有天門人開的鍋塊店。可是不知為什麼,味道就是不如老家的美。”

那又是為什麼?誰能告訴我呢?

家鄉的鍋盔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54字

我的家鄉在陝西,那裡有許許多多的小吃,雖然算不上精品,但是也不差,平平淡淡的,今天我就要介紹我家鄉的小吃之一——鍋盔。

鍋盔又叫鍋魁、幹饃,是陝西省關中地區以及甘肅省武威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地方傳統風味麵食小吃。餅大直徑二尺外,又圓又厚像鍋蓋。

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麵,淺鍋慢火烘烤。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涇陽鍋盔。武功縣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扶風縣鍋盔,鳳翔縣鍋盔,西和鍋盔。

鍋盔還有一個來歷據說鍋盔最初不叫鍋盔,因其外形酷似樹墩的橫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餅”。當時秦軍行軍時士兵配發的墩餅,一個都有五六斤重,一個墩餅的直徑大約在50~60釐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釐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攜帶方式也很獨特,兩個墩餅為一組,在每個墩餅上鑽兩個眼,用牛皮繩繫好,前胸、後胸各搭一個,如同民間過去常用的褡褳一般。這一特殊的攜帶方式在突遇作戰時,墩餅竟成了極好的單兵護具,起到了盔甲(防彈背心)的作用,更難得的是,敵軍射過來的箭,紮在墩餅上,被秦軍士兵拔出來後,又可用來射殺敵軍,墩餅能“吃箭”,也成了秦軍獲勝的一大法寶。而後士兵們便把墩餅作“鍋盔”,即用鍋烙出來的硬麵盔甲。“鍋盔”也由此而名聲大振。秦人出門,家中必烙鍋盔,讓出門人帶上,這一習俗延續至今。

唐代官兵在為武則天修建乾陵時,因服役的工匠人數很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程序,於是一名士兵就把麵糰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餅,把這種餅稱之而鍋盔。這就是鍋盔的三個來歷

鍋盔的做法也很簡單溫水250克化開酵母粉3克,加入麵粉500克,和成麵糰,放置在溫暖的地方,發酵至兩倍大,清水220克加入麵粉500克,和成麵糰,醒發,發酵完成,加入乾麵粉,揉成硬麵團,發酵麵糰和死麵團揉好,取一半發酵麵糰和一半死麵麵糰,切片,開啟電動壓面機,將面片放入,邊壓邊新增乾麵粉,至壓成平整硬度大的面片,直至壓到邊緣平整,硬度較大,關機,將壓好的面片疊起,用擀麵杖將面片的寬度按壓變寬,取一個大小和自家鍋子相近的模具,取形,用到切掉邊緣,用牙籤,扎眼,儘量扎透瓶蓋,在上面印花紋,餅放在溫暖的地方,醒發半小時以上,爐子上再放架子,使鍋子離火苗相對遠些。將平底鍋放在上面,開小火,將餅放入,表面噴水,撒白芝麻,蓋蓋子,小火,燜至兩面金黃色即可(一面大約燜30分鐘,翻面後20分鐘左右,也要根據火力大小而定)翻面,燜至金黃色。

鍋盔的吃法也千奇百怪,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許多的菜或者肉。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加東西。如果想吃別的口味可以在製作過程中加上調料但是不要放太多。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已經垂涎三尺了呢?歡迎你來到我的家鄉陝西。我們陝西人隨時歡迎你。

家鄉的煙火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677字

終於過年了!爸爸帶著我和媽媽一起回老家過年啦。

過了好久,終於到了老家村口。我開啟車窗,呼吸著新農村那新鮮的空氣。路旁的小朋友都在那唱著歌:“三十晚上熬一宿,滿天煙火來年豐。大年初一扭一扭,新年討個好彩頭。

這首歌很好記,一下子就鑽進了我的腦子裡。除夕夜,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好不熱鬧!隨著分針一步一步的走著,屋外的煙火也開始一個接一個的放了起來。我也不自覺的哼起了那首歌。哼著哼著,我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於是就跑過去問媽媽:“媽媽,往年的煙火也那麼漂亮嗎?”媽媽嘆了一口氣,說道:“往年的煙火可比現在漂亮多了!”

媽媽離開後,我又問了爸爸和爺爺,他們的回答也都是一樣的。我想是不是因為為了保護環境,所以煙火就越放越少了。

我跑去問媽媽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樣。媽媽回答說:“是呀,雖然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買到很多很多煙火。但是大家的環保意識也提高了,都知道亂放煙火會對空氣造成汙染。所以啊現在煙火放的就比往年要少多了哦。俗話說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嘛。”我覺得媽媽說的有道理,但是這樣的話過年的氣氛會不會減少了呢?我反問媽媽。

媽媽回答道:“肯定會呀,可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呀!”我又跑到爸爸跟前,希望爺爺有更好的辦法告訴我。爺爺哈哈大笑,說道:“寶貝,你可以發明一個既環保又漂亮的煙火呀!”我也學著爺爺哈哈大笑地回答:“等我發明出來,親自放給你看。”我下定了決心,將來一定要親自放給爺爺看。

家鄉的篝火 篇17

國一作文 ,783字

亂石灘上,堆起一個帳篷似的柴堆。乾裂的木柴聚集在一起,他們環抱著,立起三米多高。這便是雲南麗江的篝火。依稀記起這兒曾是兒時最美妙的回憶,是最留戀的地方。

再次回來,竟以一個遊客的身份,下榻在麗江古鎮。依舊是伴著旭日揉揉朦朧的雙眼,在金銀匠之間竄來竄去,在茶館咖啡館之間溜過……一天的時光就在我輕盈的腳步下化為浮塵。

回到大水車旁,熙熙攘攘的人群圍在柴火堆周圍。夕陽懸在了西天,慢慢地,慢慢地,染紅了半邊天。

時候到了!一個男子舉著火炬,嘿嘿地吼了兩聲,把火炬朝柴堆奮力一扔——呵!火苗像是長了腿似的,向柴堆的每一個角落竄去!先是燃到了基座,又是嚯的一聲巨響,火蔓到了頂端,熱烈的篝火映著溫婉的夕陽,竟是那樣的震撼。

不一會兒,滾滾濃煙伴著灼人的溫度向四周散發。人們都後退了兩步。似乎連那素來溫婉的雲也要將濃煙攔下——煙霧在低空向古鎮擴散,瀰漫在眼前,揮之不去。

我站在一旁,沒有後退,只是捂住口鼻,任憑火的熱情將我席捲。篝火似一尊佛像,只那樣屹立在中央,卻沒有人敢靠近;篝火同一顆敢往直前的心,無所畏懼,綻放著光和熱……

但是,篝火不會燃燒到天亮。光明的到來便是它生命的截點。不會有人去催促它,它像是知道似的,在人們散去後默默地燃成灰燼。一顆勇敢的心啊,總有疲倦的時候,一尊威嚴的佛像啊,總有被風颳散的時候。它們都不是永恆的,在這個大千世界裡,塵埃般渺小的存在或許改變不了什麼。

然而,心滅了,一定會復燃,像它最初那樣;佛像倒了,一定有人記得它,信仰它;篝火散了,帶走了夕陽落日,卻留住了孩子的心,載著難忘的記憶。

趁它燃盡前,引一枚火種,讓篝火留存在一隻小小的罐子裡吧。

篝火——它熊熊燃燒,釋放自我。乾柴是它的軀幹,烈火是他的心!

我家的火鍋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7字

說起我們家上星期天的火鍋大餐,可以大膽說一句:“沒有我就沒有了星期天的火鍋大餐!”

只是在家裡吃的嗎?沒錯,就是在家裡吃的!那鍋是從哪裡來的呢?別急,它可大有來頭,這得把目光移到上星期六的晚上了!

上星期六晚上,我去吃我爸爸堂妹的結婚酒。吃著吃著,我聽見主持人說:“遊戲環節開始了!”我停下筷子,聽著規則:如果你答對了題目你就可以上來抽籤,抽到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像啤酒兩杯,或是什麼小禮品。接著,我慢慢的聽著主持人的題目,但是我一個都想不出來,心裡頗是著急,眼看著只有三張抽籤了,突然,主持人說了一個腦筋急轉彎。這個腦筋急轉彎就是:蜜蜂在日曆上飛翔,答一關於天氣的詞語。這個我剛好知道!上週五剛剛被同學考過!我跑了上去,回答出來。抽籤了!我第一次抽到了一瓶飲料。太背了!眼看著我就要下去了,主持人說:“看你長得這麼帥,就在給你抽一次籤吧!我想:第二次手氣可別背啊!“恭喜獲得火鍋大獎!”“哦耶!”我太開心啦!

得到火鍋後的第二天,我纏著媽媽弄火鍋,媽媽居然答應了!不可思議啊!而且媽媽不但買了一大堆的蔬菜和餃子,還買了我最愛吃的羊肉!羊肉,羊肉,使我快樂、開心、興奮和激動!到了晚餐時間,媽媽把火鍋擺放在桌子上,還配了我最愛吃的番茄鍋底。我先夾了許多菜放到番茄鍋底裡。然後夾了一塊羊肉給自己吃。“1,2,3,4,5,6,7,8!拿起來!”我立刻把它給拿起來,吃進去,真好!最後,我和媽媽喝的連湯底都不剩,這頓火鍋大餐實在不錯呀!

火鍋大餐爽在舌尖上,但自己做的火鍋更甜在心裡!

家鄉的小河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2字

家鄉是我從小生長的地方,無論走到哪裡,家鄉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裡,永遠不會忘記。

當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興奮地跑向大橋中間,扶欄遠眺,河面平靜開闊,陽光射在水面上,柔和而亮麗,水中倒映著藍藍的天和潔白的雲,也映出了岸邊挺拔俊俏的柳樹,河面彷彿是一面明鏡。

“一群野鴨!”我和夥伴們幾乎同時驚呼,極目向遠處的河面望去,嘿,那些可愛的小鴨子,有的拍著柔嫩的翅膀,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有的把嘴巴伸進水裡,似乎在河水中的魚兒嬉戲;還有的把頭深埋進水裡,只露出一個尖尖小小的尾巴……

“譁—譁—譁”,漁船在遠遠地跟我們打招呼,你還可以觀看漁民叔叔捕魚的情景:當那漁網收攏的時候才有趣呢,大大小小的魚兒在網裡惶惶不安,活蹦亂跳,隨著包圍網越來越小,密密麻麻的魚兒有的蹦,有的跳,有的在網裡拼命的掙扎……想要逃出這天羅地網。

漁民叔叔有時還能捕到味道鮮美的青魚、鯿魚,甚至披盔戴甲的龍蝦、螃蟹……

我和幾個女孩子只在橋上觀望,而男孩子不是,他們坐不住,覺得坐著沒意思,便脫下上衣,跳下河去游泳,雖說這小河沒有水尚的游泳館好,但這裡河水清澈,還可以和魚兒們遊玩,他們扎猛子、打水仗、跳水……小河簡直就是男孩子們的樂園。

小孩子們在玩,大人們可沒有閒著,該幹嘛幹嘛。婦女們在河裡洗衣服,一邊洗著,一邊談談家常,男人們在河裡洗菜,淘米,老人們在一起跳舞、練功,這裡似乎就是一個俱樂部。

我愛家鄉的小河,它滋養了一方土地,哺育兩岸的兒女,它令人快樂,令人讚美。

我愛家鄉的小河。

家鄉的夏天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86字

在黃海之濱,有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芒,它就是我的家鄉—東臺。

夏姑娘邁著輕快的步伐,來到了這個縣城。清晨,太陽公公伸了個懶腰,打著哈欠,像飄飄悠悠的紅氣球,懸在東邊的樹梢上。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歡笑聲,鳥鳴聲,做成了一部優美的交響曲。

荷花也跟著人們的旋律忙活起來,他們一個個親熱地挨著,無不爭奇鬥豔,荷花千姿百態,讓人賞心悅目。它們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像未出生的嬰兒,白白胖胖的,正在母親肚子裡沉睡;有的含羞待放,似個靦腆的小姑娘;有的剛剛綻放粉紅的花瓣,鮮嫩可愛;有的已經完全盛開,若亭亭玉立的少女,展示著它妙齡時的婀娜多姿。凋謝的荷花,如恬靜的婦人,正靜靜地撫育後代。微風乍起,滿池的荷花都跳起舞來,好像在進行選美大賽,一個個都在說:“我最美,我最美!”

似乎看見人們正在辛勤的工作,太陽公公漸漸打起精神,變得熱情起來,他一改懶洋洋的樣子,原本淡紅的氣球變得火紅起來,像一個大火球,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

人們都躲到了大樹媽媽的懷抱裡,大人們坐在凳子上,一手拿著扇子輕輕地扇著,安靜祥和;小孩子則在蹦蹦跳跳,好似在和太陽公公玩捉迷藏。

過了好久,太陽公公似乎看見人們休息了,他揉揉酸脹的脖子,精神沒有那麼多了,興許已經累了。人們繼續忙碌,大人們收玉米了,我們小孩子也跑進田裡,一會兒認真地收玉米,一會兒調皮地奔跑,又弄到幾種玉米杆,構成了一副鄉下夏天的卷軸。

太陽公公累得快趴下來了,於是他偷了個懶,天空漸漸被染紅了,好像仙女撒下的錦緞。每當這時,媽媽總會指著天對我說:“看,太陽紅的像雞蛋,你知道明天的天氣了嗎?”我傻傻地搖搖頭,媽媽笑著點點我的鼻子說:“太陽越紅,代表明天越熱。”我若有所悟地點點頭,原來夏天傍晚的太陽還有預報天氣的功能。

太陽公公精疲力盡,月亮姐姐心疼了,連忙接起太陽公公的職責。月亮姐姐溫柔極了,灑下舒適的月光。記得小時候,每當這時,媽媽總是抱著我在月光下納涼,給我講一個又一個美妙動人的故事。我總是伴隨著柔和的月光,蟋蟀的歌聲,媽媽的故事,進入甜美的夢鄉。

家鄉的夏天是我心中最美的季節,也是令我如痴如醉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