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變遷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的變遷 篇1

國一作文 ,785字

流水帶不走記憶,歲月使人的記憶更深刻。眼前的家鄉不再是從前的樣子了,眼前的景象讓我重拾昨日的記憶。

我的家鄉位於中國東南部的一個小鄉鎮裡,十多年前在全國沿海地區大搞經濟開發的時候,位於延綿群山懷抱中的她卻不受經濟發展的影響。沒有工業的味道,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一條美麗的西江從中流淌,孕育了兩岸的人民。家鄉的四周鑲嵌著一塊塊綠油油的稻田,春天的時候,聲聲清脆的鳥鳴聲縈繞在耳際,讓人彷彿置身於美妙的交響樂中;下雨的時候,泥土泛著陣陣的幽香,孩子們打著雨傘,穿著水鞋在小道上踩著泥巴絲毫不怕回去被母親責罵;收穫的時候,田野裡收割稻穀和拍打稻穗的聲音此起彼伏,收割聲與拍打聲共同譜成了一曲豐收之歌。那時候家鄉是我們小孩子游戲的天堂。

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家鄉,彷彿每一樣都變了,原來綠油油的稻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的高樓、廠房。菜地也被冷落在一旁,零星的分佈在鎮的四周。更令我難過的是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工廠來到這裡,他們徵收農民的農田,在那裡蓋起了一間間陶瓷廠,陶瓷廠的煙囪總是源源不斷的向天空排放有害氣體,使得原來湛藍的天空陰沉下來了,從遠處看,家鄉朦朦朧朧的。更可惡的是,工廠不把廢水處理好就直接排入小溪、大河中,汙染了寶貴的水資源。清澈的小溪變得像一個大染缸,沒有了魚兒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垃圾、汙水。一間間的工廠還是一個製造噪音的“好能手”,機器運作發出的“咔嚓咔嚓”聲,即使在晚上也不絕於耳,騷擾著人們的睡眠。

眼前種種,使我更懷念以前那個淳樸、透著鄉土氣息的家鄉。但是,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會停歇,我不禁追問我們的政府在帶領我們共同富裕的同時,不也應該保護好我們生存的環境嗎?加強對企業的管理,組織進行植樹造林活動,讓我們在鳥語花香的土地上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吧!

往日的家鄉景象縈繞於心,今天的家鄉景象歷歷在目。但我相信,假以時日,我的家鄉一定會恢復美麗寧靜。

家鄉的變遷 篇2

高一作文 ,1156字

太陽醒了,溫暖的陽光打破了黑夜的淒涼與沉寂。新的一天終於來臨。這是一輪特殊的太陽,這是今天的光明與希望。山谷裡的朝霞染上萬一層金黃,貧脊的土地土沉現出希望。這天比起昨天真讓人出乎意料。

在我的記憶中,過去十年。

當農民們正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時,那一張張看似急促的政府公糧糧單又一次很快地預期飛來了。當農民們看著公糧糧單正發呆時,眼前那大袋大袋的糧食正被裝進政府的倉庫。他們只能眼巴巴地發呆,只能讓孩子跟自己一起受苦。他們總一直嘆氣,“哎!我那一大群孩子……。”

小孩們已經到了讀書的年齡,但他們卻仍無知地還在泥里弄。他們無法去學校讀書,因為家裡窮。再說,這偏僻的山村,那裡有學校。

當孩子與大人們犯重病。就更沒法子了,這些不幸的人只能可憐地祈禱上天堂。一切都是多麼悽慘,可憐。

但那畢竟是昨天,因為今天升起了一輪“明智”的太陽。改革開放,一輪偉大的太陽,黑暗將徹底驅走。

您聽!山村裡那一片片悅耳的讀書聲。您看!黃泥中不再留下孩子們的蹤影。您再仔細聽!農民伯伯已不再嘆氣。這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當太陽剛剛升起。孩子們都各自背上了自己的書包,蹦蹦跳跳地往同一個方向去。那裡!曾是他們的夢,過去曾是謎。但今天,那裡卻是他們的天地,每個孩子都亨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力。國家想方設法終於讓他們察覺幸福與溫暖。他們不再為讀書收的費用和食住而憂愁,甚至像過去一樣走向農田。他們得到了國家的補貼,為父母減輕了不少負擔。更可喜的是他們從無知變成對世界的瞭解。他們永遠變得幸福。他們是祖國的花朵,這些花將季季更豔。

國歌一遍又一遍地在校園裡響起。它將永遠打破往日的沉寂。

一年之收在於秋,豐收的喜悅又一次沉浸在大山裡。但這時,農民們不再像往常一樣面對收穫而惆悵。因為以前的政府公糧糧單已經徹底消失。現在送來的只是一批批補貼款。他們不再為一年的溫飽問題而發愁。更值得樂的是,自己家的經濟很快有了大的收入。剎那間,茅屋變成平房、別墅。

農民們的生活已過得安心了,不在整天為一家人的健康而發愁。因為在不遠處就有地方的衛生院,甚至更好的醫院。在金錢方面就更不用愁了。國家制定了醫保制度,每個人生病都可持著合醫卡到醫院進行治療,費用很少。這樣,每個人都很健康地生活。他們都滿意地笑了。

曾記得那一間間窄小的茅屋,那在泥里弄的孩子,曾記得處處為健康發愁甚至而對親人的病亡痛不欲生的人們。那一幕幕剎那間菸灰一散。現在沉現在眼前的只是美與幸福。

在偏僻的大山裡。時時飄過輕脆的歌聲。在如金般的農田土留下了農民伯伯滿意的足跡。您猜!山那邊究竟是誰在高歌,讓我告訴您吧!那是我和我的鄉人在用真摯熱情的心歌頌祖國,歌頌改革開放。

您看!那是遠方的天路。木製獨輪吱吱呀呀地淒涼聲已經徹底消失,迎在面前的是高歌猛進的火車。等明天吧!明天的家鄉定是“陽光明媚。”

家鄉的變遷 篇3

國三作文 ,1188字

又到了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的季節,大地上奼紫嫣紅的花朵散發著泌人的芬芳,我的家鄉—重慶就掩映在這花香裡,多麼誘人,多麼美麗啊,此時一隻多情的蝴碟盤旋在我的記憶裡,細細地回味著家鄉近些年來默默的蛻變與那份獨特的情……

一九九七年六月十八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成立,作為中國第四個中央直轄市,今年已經是第二十個年頭了。我呢,出生在二十一世紀,雖然沒有見到過家鄉以前的樣子,但是時常聽爸爸媽媽說起“這兒以前是車水馬龍的碼頭、那裡過去又是歷史悠久的古樓……”在我看來,以前的家鄉總是比不上現在的繁華。

爸爸說,他的學生時代沒什麼娛樂專案,也沒什麼好玩的公園,學習之餘,也就是看看書、打打球。二十年的成長,足以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幼兒變成一個有著青蔥歲月的棟樑;對於一個地域來說,二十年的變遷,足以讓漂泊在外的人認不出它從前的相貌。是的,二十年來,靠著家鄉人民的踏實、勤勞和不斷創新的精神,這裡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些年裡,不斷有新橋橫跨兩江;這些年裡,不斷有商業區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些年裡,不斷有供人們休閒娛樂的綠化長廊迎接著各方賓客。我印象最深的當數座落在渝北的龍頭寺公園了。從前那兒是一個垃圾場,地下掩埋著四處運來的垃圾,即使是在很遠的地方都能感覺到空氣裡參雜著難聞的味道。你能想象到經過改造後的它是一個景色多麼漂亮的溼地公園嗎?這兒有成片成片的樹林、草地,提供給路人休息納涼;有清澈的湖水、逼真的假山,讓人賞心悅目;這兒還有歷史文化牆,歲月這條聲聲不息的河流,沉澱了刻銘心的記憶,是那麼明晰,恍如昨日。

媽媽說,作為霧都的重慶,天空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雲,近年來這樣的天氣明顯多了起來。如同一個女郎,穿了件豔麗的藍色夏衣,頸間圍著很細很細的白紗巾。我從沒見過這麼美的天空。然而頭頂上的這一切,都與家鄉的環境保護密不可分。我們告別了一根根高聳的煙囪,告別了工廠的嘈雜,重新享受寧靜、舒適的生活。以前想給老家的親戚寫封信,要走過好幾條街道才有郵局,一週左右信件才能送到。哪像現在這麼方便,寄東西有快遞公司,還上門收件,真是太方便了;媽媽現在幾乎每個星期都與老家那些親戚聯絡,用微信、視訊聊天,不但能聽到對方的講話,連動作、表情都清清楚楚。家鄉的變遷不光體現在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變化,還有就是作為直轄市,經濟地位的提高,國家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視都給我們帶來的許多機會,這些機會讓我們的城市發展得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好,家鄉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都在不斷提升。

如今的生活真是方便,我家就處在繁華的商業區,一出門就能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各種便利。不過小夥伴們,我們在盡情享受生活的同時,可千萬不能變得懶惰呀!我們應該努力學習,鍛鍊好身體,以後要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美。隨著經濟的發展我相信我們的家鄉重慶會越來越美麗、富饒,在歲月這條長河裡,我對家鄉的這份執著的愛永駐心間。

家鄉的變遷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654字

星期六,風和日麗、晴空萬里。吃過早餐,我和爸爸回到了久別的家鄉。

走下車,眼前的景象就把我嚇了一跳,只見家鄉人民的母親河濱江河的河水是深綠色的,水面上還漂浮著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垃圾。我站在岸邊看,河的對岸是一座座連綿不斷的小山,山上的樹林都被人們砍光,剩下的小樹被灰塵給穿上了一件邋遢的衣服,有的小山甚至被夷為平地建起了一排排的房子,一條條“白龍”正源源不斷的升上來,煙霧繚繞瀰漫著整個天空,使得天空白濛濛的,空氣中夾雜著陣陣噁心的氣味隨風入鼻。我的好心情一下子沒了,爸爸也皺起了眉頭。

爸爸充滿懷念地告訴我,他小時候的濱江河是一條很乾淨的河流,河水清澈見底。夏天人們在河裡游泳、捕魚,歡聲笑語快樂無比,微風拂過河面,波光粼粼,十分迷人。一群群活潑可愛的魚兒三五成群的在河裡遊玩嬉戲,有時還把頭探出水來看看外面的世界。山上長滿樹林,樹木們都是穿著一身翠綠的衣服,就像給小山披了一身“綠裝”,鳥兒們在林裡安居樂業,一片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的。

近幾年,河的上游建起了工業園,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園裡的汙水和廢水直接排放到河裡;廢氣、灰塵也未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嚴重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你看,現在汙染正像惡魔無情地吞噬著河流和小山,魚兒和小鳥失去了本屬於它們的美好家園,人們也失去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幸福……

我鄭重地對爸爸說:“我不希望你小時候的‘家鄉’只出現在回憶裡,我要讓碧空永遠無瑕,青山永遠蒼翠,綠水永遠清澈,我希望下一次回來看到的是綠水青山、鳥語花香的鄉下。我也要到河裡游泳、捕魚……”。

爸爸笑了……

家鄉的變遷 篇5

家鄉的變遷作文100 ,998字

自1978年一位老人在會議上發表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位老人相繼在南海邊畫了個圈,此舉就揭開了我們推崇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序幕,而這位不平凡的老人就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爺爺。

至今改革開放已經40年,要說這變化有多大,我們大家都一清二楚,因為變化就在我們身邊,甚至還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時時在變化,處處有變化。

我記得爺爺和我說過:以前他擔任村裡的幹部,那時好像是村裡生產大隊的隊長。我聽著真的不懂,因為那是我第一次聽到生產大隊。後來爺爺告訴我:以前的村行政機構就叫生產大隊,相當於現在的村民委員會;那時的國家政權在農村的基層單位叫人民公社,相當於現在的鄉鎮政府。對於村委會和政府,我還是非常熟悉的。這個變化確實是挺大的!還有,我記得小時候耕地都是全家下地,純手工或是藉助牛或驢來幫忙犁地,一步一個腳印。現在只需兩三個人和一臺機器就可完成大片土地的耕種。機器確實促進了我們經濟的發展。

有一次,我無意中發現父親在外地旅遊的一張照片,看到他穿著一身純色的深藍色的中山服,還有一雙迷彩的解放鞋,還留著長長的頭髮,他身後是有些破落的三米多高的平房,只有清晰的兩個字—運城。我就忍不住的趕緊跑去問父親,父親說他們那時條件不允許,款式也單一,那樣的打扮在那時是很普通的,社會上也基本是那樣的裝扮。還有那時的火車站是很小的,有火車已經是不錯的了,甚至坐火車都很奢侈的。而現在,街道上各種衣服五顏六色,款式多種多樣,各式鞋子也是琳琅滿目,想買什麼隨性而挑。現在的火車也是處處可見,候車廳也是富麗堂皇,服務也是相當周到,還有可以網路購票,這更是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我的家鄉在一個小山村,小時候上學每天都是灰頭土臉的,因為我們走的都是土路,那時學校內除了教室,走到哪腳底踩的都是柔軟鬆散的黃土。記得那時每到晚上還經常停電,所以家家戶戶習以為常的都備有蠟燭,我經常就著微弱的燭光趕著當天的作業。而現在,每村每戶都通了公路,汽車能便捷地直達家門口。電網也更完善了,斷電情況也少了,就算斷電了,發電機也是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人們再也不用但心斷電了!

改革開放40週年,時時在變化,處處有變化。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能找出它變化的痕跡,行政更新、耕作方式的改變、服裝交通的變化等,都可見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生活的巨大變化!這一切都是我們美好生活的開始,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

家鄉的變遷 篇6

家鄉的變遷作文700 ,713字

時光飛逝,眨眼間,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間,中國的變化是非常大的。在我的身邊,也有很多變化,讓百姓也感受到了祖國四十年來的蒸蒸日上。

過年的時候,會聽長輩們說他們以前最喜歡的就是過年,因為那時候有肉吃,有新衣服穿。而如今,我們過年穿的新衣服,吃的肉都不算稀奇,因為平時就有。雖然這只是簡簡單單的,平常人家的見解,但我覺得,這就是改革開放的成果。正因為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才會提高,百姓的日子才會過的很好,大家才會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更加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

以前要去縣城,只能走著去,或者騎自行車去,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有公交呢。不僅很方便,而且還不會汙染環境。以前逢年過節的時候,街道上沒有很紅火,如今,每年的正月十五,街道上人山人海,鬧紅火的人很多,還有好多敲鑼打鼓、表演節目的人。改革開放真的為百姓帶來了很大的福利,讓百姓的日子過的越來越紅火。

以前的村裡都是些土房子,或者是窯洞,雖說冬暖夏涼,但是畢竟是有安全隱患的。現在不一樣了,平房一片一片的,還有樓房也成堆的蓋起來。縣城裡的樓房蓋的是越來越高,到處都有公園花園,為人們提供了很好的環境。改革開放的變化是無比巨大的。

以前的學校,學習環境不怎麼好,教師資源也不是很夠,教材也不是很全面。而現在,學生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老師也都是一流的,學習裝置也很多,輔助材料也很多,為學生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學習條件。改革開放為學生也做了很大的貢獻,給他們提供了更完善的學習環境。

18年已經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中國的變化很大,從那個懵懂的少年,成長為有經驗的青壯年。我相信中國將會更加繁榮昌盛,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奮發有為。我堅信中國將會越來越好,走向世界的頂端。

家鄉的變遷 篇7

家鄉的變遷作文600 ,762字

2005年6月,豔陽高照,路邊樹上的知了吱吱的叫個不停,熾熱的太陽閃耀得人睜不開眼睛,三個小女孩一人手裡拿著一根老冰棍邊走邊聊天,肩上的書包雖然沉重,但她們臉上的笑容明媚璀璨,和太陽相比也毫不遜色,那是我的童年。

那時村裡的房子都還是舊房子,各家各戶的大門上掛著斑駁的油漆,推開門會伴隨著長長的“吱呀”的聲音,賣西瓜的商販在聲聲叫賣中走街串巷,很快便吸引了許多大人,挑好西瓜後便開始了“拉大鋸”一樣的討價還價,真是一群可愛的人。那年的西瓜熟的剛剛好,多一分沙,少一分生,一塊接著一塊,吃的滿臉都是西瓜汁,樹下的陰涼地裡坐著幾個老人,他們手上和臉上爬滿了歲月的痕跡,手裡的蒲扇在一搖一搖中給炎熱的夏天帶來一絲絲涼意。晚飯過後的大隊院子裡總是有很多人、跳舞的、看跳舞的、嘻戲耍鬧、,擺攤的、好不熱鬧、吵鬧中顯現出幾分和諧。

村小學只有兩層教室,我們長大離開了,它也在成長著,現在也是三層樓高的小夥子了,而且學校裡的各類設施逐漸完備了,不再只有單純的乒乓球檯和籃球場了,教室裡也裝上了多媒體裝置,學生們的課間生活豐富了,老師們上課的方式也變得靈活了。不得不說,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生活水平在不斷地上升,教育質量和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這些變化包括但不僅有修路、蓋房、升學、飲食、醫療等各個方面。

在爸爸媽媽的記憶中,90年代那時,人們都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生活總不那麼富足,如果家裡孩子多的話,更是令大人頭疼,現在不一樣了,最近幾年來大部分的村民都蓋起了新房,裝上了液晶電視和大空調,在改革開放和科學技術的帶領下,人民生活質量更上一層樓,衣食住行樣樣滿足。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我看來是改革開放這一偉大舉措的真實寫照,他從四面八方滲入我們的生活中,不斷地做出改變,不斷地把國民生活推向更高的層次,不斷地使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家鄉的變遷 篇8

家鄉的變遷作文800 ,774字

燥熱的夏夜,我獨自漫步在街頭。一輛輛小汽車、摩托車從我身旁駛過,遠處的路燈照亮人們回家的路,歡快的音樂從廣場飄出,勞作了一天的人們正在街頭悠閒的談笑著、散步著,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幽香和幸福的氣息,這恰恰構成了一幅恬美的山村夏夜圖。我的家鄉真的變樣了,不再是記憶中那個荒蕪的影子了。

40年前,我的家鄉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小村莊,人們解決溫飽都很困難,街道很窄,街道旁搭建著許多臨時的住房和店鋪,許許多多的房子只是土木混合而成的泥瓦房。一到晚上,街上的行人就很少,昏黃的路燈將人影拉長,更顯得大街的寂靜與蕭條。一到晚上,人們早早的入睡了,遠遠沒有今天的繁華,更談不上什麼“夜生活”。而那時家鄉人的物質生活更可以直接用貧窮和困苦來形容。那時候,經濟發展緩慢,街上商店稀少,商品匱乏,買米、買肉、買布等都是憑票供應。能夠擁有一輛自行車、一臺縫紉機、一臺電視機(那時候的“大三件”)就是過上幸福生活的標誌。家鄉許多人的夢想就是能夠過上沒有鬥爭的安寧生活,能夠吃一頓飽飯。

改革開放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風吹綠了神舟大地,喚醒了我美麗富饒的家鄉,讓她煥發出來無限的青春與活力。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曾經的泥瓦房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大三件”已經家家都有,小汽車、摩托車已經滿大街的跑,更值得驕傲的還是村旁的高鐵站,每每有一輛動車從村旁飛馳駛過,我就想到了“中國速度”,對,這就象徵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驚人的速度飛速發展。

一個老故事,蘊含著一段過往;一組老照片,承載著一段記憶;一件老物件,濃縮著一段歷史。獨自漫步在這夏夜的街頭,我不禁遐想,假如沒有改革開放,家鄉會是一種什麼情形?我們又會在做什麼?感嘆之餘我還是感謝改革開放,讓我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讓我們享受上改革開放帶來的文明,富裕成果。我相信,改革開放的故事還會繼續延續下去,一直,一直……沒有盡頭。

家鄉的變遷 篇9

家鄉的變遷作文700 ,740字

她东港市,位於祖國遼寧省東南部,曾經只是一個港城小鎮,卻給予了我一個舒適的成長圈,如今的我身處異鄉,只能藉此文章來敘述我與她的故事以寄託相思。

我思念家鄉的那片海,是那片黃海哺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們一家人更離不開它。還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半月半年的見不到祖父的身影,但這不影響我們祖孫倆的感情,因為祖父最疼愛我,所以他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帶些稀奇的玩意兒,想想現在家裡留下最多的就是貝殼了。祖母見我對它們愛不釋手,就幫我用小錐子穿孔做個簡單的項鍊。祖父還會給我帶回來很多我沒有吃過的海產品,後來母親告訴我其實都是祖父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買的。

再後來,改革開放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祖父常常感慨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好時代呢?我講不出來那麼多美好的詞語,我只知道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因為父母都在我身邊陪我,他們靠著自己的雙手為我打拼出了一個家。值得一提的是家裡現在依舊離不開海,但父親不像祖父那樣,而是做起了水產生意。我卻覺得父親更累,每天為了能拿到好貨得早起,還要照顧每一位客戶不一樣的喜好。雖然他早出晚歸,但我認為這才是生活真正的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對全國人民的新年賀詞裡說過:“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父母都是兢兢業業、誠誠懇懇的老實人,前些年就在城裡買了房子,也把祖父母都接了去,因為城裡的醫療設施教育設施都齊全,再加上買東西,健身鍛鍊也都有地方,所以我們的日子過得挺精彩充實的。

縱觀全國,新四大發明享譽全球,我國經濟也位列世界前茅,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國防軍事力量越來越不容小覷,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展現出氣吞山河的強大力量。

我僅作為一個遊子,祝家鄉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富庶,創造又一新的改革開放四十年。

家鄉的變遷 篇10

家鄉的變遷作文100 ,1280字

時光荏苒,歲月悠悠,輾轉幾度春秋,改革開放已進入縱深階段,那些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過的事一次次被光陰拋棄,卻也在記憶裡一次次被重新撿拾起,它們像是提前約定好的,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輕輕叩開你的心門,那些被改革開放改寫了的歷史如紙張上躍動著的文字,紛紛闖入眼簾,叩擊著心靈。

一個晴朗的早晨,清脆的雞鳴打攪了祥和的夢境,睜開惺忪的睡眼,藉著破了洞的窗戶紙,望著鄰居房屋頂端參差的瓦片將陽光凝聚成一個斑斕的光點,聽著家裡的老黃牛將蹄子打在堅硬的黃土地上,那種舒適的音調,不小心讓我的耳朵偷偷懷孕,嘎嘎吱吱的老木門先是把一道光放了進來,明媚的光後面,滿臉皺紋的爺爺進門喊我起床,慈祥在他臉頰上的溝溝壑壑裡流淌。他將我一把拉起緊緊抱在懷裡,一隻手扶著我,另一隻手拿起那件我特別喜歡,縫了一個活潑的小鴨子的毛衣,小鴨子的地方原是一個結實的破洞,小鴨子是我心靈手巧的奶奶的傑作,她給了我所有童年的歡樂。和小夥伴們玩兒,這樣的一個奶奶滿足了小小的我一個又一個大大的虛榮心。

快樂不止如此,村裡隔三差五的集市,我衝爺爺撒著嬌,爺爺用他粗糙的大手從他吃飽了黃土的褂子裡取出幾張皺巴巴的角票,只把最小的一張給我,我揣著它去找小夥伴,我們一路唱著跳著,走著,笑著,在那條田間發白的土路上,灑滿了我們的歡笑,不知道走了多久,才出現了嘈雜的集市,簡單的小食品沒有花樣,我們每個人只用一角錢,買到了喜歡的零食,但那不能不說是一種簡單的快樂,吃著零食,我們調皮地擠進人群裡去看耍猴,並且不時得拍手叫好,集市上的糖人,麵人,栩栩如生,那些帶著草帽,挽著褲腿,挺著袖子,扛著鋤頭的男人,那些裹著頭巾,穿著花衣服,提著籃子的女人。我們只看見一團面在藝人的手機轉了幾個圈圈,跳了一段舞蹈,她們就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我們欣喜地拍手叫好。

那時候的玩具很少,零食很少,但快樂很簡單,這時候的玩具很多,零食也很多,但似乎還是無法滿足我們不斷瘋長的玩兒心。那些提起來都會臉紅害羞的童年的故事,永遠是自己那段回不去的過往。

滿足的微笑在臉上逗留,眼角還是溼潤了,此刻我站在家裡陽臺上很大的落地窗前,看著路上車來車往,豪華的商場,進出的人們絡繹不絕,汽笛聲奏響了城市裡一首專屬的交響樂,夕陽戀戀不捨地躲在了大樓的後面,夜幕在徐徐拉開,霓虹燈藤蔓一般爬上了這座城市,在五光十色的點綴下,城市的繁華不言而喻,如果不是一場意外的夢境,自己又怎會想到那個充滿泥土氣息,清新秀麗的山村,自己那個充滿幼稚回憶的童年。如今,那片厚實的土地裡永遠地埋葬著爺爺奶奶的屍骨,也埋葬了我的回憶。但那些過去在記憶裡永遠有如清晨綠葉上的露珠,以一種純潔簡單的晶瑩點綴著回憶。那冰箱裡的麵包,微波爐裡的牛奶,嘲笑著餐桌上蜷縮著的饅頭;五顏六色形式多樣的服裝靜靜地躺在衣櫃裡,爸爸勞動時偶爾穿幾次的布鞋自卑地在角落裡沉默著……

從童年到青春,十幾年間,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之下,萬物欣欣然張開了雙目,以蓬勃的姿態成長著,變化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變了,我也變了,依舊是湛藍的天,依舊是潔白的雲,不一樣的是藍天下的生活,站在雲端的中國。

家鄉的變遷 篇11

家鄉的變遷作文500 ,768字

我的家鄉─長子,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由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此得名。

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內,我的家鄉發生了巨大的變遷。首先就是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我還是孩童的時候,每家每戶做飯用的是煤火,房子是青磚房,沒有電腦沒有wifi,手機用的是諾基亞。出門的時候騎的是自行車偶爾還有幾輛摩托車。那時的天很藍,草很綠,夏天能在河水邊看到嬉戲的孩子,洗衣服的婦人,清澈的河水裡有結伴而行的魚蝦。而現在高樓林立,做飯的用具變成了煤氣灶和天然氣。4G時代來臨,電腦wifi普及智慧手機的普及,讓手機成為了人們不能離手的東西,手機滿電是現在年輕人所謂的安全感。現在出門大多都開汽車。河道成了垃圾堆積處,也沒有人再出現在河邊。

我對家鄉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條離家不遠的小河,夏天的時候和小夥伴在河邊嬉戲,冬天的時候在冰上滑冰,那是我小時候常去的地方,記憶裡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岸邊開始有成堆的垃圾,漸漸的垃圾蔓延到了河水裡,去河邊的也越來越少,我已記不清我有多少年沒有再去過那裡,曾經熱鬧的地方現在變得十分荒涼。這就是在發展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我的家鄉近兩年來在重建,把柏油路拓寬了好幾倍,增加了廣場的數量,擴大了綠化面積。由於我一年待在學校的時間很多,在家裡的時間比較少。回家後看到自己的家鄉確實變化顯著,以至於有的時候走在街上還會迷路。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鄉有著特殊的情感,我也不例外,看著它一步一步的發展,我很感慨,改革開放的40年成績顯著,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幸福。

改革開放以來,得益於黨的正確領導。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的幸福指數直線上升,我們要努力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家鄉的變遷 篇12

國一作文 ,1468字

每個人對故鄉的情感都是自然且濃烈的,因為這裡有生命最初的印記,論走到哪裡跟都在故鄉。越是離家遠,越是憶往昔,越是年歲長,越是念初心。

我的故鄉在吉林省白山市鴨綠江畔的一個小村莊,給我的印象中最深的,就是聽奶奶不斷地嘮叨家鄉在黨的政策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個週末放學回家,扔下書包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飯桌前享受著奶奶給我做得美味,這時的奶奶便開始了她的嘮叨:現在的孩子正享福喲,過去哪有這條件,我們出門走的是土路,出一趟遠門還要等好幾天的大客,有私家車的人家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到現在水泥路就鋪在家門前,出去走幾步便可以看見幾戶人家,門前停著這種車數不勝數,大家出行方便了,生活富裕了,這一切都是黨的政策的功勞,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致富方法。生活越來越幸福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每個週末回家,我都會發現家在變化。我在村裡讀的小學一年級,那時家鄉的人都將垃圾隨處亂扔,不是丟在河裡就是丟在路旁,不僅不美觀還汙染環境。每次走過垃圾堆旁都會有股刺鼻難聞的氣味,也沒有人制止。而現在我讀初一,在看家鄉,路旁都安放了垃圾桶,大家也自覺的將垃圾丟進垃圾桶。路旁正建起了綠化帶和排水溝,可喜的是每天早上都會有垃圾車將垃圾堆及時收走,還有清潔工來打掃街道,使街道一直保持清潔,空氣也更清新了。

前年,我家的老房子拆除,翻蓋了三間寬敞的琉璃瓦房,上樑的那天,鞭炮聲裡響著爺爺奶奶的笑聲。爺爺告訴我,我們家蓋的新房沒花自家多少錢,這都得益於國家的惠農政策。搬家的那天,爺爺高興地邀請鄉鄰喝了他珍藏了多年的一罈子酒,他在新房前後轉著,興奮地說著村子的變化:村子裡的人家之前住的都是土房,住磚房的人家屈指可數,衣服真是簡樸,自從改造革開放之後家家戶戶蓋起了磚房,搬進了新家,居住條件越來越好了,也買進了新傢俱,如液晶電視,電腦。穿著打扮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再是從前的單調陳舊了。大家穿的好,住的暖,吃得飽,日子越來越美滿,這可不都歸功於國家的政策和改革嗎?

記得兒時去鎮上趕集,只有一輛老舊的大客車,天黑了才能到家。一路上黑黢黢的,大客在顛簸,人在車上搖晃。車到站了,爸爸牽著我的手,藉助小手電摸索著走回家。那暗淡的光線顯得那麼縹緲於路上,石頭那麼多,光線那麼暗,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石頭絆倒,而如今村子的路兩旁都安上了路燈,夜晚不再黑暗。任你何時回家,小村從東到西都被這一盞盞燈照亮了,那燈光是那麼柔和,路人不再擔心。夏夜,我常常在晚飯後走出家門去散步,和朋友一起談天說地,有說有笑,還有老人聚在一起跳廣場舞,歡聲笑語在小村裡迴盪。

這些都是黨的政策帶來的變化,將我的家鄉建設得更美,而且變化的不只是設施,更是生活質量。

聽我奶奶講,她在我這個年紀時都去幹活賺工分,吃不到多少好吃的;我爸爸在我這個年紀都上山去打柴火;而到了我這一代吃的飽,穿的暖,這不用去做那麼辛苦的活兒,不用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這是多麼幸福的生活,要什麼有什麼豐衣足食。

過去,過年都是簡簡單單吃一頓團圓飯,得到點壓歲錢便是極其幸福的一件事;而現在過年時家家燈火通明,張燈結綵,鞭炮齊鳴,大家齊聚一堂歡歌笑語圍坐在一桌美味佳餚旁邊,這是多麼和諧幸福而又溫馨美滿的畫面啊!

家鄉的這些變化,都是國家政策所為。在黨的領導下,家鄉出現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耕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通”的日子早已來到。在黨的領導下,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長度還會有更大的提升。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中華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就在不遠的將來。

家鄉的變遷 篇13

國小三年級作文 ,904字

改革春風吹向神州大地,從黨的一大到十八大,中國從一個落後的國家發展成一個國力強盛的大國。在祖國的繁榮富強下,我的家鄉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安樂。

先讓我來說說“住”的發展吧。聽老一輩的人說,以前大家住的都是茅草屋,遮陽是可以的,但擋雨就要因屋而異了。每次颳大風時還得擔心屋頂的安全。生活好的人家牆有一米多是用磚砌的,剩下的用乾草和泥土往上砌,當然這是少數人才有資格做的事,其餘的人就只能看著眼紅了。

但改革開放後,這一切都改變了,中國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在政府的幫助下,我的家鄉也迅速發展起來。每家每戶的腰包都鼓了起來。如今,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樓房,還有不少人蓋起了別墅,生活那叫一個愜意啊。

再說“行”。聽爸爸說在我的家鄉,沒改革開放以前都是坑坑窪窪的土路,晴天還好些,但是一到下雨天,可真謂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我記得爸爸和我講過他小時候的故事。有次他去我姨婆家吃飯,其實姨婆家離我家並不遠,爸爸卻走了幾個小時。因為那條路崎嶇泥濘,又恰逢下著大雨,爸爸為了能到姨婆家吃上一段好吃的,就這麼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到了姨婆家,自己彷彿成了個泥娃娃。但自從改革開放後,這一切大有改觀。原來坑坑窪窪的土路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公路。現在去姨婆家就不用愁了,開上我們家的小汽車,無論颳風下雨,幾分鐘就可以到達。

現在,我的家鄉徐舍鎮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對環境的保護也沒有放鬆,寬闊的柏油馬路兩旁栽滿了一棵棵鬱鬱蔥蔥的香樟樹。樹上不時能聽到小鳥的歡唱聲。綠油油的草坪裡還有各色花朵拼成的美麗圖案。在休閒場所,那些飽經風霜的老人們如今都悠閒地坐在樹下喝茶、下棋,看著他們臉上綻開地燦爛笑容,我也跟著滿心歡喜。我的家鄉--徐舍,正在走生態環境、文明與經濟共同發展的道路。

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在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徐舍將會繼續以穩健的腳步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而我,也會為家鄉的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雖然我還小,但是我的夢想永遠不會變,將來我要讓我的家鄉--徐舍,變得更美麗!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家鄉的變遷 篇14

高一作文 ,1005字

那裡傍著小山,種滿了樹;那裡是鳥兒們棲息的寶地,是我們茁壯成長的沃土;那裡有一條清澈的小河靜靜地流淌……那裡——我美麗的家鄉——桂平市石龍鎮福平村。

不需要任何的點綴,一直以來,它綠得那樣單純,那樣可愛。那片綠,便是那各種各樣的果樹了。芭蕉樹那是多得不用說了,還有荔枝樹、龍眼樹、柿子樹……不論是哪個季節,鄉里人總少不了果子吃。每當果子成熟的時候,小動物們都不請自來了,它們比我們更早嚐到了美味的果子。看到那一個個已經熟透了的果子,有哪個人禁得住不咽口水呢?望著這一片豐收的果林,我不禁在心中自嘆:這美好的家鄉風景,如果能一直保持著就好了。你看,那一間間瓦房錯落在這片果林裡,只露著屋頂,在與樹的相互襯映下,顯得那樣寧靜、祥和。多麼美麗的一幅家鄉風景畫,叫人如何不由衷地讚歎!

家鄉的空氣自然是很清新的,偶爾還帶著點淡淡的花香。鳥兒們清脆的歌聲,喚起了沉睡中的人兒。當第一縷陽光斜射下來的時候,所有的鳥兒開始雀躍了。魚兒們也奈不住了,它們成群的在水裡嬉戲。那水是那樣的清澈,使得水底與空氣似乎只隔著一層無色透明的玻璃。

世界一直在變,我的家鄉也在一點一點的改變著。

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一棵棵樹被摧殘倒下,嘈雜的聲音吞沒了往日的歡叫聲,鳥兒們居無定所,那小魚兒呢?再也看不到它們嬉戲的身影了……一切都改變了,那些美好的回憶已經成了過去的風景。我的家鄉,已漸漸失去了美麗。

如今,家鄉已經沒有了往日寧靜與祥和的景象,它顯得一片狼藉。沒有了豐收的喜悅,只有一些失去了同伴的孤獨的果樹,仍然屹立在那兒,它們身上掛滿了傷痕,奄奄一息。鳥兒們也飛走了,去尋找一個更舒適而又寧靜的棲息地。建築樓房時的嘈雜聲在家鄉的上空久久迴盪……

沒有了那些可愛的鳥兒們,那裡靜得沉悶。沒有了豐收的喜悅,果樹上掛滿了傷痕,奄奄一息。在各條小路上,看到的滿是垃圾。風一吹來,那垃圾就漫天飛舞,彷彿來了一場巨大的風暴。那條清澈的小河早已不復存在,有的只是一條滿是垃圾的髒水溝。那水是那麼渾濁,那麼黑,散發著讓人作嘔的氣味,再也看不到那些魚兒了……

依然傍著小山,卻沒有了樹;那裡已不再是鳥兒們的棲息地,也不再是那肥沃的土地,那美麗的家鄉真的消失了嗎?

家鄉的變遷 篇15

國一作文 ,581字

我的家鄉在農村,我經常聽姥爺說他們那個年代的事,聽姥爺說,家鄉以前很窮很窮,村上到處是爛土牆,破瓦房,屋子裡既黑暗又潮溼,而且地方還很小。有的房子還是用石棉瓦、油氈和稻草搭成的,屋裡的地方全是黃土,時間久了,就被人們用笤帚掃出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土坑。下雨天,院子裡,村道里全是爛泥巴,一腳踏下去,鞋子就陷在裡面拔不出來了。人們做飯燒不起煤,一年當中,大部分時間燒的是玉米稈和爛樹葉。下雨天,房子經常漏水,冬天擋不住風。儘管把土炕燒的很熱很熱,但刺骨的寒風從四壁透進來,凍得他們耳朵發麻,不得不把頭埋進被窩裡。被窩裡的空氣不好,凍得他們晚上都睡不好覺。

現在可好了,家鄉這十幾年簡直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破草房、土瓦房變成了用紅磚砌成的大磚房,屋裡屋外和村上的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了,有的屋子裡還鋪上了亮光光的大地磚。人們的住房都很寬敞,有客廳、廚房、衛生間,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房間。燒水煮飯再也不用燒玉米稈了。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再也不用那黃泥水做飯、洗臉了。寬闊的石灰路兩旁,也安裝上了路燈,晚上路燈亮起來的時候美麗極了。

人們也都有了錢,有好多家庭都裝上了電話,用上了電飯鍋、電冰箱、洗衣機,有的還買了大沙發。家家戶戶都買了大彩電,家家戶戶都是專業戶,有果園、菜園和蔬菜大棚,每年收入近萬元,人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我的家鄉變化真大啊,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變遷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870字

這裡,人傑地靈;這裡,水肥魚躍;這裡,物阜民豐。這裡就是我的家鄉——滇國故里,山水江川!

翻開《江川縣誌》,就打開了一個個塵封已久的故事,曾經的輝煌和今夕各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歷歷在目。

記得在上幼兒園時候,我和父母去龍街麥沖走親戚,坑坑窪窪的土路讓我們舉步維艱,更別說坐公交車了。而今,整個江川區村村通水泥路,公交車、計程車和新能源汽車全區貫通,道路兩旁都裝上了太陽能路燈,人們出行方便。車道兩旁綠樹成蔭,鮮花遍地,好似在畫中游玩!

道路的暢通,帶動了農業的發展。以前我的爺爺奶奶種花菜,花菜成熟時要用籮筐挑到很遠的鎮上去賣,勞累不說,而且還不能賣個好價錢。如今,爺爺奶奶種的蔬菜成熟時,只要打個電話給收菜的老闆,老闆就直接把車開到菜地裡收菜,誰的錢給得多就賣給誰,簡單、快捷、省人力,還能保證賣個好價錢!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更深入地打開了古滇國那段塵封的記憶,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而牛虎銅案就出土自家鄉這裡的李家山。睿智勤勞的家鄉人以此契機,建立了很多青銅器工藝製品廠,培育了多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最大的、工藝水平最高的斑銅屏風就出自我的家鄉工藝美術大師之手,還擺進了人民大會堂。各種青銅作品遠銷國內外,讓家鄉的青銅器發揚光大,家鄉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外地來的遊客也多了。前幾天我去李家山遊玩,還看見通往李家山的石臺階非常乾淨,石階的兩旁古樹成蔭,還建有古滇風格的休息亭,石階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家鄉人與他們熱情交流,介紹著家鄉的風土人情,遊客們高聲稱讚著家鄉的美好!

家鄉的工業也在飛速發展,再也不是從前無名的小工廠,裝置簡單,產品單一。如今,家鄉的工業已達到國際水平,直升飛機的組裝、農業機械、電動車等就在家鄉的龍泉山工業園區生產。

我的家鄉從簡一的道路到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從單一的勞作方式到現代化的營銷方式,從簡單的小工廠作坊到國際化的企業,這一系列的變遷,無不彰顯出家鄉的飛速發展。

我的家鄉,哺育我的地方,願您永遠繁榮昌盛!

家鄉的變化 篇17

國一作文 ,745字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如畫,民風淳樸又有上進心的好地方……”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家鄉時,我都會自豪地回答。

記得小時候的家鄉被別人稱為“不值錢的廢地”,可現在它卻是一塊散發著光芒的寶地。為什麼這麼說呢?相比以前,我現在的家鄉變化了許多!就簡單描述一下吧。

以前,村中的路崎嶇不平,路面上許許多多的坑窪,滿路的沙土被風一吹,直迷人的眼睛,特別是下雨天,每當我放學走回家時就犯愁,一路上泥濘不堪,一不留神就要摔個“嘴啃泥”,每當回到家,滿腿都是泥點子……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家鄉的泥濘小路搖身一變成了瀝青馬路,再也沒有坑窪的小水溝了,筆直的馬路從頭望不到邊際。要是下雨天,我赤著腳,打著花傘,嬉戲在通往回家的大道上,馬路上泛起一層薄薄的水花,留下了一串串歡歌笑語……

再看現在住的房屋,大大的房門,寬寬的屋子,一間一間的房子赫然聳立,完全沒有了以前的樣子。聽奶奶說,以前住的都是茅草屋,夏天裡面漏雨,冬天裡面透風,生活艱苦極了;每天吃的是那各種野菜、糠與地瓜乾子,遇上節日吃頓好的……聽完奶奶的話,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野菜、糠,現在家禽牲畜都不吃的東西是他們唯一的食物,再想想現在,白麵饅頭、大魚大肉、各種各樣的糕點、甜食,食物多麼充足,我們現在所過的日子與以前相比,是有多大差距呀!

現在村裡建起了許多工廠企業,就連以前的“懶漢”也當上了總經理,全村的人各有各的工作崗位,每人都安居樂業,生活幸福。

看著村裡這麼大的變化,我不禁感慨萬千:有了黨的照顧,全村人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貌變新了,腰包變鼓了,生活變好了……這不僅讓我對村中的變化感到佩服,也對全社會的變化充滿了敬意。有了黨的政策在,我們如小草有了太陽的關懷,小鳥有了天空的關懷;有了黨在,我們如鮮花更豔了,小草更綠了,陽光更燦爛了。

家鄉的變化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885字

群山環抱的山莊—崑崙,是我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

聽爸爸說過去住的是土屋草房,家鄉的路是土路一點都不好走,和城裡的泊油路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更另人難已忘懷的是,風一刮路面上立即塵土飛揚,周圍一片黃沙落在人的身上,於是真正的‘黃種人’出現了。窩窩頭是家鄉人以前賴以生存的食物,這種窩窩頭不和現在窩窩頭一樣,那時候一天吃三頓,而且不好吃,如果不吃餓的你頭就發暈眼花,什麼也幹不成。

在當年,擁有一輛自行車代步,已成為了人們追求目標。人們那時穿的衣服都有補丁,以前有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連鞋子都是靠自己那雙靈巧的雙手做出來的。

孝婦河是我們家鄉的母親河。它蜿蜒曲折地穿過崑崙。過去清清的河水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爽氣息,河邊的小草像一層毛茸茸的綠毯,柳樹像隊隊俏美的小姑娘,羞羞答答的照著鏡子,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一群小魚在淡紅色的卵石中嬉戲追逐,還不時的游到水面吐幾個小泡泡,見到有人來了,又迅速地鑽到水底。可是在近十年來,隨著家鄉工業發展,河面上漂著一層黃白色的泡沫,骯髒的河水夾雜著垃圾汙垢順流而下,空氣裡充滿了難聞的怪味。為了讓河水更清,我們家鄉政府實施雨汙分流,孝婦河景觀改造和氧化塘人工溼地三大工程以後,我們的母親河漸漸的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隨著鄉鎮企業迅猛發展,現在整個崑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破草房,早已改建成高樓大廈了。當年坑坑窪窪的土道不見了。寬闊公路縱橫交錯,四面發達。在平整的泊油路上,車輛穿梭來往,川流不息。道路兩旁是挺拔的垂柳。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走進了每家每戶。工廠等企業先後建起,各村都建設了小廣場給居民一個娛樂和鍛鍊空間。農村也該起了小洋樓,大多數阿姨叔叔騎上了電動車,摩托車,有的還買了小轎車。富了的人們並沒忘記那曾經為崑崙做出貢獻的老人們,為了讓他們無憂無慮的安度晚年,他們建起了敬老院。就連百姓放桌上的食物也有了巨大變化,一前一日三餐很少有肉和雞蛋,過生日的時候才能品嚐到,可現在呢!幾乎每天都是大魚大肉,食物豐富多了。

家鄉的人變了,地變了,交通也變了,改革開放就在我們身邊。

家鄉的變化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584字

我的家鄉在農村,由於路途遙遠,已有幾年沒回去了。今年爸爸媽媽帶我回奶奶家過春節,我是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放鞭炮,難過的是那裡的條件我很不適應。

以前,家鄉的人都很窮,吃的是粗茶淡飯,根本談不上什麼營養,不到春節很難吃上一頓肉,住的是又低又矮的破爛泥土房,碰到雨天更糟糕,簡直無法走路,就連晴天也叫人煩,風一吹,漫天飛揚的塵土,好像起了沙塵暴。由於交通不便,我每次回家叔叔都得騎車到離家很遠的車站接我們,然後帶著我們走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自行車的顛簸,彷彿把我的五臟六腑都給顛了出來,現在想起來還決得難受……

“嘟嘟嘟……”汽車的喇叭聲把我從回憶中驚醒,爸爸說:“快到奶奶家了”。我開啟車窗往外望去,只見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兩邊各有五六米寬的綠化帶,綠化帶邊上是排排鑽天楊,在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麥苗的映襯下簡直美極了,如果是夏天的話,花兒開放肯定要更美的。

在柏油路的盡頭,是我們的村莊:整整齊齊,漂亮的磚瓦房,連小巷也不是泥土的,我高興得讓爸爸停車,一路小跑回到奶奶家。

我現在非常喜歡回家鄉,它是一次次帶給我驚喜。這不,國慶節我又讓爸爸帶我回去了,和春節時相比,又是一番不同的滋味:我的家鄉不僅在物質生活上發生了變化,而且精神文明也變化不小。這一切的變化都離不開黨的改革開放的富民政策。我想,在十七大春風的的吹送下,再過幾年,我的家鄉會變得更加美好。

家鄉的變化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0字

今天,我寫完作業後,和爸爸、媽媽看了一期關於農村的節目,我突發奇想:我已經半年沒回老家了,該回家看看了。前幾天聽奶奶打電話說,家鄉的變化很大。所以我就央求爸爸回家看看奶奶,爸爸說明天就是星期天,準備去奶奶家。我聽了心裡感到特別的高興,憧憬著家鄉的變化。

到了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吃完了早飯,和爸爸坐上了開往奶奶家的公共汽車。在路上,我看見路兩旁的的白楊樹,亭亭玉立地站在那裡,象一個個哨兵一樣站立在兩旁。高大的楊樹下面是一簇簇的菊花迎風搖擺,好像在歡迎我這個遠方的故鄉之人。

一進村子,我眼前一亮,原來那條高低不平、彎彎曲曲的小路,現在變成了一條寬闊、平整的柏油馬路。如果在下雨,人們再也不用為下雨難走而發愁了。路兩邊種上了蘑菇形狀的槐樹,還有爭奇鬥豔的月季花。原來村子中央的茅草破房不知跑到哪裡去了,而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又寬有平的的廣場,到了晚上,那裡燈光迷人,老人們在那裡聊天,年青人們在那裡跳舞、扭秧歌,孩子們在那裡嬉戲、玩耍,這裡真是熱鬧極了。

到了奶奶家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奶奶家南邊“一片綠色的海洋”,四周是高高的楊樹,中間是綠油油的棉花和玉米,還有爬在架子上的西紅柿,上面結了許多又大又紅又圓的西紅柿。原來這裡是成片的野草和一大堆垃圾,現在卻變成了奶奶家的聚寶盆了。奶奶給我摘了幾個大大的西紅柿,然後領著我來到裡院子裡,說:“咱們家和大城市一樣了,也用上自來水了。”原來那又苦又澀的壓水井,現在已經趴在那裡睡著了,換成了又清又甜的自來水了。

家鄉的變化真大啊!家鄉的路寬、水甜、景好、人更美,這裡有新鮮的空氣,還有那湛藍的天空,我愛家鄉的景色,更愛自己的爺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