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習俗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習俗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619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民風民俗。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我的家鄉在運城,運城的晉糕,拌菜,甚至是笑話都是出了名的。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我們運城的旺火。

旺火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歷史悠久的風俗習慣。以前,人們用大塊的煤炭壘成塔狀來點旺火,而現在呢,我們運城有些地方換成了柏樹枝。傳說,孫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太上老君大怒,辱罵了孫悟空,孫悟空不服,一棒打碎了太上老君用的八卦爐,其碎片灑向人間,所落之後,燃起熊熊大火,玉皇大帝派托塔天王拯救人間,天王將他的寶物玲瓏寶塔化作無數小塔飛落人間,將烈火及濃煙統統收回。人們為紀念此事,便在每年除夕或初一點起塔狀烈火,即稱旺火。

每年過年,我們回到家鄉,爺爺早已準備好了柏樹枝。除夕晚12點整,我們全家人都要圍在柏樹枝堆前,由爺爺來點。先點燃一張紙或其中一根柏樹枝,將其塞入柏樹枝堆中,儘量引燃柏樹枝堆,然後來回翻動,挑動,將所有柏樹枝都點燃,全部點燃後,所有人可圍著旺火席地而坐,為新的一年中的自己祝願,也可圍著旺火放一圈鞭炮、煙花。跳動的火光在絢麗的煙花和“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顯得格外美麗、明亮。這熊熊燃燒的旺火,寓意我們在新的一年裡運氣會一年旺盛。家業、事業會興旺發達,福氣東來!

我的家鄉還有許多民風民俗,如貼門神,掛燈籠等。知道了我家鄉的民風民俗,你家鄉的民風民俗又有哪些呢?快來說一說吧!

家鄉婚俗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4字

在我們家鄉最熱鬧的就是結婚了。

結婚之前,男方要給女方送聘禮,這聘禮中一定要有鵝和半頭豬,“鵝”的意思是說女方像天鵝一樣美麗;豬,兩家人一人一半,意思是說,他們兩個要和和美美,永不分離。當然女方也要給男方回禮。這禮中一定要有一個小桶和兩床被。“小桶”的意思是永結同心。被子上一定要有兩隻鴛鴦它象徵著男女兩方百年好合。

在新娘出嫁前,一定要有其兄弟背上車。如果無兄弟,那新娘便要踩在桂花糕上,這是因為不能讓新娘腳沾孃家泥土,帶走孃家財氣。等女兒走出十幾米後就要向外潑一盆水,這就叫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祝願女兒永遠純潔如一汪清水”。

在新婚之日,桌上一定要擺著花生,桂圓,棗子,蓮子。來喝喜酒的人一般都會帶這些東西,意思是祝新娘早生貴子,子孫興旺。

男女新婚後第三天要回門看望父母。在吃飯時,如長輩給新姑爺夾菜,就一定要吃完,否則就是對長輩不敬。若新姑爺實在吃不下,就要按“吃不了,兜著走”的說法,將菜倒進新姑爺的衣袋中,這目的就是要看新姑爺失態的樣子,以此逗樂。另外要將胭脂,口紅等強抹在新姑爺的臉上,而且不許洗掉,這種玩笑不分長幼,新姑爺不許生氣。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結婚習俗!

家鄉民俗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905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家鄉,不管是柔情似水的江南,還是粗獷豪邁的東北,不同地方都有不同民俗民風,傣族有潑水節,彝族、白族有火把節。而我的家鄉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它就是具有“千年古縣”和“三聖之鄉”之稱的——湯陰縣。

可能大家並沒有聽說過這座小縣城,沒關係,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去感受一下我們家鄉的鄉風鄉俗吧!

說起廟會大家都並不陌生,相信每個地方都有新年廟會,而我們家鄉每年都會為了紀念岳飛在岳廟街,舉辦熱鬧非凡的廟會。在這一天整條街上都會熱鬧非凡,這麼熱鬧當然不會少了民俗節目,跑帷子、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背閣、抬閣、小車旱船等各種民俗表演活動讓你眼花繚亂。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也會攜親伴友走上街頭品美食,觀賞節目,在充滿快樂的節日氛圍中感受民俗文化獨特的魅力。

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當屬湯陰“帷子舞”。它是活躍在豫北地區的一種古老的舞蹈表演,又稱經緯舞,家裡人都叫它“跑帷子”。聽家裡老人講,跑帷子是春秋戰國時代將士為紀念齊桓公的愛妃長衛女而舉辦的祭祀活動,這一王室祭祀活動不斷髮展而演變為模仿排兵佈陣的娛樂活動,而後又被髮展為寬泛的鄉民求神拜廟,歡慶節日的娛樂性活動。

跑帷子活動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表演者會手持一根兩米多長的木杆,頂端紮上帷帽,周圍掛上五彩繽紛的綵帶及銅鈴,100名舞者隨著鼓聲不斷變換出百餘種陣勢,氣勢磅礴。舞蹈表演時,帷子手踏著鼓點屈膝、微蹲做小步跑,有節奏的來回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綵帶河銅鈴就會顫動一下,發出叮鈴叮鈴的響聲。舞前“龍頭”開道,舞后“鳳尾”告終,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龍鳳呈祥”不謀而合。2000年以來,湯陰縣加大了對帷子舞的保護力度,並且於2008年2月“帷子舞”被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便是我家鄉具有特色的民俗節目,只是聽我講大家肯定無法感受到它的魅力,如果有時間,希望大家能夠走進我的家鄉,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我的家鄉風俗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728字

今天,我和大家講下我們家長過年的風俗。

相傳很多年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經常打擾村子,後來有個聖人告訴鄉親們,“年”怕鞭炮、紅色,只要誰家沒有,“年”就會到誰家去。所以現在挨家挨戶們都會在自己門口貼上紅色樣式的福字。我們不僅要做這些,還要祭拜、登山。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步步高昇。不過放煙花是我們小孩的最愛了,五彩繽紛的煙花“啪啪”響著,這時,我們就會陶醉之中,過好久都沒有反應過來。

欣賞了“煙花晚會”後,我們就要一大早被叫醒,更糟糕的是要登一天山,一家人在長輩的陪同下,開始向山頂前行。這次我跟爸爸打賭過,我要成為第一個登上山頂的人,為了我的諾言,我充分做了準備,帶上我足夠的物質出發。我踏著輕快的步伐,奮勇向前,一會兒功夫,我的家人都被我甩到了後面,連人影都看不見了。山路十八彎,以耗盡了我的力氣,心底在想還有多遠呢?離山的頂峰還要多長時間呢?我的精力還能撐多久呢?正當我在思索的時候,隱隱約約聽見爸爸他們的喊聲,更能清楚的聽見媽媽在叫,你慢點兒,勻速前行,才能抵達終點。我心裡暗暗在想,今天的第一名,可能要“泡湯”了,當我垂頭上氣時,爸爸拍拍我的肩膀,小夥子加油!突然,信心百倍,精神抖擻。拿出了在運動場上堅持不懈,堅持就是勝利的精神,向著我的目標繼續出發。山路雖然不平整,但我有信心,有耐心,肯定會成功,一串串的聯想,把我帶到了山頂。哇!山頂好美呀!我成功了一次,我是第一個登上峰頂的。爸爸便在身後,預祝我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一次難忘的登山,一件記憶深刻的故事,讓我永遠忘不了。

家鄉的習俗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03字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陣陣爆竹聲中送去舊歲,迎來新年,這讓我對自己家鄉的習俗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與認識。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村莊,那兒的風景特別美麗。走進去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做月餅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扭秧歌了。

傍晚時,村委會廣播裡就會召集村裡的男女老少到廣場上扭秧歌。不一會兒工夫,人們便陸陸續續地來到廣場上,廣場上頓時便成了人的海洋。這裡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一些小販們在人群周邊支起了小攤床,準備買一些小孩子們喜歡的零食、燒烤、玩具,應有盡有。

聽!那邊的鑼鼓敲起來了,人們也跳起來了。鏗鏘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多麼和諧美麗的一幅圖啊!隊伍四周圍滿了觀眾,他們一邊看一邊嘮著家事,自在悠閒。嗩吶不時變換著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跟著變換著……

現在,秧歌已經成了這個村子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至今為止,秧歌已經在方圓十幾裡的村子裡出了名,還會有一些人千里迢迢來觀看呢!啊!家鄉的大秧歌,那就像陳年的美酒。

我愛我的家鄉!當然,我更喜愛家鄉的大秧歌!

家鄉的習俗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434字

大家好,我是個漢族小女孩!我的家鄉在江西,對於家鄉的習俗,我非常瞭解。今天就讓我來跟你們說說吧!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例如: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等許多節日暗示著團圓,但有一個節日卻讓人思念自己的親人,這個節日便是清明節。在清明節這一天,我們要去掃墓,要給逝去的親人送花,表示對他們的緬懷。想想這些,不免內心有些許感傷。

我們漢族的大多數建築,既簡單而又不缺失美觀。在我們這裡的縣城,大家同住在一幢大樓裡,我們把這個很多人居住的地叫做小區。而在鄉下的話,就不是這樣的了。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幢屬於自己一戶人家的房子,雖然沒那麼大,但卻顯得十分溫馨。

在我們漢族的家鄉,美食也是不可缺少的。有龍蝦、螃蟹、貝殼、肉類、米飯……這些都是我最愛吃的食物,它們都十分的美味可口。唯獨遺憾的是沒有蒙古族那裡那麼新鮮美味的牛奶。哈哈,不過還是很喜歡我的家鄉。

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自己的特色,我是陳雨薇,一個地地道道的漢族小女孩!歡迎來我的家鄉玩,我想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的!

家鄉的習俗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4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會有不迥的新年習俗,讓我來帶你們走進我的家鄉-陸河,這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走進家鄉的新年習俗。

按照我們這裡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開始的。那忙碌的景象簡直無法形容,臘月,人們要大掃除一次,要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一塵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東西掃走,企盼來年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過了初旬,大家更忙,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趕做年夜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到處玩耍,爸爸在門外巾對聯,我幫媽媽貼”福“字。

膠水已經?{好了,剛要貼上雲的時候,媽媽急忙阻止我,並且說“貼反了,福倒了,福這就應該倒著貼嘛”,聽媽媽一說,我便馬上將福字倒過來貼,彷彿一刻也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貼好了,就要準備年糕、雞、酒給神拜年,拜完後就直接吃團圓飯,桌上瀰漫著各種菜的香味,爸爸也不惜拿出自己最富貴的酒,看樣子是準備大幹一場了。菜到齊了,大家都歡歡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地品嚐著年夜飯,一大家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的。

這天,除了很少的小孩,很少有人睡覺,因為要放開門炮。絢麗多彩的煙花飛入了漆黑的天空,彷彿天空長著一朵花,把天空照亮,勾勒出一道美麗的風景。誰能說除夕不是最美麗的呢?

我愛我的故鄉,我更愛家鄉的除夕夜。希望你們能來我的家鄉玩,我也樂意當你們的嚮導!

家鄉春節習俗 篇8

國一作文 ,637字

我有一個可愛的想家,那裡有許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純潔,農民栽的稻子是最燦爛的。這麼美好的故鄉也有它的習慣,也有它的習俗。

特別是春節的時候,一早上家家戶戶都起床刷牙、洗臉、疊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著再去準備早飯。一般來說春節的早飯和平常一樣,不需要很豐盛。對了,早上,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這是我們家鄉習俗之一。吃飯之前還要放鞭炮這也是我們家鄉春節習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豐富,幾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種菜,那便是魚。因為人們知道“年年有魚”嘛。每年春節都要有魚,所以少於也成為家鄉春節的一種習俗。無論哪一頓飯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隨著鞭炮聲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飯。其實純潔的這一天,全世界都應該在這一天辦大喜吧,這應該不算進去的。

晚上,對於每一戶家庭來說是最開心而又幸福的時刻,因為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餃,而且水餃裡面還包錢,這也是家鄉春節習俗。而且聽家人說,如果,孩子吃到錢便會學習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錢,就會發財有很多錢;如果老人吃到錢,就會使他們延長年壽。家鄉的春節習俗好有趣呀。吃完飯後還要放煙花,這也是家鄉春節習俗。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的煙花,好開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鄉春節還有一個習俗—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我也要到了好多錢,真高興家鄉有這麼多的春節習俗。

算一算,家鄉有哪些習俗:放鞭炮、吃水餃、貼對聯、放煙花、燒魚、給壓歲錢。哇、這麼多的家鄉春節習俗,好愛我的家鄉,好喜歡在家鄉過春節呀!

家鄉的習俗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458字

中國是一個大國家,由許多許多的城市組成,每一處地方的食物不同,語言不同,習俗更有差異。

每年快到春節,人們都要以各種方式祭奠自己的祖先。我土生土長的徐州有這樣一個慣例,把一張張的黃紙折成一個錐形,用線一個一個串起來,還會把一片片金黃色的紙疊成一個個大元寶。最後再成袋成袋的將這兩樣東西燒給祖先。每到快要上墳的時候,媽媽總是為這事“犧牲”好幾天。而在連雲港,這一切都不需要費太多的精力了:先買來一沓子黃紙。將黃紙分成二三十張一摞,用底面是一個古代銅錢狀的“紙鑼子”,像蓋章似得把“銅錢”刻在紙上,最後再將這些黃紙分散成扇子狀,這些工序完成以後,我們就能帶上酒肉飯菜去祭奠祖先了。

春節期間,我們也不能光祭奠祖先,還要熱熱鬧鬧的圖個吉利呢!

瞧,那高高的、挺挺的,站在寒風裡的叫“搖錢樹”。顧名思義,就是搖一搖就能掉下錢來。我每次回老家,都會在每家每戶的院子裡看到這些挺拔的“搖錢樹”。爺爺每年都不惜花大價錢買來又高又茂盛的“搖錢樹”,希望我們全家都能發大財,行大運。我家鄉的習俗十分有趣吧,有空兒,你們也來親眼看看吧!

咱家鄉的習俗 篇10

國一作文 ,900字

重慶,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人口最多的大城市。許多人認為,在大城市過的節日,習俗沒有在農村過得那麼“有聲有味”。中秋節,農村的月光總是比城市的皎潔;重陽節,在農村輕鬆就可以找到的山嶺和茱萸;但在城市中已變得奢侈;在元宵節,農村獨有的鳥叫,元宵節才過得更有情趣等等。但是,在我心中,重慶過春節時也有著一種獨特的風味。

春節,熱鬧非凡,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迎接春節的到來。遠遠望去,一幢幢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燈光,這燈光不是一般的色彩,而是五彩斑斕的,將春節的到來和團圓的喜悅如春雨般—“綿綿情義”灑向了大地。

在春節這場“戲劇”中,主角的位置非鞭炮莫屬了啦!在小區裡,總會不時發出震人心扉的爆竹聲,讓人心潮澎湃。放下手中的作業,帶上老爸老媽,一起到樓下小區指定放鞭炮的地兒玩上幾回合。瞧去!一發接一發的煙花如飛天銀龍般直衝雲霄,一個個爆竹如曇花一現,照亮我們的心靈。相信在這麼強大的力量下,被天神鎖進深山的“年”肯定不會再來禍害人間了吧!

春節,不論是什麼地方,做著怎樣偉大事業的人們,總是會回到家中,與家人,親戚朋友聚一聚。每到飯點,走廊上的酒肉味沁人心脾,讓人防不勝防,垂涎三尺,真想對那些美味“大開殺戒”。吃完了晚飯,五湖四海的朋友,親人們開始在一起談天說地,聊家常,其樂融融。夜深了,我們連睡覺的影都還沒有。

說起春節,怎麼可以少了“壓歲錢”這出壓軸戲呢?每當孩子們收到長輩們用紅包裝滿祝福的沉甸甸的“壓歲錢”的時候,心中別提有多高興了。同時,為了表示對長輩們的敬意,我們做兒女的也不望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婆這些至親獻上一杯熱茶。

春節就如浮雲朝露般悄然而去了。但是在正月十七的夜晚,孩子們面帶微笑地睡了,你別問這是為什麼?因為在那“壓歲錢”的保衛下,在新的一年中會平平安安;父母也面帶微笑地睡了,你也別問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相信在晚輩那飽含溫情的茶水的祝福下,新的一年必定會一帆風順。

中國古代文化不僅僅是傳統的習俗,而是一種精神文化。小時候愛春節,為的是那些讓人愛不釋手的壓歲錢;現在愛春節,為的是與家人們多聚一聚,多聊一聊,發揚一種孝、禮、敬的優良品質。

家鄉的習俗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字
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https://wWw.ZuoWen8.com/a/346885.html

家鄉的三月三習俗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631字

在不知不覺中,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殺鴨、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前夕,外婆就把剛採來的紅藍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第二天清晨6點,外公外婆早早就起來了。外婆先用芭蕉葉包好竹筐的內部,然後再把浸泡好的五色糯米放進竹筐裡。接著,外婆又用一片芭蕉葉遮好竹筐的頂部,再把竹筐放在灶上蒸。1個小時後,我們也起來了,這時,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也已經蒸好了!我們一個個拿著碗,爭先恐後地拿糯米飯。我要了五種顏色的糯米飯,弟弟妹妹們呢,則是隻拿自己喜歡的顏色的糯米飯。過了一會兒,我們就把碗裡的糯米飯都吃完了,我吃得最快,雖然我要了五種顏色的糯米飯,但我每一種只要了一點兒,五種糯米飯湊起來也只有一個糯米飯糰的大小。

就在我們吃糯米飯的時候,外公和外婆就已經殺好雞、切好肉了。半小時後,我們整理好物品後,就上山掃墓了。當我們到達墓地時,眼前卻是一堆又尖又長,又密又多的雜草。我的大舅、二舅、三舅都拿起鏟子和鐮刀除草,過了一會兒,草就被清理乾淨了。緊接著,外公把吃的東西都擺在墓前,然後,拿出紙錢分給我們,讓我們用小石頭把紙錢壓住。壓完紙錢後,三舅就把一大把香點燃,然後給我們每人3根香去拜墳。最後,外婆又讓我們吃雞蛋,別的地區都是吃彩蛋,我們卻是雞蛋。

我想:人們為什麼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預示著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願我們小孩趕快長大,健康成長吧。

家鄉的習俗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428字

我的家鄉在山西,那裡盛產煤炭。那裡過年的習俗很有趣。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

早飯過後,家裡的男的就去貼對聯,女的就在家裡做飯。我和哥哥一起去貼對聯。他們那裡貼對聯不用膠帶,用一種叫漿糊的東西。我們把對聯抹上漿糊,端端正正地貼在門上。紅豔豔的對聯很喜慶。

正在這時,爸爸在家裡已經把紅燈籠準備好了,掛在了門框上。

快開飯時,爸爸從家裡拿來了一些磚。我很好奇,這是幹什麼呢?原來是要做個火爐,晚上點上火,願明年紅紅火火。

我一進家門,就看見大媽正在做年糕。只見大媽把豆沙放入面裡,捲成一個卷。我們一定認為下一步是用刀切,那就錯了。這裡不是切年糕,而是割年糕。用什麼割呢?找來一段白線,然後抻直線,放在年糕上用力向下割。把年糕割好,放入鍋中炸。就做好了香噴噴的年糕。

初一,大家爭先恐後地來到山上的廟中。我們也去了,願自己風調雨順。我們每個人領了一條平安繩,興高采烈地下山回家了。

家鄉還有好多風俗,我就不細說了。如果你感興趣的,可以來我的家鄉親自體驗一番。

家鄉的春節習俗 篇14

國小四年級作文 ,894字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春節是寒假的開始,是在美味佳餚裡流連,是拿壓歲錢的日子。而對於大人們來說春節又是一個忙碌的開始……

中國人的春節不同於外國人,在外國1月1日元旦後便是新一年的開始,而在我們中國,到了農曆正月初一才算真正的過年。當然,在中國每一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是不同的。

就拿我們餘姚這個魚米之鄉來說吧。農曆中的最後一天被稱之為“除夕”,在這一天裡,全家人要坐在大圓桌前吃一頓年夜飯,寓意“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餐桌上都要留下一條魚,寓意“年年有餘”。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1983年央視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已成為了中國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是每年除夕夜必看的電視大餐。)華麗的舞臺上火紅的燈籠高高掛起,絢麗的紅綢在半空飛舞。雅俗共賞的相聲讓人開懷一笑,驚心動魄的雜技讓人嘆為驚止,宛轉悠揚的歌聲讓人縈繞耳畔,優美動人的舞蹈讓人浮想聯翩……當螢幕上出現一個個跳動的數字—“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新年的鐘聲在此刻敲響,十三億中國人民一起歡呼起來,窗外的禮花似乎在為新一年的到來而歡呼喝彩。天空,在那一刻不再是一片黑暗的,禮花把它照耀得是如此絢麗多彩。在那一刻我們也又長大了一歲,以更加矯健的步伐邁向我們的黎明……

辭舊迎新,當太陽迫不及待地探出腦袋要在這新年的第一天散發出他無窮無盡的光芒時,勤勞的人們已經在自家的門前貼上了春聯、貼上了“福”字。當然這貼春聯和貼“福”字也有很多的講究:由於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文徵明的《拜年》: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還有林伯渠的《春節看花市》:“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鬥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春節、春節、春節。這個代名詞結束了2012年,2013年從耀眼的陽光中向我們走來……

家鄉的習俗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427字

臘月即將來臨的時候,就意味著快過年了,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和元宵節這兩天最熱鬧。

除夕那天,每家都要吃團圓飯,家家戶戶趕著做菜,菜的香氣瀰漫著整個村子。大人們在家做飯,而貼春聯的這些事,都包在我們這些小孩子身上。我們三五成群地去貼對聯,回到奶奶家時,就可以吃飯了。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當天晚上,我們所有人都不想睡覺,都在守歲。到了十二點,爸爸拿起鞭炮出去了,“噼裡啪啦、噼裡啪啦”,聽到了這種聲音,意味著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了。

元宵又是另一個開心的日子,我特別期盼元宵節的到來。下午,我們這些小孩子總會買一些小炮和煙花,像蜘蛛炮、沖天炮、煙霧彈等等。天黑了,爸爸不讓我們出去,但是我和哥哥在院子裡玩得非常開心。我們剛玩好,媽媽就讓我們去吃湯圓了。湯圓是一個圓圓的糯米糰,裡面包著黑芝麻糊。剛咬時,只是清香的糯米麵味,等裡面的芝麻糊流進嘴裡,就是香甜的味道。

眨眼間,就到了該上學的時間。我的家鄉在農村,更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和節日的歡樂。

家鄉的習俗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21字

到了寒假,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春節。

春節前幾天,家裡的老人就會把辛辛苦苦養了的豬、雞、鴨給殺了,雞和鴨會拿去祭祖。大人們還會去買一些糯米,把糯米洗乾淨後,把豬血拿去鍋裡熱。家的鍋跟我們現在用的鍋不一樣。它的直徑大約有1。3米,要燒柴才能用。把豬血燒到杏色,撈出。然後把糯米煮熟後,加入豬血,燒到凝固。撈出放在蒸籠裡等它涼了,我們稱它為“米血”。

大年三十,大家把米血拿出來蒸熟,把殺好的豬肉拿出來,再殺幾隻雞、鴨。晚上大家把它們煮熟,至於好不好吃就看大人們的手藝了,大人們還煮了年糕、麵條、雞湯等等。有些還會去市裡買一些小菜,一家人圍著大圓桌吃著年夜飯,談著喜事,碰杯說祝福語。

大家吃完年夜飯,就在一起看春晚,不一會兒又到門口去放煙花。

初一,早上到處都是鞭炮味,還在睡夢中的我,被一陣陣鞭炮聲被迫叫醒了,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飛一般地跑下樓,吃完早餐,和爸爸一起去拜年,而媽媽要留在家裡接待客人。

初七、八要“進香”。開著車,來到別的村的寺廟裡燒香,那香長1米,直徑5釐米,不一會兒有人來表演舞獅,大家看得可高興了。當快要結束的時候,大家就敲著鑼鼓繞著寺廟轉幾圈,便回家去了。

家鄉的習俗可真多呀!我們應該好好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家鄉的習俗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5字

我奶奶家有一種習俗叫打花臉,小時候,我就玩了這一專案,至今記憶猶新!

打花臉呢,就是把爐子裡的鍋底灰往你的親人或你認識的朋友臉上抹。據爸爸說,如果你變了小黑臉,接下來的一年你都會有好運。

爸爸說這些的時候是早上,我很想現在就玩這個遊戲,可是爸爸說要到晚上才能玩,這一天,我的心情都癢癢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晚上7:00,我發現爸爸一直緊握拳頭,可是媽媽比我還好奇,讓爸爸給她看看鍋底灰,爸爸說“好”的同時給媽媽抹了一把鍋底灰。“啊!”媽媽大喊一聲,措手不及,變成了大花臉!我也趁機偷偷的拿了一點,戰鬥悄悄開始……

爸爸反應真快,剛才還在笑話媽媽,現在只用了0。1秒,就恢復了戰鬥狀態,我表現得很慌張,但心裡卻有七個字:我?要?為?媽?媽?報?仇!

爸爸剛要抹我,我立刻躲到了一邊去,爸爸可能沒想到我速度這麼快,我很是機靈,趁爸爸不注意,趕緊往爸爸臉上抹了深深的三道黑印。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差點笑得喘不過氣兒來。再看我自己,更喘不上氣來了,原來在我不注意的時候,爸爸給我畫成了小老虎!

打花臉是不是很有趣?這段童年回憶讓我著實難忘!

家鄉的習俗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1053字

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是在農村老家度過的,“拜莊鄰”是我們老家的傳統習俗。從我記事起,每年我都會參加這一隆重的活動,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噼噼,啪啪”大年初一的早上,我還在睡夢中,就被一陣陣的鞭炮聲給驚醒了,這聲音向我預示著:過年啦!我從被窩裡鑽出腦袋,眯著眼睛望向窗外,呦,天還沒亮呢。但是我已經睡意全無,也許是“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吵醒的,又或者是我內心對過年的期待興奮的,反正是睡不著了。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終於熬到了七點鐘,爺爺來喊我起床,說“一會要拜莊鄰了”。我二話不說,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一躍而起,在衣櫃裡取出年前新買的衣服迅速穿好。來到堂屋一看,堂姐早就在這裡候著了,原來她比我還心急呀!我用超出平時幾倍的速度快速洗漱好並吃完早餐。

這時,外面還飄著毛毛細雨,我和堂姐眼巴巴地站在大門口,眺望著路口,心裡頭都充滿了疑問:今天大家還會出來拜莊鄰嗎?不一會,只見村民們從四面八方都向路口集中而來,我和堂姐一陣歡呼:“拜年嘍!”

活動開始了,我們首先來到全村最年長的一位老爺爺家中,給他老人家拜年,然後按照居住的順序,挨家挨戶依次拜年。我們的隊伍如同一條巨龍,從水泥路的東頭一直延伸到了西頭,好不壯觀!每到一家,我們除了互相說著祝福的話以外,村裡的青年男士還會為這家點燃早已準備好的爆竹,既是為了營造熱鬧的氛圍,更是對這家人的祝福和尊重。當然了,被“拜年”的這戶人家的主人也不會“虧待”了我們:男人們會每人發一支香菸(吸菸有害於健康哦!)女人和孩子們會每人發一把糖果。

就這樣走啊走啊……拜年的隊伍終於來到了我家,我和堂姐迅速跑到了隊伍的前頭,拿出了家中早已準備好的糖果,好好地招待前來拜年的客人們。可是經歷了這麼多次拜年的我,卻越來越靦腆了,除了我熟悉的人,其他人我反而有點不好意思發糖了。但是另一邊,堂姐可就很“賣力”了,我們家的糖果很快就被“洗劫一空”,不過我和堂姐的熱情還是獲得了村民們的一致點贊。一上午,我們挨家挨戶到全村幾十戶人家拜了年,我也收穫了滿滿一大袋子的糖果。

“拜莊鄰”在我小時候的樂趣無非就是和堂姐比誰收穫的糖果多。而現在它在我眼裡卻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生活,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更是傳統習俗的傳承。

家鄉的習俗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71字

除夕夜,我們按照北方的習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

我問爸爸:“為什麼在北方大年三十要吃餃子呢?”

爸爸告訴我:除夕這天,北方地區有包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寓意來年吉祥如意;南方地區做年糕,和年年高升同音,寓意“年年高”。我們全家都是北方人,春節吃餃子是一個隆重儀式。

吃餃子要和麵,‘和’就是‘合’有一家人團聚的意思,餃子的‘餃’與‘交’諧音,象徵著新舊交替,新的一年開始了。

媽媽告訴我,年三十我們都要吃福餃,有的人家會在餃子裡面包硬幣,有的人家會在餃子裡面包糖果,今年我們全家就包了幾個帶有硬幣的福餃,寓意著吃到硬幣的人,來年會好運連連。

一家人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有說有笑,不一會就把餃子包好了。我也親手包了一個放了硬幣的福餃。外婆就帶著弟弟到廚房忙著為大家煮餃子,我和爸爸媽媽開始看春節聯歡晚會。

餃子煮好了,一盤盤的餃子像一堆堆的小元寶擺放在餐桌上,我和弟弟馬上跑到餐桌前,往自己碗裡夾了幾個福餃。我吃的第一個福餃就吃到了硬幣,開心極了。弟弟邊吃邊偷看我,嘴裡不停的說:哪個是有硬幣的餃子呢?我怎麼還沒有吃到呢?正說著就突然大叫起來,“媽媽,媽媽,我也吃到了。”弟弟和我都雀躍歡呼起來。

這個春節讓我知道了團聚對一家人的意義,以後每年春節,我都要跟家人團聚,一起吃福餃,一起過充滿親情的中國年。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開始拜年了,祝大家20XX年春節好!

家鄉的習俗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1字

過春節啦!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各地的人們會用不同的習俗來歡度這個節日。唯一相同的是晚輩們給長輩們拜年,長輩會給我們壓歲錢。你們知道壓歲錢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裡出來,專門摸睡熟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祟”。有一大戶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小偷,兩人將錢幣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前,把紅紙包著的八枚銅錢放在了枕邊。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於是祟不敢再來侵擾了。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裡用紅紙包上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這就是壓歲錢的來歷了。今年我給長輩們拜年,收到了許多的壓歲錢。我想用壓歲錢請婆婆爺爺吃頓火鍋,再用剩下的壓歲錢送一副手鐲或一條項鍊給婆婆。

壓歲錢是長輩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一些有意義的地方,小朋友你們的壓歲錢會怎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