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愈淡相關作文20篇

年味愈淡 篇1

國二作文 ,718字

期待了好久的春節卻過得如此之快,快的不可思議。我知道,年味,淡了。

一群人圍坐在一起,卻沒有什麼聲響,只有電視機的聲音一直在房間裡響著。所有人都低著頭,看著手中的小小螢幕,不時伸手抓一把瓜子,然後繼續低頭:刷微博、搶紅包、逛朋友圈……

明明所有人坐在一起,卻彷彿不在同一個維度,眾人之間的距離,近若咫尺,又遠似天涯。這詭異的氛圍一直持續到凌晨0:00,這期間只有幾句稀少的言語交流,所有人都惜字如金,不肯多說哪怕一個字。

大年三十的晚上,讓我明白:今年的春節,似乎,有些不太一樣……

春運仍然是爆滿,幾乎所有的旅遊景點都人山人海。往窗外望去,一片繁華:車水馬龍在喧鬧的城市裡緩慢爬行、蠕動,人聲鼎沸。人與人之間在新年也顯得很有禮貌,遇到熟識的人,給個微笑,便算是打過招呼了,然後繼續前行。

但在我看來,那朋友之間的禮貌、微笑卻顯得很古怪。看似禮貌的舉動,也截止於禮貌,看似似打招呼的行為,也止於打招呼。一個禮貌的微笑,就拒絕了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一切可能。每一個笑容彷彿都透出“生人勿進”這四個字,疏遠了這個世界。而春運的爆滿,似乎已經失去了春節的真諦—親情。大家都趕回去已經淪為了一種儀式,一年一次,機械、冰冷、重複。

春節本應給人以溫暖,但就我感覺,今年的春節,熱鬧,卻不使人溫暖。

視線穿越時空,望見過去,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看著電視,不時一起大笑,不時共同討論……過去的一幕幕,讓人心暖。它們在我的眼中如泡沫般支離破碎,化作一塊塊碎片,永遠的留在了過去,難覓其蹤……

我似乎感受到,年味在一點點淡去,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傳統,正一點點的消逝在人們的視線之中,讓人莫名感傷。

昔日溫暖,夢幻泡影,今朝春節,年味愈淡。

年味變淡了 篇2

國一作文 ,1012字

年,也就是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不僅意味著舊的一年的過去,還意味著忙碌了一年的人們能夠停下來享受一段時間。近來有很多人大說特說什麼年味變淡了之類的。如果從他們說理解的儀式感來說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覺得年味更應該是在過年的過程中與家人共同享受到的幸福。

在這個新時代裡,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節節攀升,所以在過年的時候自然就有了更多也更自由的選擇,不僅僅再像二、三十年前的那樣只能一大家子圍坐在火爐旁聊著家長家短,還能趁著這一個長假出門看看世界、甚至把春節假當作一個黃金週來享受著度過。圍坐在火爐旁一起聊天自然是一個很好的春節開啟方式,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嘛,不應當也不能去強求別人與你過相同的生活。

時代在發展,許多舊的年俗的確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批判地繼承的。比如燃放煙花爆竹。“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場景現在在許多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城市中就已經逐漸減少,有人甚至因為違規燃放煙花爆竹而被“通緝”,這些種種難道不是因為燃放煙花爆竹對環境有很大的破壞所以才出現的嗎?而且你認為燃放煙花爆竹是在增添年味,是為了熱鬧,但也許就有人認為這些打攪他一天的正常生活。再比如貼春聯、貼“福”字。春聯是對未來一年的美好祝福,把“福”倒貼則意味著福到(倒)了。但今年過年時我走家串戶的過程中發現不少的人家把上聯貼在左、把“福”字正貼。雖然這些不符合傳統儀式,缺少了儀式感,但它依舊是這些家庭的美好的祝願,對來年生活的期盼,你能說這是年味淡了嗎?

當然不是!照之前所說的,幸福並不是伴隨著這些儀式自然而然產生的,而是在陪伴著家人的同時充分地過好春節假期的每一天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的。你不能說你一大家子看春晚就一定比他們一家在海邊度假旅遊更加幸福,反而有可能因為春晚的不合胃口覺得度日如年。

每一家在春節假期中都有著屬於他們獨特的喜悅,但卻又不是所有的喜悅都能叫作體會到了年味。例如在過年的時候農村裡就有著以打牌賭博為樂趣的人,但是賭博這類低階趣味所帶來的歡笑是不能算作年味的,反而應當是過年時的一大毒害,應當儘快肅清這股歪風邪氣,找回正確的年味。但是這個正確又沒有什麼同一的度量,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所以年味並沒有變淡,變淡的只是一些不合時宜的傳統儀式,而真正的年味將隨著一個一個年的度過不斷傳承發展下去。

年味漸淡的春節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925字

大年三十一早,大家就忙著貼春聯,紅紅火火的春聯一上牆,年的味道就來了。這是要過大年了,大人們一年忙到尾,終於可以一家團聚在一起,真好!

午後,我便跑到廚房和阿姨做年夜飯。看著那些新鮮的雞、鴨、魚、肉,分門別類地洗淨、切塊,再想想把它們放鍋裡做好的樣子,我似乎都聞到了那誘人的香味,真是讓人流口水。若是這一盤盤的美味佳餚上了桌,家人們一定會非常喜歡。這麼想著,我在廚房裡幫著阿姨忙活開了,洗菜、削皮、準備碗筷……

忙了一個下午,一直待在廚房的我早已累得大汗淋漓,人無力地躺在沙發上,心裡想著:哈,我忙了一個下午做的菜,肯定不會差!到時大家若是嚐了,一定也會豎起大拇指誇讚我,這樣我也算沒白忙活。我越想越開心,沾沾自喜了起來。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大家都忙完了各自的工作陸續回家來了。“吃年夜飯啦!吃年夜飯啦!”我和阿姨熱情地招呼家人們坐了下來。可來到餐桌,看見滿滿一桌佳餚的大家,卻並沒有什麼表情,而是——各自拿起了手機,打開了微信。

“正在家吃飯,年底忙不過來。過年讓員工放假了,一個星期後開工。”

“親愛的們,我回來了,忙了個下午真累!”

“同志們、同志們,都還好嗎?”

“大家新年快樂。”

“來,發個朋友圈。”

……

大家都興致勃勃地對冰冷的手機說話。眼前的菜,他們一口也沒動,眼前的人,他們似乎看不見,就連外婆也拿著手機聊得不亦樂乎。我一點兒也沒吃,就已經氣飽了,一個人鬱悶地走了出去。

街很暗,只有幾隻路燈在一閃一閃地發出微弱的光。偶爾走過幾個路人,也都是“低頭一族”。在這昏暗的街頭,只有兩個小孩在玩煙花,煙花的光亮也絲毫沒能帶來年的溫暖。唉,越來越沒有過年的味道了,除夕夜的街道上,吸引眼球的應該是煙花發出的光,而不是手機螢幕的光呀!

為什麼如今的年味變得如此清冷呢?為什麼過年不是家人陪在身邊,而是那冰冷的手機呢。這讓我有點害怕過年,多希望大家可以放下手機,用心地陪家人過一個好年啊!

年味淡 篇4

國一作文 ,556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冬末將至,臘梅飄香。中華民族又迎來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春節。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恍惚記得兒時,每當到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貼窗花、貼對聯、貼福字、置辦年貨……可是如今,做這些事情時的心態,卻早已與過去大不相同。

年味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類大型商場四處都有遍佈,網路購物也變得越發普及,這為人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動動手指就能完成的事情,也沒有人再願意浪費大量的時間去置辦一些看似無用的裝飾物。並且,零星的鞭炮聲也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記得兒時,一進臘月門,鞭炮聲便總是不斷的,大人們或許覺得有些聒噪,孩子們卻是樂趣不斷,各類煙花爆竹遍佈大街小巷,一片繁榮祥和之景。而如今,電視電腦手機的使用趨於低齡化,孩子們都有了更有趣的東西,便很少去碰那煙花爆竹了,花錢聽個響這樣的傻事,更是沒人願意去做。

年味淡。小時候,每年最期待的事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家長手裡的紅包了。然而,隨著手機轉賬功能的流行,就連新春紅包都選用轉賬的方式,越發的失去了年味……

或許可以找藉口說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也在一點點成熟,所以看待事情也會有了新的角度。也有人解釋,說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現象的出現也屬必然。

然而,真的如此嗎?一個失去了靈魂的民族,真的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嗎?

變淡的年味兒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0字

新年過去了,是不是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春節越來越沒意思了呢?確實,在不經意間,年味兒真的變淡了不少。讓我們看看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人情變淡了

以前每到過年,媽媽就會帶著我出去拜年,這兒走走,那兒串串,幾乎把整個村子給轉遍了。互相說說祝福的話語,嘮嘮一年的收穫,談談今後的生活,就像親人一般。

現在呢,大家都住進了高樓,大門緊鎖,即便在樓道見到也只是點頭微笑而已。就算和親戚朋友拜年,也只是發條微信或發個紅包,傳遞祝福,少了那份親情與溫情。

激情快沒了

以前,只有過年才有新衣服穿,只有過年才能吃一頓好的,只有過年才能拿到薄薄的壓歲包。所以呀,一到過年就特別激動,期盼著春節的到來。

現在呢,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想穿新衣服,隨處都能買到;想換換口味,隨時都能嚐到;想要零花錢,更是小菜一碟。天天都是吃好的,穿好的,每天都在過新年。所以,也就沒有了那份期待與激情。

煙花少放了

以前,只要過年總少不了煙花爆竹。不管條件怎樣,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煙花爆竹,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煙味,以此營造出那股濃濃的年味。

現在呢,空氣質量那是越來越差了,霧霾的滋味大家已經嘗夠,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正在逐步增強。所以你看呀,今年的煙花爆竹明顯感覺少了許多,多了份安寧與清潔,少了些嘈雜與汙染,自然也使得年味淡了許多。

年味變淡,有著許許多多的原因。但大家不必憂國憂民,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或許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後會有更好的年俗發展起來,過年會有新的意蘊!

淡淡逝去的年味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0字

想起幾個月前那熱熱鬧鬧的春節,我都感覺記憶猶新,因為那一幕—

“子珊,子珊,快點來貼春聯了!”一聽到爸爸的喊聲,我“嗖”的一聲跑了過來,貼春聯最好玩了,尤其是這一次,這一次的春聯是我自己寫的,我一定要叫爸爸貼在最顯眼的位置!很快,春聯就貼好了,看著我自己寫的春聯,心裡別提有多激動了,“這才是真正的傳統!”

貼完了春聯,一陣陣香味鑽進了我鼻子裡,是什麼呀?我跑到廚房,媽媽正做油炸食品:炸排骨、醋肉、鰻魚……真是的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剛想伸手去拿,可媽媽說:“不行!”看到了媽媽的態度那麼強硬,那麼堅決,我就不再說什麼了!

這時,我看到鄰居家的對聯是印刷體的,而我們的卻是手寫的,我想到了—

現在,已經很少人用毛筆寫字了,春聯,也是用印刷的,不再用手寫的了,年味,在漸漸淡去。

現在,我們見面聊天,更多的是用微信、QQ等。很多人都變成了手機控,吃團圓飯時,更多的人是用手機聊天。變成了個手機控,這樣真的好嗎?

我們過年吃的年糕大多數都是機器製造,雖然也很好吃,但是我覺得純手工做的比較好。

年味,是一次團圓;年味,是一次歡笑;年味,是一聲祝福;年味……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 篇7

國一作文 ,609字

迄今為止,我已經度過了15個春節。隨著時間更迭,那股總是令人歡喜的年味兒在逐漸轉淡。

很小的時候,新年是十分有意味兒的。家家戶戶走街串巷,每扇大門背後都掩藏著一片歡聲笑語。到晚上吃年夜飯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彷彿是故意要勾人胃口似的,那香氣聞起來只覺得通體舒暢,接著就愈發餓了。然而在小孩子眼裡,飯可以不吃,鞭炮絕對不能不放。草草扒拉了幾口飯之後,就連拉帶扯地把大人拉到外面空地上給我們放鞭炮,看著面前的火花四濺,這才盡了興。這兒是不守歲的,但是因為有很多人在放煙花,那聲音同樣擾得人不能安眠。所以該打牌的打牌,該看春晚的看春晚,該收壓歲錢的收壓歲錢,一大堆人擠在一個小屋子裡,十分熱鬧。

但是到了現在,我感覺新年味道大不如從前。

飯桌上,小一輩的都是“低頭族”,目光緊緊黏在那掌心大小的發光屏幕上,偶爾要敬酒給老人,這才不情願地站起身來,手上仍握著手機。所幸,一頓年夜飯裡充斥的都是老一輩人的爽朗笑聲,時不時談些陳年舊事,倒也不索然無味。

讓我心寒的還在後頭。長時間待在上海、過年才得以回來的表妹來我家拜年,我正為自己找到一個玩伴而歡喜,不料她見面第一個動作就是掏出手機,第一句話是問我:“你家的WIFI密碼是多少?”沒有惡意的一句話,卻足以給我當頭一棒。

晚上放鞭炮了,也許是覺得自己童心不再,五光十色的火花在夜空中雖十分引人注目,心裡卻一片木然。最後反而被它散發出的濃煙狠狠嗆了一大口。

過年,過年,越過越蔫。

淡淡的年味 篇8

國三作文 ,858字

有人常常說年味淡了,是因為工作太忙。

為了生活,為了扛住社會所給予的壓力,許多人拼命的工作,為了家人,為了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家,許多人拼命的工作,他們即使是閤家團圓的時候也依然強迫自己去拼命的工作。

我曾有過這樣一位朋友,他家境很好,父母都很優秀,父親開公司,母親是公司白領,住著別墅,家裡開著豪車,生活條件都不錯,但是就是他這樣一個值得人人羨慕的家境,卻意外的使他患上自閉症。那時,我從未在他的身上見過那個年齡孩子所應有的稚嫩與天真;那年春節他父母將他送到了我家來過節,父親答應了,高興的接著他到家來,但他之後卻總守著電話,我還記得當時母親在廚房裡和父親小聲嘀咕著:“他爸剛打電話給我,他今天不能來接孩子了,他爸跑外地開會去了,這孩子真可憐,一年到頭都是一個人……”他似乎聽見了,甩手砸了電話就往外衝;後來,循著哭聲我找到了他,他當時就蹲在一個角落裡,那樣望著我,眼裡有期待也有失望,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倔強的少年流淚,也是那時起我開始同情於他……

我相信拼命的工作會給予你想要的生活,並能夠讓你和你的家人住進屬於自己的房子,但你卻永遠的失去了家的那一份溫馨,請記住並相信你所擁有的房子再好都不比你有著一個溫馨的家,在閤家團圓的時候放下繁忙的工作,給予你和你的家人應有的愛與關懷。

有人常說年味淡了,是因為人情味淡了。

我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過年那天一早起來就有人在群裡寫到“今晚12點發紅包”隨之有人附和一句“祝大家新年快樂”之後就是一大堆的群發祝福,到了晚上再放一些鞭炮,發個自拍,晒晒朋友圈;回家看看春晚,搶搶紅包,新年就這樣過了。

當今社會,我們開始追求快節奏,注重外表而忽略內涵,嘗試讓全世界都見到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對美的執著我並反對,但一個人的美應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過分的強調外在而不注重內在修養,到最後你終會發現再美的外表都會顯得於這個世界格格不入。過年不是一種對外在美的襯托工具,它所蘊含的是一個民族文化底蘊及內涵,所以在這個新年裡放下對外在美的執著,攜家人一起細細品味那份獨到的韻味。

年味淡了 篇9

國二作文 ,569字

“這年是越過越沒味了。”……

我的家鄉在湖南的一個小山村,過去過年時有著濃烈的年味,但隨著現代科技的侵襲,這種獨特的味道越來越淡了……

眼下也正是過年時,與以前的過年相比,雖然現在過年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並不是要到過年時才能吃到魚肉、穿到新衣,但卻總是好像缺少了些什麼,似乎曾經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點,我們似乎更懷念以前的年味,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也許是因為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人們就把過年的精神給忽略了,過年的程式刪減了一道又一道,年味也少了一層又一層。

又可能是因為電子產品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帶來無形的隔閡,青年人低頭盯著手機,玩遊戲搶紅包,與同齡人交流;中年人低頭盯著手機,搶紅包,偶爾抬頭看電視;老年人無人搭腔,沉默不語看春晚。家裡沒有和睦和溫馨,有的只是無邊的冷漠和淒涼。

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們最缺少的應該是文化創新能力,如果我們能夠為我們春節這樣的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它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讓更多不同的人共同關注,就會擁有更多的趣味,年味也就濃了。

這樣看來,過年這種文化,在如今這種精神文化短缺的時候,或許,追求民俗,一家人圍在篝火前講講各自的故事,參加各地的風俗活動,才能找到一絲絲年味……

我思索著,那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何時能重新出現在年關呢?那份我懷念的年味、那種特殊的精神文化又怎樣才能迴歸生活?我默默祈禱著……

淡去的年味 篇10

國二作文 ,866字

又是一年春晚,歌聲,相聲,小品,以及最後的《難忘今宵》,彷彿年年都相同,為了尊重傳統,我靠在沙發上有一眼沒一眼的看著,腦中卻浮想聯翩。

兒時的年,又燦爛,又甜蜜,小小的我,彷彿就是為了這幾十天過了一年。每逢過年,我們總要回老家,城市的孩子回到鄉村,彷彿找到了新世界,一會兒激動地朝一群雞撲去,嚇得它們四處逃竄;一會兒同柵欄裡的老牛學習牛叫,牛一聲巨吼,我們就捂著耳朵大叫著向外跑去,好不熱鬧!

說到那時的春節,就不得不提到鞭炮,在網際網路還不發達的時代,鞭炮是孩子們最好的玩伴。我們一群孩子,在土裡插幾支“沖天炮”,同時點燃,便大叫“火箭發射”,看著煙花在空中劃出弧線,心中更是高興得直鼓掌;或者有時悄悄地扔一個鞭炮在玩伴身邊,快速走開,然後朝著被嚇到的孩子哈哈大笑;更有甚者,拿著鞭炮插入牛糞中,再點燃往回跑,看著牛糞事件,一群瘋玩的孩子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身,而大人們則喋喋不休的責備著。

光陰流轉,時過境遷。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年味好像正在不斷淡去。現在的過年,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就好像是換了個地方玩手機:當長輩們聊的興高采烈時候,後輩們卻拿著手機與虛擬世界打得火熱。吃團圓飯,看春晚,守歲,發壓歲錢,拜訪親戚,祭奠老祖宗……這一項項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對於年輕一代來說,好像是一個個繁瑣的流程。難道是快節奏的生活帶走了這一代人心中的儀式感?

但在海外,春節確實另一番景象。海外華僑們對這項傳統節日空前重視,早早地,唐人街街頭已掛滿燈籠、對聯,裝飾成紅色的海洋,華僑們身穿漢服,吃元宵、餃子,甚至還有華人在國外申請春節為法定節假日;還有另外一群人,他們一年都在外拼搏,為了生計奔波,勞累。無論是為了養活家人而背井離鄉的農民工,還是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的職員們。他們一提到春節。總是滿懷期盼,滿懷喜悅,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時,總是這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刻。

這不得不讓人反省:難道只有體會到團圓,才會真正珍惜年味?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中國年,將何去何從?會是重新興起,還是走向衰落?答案在風中飄揚。但我也希望,兒時的年,可以從頭來過。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 篇11

國二作文 ,768字

現在過年,無論老人還是小孩,無論老人小孩都拿著一部手機,刷起了微信。再加上今年的禁炮令等一系列政策,往年街道上熱鬧的炮火聲也沒了。幾十人,坐在一個客廳裡,看著手機,除了進門時的問候外別無交談,反觀微信群上則是熱鬧哄哄,紅包發的發,搶的搶。難道面對面的交流變得這麼難嗎?

來到新年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年味變淡了。一些人認為年味之所以變淡,完全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代的生產力低下,人們就預設過年就是吃的不同,所以當生活水平提高,古代過年時吃的東西,平日裡也能吃的上,所以導致年味變淡。可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會導致年味變淡嗎?我認為,年味的變淡,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人們對其的重視。現在的春節缺少了儀式感,人們不是搶紅包,打牌就是看電視上無聊的節目,哪怕扯點家常都非常稀罕。以前放鞭炮,穿新衣,貼年畫,舞獅舞龍的習慣,有些被繼承了下來,有些則消失在了記憶裡。

年味在變淡,我們也可能是其中的推手。習慣性的拿起手機,漫無目的的開啟微信,搶幾個一兩塊的紅包,留下一句恭喜發財,一天就這樣無意義的度過。反觀以前的年會,"要到東關看五猖會去了。這是我兒時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為那會是全縣中最盛的會,東關又是離我家很遠的地方,出城還有六十多裡水路,在那裡有兩座特別的廟。"魯迅筆下的五猖會,值得走幾十裡的路去看,值得背下大段枯燥無味的書,而今天的我們,過年時都癱在家中,不停的刷著,要不是掛著一副對聯,真不知道是在過年。這真的是過年嗎?

北伐後統一的國民政府曾一度推行西洋公曆,廢除舊曆,禁止過春節,而民間對春節的慶祝卻屢禁不止。過年是中國人數千年來自家傳統,而在新舊時代的夾縫裡,它以頑強的生命延續了下來。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難道真的會消亡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嗎?我希望能過一個沒有手機、電腦,一聲鞭炮,一顆糖就很滿足的新年,那時候,年味正濃。

淡化的年味 篇12

國三作文 ,631字

當除夕來臨之際,吃著滿含親情的飯菜,去聆聽逐漸要敲響為新的一年而祝賀的鐘聲,去欣賞絢麗多彩的煙花,或是在新年的第一天去走親訪友,去見見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收穫發自別人內心的微笑,這所描繪的一切,正是年味。

可是,隨著2012年的春晚結束,年味在我們的腦海中早已是越來越淡了,

它跟著時間的遠離而在我們心中模糊,更加令人憂慮的,是一些傳統文化的走“味”,比如紅包,它原本只是親人間關心與歡迎的方式,而現在早已變成“親情式貸款”,這也無不增加了對方的財務負擔,結果甚至出現了一個新的熱門話題—親戚的紅包到底收不收?傳統文化的走味,年味還能撐多久?

再來就是中央推出的春節聯歡晚會的質量年年下降,讓人們不再是興致勃勃地圍觀,而是像走程式一樣象徵性收看它,加上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人類由普通的電子郵件到QQ微信再到搶紅包和直播搶答領現金,這些現代的產物似乎比春晚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因此,今年春晚被迫支招—也推出了掃碼領紅包的帶有商業性的活動,更是讓人十分掃興。

以前,因為條件一般,除了過年幾天外,很難吃到大魚大肉,可現在的經濟水平已經飛速提升了,基本讓家家戶戶都吃上了大魚大肉,導致平時與過年的物質差異很小,這也讓年味變得十分的平凡。

時代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但並不意味著傳統文化就該被無視,雖然現在的年味沒有那麼濃厚了,但是它的主要意義還是存在的,我們不能因為為了享受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娛樂,而摒棄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文化魁寶!

濃淡年味 篇13

國一作文 ,688字

年味是濃濃的,也是淡淡的。

—題記

新年的前幾天往往最是熱鬧,被濃濃的年味影響到的大家就已經興高采烈的東忙西忙。大家掛的掛燈籠和福字,貼著貼對聯,放的放鞭炮。原本原本平時裡冷清的小鎮子也變得熱鬧了起來,平時寬闊的大街上只能偶爾看到有幾輛車子飛快的掠過,但現在你站在街上旁邊看看,街上的車子應接不暇,大家都趕著回家過年呢!

新年的前一天,是天空的宴會。一條街的這頭還沒有放完煙花,這一條街的那頭又響起了煙花劃破天空的鳴響。一個個煙花在漆黑的天空中熱情的綻放,彷彿與我們人一樣,喜迎新年的到來,直到深夜才結束這擾人清夢的聲音。

第二天母親就把我從床上“拖”了起來,說一聲:“新年快樂!”語句中難掩著喜悅的氣息,我也迷迷糊糊的回了她一聲新年快樂,她笑著回答了一聲,便把手中的紅包塞進了我的新衣裳裡。看我醒了,便招呼我下去找我父親及姐姐們去各家中拜年。

出了門便聞到一股硝煙的味道,那是煙花和鞭炮燃盡之後的味道。我左右望了一望,看到街上有不少人掛著激動的笑臉走出一個房間又進去另一個房間拜年。拜了一個上午才拜完親戚好友。

下午,我們一家人又包起了餃子,有韭菜餡的,有玉米餡的,還有胡蘿蔔餡的呢!折騰了好久,餃子才慢慢下鍋。

夜幕降臨,我們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等候著春晚的播出,外面還是放著煙花和鞭炮。直到春晚播放結束,大家都被手機裡的東西給吸引住了。隨著時間1分1秒的流逝,年味也漸漸沒了。也許是時代在進步,高科技逐漸替代了傳統的東西。曾經傳統的年味也慢慢消失,變得蕩然無存。

不知道為何,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說:也許再過個三、四年吧,這些傳統的東西都會被高科技全部代替!

淡了的年味 篇14

國一作文 ,784字

經過了數十天的學習,除夕也悄然而至,“又是一年了。”我不禁感嘆萬分。過年本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不知從何時起,這份欣喜漸漸淡了下來。

又回到了爺爺家,但小區裡安靜地嚇人,除了來往車輛的聲音,就再無他聲了,一想起昔日的情景,我長嘆了一口氣。

記憶中的過年是十分令人欣喜的。每逢回家過年時,耳邊無時無刻不響起爆竹的聲音,一到爺爺家總會迫不及待地去放爺爺早已為我買好的一盒鞭炮,晚上吃完年夜飯後一家人齊樂融融的在一起看春晚。這似乎已成為一種習俗。大街小巷上都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而現在過的年,早已沒了那份滋味。

聽到晚上出去吃年夜飯的訊息,更是讓我大吃一驚。吃完晚飯後我往四周看了看,早已人滿為患,甚至還有等位置的。回家後,一家人則是人手一臺手機,都在搶著微信紅包,雖然只有幾毛錢,但人人都樂意搶上一??上。天花板上掛的燈籠也沒有了。看來時代真的變化了,我心想。

爺爺看著我悶悶不樂的樣子,不禁問我怎麼了,我對他說了種種現象,爺爺笑而不語,帶我去了裡屋。

一進屋裡,兩張黑白的老照片映入眼簾,爺爺拿出了兩個鮮紅的蘋果擺在照片前,接著又倒了兩杯酒放在旁邊,最後燒香,並嚴肅的向照片鞠了一躬,我也跟著效仿。做完這一切後,爺爺語重心長地說:“這每年過年都要拜一下我的父母這是必不可少的,過年的味道看上去淡了,但真正的年味是在人心啊。

這時我恍然大悟,年味是在人心裡呀!鞭炮的聲音漸漸變少是因為會汙染環境,出去吃年夜飯是因為方便,而搶紅包則是時代變化的表現。所有的這一切所看到的都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放下工作的勞累聚在一起,過年不是一項儀式,也不是一個義務,而是中國人千年以來精神和信仰的。正所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嘛。

再一看手機,親朋好友的祝福早已鋪滿了螢幕,隨著電視裡新年鐘聲的響起,窗外響聲一片。

表面上年味是淡了,但存在於全中國人心中的年味卻是濃濃的。永不改變。

淡了的年味 篇15

敘事作文 ,766字

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就發現這個春節註定不同了。

早上,當我抵達親戚家後,幾個和我同齡的親戚也陸陸續續地到來了,隨後我們幾人便在一個房間內默默地打著電子遊戲,沒搭上幾句話,即使是有人發紅包也無動於衷,嘴上說些客套話,眼睛卻根本沒有離開iPad。吃飯時,也不過狼吞虎嚥,吃個半飽便又往房間內跑去。

離開時,我回頭,卻發現只有老一輩的在聊天,其餘的都捧著手機,低頭看著。出去拜年三次,卻次次如此。

至於不去拜年時,我一個人在陽臺上默默地補作業,媽媽則在客廳裡看電視劇。除了吃飯時,兩人也沒怎麼交談。

不得不想到一個問題:春節的年味,為何變淡了?

我先是想到了電子產品的問題—沒有人說話,是因為都在低頭看手機;我們急著吃完飯,是因為要去打遊戲;媽媽一言不發,是因為在看電視……事實彷彿就是如此,這麼簡單清晰:都是電子產品惹的禍。

仔細想想,卻又不只是如此。電子產品讓人愛不釋手是事實,但問題是,根源在於人,而非電子產品,就像你不能光憑一個人用菜刀砍死了另一個人就判斷出菜刀是有問題的。實際上,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比起有血有肉的人,有些人竟然更喜歡電子產品!

有的人說,現在可以直接用網上聊天來代替拜年的長途跋涉,但我對此不敢苟同。春節最終可能只是親戚間的拜訪,但隨著時間流逝,它早已成為了一種形式,進而進化為了節日,最後演化成一種不可動搖的傳統。傳統是和信仰同級的,因此改變拜年方式就像讓一個道士去寺廟,理由是更近一般荒謬,這無疑會大大使年味變淡。

但年味淡了,為何我們漠不關心,還是自顧自地看著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想起從前在新聞上看到的,許多外國人都對中國的文化很感興趣,但現在的中國年輕人卻不在乎“國粹”、“非遺”,大有“崇洋媚外”的勢頭。有些人愛說“勿忘國恥”,但這難道不亦是一種國恥?(公眾號:我們555666)

恬淡的年味 篇16

國三作文 ,743字

就快過年了,天下起了雪。在橋下瓦上、旮旯衚衕的積雪映襯下,大紅的對聯、喜慶的福字很是熱鬧顯眼。

除夕清早,我與父母乘車回老家。沿途曲折,穿過一片湫隘竹林,再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片遼闊的田野,以及一排排煙火人家,隱隱約約的鞭炮聲傳來,空氣中瀰漫著恬淡的年味。

雪野深處的村莊,那炊煙湧得最濃、升得最高的一戶,就一定是我家了。離家門還餘幾丈遠,便嗅見了魚湯的鮮味。鐵門被我叩得哐哐響,祖母連忙應著來開門。才裂開個門縫,我便推門而入,張臂攬住祖母。祖母小身材,鬢髮斑白,身上散發著淡淡的好聞的中藥味。我們突然到來,祖母一時懵然,右手倒持著鏟子,左手緊攥著衣角,顫顫巍巍。當然,她很快便察覺了,深情地抱住她的人是她一手帶大、心心念念牽掛不已的孫女兒。祖母的嘴咧到耳朵根,“嘿嘿”笑著說:“知道你們會來吃年夜飯,沒想到你們還想蹭午飯,中午的鯽魚湯了是燒對了!”說罷,她輕輕點了點我的鼻尖,奶奶身後的窗子上倒貼著的福字抹著醒目的亮紅。

年初一,又下雪,我們踏雪串門。路兩邊,皚皚白雪映襯著淡黃的臘梅與緋紅的梅花,人家屋裡是飽滿的福字與鮮紅的對聯。部分親戚的面容有些陌生,但由於血的相融,對他們總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談笑與祝福間,遠處煙花爆竹燃放後淡淡的火藥味,攜著白雪的冰清爽潔,打著旋兒,在虔誠的祝福中跳舞。

有時候年味不必是鬧市人群、紛至沓來的紅包,語笑喧鬧與觥籌交錯,而是歸鄉後親人的團聚,擁抱時的會心一笑;雅緻風景一處,美味魚湯一碗;親人祝福一聲,酒話桑麻一段……

薄薄一層橋下冰,遠處隱約的爆竹聲。老鄉家家屋舍瓦上的厚厚絨雪,被家家炊煙甜甜地融化,嫋嫋地瀰漫……這便是過年的愜意愉悅。悄然無息卻又無處不在的年味兒啊!

雪漸漸下大了,氣溫又降了,但沉浸在濃濃的年味裡,心中卻始終是暖洋洋的。

年味淡 篇17

國一作文 ,713字

剪窗花,貼春聯,包餃子,賀新年……

“年”是一個節日,也是一次團圓,而如今卻成了一種思念。隨著時光荏苒,年味兒,也漸漸淡去。

今年的“年”,父母帶我去了外省度過。

大年三十的早上,空氣中沒有菸酒臘肉的味道,而是酒店桌上清新的香薰味兒,我換上母親為我準備的新衣,不像往日的欣喜歡樂,而變得有些沉重。這個年,好像很勉強。“辰!快點!我們要去參觀新景點了。”門外母親的呼喚,讓我不再多想,戴上帽子,趕緊出了發。

孔雀放飛,原始叢林,大象表演這些多彩的景點,讓人們玩得不亦樂乎,而我也樂在其中。帶著滿身的疲倦我們回到了酒店。房間,早已被工作人員打掃的乾乾淨淨,門口卻是空空如也。哎,過年又少了大掃除,貼春聯這兩個環節。

晚飯是在自助餐廳中度過,人們都匆匆地走來,隨後又匆匆地離去。沒有酒桌上的噓寒問暖,也沒有其樂融融的包餃子。大家都埋著頭,滑著手機,安靜的吃著。

還好還好,除夕夜,電視上依舊播放著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依舊在激情慷慨的演講著,演員歌手們依舊為我們奮力表演著。電視機前的我們,也在仔細觀看著。而新鮮有趣的手機紅包卻一下把我們吸引到了眼前,剛剛的一幕也就置之一邊了。

現在的“年”好像換了一種風格,這是“年”,但“年味”卻淡去了許多。上門拜年變成了手機簡訊中那空虛的四字;全家的團聚變成了網際網路上的遊戲;做年夜飯的過程變成了可以只用一個電話就搞定的滿漢全席……

年難留,時易損。莫懷念,那曾經。年味不應該這樣淡下去!

致漸漸淡去的年味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36字

關於過年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獸長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以前爺爺一到過年就炸超級多的,除了必備酥肉以外,還有豆腐,有蘿蔔丸子,有焦葉子,有土豆條,有炸薑絲,還會買好多好多和過年很應景的各種掛件各種東西超級積極,才讓我們感受到過年的氣氛。現在想想,所謂的年味兒淡了,我們以為是現在什麼也不缺了,隨時都能穿新衣服了,或許只是日子久了我們變得不夠積極,我們把任何事情都看得習以為常了,在這個物質豐富的今天,才更能把節日安排的更好才是。結果卻大不如前。

除夕夜裡家裡的煮婦們圍在一起邊包餃子邊看春晚,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開始就吃餃子,吃餃子前還要先上供,上供的兩碗就給家裡的孩子吃。家裡的男同胞就出去拜年,家裡的老人也同時有人來串門拜年。只有電視機的過去,這一天非常無聊,因為只有春晚節目在來回播放,而街上也沒人營業。

姥娘姥爺家沒有這麼多活動,但是每年除夕都要吃銅火鍋,姥爺會做各種我愛吃的糖醋系的菜,糖醋排骨,糖醋肚子,糖醋白菜……姥姥姥爺家的年飯會更可口一些。姥娘過年是炸茄餅和耦盒。特別特別特別好吃。那種味道現在已經嘗不到了,思量起來全都是味兒裡的暖。

還記得蘇轍有:“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那又是怎樣的一派閤家融融、一派祥和。

一切成了永恆的回憶。每到過年就會想起一遍,真傷感。

淡了的年味 篇19

國二作文 ,722字

以前常聽大人們提起: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春節將至,感覺確實如此,都市生活的快節奏、車水馬龍、鋼筋水泥,特別是過年期間城區裡靜悄悄的,往常摩肩接踵的人們好像瞬間消失般的攪亂了年的聲音、色彩和味道。

雖然大街小巷都像往年一般張燈結綵,可我卻發現,近年來過年的味兒卻越來越淡了。似乎過年能讓我們高興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收點壓歲錢,玩著手機沒有大人的嘮叨而已。

眼下也正是過年時,與以前的過年相比,雖然現在過年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但精神文化卻總是像缺少了些什麼,似乎那些文人墨客寫的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些。

而每當到了西方的節日,卻受到了人們的大肆追捧,為什麼現在中國人對待自己國家的節日還不如對待國外的節日那麼有激情?我猜可能是,在現代人的眼中,過西方人的節日,更顯得時尚,更顯得潮流。但試圖想想,為什麼我們自己傳統的節日過得越來越平淡?為什麼我們會激情似火地追捧西方人的節日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迎來了大年三十。和父母親早早地坐上歸家的車上,透過車窗向外望去,粉飾一新的各家各戶都像過年的電影鏡頭般的一閃而過,而我卻像個看客,看著人們面帶微笑,心透喜氣的和家人一起過年的場景。父母在車上談笑著,討論著和親戚朋友的聚會,討論著這一年來所取得的成績,討論著車廂後座裡的禮品的分配。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喜悅,他們的話題充滿了親近。那一瞬間我好像忽然明白了!年味從表面上看好像是感覺淡了,城市離裡過年不準燃放煙花鞭炮,電視臺裡千篇一律的春節聯歡晚會,桌上擺放著我們基本天天吃的美食。這些似乎讓過年變得不在讓人期待,讓年越來越感覺平淡。但過年卻讓中國人那種傳統親情卻濃稠了!過年其實是中華民族的一根堅實的紐帶,讓我們炎黃子孫能在這片神州大地上延續永久。

淡淡的年味 篇20

國三作文 ,740字

小時候,年味是濃濃的,現在,年味是淡淡的……

記憶中的中國年,總是熱鬧非凡,燃放煙花爆竹、舞龍舞獅、還有必不可少的春節聯歡晚會等,好一派熱鬧的場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全家人也會一起貼春聯、大掃除、包餃子、一起守歲等等,這些,都會讓兒時的我很興奮,覺得盼望中的年,它真的來了。

隨著慢慢長大,年味也在這個快速發展的資訊化時代里正發生著變化。

小時候,為了迎接新年,我總是最積極,幫著大人貼春聯,包餃子,打衛生,晾晒辣魚臘肉、做年夜飯等,屁顛屁顛的跟在大人後面跑,總覺得過年是個很好玩的事情。現在,爸爸媽媽會讓保潔阿姨來家裡打掃衛生了,很多食品可以網上購買了,連年夜飯也可以到酒店訂餐了,我變得無事可幹了,過年,我也就不那麼期盼了。

在部分城市,燃放煙花成為了汙染空氣和不安全的因素,被禁止燃放,這多少讓節日的氣氛變得有點冷清。雖然路旁的綠植被裝點了五彩繽紛的燈飾,卻總是覺得缺少了濃烈的氛圍,縱然是各處裝飾的中國紅也顯得形單影隻。當然在市區要看到一次舞龍舞獅,那就更難了。總記得小時候在鄉下看到的舞龍,人們踏著歡快的腳步,在鞭炮聲中揮舞著龍把,祈禱著來年風調雨順,那震撼的場景仍然在我的腦海中,這場景我應該有好幾年沒有看到過了吧。

記憶中的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圍著火爐,吃著零食,聊著天,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一起守歲,一起辭舊迎新,似乎只有這樣才是開啟新的一年的最佳方式。現在,大家都變得都很忙碌,總會有屬於自己的事情,讓一起守歲也變得很難,今年就是我和爺爺一起守歲的。70幾歲的爺爺,平時總是早早就睡了,而每年的除夕他卻總完成守歲才休息。也許,他守的不是歲,而是古老的習俗與他那不變的初心吧。

年味,在消無聲息中真的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