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過時的旋律相關作文20篇

永不過時的旋律 篇1

高一作文 ,861字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是對母愛真實的寫照,是永不過時的旋律。

當我們整日的呆在家裡,你或許會因為母親的嘮叨而顯得不耐煩,或是大發脾氣,但你是否想過,萬一有一天你離開了家,離開了父母,或是父母不在你身邊,你會因為沒有了父母的嘮叨,而犯太多的錯誤。

那一次,媽媽由於工作去外地出差,要半個月才能回來。原本心想,媽媽不在,可以好好玩玩了。不曾想,媽媽不在家,許多事情都要由我來承擔(爸爸白天干活,晚上要工作到很晚)。有好幾次,我做飯忘記了放鹽,或是忘記了時間,要不菜太鹹就是太淡,好幾次發生了糊鍋現象。

其實,媽媽在出差之前,已經教了我很多,之前我也會忘,但是每次都有媽媽來提醒我該放多少鹽,什麼時候放,媽媽還會在我忘記時間的時候幫我把飯菜盛出來。當然,每次經歷這種事,媽媽一定不會放棄“教訓”我的機會,“都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你這個腦子本來就不記事,再幹別的,什麼也做不好……”“好了,我知道了。”我應付道。“你每次都這麼說,就是不照做,你再害怕忘,定個鬧鐘也行……”為了結束口舌大戰,我敷衍道:“我真記住了,我以後定鬧鐘,不會忘了,不會忘了。”

現在想來,真後悔當初沒聽媽媽的話,要是當初認真一點的話,養成習慣,現在也會做得很好吧!這才不到一個星期,我已經忍受不了了,好想媽媽的身影,好想媽媽的嘮叨。

每天晚上,電視機裡的故事情節吸引著我,讓我沒有心思到臥室去學習。以前到了時間,媽媽總會提醒我;該去學習了或者該去收拾東西了。可是現在媽媽不在家,我就像黑夜漂在大海上的孤舟,海岸的燈塔沒有亮起,不能指引我前進。因為晚上要補作業到很晚,白天都沒有精神上課,老師幾次找我談話,我都支支吾吾半天……

“媽,你終於回來了!想死你了!”半個月的時間真的好長,直到媽媽回來這個家才算是恢復了正常的秩序。

母愛宛如一曲生命的旋律,輕輕盪漾在我的心中;像金色的太陽光,照耀著我,催我奮進。

母愛是最偉大的愛,母親對我們或溫柔或嚴厲,都是為了我們好。

媽媽,我想對你說:“媽,謝謝你,我愛你!”

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篇2

高一作文 ,832字

他並不是什麼特殊的人,因為他沒有過人的才華,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但他有一顆心,一顆善良,淳樸,如金子般的好人之心。他很普通。

他就是雷鋒。

這個名字註定要被人們銘記於心,響徹有力的名字,也突出了他正直的品格。

當你看到別人的車髒了,你會主動去擦嗎?當你看到路邊有很多落葉,你會掃乾淨為人們敞開一條道路嗎?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會滋潤萬物嗎?如果你是一盞燈,你會照亮這世間嗎?

我們與雷鋒同志最大的差距,不在於時代,真正不同的是我們自己的意識與信念。國家越來越富強,越來越繁榮,人們享受著國家提供的服務,但也往往扭曲自己原來火熱的心。

雷鋒的精神品質大家有目共睹,就像每個人就具有的閃光點一樣,你無須張揚,你無須炫耀,你無須擺弄,那是最吸引別人的地方,也是沒法抹除的內在美。

其實我也聽家裡的老人說過,雷鋒做好事從不留名,就像戰士犧牲在戰場上一樣。雷鋒的足跡踏遍了祖國大江南北,他也是我們的信仰。

我們正在成長,我們是新世紀的光芒,我們有初開太陽般的活力,我們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優越的生活條件,有了這些,讓我們更有理由學習雷鋒同志。

雷鋒同志已逝去37年了,似乎離我們很遠,縱使這樣,聽到“雷鋒”二字,我們依舊肅然起敬。世界上僅有一個雷鋒,但像雷鋒的人,卻有千千萬萬。

你回家的道路,是否寬敞通亮?那你想過,是誰拿起了掃帚,讓我們的道路如此明亮,是環衛工人,他們是保潔的“雷鋒”。

你依賴的家園,是否溫暖舒適?那你想過是誰拿起了磚石,讓我們的家園如此安適,是建築工人,他們是生活中的“雷鋒”。

我們中學生不要習慣性地拿雷鋒做好事的標準來幫助他人,來要求所有人。每個人心中的雷鋒都是不同的形象,所以“雷鋒精神”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生活中,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在需要幫助的人面前伸出一隻手,這不也是“雷鋒精神”的體現嗎?把握每一份珍惜與感動,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

我們並沒有將您遺忘!您看到了嗎?校園裡,工地上,部隊裡,到處都是您的影子!

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思想是不過時的美麗 篇3

高一作文 ,894字

有一種美麗不會憔悴,有一種美麗酣然心動,有一種美麗蓬勃進取,有一種美麗永不過時。

一朵花,它的芽兒從泥土中伸出頭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成一朵驕豔欲滴的鮮花。它的香氣會隨清風帶來徐徐清香。但是,不管花兒再怎麼美凡,它終會凋謝。可是,思想卻永不過時。

人是一個有頭腦、有思維、有發展的靈性動物。所以人在碰到困難時,往往不會退縮,會善於思考,去解決問題。思想的美麗,是不會隨時間凋謝。

愛因斯坦的思想是高貴的。他不僅僅是思考出了相對論等一系列理論。而且他死後願意用他的腦顱供醫學界去研究。他的誕生為我們人類所創造的財富。所以,思想是不過時的美麗。

牛頓的思想是卓越的。從一個蘋果落頭上這一個簡單的自然規律探索出萬有引力定理。就連我們高一還要仔細的學習他的“牛頓三大定律”。物理學為了記住這一偉大的人物,以他的名字做為了我們常用單位。所以,思想是不過時的美麗。

魯迅的思想是神聖的。他是我最崇拜的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我們從初中就認識了他。他的《阿Q正傳》、《祥林嫂》、《白光》等白話文都富有哲文,感慨世間萬分。可以說魯迅的思想就是它文章的美麗。

袁隆平的思想是偉大的。他刻苦鑽研出轉基因水稻,轉善了人類大米、小麥的產量少。為了我們人類、為了他的事業,他貢獻出他的人生。他,當選了多次央視“感動中國”的十大人選。心中不禁為他所自豪,他是我們人類的驕傲。

思想是高貴的,思想是卓越的,思想是神聖的,思想是美麗的。讓我們用自己的思想編織出美麗的花邊。讓我們用思想譜出動人的音符。

思想,是不過時的美麗。這句話一點錯也沒有。人類需要思想,社會才會進步。所以,我們人類得善用我們的思想。思想像一根繩子,拴住我們的身與心。然後拉著我們,乃至這個世界,一起進步。

我很高興自己是一個人類,因為人類的思想是這個世界所有生靈中最高明的一個。人類把這個原先昏暗的世界變成了炫麗多彩的世界。人類的思想讓這個世界在進步,讓這個宇宙在進步。

當然,我們要善用思想。因為多用思想,思想會越來越靈。要是不用,只怕思想也會像鐵一樣的鏽掉吧!

思想的美麗來自於人類善於利用思想。只要人類一直在動腦,相信思想,是不過時的美麗。

不完整的旋律 篇4

國三作文 ,587字

一個優美的開始。

一段缺失的部分。

一個完美的收尾。

一段不完整的旋律……

晴空萬里,浮雲漫遊在天際,風兒鼓著臉吹氣,樹枝兒伴著風兒扭動著身體。

在不經意間,彩虹掛在了天邊,用七彩的炫衣裝點天空,惹來了白雲的妒嫉,卻沒有往常他人的驚歎與欣喜。

沒有烏雲遮蓋的天空,感受不到黑暗的恐懼,沒有大風的肆虐,體會不了微風的舒適;沒有經歷激烈的暴風雨,發現不了七彩的禮物的可貴。

這是一段不完整的旋律……

用完整畫上句號,卻遺失了過程,那不再是完美的。

紅燭無言,卻用微光碟機趕黑暗,用瘦弱的身軀與夜拼搏,最終用淚譜寫過程的旋律,用光裝點經歷的路程。

莊子“生無所息”,他寧願用一生來尋找人生的意義,用無所息來補充缺失的部分。

就如,人生,是一段永不停息的成長之路,我們在成長中學習、忙碌、吸收,我們在成長中前進、獲取,最終在終結處回首,留下的是段長而曲折的腳印,而不是空白的回憶。

人生,有意義的是過程,回憶的是曾經。

如果我們在意的是結果,而忽略了經過,那將是缺失的片段,回首時卻毫無意味。生命,也只不過是一段不完整的旋律。

當我們經歷了酸甜苦辣,當我們盡了所有努力,再回首時毫無遺憾,無論怎樣的結果,都會付之一笑。

過程,是可貴的。

它能充實你的回憶,裝點你的人生旅程,豐富你人生的經歷。

完美的結局,需要一段完整的過程。

不完整的旋律,等待著,譜寫那缺失的部分……

思想,不過時的美麗 篇5

話題作文 ,639字

人之所以成為高等動物,是因為人有思想。人的思想,是區別其他動物的唯一標誌,一個人,他可以沒有夢想,但是,他一定要有思想,不然那叫禽獸。

現在的人總在追求一種外貌美,他們認為只有外表美了才是真的美,其實,這種想法也是不完全正確的。我們的外貌是由父母決定的,我們無法改變它,所以只有欣然接受。然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對於自己外貌的重視也不能算是不對,但是,人終究是會老的。當你年老色衰的時候,外貌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所以,外表的美不是永恆的。

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人類和別的生物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我們的思想。思想不取決於父母,而是由我們自己決定,與其浪費時間在那終將失去的外表美麗上,不由追求另外一種美,我們將它稱之為氣質美。一個人,長的再美麗,沒有氣質,那也是花瓶,然而如果另外一個長的不是那麼美麗,但是渾身卻透露出有家教的氣質,那麼我想那位有氣質的人在他人的心中更美。

氣質是一種思想境界的外在體現,擁有好的氣質,會顯得自己有家教,有文化同時也是一種美麗。氣質的養成首先需要擁有大量的知識,只有對這個世界足夠了解,你才可以出現一種思想的蛻變,其次需要有足夠的自信,自信是體現一個人有沒有氣質最直接的方面,最後就是談吐,心裡有再多知識,沒有好的談吐是體現不出來的。

面對外貌,我們有年老色衰的那一天,但是養成好的思想,擁有好的氣質,我們就永遠不會過時。今天會流行這種打扮,明天也許就換樣了,趕不上潮流的人會被別人說成落後,但是,請永遠記住這樣一句話:

思想,是永遠不過時的美麗!

責任永不過時 篇6

國一作文 ,628字

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題記

責任,作為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標誌,永遠都不會褪色。那些留名於史的人,只要認準了自己的責任,就會去努力奮鬥。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屈原,有“博聞強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之才,因為“疾王聽之不聰也,讒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其“約文。微詞。潔志。廉行”正道直行,竭忠盡智,勸諫懷王,雖遭離間,仍以滿腔熱血,憂國思君,至死不渝。觀其一生,不過因他身上揹負著那艱難的責任。

人人傳誦的諸葛亮,雖曾讓劉備三請,可是,自己也為了蜀漢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因他揹負救國大任。

受人愛戴的好總理周恩來,從小抱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巨集偉志願,窮其一生為新中國的建立。強盛而費盡心血。這樣崇高的人生價值背後,是他身後那厚重的救國救民的責任。

促使溫總理在震後第一時間到達災區的是責任;促使多個不同省份的救援小組日夜奮戰在救援一線的是責任;促使中國維和警察堅守崗位,直到殉職於海地地震中的是責任。

責任,給生命一種厚重;責任,讓生命閃爍出耀眼的光華;責任,無所謂地域或國度;責任,永不過時!

月光是不過時的美麗 篇7

國三作文 ,634字

月光下澈,影布石上。萬籟俱靜的深夜,我難以入眠,乾脆坐在月下,遠眺前方。朦朧幾戶人家,伴著繁星幾點,只是一瞥,切彷彿跨越了千萬年。

透過月光,我看見了那位月下獨韻的謫仙。他忽而狂笑,忽而長嘆。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他望著那亙古的月光,一端是遙遠的故鄉,一端是淪陷的家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故鄉的人還好嗎,他們是否豐衣,是否足食?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同被月光沐著的人啊,多少人無家可歸,餓死街頭,又有多少人藉著清輝掩飾罪惡,在寒夜裡揮刀淫樂?罷了,罷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一切鉛塵終被吸盡,待杯裡的酒喝下,明月就要換成天明。

李白的身影消失不見,時空也換了副模樣。長亭裡,一人眼裡噙著淚,對月嘆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究竟過去了多少年?他不知,他只知父母的音容相貌早已淡出了視野,只知妻離子散不知何年能聚。自己命途多舛,而國家亦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願大宋的每一個的子民,都能得到明月的祝福。

我收回了目光。縱橫千古,多少風流人物對月長歌。華夏五千年的民族精神,胸懷家國的文人氣節,都銘刻在這月光裡代代傳下,我看著月光變成了金色的文字,這些文字組成了詩句,一點一點的再我眼前浮現,最終變成紐帶落在了我的手上,沉甸甸的,竟是如此厚重。

我再次遠望。世事變幻,而月光是不過時的美麗,願神州大地能在月光的注視下,承載著中華文人的民族氣節,永不過時。

什麼是不過時的美麗 篇8

國一作文 ,894字

那雙手,是不時是的美麗

鳥語呢喃,蟲兒飛舞,大自然是不過時的美麗。木偶紛呈,戲曲婉轉,是前輩遺留的美麗。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每一顆都美麗非凡。從古至今,永不過時。竹蜻蜓旋轉著,飛躍過一叢叢草,一株株竹,飛過夢境,帶入回憶。

那一雙手啊,何曾忘記!一頂破草帽,一襲灰黑衣,一雙舊布鞋,一柄長鋤頭,身上常年飄著竹子的清香,這是外公。每天,樂呵呵的笑聲總是伴繞著他,一雙靈巧的手,編織著我童年的夢,這是外公。他時常會向我們講述他年輕時的輝煌。年輕時的他,可謂上知日月星宿,下曉一花一木。而那一雙靈巧的手,更使他在我們孩子眼中,如同神一般魅不可擋。

一根竹,一把刀,不多時,各式各樣的小玩具和小木偶便會在孩子們的驚歎中呈現。那一雙手,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了。

這青衣白身的竹蜻蜓,至今仍被我保留著,仍然散發出好聞的清香。再沒比這更美麗的,比外公做的更好的了。這一支輕盈靈動的竹蜻蜓,在七年前就已飛入我的夢裡。曾經,那一雙手是多值得我回憶啊!不覺又想起了我的小木偶。這是外公在我五歲時贈與我的。那清晰的一幕彷彿就在昨天。外公將草帽背在身後,笑著召我過去,隨即教我做起了小木偶。那雙佈滿了老繭和皺紋的手靈活地轉動著,砍削、鑽孔、連線,儘管他放慢了速度,我笨拙的手仍是跟不上節奏,索性停下,只盯著外公的手看。不一會兒,一個活靈活現的美麗精緻的木偶就做好了。外公那雙粗糙的手,在我眼裡異常美麗。

上小學後,與外公相處的日子少了。偶爾回外公家,照常聽見他樂呵呵的笑聲,但聲音一年比一年蒼老,那雙手,也一年比一年瘦弱顫抖。兩年前的秋天當我再一次回老家,再也看不見這一雙帶給我童年樂趣的手了。我靜靜地坐在鞦韆上,一邊看落葉紛飛,一邊在記憶裡尋找外公。樂呵呵的笑聲,也永遠停留在記憶中。老家山間的竹林裡,也已沒有外公的身影,他帶著這一縷竹香而去,只留晚風在空曠的竹林裡徘徊。曾幾何時,我孤獨眺望月亮,清冷的月光下,心中充滿空落,那一雙手,竟如此義然離了我去。

竹蜻蜓再一次飛起,帶著一股馨香,飛過樹梢,飛過竹林,飛向遠方。朦朧中,似乎又看到外公的那雙手,粗糙而美麗,永不過時……

閱讀是不過時的美麗 篇9

國一作文 ,803字

如果說人的內心是一片浩瀚的星海,那麼對閱讀的熱愛,就是我的星海中最耀眼的北極星。

——題記

在一個被蟬鳴充斥的夏日的午後,我打開了一本塵封已久的書籍。它已經很舊了,紙頁泛黃,封面上落滿了灰塵。我看著它,不由得陷入了回憶。

從前的我,認為閱讀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那時,我無論何時都抱著一本書,如一塊海綿盡情地吸收著知識的甘泉。我同泰戈爾一起歌頌孩童的純真;我同林黛玉一起痴一起嗔一起怨;我同羅丹一起感受藝術的魅力,同毛毛一起探索時間的本源。閱讀領著我走過紛亂的現實,推開大門將我引入新的世界。我呆呆地看著書中美麗的景色,如同貧困的男孩看見了堆滿珠寶的島嶼……

從何時起,我不再閱讀了呢?

書架逐漸落滿了灰塵,如同明珠失去了色彩。我的目光被手機、電腦牢牢地吸引,再也無暇顧及昨日的老友。新奇的、從未見過的東西抓住了我的全部身心。燈紅酒綠的嘈雜掩蓋矇蔽了我的雙眼,我沒有看見慢慢流逝的時光,沒有看見日益貧瘠的知識的土地。閱讀的美麗似乎已經成為了昨日的黃花,我沉浸在精神的麻藥中無法自拔。

直到今天,我打開了一本書。

“我要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個個文字印入我的腦海,撫平了我心中難言的煩躁。我找了個舒服的姿勢,繼續看了下去。一個個句子在腦中飛舞,時隔多年,閱讀這位老友,再一次拉住我的手,將我帶入知識的殿堂。我笑著,哭著,跟著它的腳步,走進那個曾令我魂牽夢繞的世界。我沉浸在書的海洋裡,心中那被無數聲音充斥的星海突然寧靜了。書中的文字在我的心底彈奏出一手樂章,一顆沉寂許久的星星劃破黑暗,冉冉升起……

我合上書,慢慢品味著閱讀的甘露,焦慮躁動的心似乎在被一點點撫平,寧靜又重新回到了心中。我笑了,也釋然了。往日的煩惱有了良方,我重新投入了書的懷抱。

原來閱讀,是不過時的美麗。

是不過時的美麗作文 篇10

國一作文 ,2220字

【青石磚巷,是不過時的美麗】

黃欣虹

夕陽西下的小橋流水人家和古道西風瘦馬是最難得的鄉村圖畫,夜色下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最孤寂的一人獨酌;巨浪翻滾的“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最壯烈的忠心誓言;那一條條橫穿在摩天大樓下的青巷紅房,是永不過時的美麗。

江南水鄉的青牆紅瓦伴著那潺潺溪水聲,吸引了一眾遊人。清幽、寧靜、安詳,小家碧玉是我對於江南的第一印象。青色的牆磚在不大的揚州城裡隨處可見,走進一瞧,頗有些許“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韻味。

踏上那青石板路,我的思緒被牽回了千年前的盛唐。大戶人家有假山、湖泊、園林相伴;普通門戶,在溪水河流邊,拍洗搓衣。坑窪的石板路上,演繹著歷史的痕跡。

相隔千里的巴山蜀水,青石巷的痕跡亦隨處可見。

磁器口,民國年間集港口、市場、住家於一體的小巷子。重回故里,似乎仍能聽見縴夫們的川江號子,能看見意氣風發的少年渡江對岸摘水果,能看見石屋門前忙碌的繡花匠,能聽見銀飾店前錘子與銀條碰撞的聲音,伴著槐花樹搖曳歌唱。

在這裡,青石磚巷不再沉寂,不再有憂愁,不再伴著叮咚的溪水聲,取而代之的是漸沒於江岸的青石板路,取而代之的是火辣的烈日炙烤,取而代之的是家人呼喚子女回家的吆喝聲。這兒的槐花樹一天天成長。

青石磚巷,卻也未逃過歲月的洗禮。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那巷口前的桃花樹、梅花樹也早已不知去向。江水也已逐漸乾涸,那時青石磚巷上奔跑的人兒也已年近古稀。

巷口立上了“磁器口”的牌匾,遊客蜂擁而至。各式各樣的老舊房屋皆被修繕一新。唯一不變的,只有那掃盡世間塵埃,閱遍城市滄桑的青石板路。

再走曾經走過的路,思緒萬千。唯有那一棵棵立於小巷中的槐花樹還能尋些影子。側身通過的小巷,即將成為歷史。

春節時分,這條青石磚巷才又有了些許曾經的風韻。燈籠又重新躍上枝頭,躍上石屋門前,躍上瓦片橫樑。它,又重新披上了紅裝,再度回望曾經的輝煌。

每一座城都有那麼一處令人難以忘懷的小巷口,或插於大樓旁,或立於城郊外。它一直都戴著神祕而又深邃的面紗,等待著,開啟那塵封已久的歷史故事。

今年巷口的槐花樹又開了。

那是外祖母親自種下的。

青石磚巷,承載著微風、溪水、槐花樹,久久的矗立在江畔。

那,是永不過時的美麗。

【故鄉的味道,是不過時的美麗】

鄭子珊

故鄉的味道,是不過時的美麗

仍是那一縷豆香,從遙遠的故鄉穿越一條條大街小巷,穿過現代化的烏托邦,跨越千年的時光,依舊不改它古老的美麗,直擊我的心靈。

“咔嗒——”是一把鑰匙插入鎖孔,打開了記憶的大門,伴著點點豆香,我又憶起了老舊的家鄉。

小時的我拉著媽媽的手,在家鄉的石板路上跳躍奔跑,夕陽從天空築成的牆上緩緩滑落,拉下我們長長的影子,故鄉的牆上,長滿了爬山虎,我扶著白色的牆,用手調皮地把它扯下,一步一步輕快向前跑,忽然間被什麼吸引,停下了腳步。

是點點豆香,牽動著我的鼻翼,我著了魔似的,循著味道的方向追上前去。

“賣豆花了——”悠長的叫賣聲劃破天空,帶著家鄉濃重獨特的鄉音,我朝她望去。

她露出了一口潔白的牙齒,與黝黑的臉龐交相輝映,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她看看我,也寬厚地笑著,拿起個大勺,手法嫻熟的舀出一大杯豆花,撒上一大把白糖,遞給了我。

“要拿穩了!”仍是那濃重的鄉音傳入耳畔,我雙手捧過,指尖殘留著餘溫,看著白嫩柔軟的豆花,尖頂上的白糖是悠悠的白雲,瀰漫著點點豆香。

豆花冒出的熱氣螺旋上升,模糊了我的視線……

多年前,我便搬離了家鄉,來到這座小城,這裡便是所謂現代化的烏托邦吧,燈光籠罩下的夜炫彩奪目,一座座大樓裡藏著一個個小世界,裡面的各種美食迷惑了我的雙眼,誘惑著我的舌尖,每天從不重樣的小吃散發著迷人的香氣,使我和無數初到這裡的人們一樣,在表層的世界中流連忘返。

而豆花質樸而恬淡的香氣,似乎早已在記憶中淡化而彌散了。故鄉的味道,被花花綠綠的美食和小吃埋沒,丟棄在心中的角落,落滿灰塵。

偶然間走過一條陌生的小巷子,它與城市似乎是互相平行的存在。古老的巷子長滿爬山虎,牆壁斑駁,刻上了歲月的痕跡,悠長的蟬鳴在樹葉間迴盪,陽光點點灑在它的石板路上,時間彷彿倒退了好幾年,它是那麼的老舊,與時代格格不入。

恍惚間,歲月的影子和片段交疊在一起,我不禁停住了腳步,向小巷裡張望。

遙遠的豆香,跨越蜿蜒曲折的巷子,瀰漫在我的身旁,我驚異地深吸了一口氣。

忽然意識到什麼似的,我抬腳飛奔,在狹窄的巷子裡留下喘息的餘音。是它——跟隨著它,我停下了腳步。

“買一杯豆花!”我微微俯下身,鄭重其事地說。

她的年齡不過三四十歲,身穿碎花衣裳,竟像極了以前我腦海中的形象,是快活地笑著,遞給了我一杯豆花。

長大了,終於意識到了,家鄉的味道,才是永不過時的美麗。那些大城市的喧鬧和吸人眼球的山珍海味,不過是夜空中絢麗的煙花,在空中迷醉,又霎時化為塵霧。它們不會長久地留在心間,使人回味。

只有能跨越家鄉和時間的美麗,才會永存於心。

在捧過豆花的那一刻,我彷彿回到了我的家鄉,回到了我真正魂牽夢繞的地方,那裡,有永不過時的美麗。

是一縷豆香,在心中徘徊,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