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世界相關作文20篇

無聲的世界 篇1

高一作文 ,763字

在當今的社會上,總有人在背後默默付出,卻不求任何回報。

走在大街上,路過路口,一些身著豔麗服裝的人們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們是城市的守護者,每天都準時站在路口指揮交通。手裡握著的小彩旗和口中銜的口哨是他們的標誌。他們永遠都是默默站在路口指揮者交通,從不說一句話,以至於很多人都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交通協管員上崗,首都的交通也在慢慢變好,在早晚高峰時,堵車的時間也在減少,人們不用擔心會因為堵車而回不了家,不必擔心在原地停留2個小時無果的情況。這些,都是他們的功勞啊!他們默默無聞,為首都的交通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是,這種默默無聞容易被忽視。如今,在生活中,人們只關注那些娛樂圈、影視圈、體育圈中的事。因為,在圈子裡,人們總能撈到明星的八卦,以及明星的各種醜聞。人們以此為樂;還有一些人,為了獲得更多人的關注,不惜用一些奇奇怪怪的方式來博得大家的眼球。而大家就會通過這種方式來關注他,期待他的“作品”,這就是當今社會上熱捧及盛傳的“網路紅人”。有些“網紅”為了獲得更多人的關注,不顧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做出一些令普通人難以理解的事情來吸引大家的注意,而大家就以此為樂。因此越來越多的人來關注這個“網紅”,使這些“網紅”的知名度提高。但是,殊不知,這樣會擾亂一個和諧的網路空間,也會對社會造成困擾。

而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們就會得到很少的關注。就像那些交通協管員一樣,現在的社會變成了一個只看外表,不看本質的社會。那些徒有其表的人,只能在社會上出名一段時間。因為,任何東西都有保鮮期,一旦過期,就會被人們漸漸忘記,最終會消失在大眾的眼睛裡;而那些默默無聞,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會因為被大眾漸漸理解而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他們的付出,終究會被人看到,他們,看似無聲,實際在做著“有聲”的付出。

無聲的世界,看似無聲,卻“有聲”。

進入無聲的世界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447字

今天,我們語數綜合班玩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遊戲:走入無聲的世界。一開始,老師先給我們看了一個視訊,那個視訊非常好看,裡面的舞姿婀娜多姿、千姿百態。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居然是由幾個聾啞人表演的,我目瞪口呆。

接著,我們又玩了一個“手語”的遊戲。首先,同桌先用手比劃了一下“石頭”,可我卻把它猜成了“橡皮”;接著,他又比劃了一下“地板”,其實是想讓我猜出“石頭在地上”的意思;我信心滿滿,很確定地說出了“橡皮在地上”的意思。他搖搖頭,顯得侷促不安,又重新比劃了一下這個動作,我心想:難道是哪裡出問題了嗎?再回過頭想想吧!突然,我眼睛一亮,便脫口而出:“石頭在地上!”同桌點了點頭,淡定的面孔裡透露著幾分欣喜。我也如釋重負地吁了一口氣,心想:啊!終於猜出來了!手語真是讓人捉摸不透、難以理解呀!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讓我明白了許多,甚至還讓我體會到了“做”一次聾啞人的滋味,聲音真的好重要啊!要是沒有聲音,怎麼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那人與人之間就沒法交流,沒法瞭解別人的想法,那我們的世界將是多麼黯然無光啊!

走入無聲的世界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630字

說一個字,只用不到一秒的時間,多麼簡單。但是,對於聾啞人來說,他們“說話”全靠他們的雙手與身體,即便是一個字,他們也要花上兩三秒時間,更何況是一句話呢。

我從未設身處地去體會聾啞朋友期待被人理解的渴望,直到一次寫作課堂上。老師帶我們走入無聲的世界,體驗聾啞朋友的日常生活。我們兩個人一隊,開始無聲的交流。我們可以通過手勢或肢體語言來跟傳遞觀點,但卻不能發出任何聲音。

我的同桌拍了我一下,示意交流開始。他用表情語言,語速很慢,每個字都會停頓一下讓我來思考。第一個字,他把舌頭捲起來,看起來有點兒像shi或chi這個音。第二個字,他把嘴巴合在一起,然後輕輕地微微張開,有點兒像bing或ping這個音。第三個字比較難,他的嘴巴微微張開,然後越張越大,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想,如果把shi和bing拼起來很奇怪,但如果……突然,我的腦海中閃過一個詞“吃蘋果”,恰好第三個字的口型也吻合,我激動之餘高喊一聲:“吃蘋果!”同桌被我突然的大聲嚇了一跳,高興地說:“答對了!你真厲害!”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也連誇同桌口型誇張到位。

輪到我來扮演聾啞人。我思考片刻,便用手勢做出喝水狀,嘴巴也做出“喝水”二字發音時的形狀。同桌歪著頭、眼珠子骨碌骨碌轉,用略帶疑惑的口吻問我:“喝水?”我笑眯眯地點點頭,我的急性子同桌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急忙找老師報喜去了。

這一堂課,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聾啞朋友日常交流的不易以及期待被人理解的急切渴望,也讓我對自己擁有的健全的身體無比感恩。

在無情的世界裡溫情的活著 篇4

日記 ,657字

2017.5.16 週二 晴

越發的感覺到了夏天的滋味,外面的泊油路晒得發燙,散發出一股瀝青的味道。可是我還是喜歡夏天,不只是因為空調Wife西瓜的舒適感,也不是因為可以長裙拖地,滿足小仙女的人設,而是因為,晴空高照的夏日,總會照的心裡暖洋洋,好像整個人都充滿了能量。

上午的課上,老師講著實訓內容,然後開始說起了一位著名作家創造的七分鐘寫作法,由於狀態欠佳,前面的內容聽得模模糊糊,可是到後面,在他開始編故事的時候,整場的氣氛都被調動起來了,我們一邊笑得前仰後合,一邊損著故事裡的主人公,也就是我們身邊的同學。好像大部分事情,在與你不相干的時候,你是很難有興趣去了解,可是當它涉及到你所熟悉的人時,故事就會變得有趣得多。後來老師安排任務,讓我們每個人開始自由發揮,編寫一個故事。於是各種腦洞大開,期待故事的發展。

快晚上的時候了吧,看到空間都在刷屏,是自己學校的一個大一的女生,因為被查出了很嚴重的病,家裡比較困難,所以很多善良的同學們就開始給她籌錢捐助手術費。看到這些,自然是又心疼又感動的,有時候覺得人生真的很奇妙卻又很奇怪,奇妙的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這種對未知的探尋感會使生活白的有趣的多。可也正是因為這些不確定性,才使得生活裡充滿了許許多多的疑惑,甚至會讓人有些無所適從。以前總覺得,等我長大,等我變好,等我足夠強大,再去做那些想做的事情,保護我想要保護的人,可是現在才明白,其實當下才是最應該去珍惜,去守護的。

希望那個女生能夠平安的好起來,也希望所有善良的人們都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歌聲裡的世界 篇5

高三作文 ,982字

聲音能夠傳達出許多資訊,在自然界中,動物生命個體不一定都有常人熟悉的語言,但是卻可以通過聲音來表達某種需要,聲音成為與其他生命個體交流的載體。

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可以通過許多介質來表達情感。書信、報紙、電視、網路等成為了解他人的渠道。但是有一種聲音,它所傳達的資訊要遠遠大於這些現代化的媒介。那就是歌聲。

在一首好的歌曲中,不僅表達了詞作者的文學修養與情感經歷,更是把曲作者的藝術細胞與音樂感體現得淋漓盡致。當然,這一切最終要通過一個懂得的人來演唱。好詞配好曲,必須經過歌手的富有魅力的嗓音來加工才能成為好歌。

歌曲並不是現代才出現的,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開始吟詩寫詞,並用小調唱出來。到了元朝,曲變成了一項專長的藝術,一時間,元曲響徹大江南北。而曲中卻大多不乏人情世故,像是一個受盡苦難的人平靜地將自身經歷娓娓道來。

發展到現代,歌曲的形式便被豐富了許多,而最受大眾喜愛的恐怕非流行音樂莫屬了吧!流行音樂自打出現之日起便決定著它今後將一發不可收。因為流行音樂的通俗、簡單、唱法多樣,又不缺少韻味,它被許多人所接受。而有些熱衷於流行音樂的“粉絲”也最終成了受人追捧的創作者。朴樹,便是其中的一個經典。剛提起朴樹這個名字時,我也像許多人那樣,認為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譁眾取寵的網路歌手。而當我第一次認真地聽完他所演唱的《平凡之路》時,我的內心極為震撼。這首歌的“不平凡”讓我想了解朴樹是怎樣的一個“平凡人”。朴樹,原名濮樹,受其哥哥濮石的影響,從高中起熱愛音樂。在經歷許多波折後,陷入對自己人生的思考,曾抑鬱多年。也曾是當年身價排行第二的“最佳新人”。當他陷入對人生的思考而抑鬱時,是音樂讓他重新走了出來。通過這首《平凡之路》讓人們瞭解這些年他的心路歷程,以及他現在的立世態度。是啊!正如歌中所說“我曾經毀了我的一切,想掙扎無法自拔”。在經過漫長的與心魔的鬥爭後,“我曾經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絕望著渴望著也哭也笑也平凡著”。他終於迴歸平凡。

歌聲承載著人的感情寄託,通過歌詞,可以瞭解詞人的情感經歷,而真正賦予歌曲靈魂的則是演唱者的有“經歷”的“滄桑”的嗓音。

聲音是自然界中最富有靈魂的資訊媒介,而歌聲卻是屬於人類特有的表達情感的方式。想要了解一個人的經歷,不必去翻閱他的簡歷,單單認真地分析他的一首歌,你便能從中體會到歌者的靈魂。歌聲中有另一個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聲音的世界 篇6

聲音的世界作文450 ,451字

早晨起來,太陽掛得高高的,知了大聲嚷著熱,看來是有趣的一天。

背上書包,我又開始了新的一天。迎面拂來一陣微風,吹到了樹上,樹葉高興地拍起手來,“沙沙”,“沙沙沙”。走上街,人群熙熙攘攘的。忽然,有一群人大笑起來,我心裡十分納悶,走近一看,原來人們正圍在一起輪流講笑話呢!

“轟隆隆”,伴隨著一陣響徹雲霄的雷聲,我聽見了一片“蹬蹬蹬”的腳步聲,有些雜亂無章。抬起頭來一看,街上空蕩蕩的,剛才講笑話的人也不在了,只剩下一些匆匆往家裡趕的人和往學校趕的學生。看著這幅情景,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時,有好心人提醒我:“要下雷陣雨了,快走吧。”原來如此。我急忙往學校跑。可是來不及了,雨已經在下了。先是小雨,淅淅瀝瀝的,慢慢地,雨越下越大,成了雷陣雨,雨水落到地上濺起了一朵朵雨花,“嘩啦啦”,“嘩啦啦”。我買了一把小雨傘,水順著傘的邊沿滴下來,“叭嗒叭嗒”的聲音不斷。到了學校,已經是早讀課了,只聽見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偶爾傳出一兩聲同學間的嬉笑聲。

真是一個有趣的早晨,我拜訪了聲音的世界,我多麼快樂啊!

奇妙的聲音世界 篇7

奇妙的聲音世界作文2 ,257字

你聽過美妙的聲音世界嗎?他們只在一瞬間發出這種聲響。他們很美妙,有時令人陶醉,有時讓人討厭,有時讓人流連忘返,有時卻讓人痛不欲生。

我熱愛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只在一瞬間發出,這種聲音如鬧鐘的秒針走動,如水龍頭滴水。這種聲音究竟是什麼呢?哦,是叮咚。那聲音讓我們想到雨滴走入泥土,化為養料。幫助小草衝破困難,衝破岩石的束縛。叮咚是小草衝破困難迎向希望的韻律。

我討厭劃玻璃的聲音,因為它不僅摧殘了我的聽力,而且使人心情煩躁,很不愉快。最可惡的是他經常縈繞耳畔,讓人痛不欲生。

這就是奇妙的聲音世界,令人高興,令人苦惱。

你讓我的世界無風與大浪 篇8

國二作文 ,704字

我一直覺得你婆婆媽媽,一直討厭你在我的書桌上指指點點,你好吵啊,說你漂亮我會保持保留意見,但說你很吵我保持四腳贊成的姿勢。

你不夠溫柔。你才三十多歲,卻是一副賣了白粉三十年的樣子,面色枯黃,長著代表你多年勞作禮物的色斑,在我面前說話老愛大聲鬧嚷,不知道的還以為你練過當年失傳於天下的獅子吼功呢。

你不夠耐心。很多時候我用特別緩慢的動作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會很不耐煩,說你能不能別這麼慢,又不是千金大小姐,幹嘛一副柔柔弱弱的樣子。可事實證明,慢一點不會死人,質量會變得更好。你硬撐著一張臉皮,說太慢了。

你腰不好,學籍不夠,所以你只能做一點很少很少的事情,不能長期勞動。

我知道我們家庭並不富裕,爸爸當了警察,十幾天都不回來一次,家裡所有的支出都靠你微薄的工資苦苦支撐,但你仍願意滿足我的夢想,你給我買了漂亮的英文襯衫,可愛的圓頭小白鞋,還有一切能滿足我少女心與虛榮心的東西。

你說,女孩子家家,要保養好自己,長大以後才不會像我這樣。

我寫了很多文章,得了一些稿費,我只能用自己的一些辦法減輕你的負擔,可你仍然辛苦地腰都彎了下來。

儘管家裡的情況不如人意,你仍然願意花一萬多給我補課,我知道那是你存了多年的積蓄,看你付賬的時候我的心都要碎了。

我有些心疼你,花費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從你懷上孩子的那一刻開始,你就變成了一個最普通的家庭主婦,而我被你保護周全,雖然你不會大道理,也不會教孩子,所有的一切都要我慢慢探索,但我仍覺得你對我不僅只有養育之恩。

我想要活成你想要的樣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可沒有別人那樣揮霍時光的資本,我只想快快長大,多多掙錢,讓你過上安穩的日子,再去成人世界的大風大浪裡實現我孤獨的夢想。

奇妙的聲音世界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466字

在生活中,有許多美好而奇妙的聲音,也有嘈雜的噪音:雨水拍打著窗戶,樓下的汽車傳來“嘟嘟嘟”的響聲。

樓上大姐姐飛快地彈著鋼琴,音符像山泉一般流了出來,要是我能學會該多好啊!我沉浸在這美妙的琴聲裡,大姐姐彈奏了一首《茉莉花》,我靜靜地聽著,彷彿自己也是一朵帶著芬芳清香的茉莉花:頭髮長成花瓣,胳膊變成葉子,腿長出根鬚,血液變成花的汁液。我開心地和每一朵茉莉花打招呼,和它們交換彼此的心事。

“嘟嘟嘟……”樓下傳來汽車的聲音。它扯著大嗓門,飆著男高音,簡直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嘛,我只好悶悶不樂地起床了。

“嘩啦啦。”雨姐姐吹起了口哨,雷公公也來幫忙,“轟轟轟”嚇得人們逃似的回了家,雨姐姐笑得眼淚飄,行人一個個都成了“落湯雞”。“呼呼”,風妹妹也來了,不斷吹著氣。它們玩了個痛快,還捨不得離開。河邊上,一隻青蛙跳上了荷葉,緊接著一群青蛙跳上了荷葉,一隻青蛙領著它們唱歌,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教室裡傳來朗朗讀書聲,每個同學都專注地盯著課本,老師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

世界上有那麼多奇妙的聲音,讓我們一起,把嘈雜的聲音變成美妙的聲音吧。

祛魅的世界無比荒涼 篇10

國三作文 ,1359字

近代西方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從此世界科技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科技的興盛不斷地打破過去的一些迷信,使原本神祕的世界在人們面前慢慢揭開面紗。基於此,馬克思韦伯在《世界的祛魅》一書中提出“對世界祛魅”的概念,主張祛除世界魅惑神祕的表象,用科學解釋破除一切宗教迷信,藉以此認知世界。而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可是在今天,當人工智慧逐漸開始影響甚至操控我們的生活時,當人們開始喪失獨立思考能力,喪失自己選擇和行動標準以及感性體驗時,一味地依賴科技,用科技解釋一切,不正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行為嗎?

誠然,充滿魅惑的世界令人害怕,但過度祛魅的世界卻一片荒涼,像一片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干。而我們正走向狹隘的進步觀,以背叛過去的方式構築未來,以毀滅天性的方式興盛科技。現代化、科技化的程序大刀闊斧地刪節人類生命的詩意傳奇,與之一起流失的自然是人的判斷力和感性體驗。

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擔憂的,人類開始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人們缺少“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究竟是緣何而起?我想最主要從資訊傳播媒介發展出電視開始。

以電視為代表的一系列傳媒的誕生,在逗人發笑的同時,也使人走向娛樂化。不僅如此,所有的一切都成為娛樂的附庸。人們開始變得庸俗、淺薄,談論的盡是飛短流長的流言蜚語,人們的思考浮在淺淺的表面,沒有什麼落入深深的井中。其結果是“我們最終成一個‘娛樂至死’的種族”。

尼爾波茲曼的警告不無警示作用。人類開始懶於思考,很少深入思考,思考能力逐漸減弱,最終消失。

另一方面,在消費主義價值觀主導下的社會,人的感情始終處於一種激發狀態。消費從一種滿足生活基本所需的手段,變成一種生活的目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可能讓我們輕易看到的,就是人開始淪為一種消費機器—消費,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消費。

人的價值觀被扭曲、影響,有的人價值觀也被同化、娛樂化。人們喪失的是判斷事物意義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更可怕的是感性體驗、人文精神的喪失。

功利主義至上、追求效率的實用態度,讓許多人不僅喪失了道路兩旁的風情,更是在越走越快的過程中,將靈魂遠遠丟在身後。充滿功利的心靈無法和生命本身對視,無法從中看到生命的自發性、獨立性和澄淨,他的心再也容不下一點空間給優美或壯美。他不做一點無用於事有用於心、能提升自我、涵養精神的事了。許多人在“沒有性靈像無機體,富有效率像機器”、在“數米計薪,日以挫其志氣,仰視天而不知其高,俯視地而不知其厚。雖覺如夢,雖視如盲,雖勤動其四體而心不靈”的生活中迷失自我。感性體驗的缺失使人只能被困在日常生活的鐵籠中,過著機械呆板的生活。知、情、意的三者分化,使實踐理性和工具理性帶有壓抑性和強制性。無法完成對現實生活的超越,走向自我實現,最終只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可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人們作繭自縛。存在主義哲學家提出人是被拋入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本生毫無意義,需要我們自己的選擇和行動自己去構築意義。可正是這種缺乏意義的存在感焦慮,使人更傾向於尋找現實中觸手可得的事物,把自己的選擇權和自由交出,來免於“自由之苦”。

人是註定要受自由之苦的,與此同時,如果我們能對世界“復魅”,使它保有一絲神祕,我們可以通過對蒙著面紗的世界的不斷思考和對它感性的體驗來緩解一絲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