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讓行人相關作文20篇

斑馬線禮讓行人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429字

禮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斑馬線上的禮讓,顯得尤其重要,因為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斑馬線是生命線,它保障著行人過馬路的安全,但在我們身邊經常會看到有些駕駛員不以為然,開車時無視斑馬線的存在,使得生命線變成了奪命線。

以前早高峰上學時,學校附近的路口總是車水馬龍,有時候因為各個方向駛來的車輛互不相讓,堵得水洩不通。每天早上我和媽媽通過路口的時候,總是要小心翼翼,雖然是綠燈,但由於路口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紅綠燈已經成為了擺設,來往車輛經常性地不管不顧徑直從我們身邊穿過,嚇得我手心直冒汗,那些司機們卻狂按喇叭,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自從太倉實行了斑馬線禮讓行人的新規定後,我現在過斑馬線時倍增,不再像以前那樣提心吊膽。行駛中的車輛總會緩緩停下來,耐心地等待行人通過。而我們行人也為司機們著想,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快速通過斑馬線,縮短他們的等待時間,大家互相謙讓,一派和諧景象。

禮讓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從我做起,尊重生命,禮讓斑馬線,做一個合格的文明人!

禮讓行人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44字

以禮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說“禮讓親朋”是第二,那麼“禮讓行人”就是第一了,你雖與行人素不相識,可你如果以禮讓對待別人,也叫給予了別人一份關懷,少數人不懂禮讓,最後還是會遭到冷眼的。

最近幾天,一連下暴雨,天氣陰沉沉的,我打著傘,急匆匆地回家——我本以為今天上課,誰知不上,害得我又狼狽地跑回了家。我跑在路上,腳踩著水,雨水濺到了路邊。忽然,一陣風颳來,我的雨傘一下子被吹翻了,我只好倒提傘,捂著頭向最近的商店衝去,好不容易衝到商店雨棚下,終於沒有雨水了,我抖抖雨傘,準備待一陣子再走。

這時,一輛車飛馳過來,濺起了漫天水花,我嚇了一跳,急忙衝進商店,“譁——”雨水濺到了玻璃上。我十分氣惱:“開車的不長眼睛嗎?差點淋溼了我!”我衝了出去,看見那輛白色的車正在停車,汽車一會兒後退,一會兒前進。

這時,從商店走出了一位男子,他打著雨傘從那輛車旁走過,與此同時,那輛車轉了一個彎,向停車位猛衝,濺起了一陣“波濤”,打在了那男子的身上。

那男子還沒醒悟了,又一個“波濤”迎面而來,直撲在他身上,我看著心裡有點不安:“這下好了,要打架了,那開車的司機要倒黴了。”可並不是我想的那樣,車主打開了車窗,往外望了望,看見有個人站著,全身溼漉漉,但他並沒有理會,更沒有道歉,只是搖搖手,要路人走開,然後,又一個轉彎,第三次將水“灑”在了別人身上。我忽然覺得,那車主太沒道德了,他怎麼能這樣做呢?難道他上學時沒學過品德課?難道不是小車該禮讓別人才對嗎?

只見那男子全身溼溼的,雨傘也歪了,他看著那車子,像傻了一樣。最後,車主終於停好了車,下了車後,他看見了那路人,還不滿地說:“叫你走開你不走,誰叫你站著呢?活該!真是……算了算了,算我倒黴,給你一點錢算了吧!”說著,從包裡拿了幾張百元鈔票,往男子手上塞,然後,打著雨傘,頭也不回地走進了雨簾中。

那男子望著車主遠去的背影,狠狠地把錢往車上一砸,“呸”了一聲,也淋著雨走了,我望著這一幕,無奈地搖了搖頭。

禮讓就像是一片藍天,而有些人卻盡在破壞這種美德,這使別人會怎麼想呢?我真希望,禮讓的春風能吹遍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別讓別人看出你的“堅強” 篇3

國一作文 ,678字

許多人都認為堅強是一個褒義詞。於是,它的反義詞脆弱就是一個貶義詞。其實有時候,人也要學會走出“堅強”,走進“脆弱”。

在受到傷害後,明明知道自己被打了一拳,非常痛。卻還要“堅強”的顫抖著說:“沒事,我還行。”明明自己內心受到傷害,非常傷心,卻還要偷偷地抹著眼淚說“我很快樂……”明明自己的思想已經抽空了,心中非常煩亂,卻仍在別人面前自豪地說:“我已經想到了。”為什麼要這樣做?何必呢?

受了傷害後,痛得要大聲叫出來,受了委屈,大聲地哭出來,沒人會責罵你,更不會有人看不起你—因為畢竟每個人都曾經遇到過這樣問題。

很多人遇到不煩心的事情,從不會告訴家人,怕他們擔心,總是“堅強”地將苦水往肚裡咽。其實,這無非是讓家人憂心,讓自己煩惱,讓家庭氣氛緊張。家人明明知道你有心事,明明知道你在外面受了委屈,卻還要眼睜睜地看著你痛苦。由於不知道你痛苦的根源,便只能不安—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一種磨難。

都說“男兒當自強”,“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確,父親,母親是家裡的頂樑柱,是孩子們第一個偶像。他們用“堅強”把自己偽裝起來,不輕易表露自己的煩惱。一旦被別人看出你的“堅強”,許多人都會為你擔心。所以,他們非得要“堅強”嗎?承讓著“即使天塌下來,也要扛著”的信念,他們其實是活在自己外表的鎮定下,獨自痛苦、獨自迷茫。神經就如一根橡皮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斷裂。

所以,人不一定要複雜,簡單、直接就好;不一定要偽裝,真實就好;不一定要“堅強”,脆弱一下也可……不會有人責怪你;不會有人拋棄你的。加油!

所以,適當的時候,不妨走出“堅強”,走進“脆弱”。

我要讓盲人讀書 篇4

國一作文 ,702字

我很小的時候,看見盲人走路,心裡都會很難過。他們手裡總拿著柺杖,不論春夏秋冬都戴著墨鏡,走一步點幾下,生怕跌倒,真不方便!

那時候,我就想:盲人的心裡一定很痛苦,他們看不見藍藍的天空,看不見飛翔的小鳥,看不見壯麗的河山,看不見美好的世界。更使他們痛苦的是不能看書看報,不能從書報中學到豐富的知識,不能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所以我從小就暗暗下定決心:將來我當了科學家,一定要發明一種盲人讀書的機器,研製出一臺服務盲人的“盲人讀書機”。

“盲人讀書機”主要由極光掃描器、電腦和播音器三部分組成。鐳射掃描器先把每個文字訊號傳送給電腦,再通過電腦把文字訊號轉換成聲音,最後由播音器“朗讀”給盲人聽。

“盲人讀書機”的外形像架電子琴,他的頸部長著長長的“脖子”,“脖子”上連著一隻大眼睛,這就是“掃描器”。機器的正面有四個喇叭,這是播音器。機器的兩旁還各有一隻機器手,是用來翻書的。

盲人如要“讀”書,只要對機器說一聲:“讀書。”“盲人讀書機”會立刻回答:“好的,請稍等!”

隨著鐳射掃描器的移動,播音器裡傳出來清脆的讀書聲。“盲人讀書機”可以按盲人的需要隨時調節“讀書”的速度。更為有趣的是,他可以模仿親友的聲音來讀親友的信。那是因為親友的聲音早已存入電腦儲存器裡了。

我的發明受到中國和國際殘疾人基金會的讚揚和支援,“盲人讀書機”在全世界推廣了。當第一位使用“盲人讀書機”的盲人從機器裡聽到他親友給他寫的信時,激動得流淚了,連聲說:“非常感謝科學家……”

不知怎麼的,我的鼻子酸了,眼睛裡也噙滿了淚花。是的,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努力,在未來的城市裡,人們一定可以看到我為盲人發明的“盲人讀書機”的身影!

別讓他人遮住了本真的自我 篇5

國三作文 ,1022字

沒有人應該以過分卑微的姿態將自己塞入別人的影子中,別人是榜樣,是標本,而不是我們即將成為的一模一樣的模子。

作為一名學生,從小到大我們耳邊想必不乏“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又懂禮貌,哪像你這野小子;別人家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哪像你除了吃喝玩還會什麼?”於是乎,在父母恨鐵不成鋼的嘮叨中我們又成長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扼殺了本真。為什麼不能去找找自己所有的獨特之處呢?

“我對音樂有一種天生的共鳴,總是會隨著音樂律動。”;“我對色彩天生敏感,搭配得心應手,奇特大膽。”;“我對運動有著極高的天賦,別人需要一星期學滑板,我只要一天;別人一天學會騎自行車,我一小時就OK!”……我們有著如此多的才能,為何要甘心被別人遮住最淳樸的本真呢?

幾米這位有名的畫家,第一份工作卻是在一個廣告公司中。“生活就是這麼現實,我想我應該聽父母的話先填飽肚子。”幾米如是說。不知是靈感過於害羞遲遲不肯上門還是未來不願青睞這位正在謀生的青年,他在廣告公司中的生涯像是原始森林,怎麼都無法走出去。被淹沒在這種不得志的境況中,他久久尋覓,終於尋到了通往其他地方的山洞,洞的盡頭柳暗花明。他毅然拾起了最初的夢想,拿起畫筆去揮就多彩的人生,最終事業有成。可以說,幾米最終對本身的堅持造就了他的現在,最終抬起頭走出了別人的影子。

有人說“活在當下”,而我想加上一句“活出自己”,不要讓別人遮住了自己的本真。不僅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去取其精華,還要自視自己的優點,併發揚光大。

我哥哥則是被“別人家的孩子”徹底毀了。記得小時候哥哥很愛搗鼓些小玩意兒,還在我五歲生日時親手製作了一個音樂盒送給我,卻因不斷長大不斷增多的補習班而剝奪了他新奇的思想,甚至成了不善言語的書呆子。我的外婆常常可惜“這麼聰明伶俐的孩子就被毀了”。

因此,一味地向成為別人的複製品奮鬥是愚昧的,自己本身就與眾不同,才是我們成為別人心目中所謂學神的資格。讓別人遮住了自己的本真,庸碌一生有何意思?

比爾盖茨大學時退學,成立了微軟公司,成為世界富翁;韓寒高中成績極差,勒令退學,卻退出了一個身兼職業賽車手作家來。為此,有人爭先恐後的模仿,卻落成大多數人無業、無錢、無希望的“三無狀態”。

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自視,不能因為“某某人這樣做因此他現在……”而去找尋他走過的道路。

別讓他人遮住了本真的自我,而忘記了自己所擁有的獨特,與適合自己的專屬擦肩而過。

學會自視,無疑為成功如虎添翼。

別讓他人的目光吃掉了你的夢想 篇6

高三作文 ,993字

沒有人能夠真正地不去在意世俗的目光。

林子說這話的時候哭得眼睛紅得像是隻兔子,聽著她在斷續的抽噎中勉強擠出的話,我只能愣愣地頂著玻璃杯中逐漸沉下去的冰塊不知該作何反應。尷尬的沉默像是座大山一般緩緩地瀰漫在我們面前,我幾次張嘴試圖說些什麼來搬走這座山,可惜總不如意,從喉嚨中湧出的只是些毫無意義的單音節。

別桌的客人已經將疑惑好奇的目光投射過來,我慌忙從包中取出紙巾遞過去:“我知道。”畢竟在這短短的幾秒內,我也切身體會了一下,是的,我並不是想到了什麼好的安慰方法,只是不想再有這些所謂的“世俗的目光”投射過來罷了。

林子深呼吸了幾口氣藉以平靜自己的情緒:“我以為我可以做到的,不去在意家裡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看怪胎一樣的眼神,那些瞧不起我身為一個藝術生的言語。可是,這很難,你知道的,就連父母也漸漸開始不贊同我的選擇。”

我依然沒有開口,只是安靜地聽著,我知道她的愛好—用黑色的筆尖塗描出一個個美好的瞬間。她也以此為夢想,為此努力。

“我知道,他們是不想做特例,”她自顧自地往下說著,雙手放在桌上,手指不停地攪動著,“太多人用不贊同的眼神看他們,他們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所以轉變了陣營。所以他們成了那些大多數”。

最後的尾音在我攪拌奶茶時引起的冰塊撞擊玻璃杯的清脆聲音中死去,沉默再一次蔓延開來,比上一次來得更加迅猛。我們的沉默放大了周遭的聲響—每一個人都在大聲地談論著,關於自己對於某事的看法,對某個人的某些行為的指責……

“沒有誰對誰錯。”這次我成功搬走了沉默,看著她被劉海投下的陰影所遮蓋的眼睛,模糊得不真切,“大部分人所認為的對只是因為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長成那個模樣的而已。但對錯與持相同看法人數的多少並沒有關係。”

“但少數的人總會因為受不了大多數人的目光而轉移陣營,大多數人就變得更多,少數人也變得更少。這是一種惡性迴圈。直至最後,少數人變成了沒有人,大多數人變成了全部人。”林子終於抬起頭,黑色的眼睛像灘死去的水,翻不起一絲波浪。

“的確,沒有人能不在意別人的目光,尤其是當這目光還是屬於大多數人的時候。”我依然沒有收回目光,即使我一點也不習慣與人對視,“但是,沒有人能夠嘲笑你的夢想,哪怕它再微不足道,只要你是真的投入其中。”

林子走的時候只是說了聲“謝謝”再無其他。

但無論那之後如何,生活總會繼續,而夢想只要沒有被他人的目光吃掉,也會依然前進著。

我們應懂得禮讓 篇7

高三作文 ,792字

材料中老太太把座位讓給了孫子,而要求大三學生王丹丹讓座,王丹丹理應讓座給老太太,因為尊老愛幼是中華美德,讓一下座也不會怎麼樣。王丹丹的做法,是不懂禮讓的。老太太的孫子一直低頭玩手機更是不對,身為年輕人,手腳健壯,更應給老人讓座。總之,不管是王丹丹,還是老太太的孫子,他們做為年輕人,都應主動讓座。懂得禮讓,才能避免這場爭吵!

懂得禮讓,不僅是弘揚中華美德,是對自身品德和素質的昇華,更是營造和諧關係的法寶。許多成功的人,都是從“禮讓”做起的。

三國劉備,仁德愛民,懂得禮讓。他對屬下禮讓,得到下屬的忠心;他對人民禮讓,受到人民的愛戴;他曾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每次都謙虛禮讓終於打動了諸葛亮。因為他的禮讓,讓他擁有了大量的謀士、忠心的臣民,讓他後來三分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試想,如果劉備不懂禮讓,他永遠只是那個一窮二白的皇親,那來三分天下,稱王稱帝的輝煌呢?可見,懂得禮讓,能幹好大事。禮讓,是成功的基礎。

反之,不懂禮讓,又會如何呢?

秦始皇橫掃天下,一統中國,大權在手,一人獨霸。可他不會禮讓。朝廷中,宮殿外有誰令他不滿意,不高興,馬上抓來殺掉示眾。對大臣對百姓更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修長城、築宮殿,置百姓生死於不顧。所以才會有“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落魄。

可見,不懂得禮讓,即便強大得如同秦王朝,終歸還是要滅亡。只有“禮讓”才會讓自己的事業走得更遠。

在我們的生活中,懂得禮讓也是好處多多。在學校裡懂得禮讓,會讓你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在家裡禮讓長輩,會讓家庭其樂融融;在社會上禮讓他人,你前面的路就更加平穩,你離成功就會更近。

如果不懂禮讓,便會妄自尊大,處處樹敵;便會受人拋棄,孤獨寂寞;便會坎坷曲折,舉步維艱。這種生活,不是我們想要的。

所以,學會禮讓吧!其實禮讓一點也不難,以關愛之心對人,以包容之心處事,便可把禮讓做足。懂得禮讓,從現在開始。

禮讓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733字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一盞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文明是一把鑰匙,打開了走向美好生活的和諧之門。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必須遵守的最基本準則。

很清楚地記得,那一次我去動物園玩。當我四處尋找垃圾桶想扔飲料瓶時,看到一位清潔工阿姨在不遠處默默無聞地撿著垃圾,她身穿一套橘黃色的工作服,面板黑黑的,褲管、鞋子上沾滿了泥水的痕跡。“嗚……”一輛觀光車一閃而過,“噗嗤”一聲,一小灘泥水濺到了她的身上。我在心裡不禁怒罵:“司機同志,你就不能開慢點兒嗎?”讓我覺得納悶的是,清潔工阿姨竟毫無反應,繼續埋頭撿著地上的垃圾。我氣憤地看著揚長而去的觀光車,手不自覺地把飲料瓶往包裡塞又往口袋掏紙巾。我想給阿姨擦擦汗,讓她歇一會,可我卻不敢:她很髒,看起來還有點冷漠……

“不!我要去幫她!”我鼓起勇氣,大步向前遞上紙巾:“阿姨,你沒事吧?以後見到觀光車來,你躲遠點。你先擦擦汗吧,我來幫您!”說著便搶過她手中的掃把和簸箕,掃起地上的垃圾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她非但不生野蠻司機的氣,反而微笑著說:“人家也是趕時間,我讓他一下沒事的!謝謝你,小朋友!你真是個文明的好孩子!不過,你的任務是學習,不是幹粗活。阿姨沒文化也沒出息,能在這裡撿垃圾保護環境,還能掙到一份工資,我也就心滿意足了。”說完,便把我手中的東西拿走,向不遠處飄動的一隻紅塑料袋走去。我呆呆地望著阿姨離去的背影,心想:阿姨的這一番話說得真樸實!我猛然想起我的飲料瓶還沒扔,於是一路小跑追上她:“阿姨,我的飲料瓶給你賣廢品。”阿姨樂呵呵地接過飲料瓶,說:“孩子,記住:禮讓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我們要爭做文明人哦!”

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只需要一句問候,一個微笑,開車慢一點,把垃圾扔進垃圾箱裡……就這麼簡單。

關於禮讓 篇9

高一作文 ,538字

禮讓,非寬容,非忍讓。顧名思義,守禮謙讓。不是與人發生矛盾時的“退一步”,也不是受了委屈時的“忍一時”,它是一種禮貌,是由內而外散發的一種高貴,是隨心而做的一種風度。

“孔融讓梨”相信大家都已聽過,這是一個流行的“禮讓”的故事。孔融還小,可他已懂得把大一點的梨給自己的姐姐,自己只吃小一點的。沒有誰要求他這麼做,也沒有誰強迫他這麼做,可他做了,這是什麼?是禮讓。這是出自內心的做法,一個有禮貌的做法。

然而,在今日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已經很少有人懂得“禮讓”了。坐公交時,看見老奶奶顫顫的站著,而旁邊的小夥子卻戴著耳機小憩,那種給婦女、小孩、老人讓座的行為好像只有在電視劇中才會出現,是那麼遙不可及,令人望而嘆止,心痛不已。現在的人都怎麼了?原本的“禮讓文明之邦”去哪兒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次人潮高峰期,許多人都像約定一般,廁所裡堆滿了人,不得不排隊,這時也沒人插隊,好像每個人都很急,這就是禮貌由內而外散發的高貴。而鄰廁有一小女生扛不住了,於是前面的大姐姐讓她先解決一下,後面排隊的人也沒有紅臉著急,這就是禮讓,禮讓讓世界變得和諧幸福又美好,每個人都樂呵呵的融入其中。

我喜歡禮讓,我相信大家也喜歡禮讓,喜歡禮讓的人,那麼,我呼籲大家一定要禮讓,讓這個世界充滿幸福充滿愛。

禮讓 篇10

高一作文 ,737字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一句人人都知曉的名言,古時人都能禮讓,而現今的文明社會卻不再注重這些,甚至有些人用錯誤的方法理解它。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古時候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才會被稱為聖人。他們對任何人都十分謙虛、禮讓。記得孔子有個學生在市井中與人發生爭執。其緣由是爭論一年中有幾個季節。平民說一年只有三季,而孔子的學生知道一年中有四季。兩人打賭,輸了的人就向贏了的人跪下磕三個響頭。他們都認為孔子是最公平的,便去找孔子評論,孔子的答案是三季,學生只好向那個人履行賭約。學生十分不解,孔子便說:“自己吃點小虧沒什麼。”孔子便讓自己的學生讓了那個人。

戰國時,趙國有廉頗、藺相如兩位大臣,當時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發動攻城之戰,是因為兩位大臣彼此相互配合,一個出謀劃策,一個奮勇殺敵,可謂是文武齊全。但牧野之戰後,廉頗覺得自己殺敵有功,而藺相如只是動動嘴皮子得到的官位卻比自己高一點,心中十分不服,宣佈看見藺相如一定好好地羞辱他,藺相如聽後,便很少去上朝,有時在遠處看見廉頗的車就繞道而行,大臣們議論紛飛,都覺得藺相如怕廉頗,有些大臣便來問他,他說:“如果我跟廉頗將軍內鬥,那麼最終受益的是誰呢?”這些話傳到廉頗耳裡,覺得對不起藺相如,便揹負荊條,來到藺相如府上請求他原諒,這便是禮讓的一個典例。

這些人的禮讓是讓人敬佩,值得學習的。然而現今社會,人們忽略精神上的感受,只是追求物質生活,比如排隊時,有些人插隊,當人們譴責他時,他反而振振有詞地說:“不是講究禮讓嗎,那麼你就應該讓我。”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啊,這便扭曲了禮讓的本質。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流傳已有5000餘年,但如今我們對它不重視了,讓我們從“禮讓”開始,將它發揚光大。

文明有禮是個人名片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3字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你不學習“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文明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講文明、懂禮貌,也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有人說,禮貌既是公共場合的“個人名片”,又是與人交際第一張“綠卡”,這話一點不假。公共場合有禮貌,可以展示你的涵養;與人交際有禮貌,可以使你有效溝通。

“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化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可是,在我們校園的教室裡,樓梯上,總是能見到許多不和諧的紙屑,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學生和清潔工人打掃,扔了又何妨;有的同學把在教學樓梯上推推搡搡,追逐打鬧當成了課後遊戲的“重頭戲”;還有的同學為了出風頭,用故意損壞學校的公物來“博得”同學的“喝彩”。

我們很多學生把知識放在第一位,而常常忽略愛護公物和講究禮儀的培養。事實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人格的基礎。南開大學校長在牆上題了一句名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息,顏色宜合宜靜宜裝。”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必須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學校氣氛和學生的身份,樹新時代學生的良好風貌。

文明禮讓 篇12

國一作文 ,535字

文明,是一盞明燈,為我照亮前方黑暗的道路。文明,是一口清泉,在我乾渴的時候給我滋潤。當你長大,你會不會把文明扔到千里之外?

當今社會,也有許許多多的不文明現象,比如:闖紅燈、亂扔垃圾、公交車上讓座……但在我心裡最深刻的不文明的情況還是“公交車上不讓座“。

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去公交車站坐車回家。一個老人正拄著柺杖走過來,不一會兒,公交車來了。我們準備排隊上車,這時,一個年輕人跑過來,他為了先上車,就使勁往上擠。老人一不留神,柺杖就被他擠掉了。

到了車上,我看到兩個連在一起的位置,就隨便選了一個坐下來。那個年輕人正在找零錢投幣。老人上來了,他看見我旁邊還有個座位,就先把自己隨身攜帶的袋子放在椅子上,再去投錢。那個年輕人投完錢後走到我旁邊,就像沒看見袋子一樣,坐了下去。老人知道年輕人是有意的,便一手拿走帶子,什麼也不說,走到後面去。

過了兩站,我覺得老人一定很累了,便鼓起勇氣,叫道:“那位拿袋子的老爺爺,我快到站了,過來坐吧!”我擔心又有人搶座位,邊等老人走過來後再起身。老爺爺對我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過了一會兒,我到站了,就下車回家了,心裡樂滋滋的。

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講文明,團結互助,懷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心理,那麼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和諧!

禮讓精神 篇13

敘事作文 ,543字

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爭名奪利將禮讓二字忘的一乾二淨。在我的生命裡,有一件小事讓我知道了禮讓。

那一天,我的爸爸剛好休息。他就帶著我和媽媽去餐廳吃飯。落座的時候爸爸給媽媽拉開了椅子,然後媽媽坐下了。點菜的時候,爸爸把選單遞給了媽媽讓媽媽點,媽媽又把選單遞給了我讓我選。選單做的很精緻,每一個菜名旁邊都有一張這道菜的實物圖照片。每道菜都看起來很好吃,我饞死了。最後,我選了一個水果拼盤還有一道甜點。

當食物端上來的時候,我拿著筷子就要下嘴。但是爸爸皺著眉頭阻止了我。爸爸對我說我應該禮讓長輩,讓父母先動筷。我才不聽爸爸怎麼說呢,但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我讓媽媽先動筷。媽媽溫柔的看了我一眼,用手捏了捏我不高興的小臉,然後媽媽拿起筷子夾了一個我最喜歡吃的小龍蝦放到了我的盤子裡。我開心極了,還是媽媽疼我。然而爸爸一臉嚴肅,責怪媽媽太寵我。

這時候,有一個小朋友來到我的旁邊對著我盤子裡的小龍蝦直流口水,我趕緊護住了我的盤子,這個小龍蝦是我一個人要吃的。這時候,媽媽對我說我要學習孔融讓梨,具有禮讓精神,把小龍蝦讓給小朋友吃。我知道孔融是誰,我想了一想,就把小龍蝦讓給了小朋友,看到他接過龍蝦時的笑容後,我感覺很開心。

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會做一個懂得禮讓的好孩子。

禮讓斑馬線從我做起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2字

每當我過斑馬線時,耳邊都會想起一首兒歌:“紅燈停,綠燈行;紅綠燈,要看清……”這麼簡單的道理,連小孩都懂,難道我們不懂嗎?其實,人們都懂,但是做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學路上,我曾看到這樣一幕:我站在馬路邊等紅綠燈。一位媽媽拉著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急匆匆地想橫穿馬路。咦,還是紅燈呢!小女孩拉住媽媽的衣袖,抬頭說:“媽媽,幼兒園老師說過,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行。”“哎,小朋友好樣的!”旁邊一起等著過馬路的老爺爺向她豎起了大拇指。這時,小女孩媽媽的臉“唰”一下紅了。看啊,一個小朋友都能知道要遵守交通規則,而有的人卻無視交通規則。紅燈時,人應該讓車,確保司機能夠安心地駛過十字路口。

在斑馬線上,醒目地寫著“車讓人”,可是有些司機你注意到了嗎?這時車應該禮讓行人,確保行人能夠平安地過十字路口。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一手提個菜籃子,一手住著柺杖,小心謹慎地橫穿馬路。突然,一輛小車飛馳而過,老奶奶躲閃不及,悲劇發生了。原來是小車司機為了趕時間,竟然猛踩油門,搶過十字路口。司機到了斑馬線為什麼不減速,為什麼不禮讓呢?如果司機停下來,對老奶奶招招手,叫她先過去,這樣不是很好嗎?“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我外婆雖然沒文化,但她常說的這句話卻是至理名言。

大家行動起來吧!遵守交通規則,禮讓斑馬線,從我做起!

文明過馬路禮讓斑馬線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9字

城市裡,斑馬線的顏色越來越淺,人們似乎忘記了它的存在,或者說是淡忘了它存在的意義。

每個星期六,我都會穿過那條很長的斑馬線去上課。站在斑馬線邊上等待的人總是顯得那樣迫不及待,見到車輛沒有啟動,不管是否綠燈就急忙跨步前行,卻經常會碰到右轉的車輛,結果總會發生一些意外。

這只是最小的意外。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車輛,為了趕時間在斑馬線前急馳而過才是最可惡的。挑菜的老伯,行動速度緩慢,菜筐遮擋了視線,被車輛撞倒。或是電動車速度過快,與小車相撞。類似這樣的事故在斑馬線前不斷上演。一次次血的教訓,終於喚醒了大眾的文明之心。

十字路口那舉著旗幟的,穿著紅馬甲的志願者,那一塊塊立著的警示牌,還有那些站崗的警察叔叔,無不在倡導“文明過馬路,禮讓斑馬線”。

經過一段時間的勸導,突然發現,城市裡的斑馬線的顏色已經變得鮮豔,車輛緩慢地停止,等待斑馬線上的人們通過,感動的人們豎起了大拇指。這樣一幅和諧的景象,給城市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8字

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美德。身邊的文明就是不去踐踏草坪,不去攀折樹木,更是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空氣清新,陽光明媚。爸爸帶我去南明山玩。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很快就快到了南明山腳,只差最後一個紅綠燈。這時只見一個老人晃晃悠悠地走上了斑馬線,速度和蝸牛差不多。我們焦急地等了幾分鐘,老人還是一如既往慢慢地挪動。我見狀立馬對爸爸說:“爸爸,他們太慢了,我們還是先走吧!否則這一趟紅綠燈就過了!”“兒子,我們要禮讓行人,再等一分鐘吧!”爸爸堅定地對我說。

正當老人慢吞吞地走過時,只見一個小男孩子從斑馬線的一頭小跑過來,一手高舉起來,向我們開啟警示意有老人正在過馬路,一手扶著老人小心翼翼地穿過了馬路。

爸爸見狀,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兒子,你看,我們不止要禮讓行人,還要文明過馬路。現在交通經常出現堵塞、撞車等現象,嚴重的時候還導致死亡,如果每個人都求一已的方便,那這個社會交通秩序將是一片混亂,交通事故也將成倍上升。如果每個人從我做起,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那麼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聽了爸爸的話,我慚愧地低下了頭。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先等一等。”自那以後,我一直牢記爸爸的話,文明出行,文明過馬路,從我做起,爭取做一個文明禮讓的好市民。

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73字

一條條白色的斑馬線,整齊地“躺”在道路中央,駕駛汽車的司機們看到這條條白線時,總會自動減速或停下,讓行人安全通過。這就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

但是,很多人卻不把這麼幾條斑馬線當一回事,幾次走在大街上,總有那麼一些觸目驚心的場面。十字路口中,一些電動車橫衝直撞,小汽車飛速而過,雖然沒有造成車禍,但他們違反了交通規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前不久,一則新聞報道:2月5日早上,慶元縣城銀河灣十字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監控視訊顯示,當時由東向西方向的紅燈已經亮起,一輛電動車依然闖過了紅燈,就在電動車快要通過路口時,一輛小汽車躲避不及撞上了電動車。釀成這則事故主要是因為電動車闖紅燈,事故造成電動車駕駛員腿部骨折,小車也有一定程度的受損。一個活生生的事例告訴我們“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是多麼的重要。

由此可見,斑馬線並不是一道簡單的擺設,而是守護人們出行安全的重要措施。去年8月起,麗水市提出打造“文明交通最禮讓城市”,並出臺了《打造“文明交通最禮讓城市”行動方案》,通過開展文明出行主題宣傳,禮讓斑馬線集中整治,計程車、公交車、私家車斑馬線上見文明,我是黨員我帶頭我是幹部我率先,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文明過馬路大勸導等一系列活動,在全國範圍打響文明交通最禮讓城市的文明特色品牌。如今,在麗水市的大小馬路邊,禮讓斑馬線已成為一道動人的風景線。交通安全事故也大幅度減少。

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既保障了自己出行的安全,也保障了別人的安全。希望大家都能以麗水為榜樣,做好文明出行,共同守護交通安全,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

別讓他人左右了你的思想 篇18

國二作文 ,1094字

隨著世界科技的發展以及層出不窮的未來電影的氣氛烘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憂起人類的未來是否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要不要讓計算機繼續向進一步人工智慧發展的話題一時在網路上形成熱議。而對此,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和計算機又有什麼區別呢?

庫克的言論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本來擔心著地球會不會被機器人佔領的人類們又開始擔心起了自己會不會變成機器人。於是有人跳出來控訴社會,認為是社會的發展使得人類一步步走向深淵,然後眾人好像被點醒,又紛紛附和起他來。可笑不可笑?網路的發展讓更多的人可以在網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可網上更多的時候出現的卻是輿論一邊倒的現象。看看他說的有理,嗯我支援他,一會兒看看好像她說的也很有道理,那我就支援她。人們在不同的觀點中搖擺不定,追隨著更新或者更多人支援的觀點去抨擊也許上一秒自己還認為是正確的觀點和看法。這不正是自我價值觀的失去嗎?

漢娜阿倫特曾說,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之所以有平庸無奇的罪,是源於個人判斷力的喪失,也就是自我價值觀的喪失。古代有像竹林七賢一樣堅守著自我的價值觀,去與自己眼中的惡勢力對抗的古人不計其數。而如今,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人卻越來越少,甚至還有更多人的追捧,親手將這些惡勢力送上高臺,促成了它們的發展和擴大。就如我們都知,金錢是萬惡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卻形成了消費主義價值觀,並以此洋洋自得。他們把消費享樂作為人生的最高意義,用消費來獲得精神滿足和自我滿足,然後向大家炫耀著自己的人生有多成功。卻不知,這樣的價值觀是扭曲的。根據心理學家邁克爾阿蓋爾的研究發現,富裕和貧窮的國家之間得到幸福水平的記錄並無差別。那些擁有著消費主義價值觀的人們,他們的慾望一直會處於被激發的狀態,因此無法產生真正的幸福感,永遠不會覺得滿足,從而形成了病態心理。

對於同情心的喪失,就表現得更為明顯了。越來越多的孩子被教育的話從“不要拿陌生人的東西”,漸漸的變為了“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有人向你求助不要理他。”“街上的乞丐都是騙子。”於是很多小孩從小就開始缺乏同情心,用一顆冷漠的心面對世界,樹立的也是不正確的價值觀。

為何要一直聽從他人的意見?為何不能靜下來和自己說說話?當我們對一件事有疑問,當我們在社會中迷失,我們該做的事是自己思考,而不是問百度。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我們都是陌生人,而思考和記憶就成為我們在世界上紮根和安身立命的人性方式。計算機需要他人的程式設計,而我們卻不要讓別人的思想左右了你的思想。

為同行人鼓掌 篇19

國一作文 ,580字

大街上,人來人往,騎上一輛自行車總有人與你同行;地鐵裡,人山人海,坐上一輛地鐵,總有人與人同行;學校裡,爭先恐後,翻開一本書,總有人與你同行。這些熟悉或又陌生的人都是同行人。

曾在大街上騎行,見到一幕:一位餓了麼的外賣小哥騎著車一直緊緊跟著前面的一位騎自行車的少年,兩個人一直行了約一公里後,外賣小哥慢慢加速,從左邊超過了那位少年。外賣小哥回過頭,伸出右手,豎起了大拇指,說道:“小夥子,不錯,加油!”從後面看那少年微微上揚的嘴角他笑了。後面不斷有人超過那位少年,也不時有人對他豎起拇指。

其實,那位外賣小哥送給那位少年的大拇指不就像是掌聲嗎?他肯定了那位少年之前付出的汗水並同時也給予了那位少年繼續騎行的動力。

在學校裡,偶爾會有同學獲得各種獎項。還記得學校曾經給同學們頒發“三好學生”證書。在人群的掌聲中總會聽到十分不和諧的“噫”聲,人群鼓掌的同時,也有人擺出了充滿負能量的那個手式倒著的拇指。

事實上,在同行人成功或付出汗水的同時,何不對他們以掌聲相鼓勵呢?在給予他們掌聲的同時,對方得到了鼓舞,得到了肯定,而自己不也收穫了榜樣的力量,有了進取之心嗎?

在同學長跑時,何不為他們鼓掌呢?在同事完成了一項任務時,何不為他鼓掌呢?在運動員失敗時,何不為他豎起大拇指並鼓一鼓掌呢?

為同行人鼓掌,不僅為他人,更是為自己。

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 篇20

國小三年級作文 ,359字

“身穿紅馬甲,高舉勸導牌。”近日,在體育館門口斑馬線處,來自湘師附小的家庭志願者們一大一小,兩兩分開,用真誠的微笑和溫馨的話語,開展“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文明交通親子勸導活動。他們一邊向過往車輛舉牌示意要禮讓行人,一邊勸導路人過馬路時要走斑馬線。

活動現場,許多市民表示之前過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時會非常小心,減速慢行,雖然公交車、計程車會主動停車讓行,但有一些私家車不但不肯讓,還不停按喇叭。自從出現這些志願者後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基本沒有發現了,過馬路時放心了不少,斑馬線真正成為了安全的生命線。

據瞭解,此次活動將在城區主要路段,無紅綠燈的斑馬線前常態化開展。主要由學校組織學生和家長朋友報名參與,讓學生用小手拉起家長的大手,帶動父母、帶動家庭、帶動社會共創文明禮讓斑馬線,從而引導廣大市民養成文明出行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