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路的海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米路的海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15字

我很喜歡看的一部童話故事叫《米路的海》,故事的主角是一隻叫作米路的小螞蟻,它有個好朋友叫光圈,是一隻蜜蜂。他們從大雁那裡聽到了大海的波瀾壯闊,心中就有了個夢想—看海。米路和光圈為了夢想,不怕風雨,千里跋涉,克服重重困難,最後,終於實現了夢想看到了大海。

讀了這本書,我想起了有一次去爬山的事情,我和家人一起爬山,剛開始爬的時候我還爬得挺快的,可是爬到一半我就爬不動了。媽媽對我說:“這才到半山腰,再堅持一會兒,就能看到山上美麗的風景了。”我在想:“再堅持一會兒,就能看到山上的美景了,加油!”這樣,在我的堅持和不懈努力下,我終於爬到山頂了,山上的風景真是太美了!經過這件事情,讓我懂得了,做一件事情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

書裡講述的米路和光圈的友情,還讓我想起了一件事。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和同學劉洛熙參加學校跳繩大王比賽的雙人跳,雙人跳需要兩人配合默契才能跳好。在比賽的前一段時間,我和洛熙每天放學後都要留下來訓練。開始的時候,我們兩人彼此不熟悉,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互相溝通建立了友情,慢慢就配合默契了。到了比賽的時候,我和洛熙都發揮得很好,最後,因為我們有良好的友情和默契的配合,獲得了一等獎。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在朋友的幫助下,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後一定會成功的。我一定要向米路和光圈學習,珍惜友情,遇到困難不退縮,不管事情有多困難,也一定會成功的。

米路的海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25字

相信小夥伴們的生活中,一定都會遇上挫折吧!暑假裡,我讀了這樣一本書,它讓我知道了遇到挫折了應該怎麼辦,這本書就是《米路的海》。

小螞蟻米路它有個好朋友叫光圈,是一隻蜜蜂。自從聽了大雁諾雅說的波瀾壯闊的大海之後,身處西北大漠的米路,不切實際地想要去看看大海。兩個小小的生命,為了夢想,不懼風雨,千里跋涉,雖然最後生命走到了盡頭,但它們還是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看到了鬆鬆軟軟的沙灘。

在我六歲的時候,媽媽就讓我練習寫毛筆。一開始我連筆都不會握,整個手掌抓著細細的筆桿,就開始在紙上“揮墨”起來。小小的紙根本不夠我發揮,連橫豎撇捺都寫得“龍飛鳳舞”的。有的太大,有的太小,有的像一隻爬行的毛毛蟲,有的像媒婆臉上碩大無比的痣。說實在的,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寫好毛筆字。一直練習了幾年,我的書法也沒有什麼大的長進。可是媽媽還是不放棄,她告訴我:“你想想米路,它和大夥們說它想要去看海的時候,沒有人相信它,大家紛紛嘲笑它。可是她還是沒有放棄,最終它見到了海。一隻小螞蟻都明白堅持的力量,你一定也行的!”

就這樣,媽媽每天抽空陪我練習,對我寫的毛筆字,她幫助我對照字帖,認真找出其中的差距。而且不論雷雨還是烈日,她都堅持送我到培訓班學習。自從我端正起學書法的態度後,我的毛筆字果然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米路的海》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遇到挫折不退縮,不放棄,再堅持一下,也許就能成功。

一棵會走路的樹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70字

愉快的暑假來臨了,意味著我可以有大把的自由快樂時光了,我可以好好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了。在媽媽給我買的一摞書本里,其中有一本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就是《一棵會走路的樹》,心想這麼有趣的書名肯定是一本特有意思的書吧?

我仔仔細細的讀完了這本書,很多片段和情節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裡。假如樹會走,那該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果真,在一個午後,長在山坡上的大樹聽到鳥兒們的一番討論後耐不住寂寞了,他想要到城市裡去看看到底有多精彩和華麗。大樹一路顛簸、一路欣賞終於來到了大都市,但沒想到城市裡的快節奏和重汙染讓他感到自己與現代化格格不入,於是大樹又想回家了……

充滿想象力的我們在這裡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奇遇探險和天馬行空。媽媽也很好奇的跟我一起讀起了這本書,媽媽說這本書對大人們來說也很有啟發,它使前路迷茫的年輕人在這裡可以看到未來的方向和對人生的思考。大樹內心的無限糾結也展現了這個時代的困頓與特色。把出走與迴歸、遠方與故鄉、夢想與現實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有著深深的現實意義與哲學思考。

《一棵會走路的樹》不僅有意思更有意義,讀完後與媽媽這麼一交流,小腦袋時而困惑,時而清醒,困惑的是未來的漫漫人生路充滿了很多的不確定,要自己去努力和爭取;清醒的是知道當下自己應該選擇做什麼,在前進的道路上莫拐彎才會與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樹蔭下的堅持——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4

國二作文 ,706字

涼風習習,樹葉泛著黃色,已經入秋了。但還是凌晨的時候,陽光就迫不及待的穿透了雲層,蔚藍的天空彷彿是流淌在溪水中的一副的古老的壁畫,神祕而美麗。

清晨,碧綠的樹葉被金色的陽光所滲透,在地面上投射出一個個圓形光斑。在蔥蔥蘢蘢的大樹下,一輛醒目的深藍色條紋的輪椅靜靜地立在那裡,上面已經覆蓋了幾片樹葉。座椅上,一個帶蓋的玻璃杯泡著墨綠色的清茶,看來,那個使用它們的人已經走了不久了。可就在不遠處,一個穿著普通的中年人正向前一瘸一拐地走著,步履維艱。他拄的是一個四腳柺杖,儘管柺杖可以讓他保持平衡,但腳部的不合適讓他每走一步都要付諸巨大的努力,他把身體的重心全都放在柺杖上。然後,我看到他嘗試著向前跨了一步,身體擺動的幅度很大,一搖一晃的。一滴汗珠從他頭頂的細汗中穿過,聚集在鼻尖上。

當我從課外班匆匆趕回來的時候,竟發現他還靜靜地坐在輪椅下,靜靜地喝水,默默地盯著一株細小的草看。不論是穿著張狂的少年哼著歌輕快地走過,還是一群上了年紀的老大媽們嘰嘰喳喳的路過,他都目不轉睛,旁若無人。彷彿,他才是這裡的植物,不,或者說他已經與周圍的景物融為一體了。

那棵大樹下的影子隨著時間的流逝,緩緩地轉動著,但那個中間人仍然開始了他再一輪的艱苦練習。他的每一步都那麼艱難,卻每一步都那麼堅定,因為,在那條路的盡頭,承載著一個沉甸甸的夢。而現在他需要做的,正是突出重重包圍,不停歇的向著那個目標前進。

就如《老人與海》中所說的:“你可以把我毀滅,但永遠不能把我打垮。”恐怕那個其貌不揚的中年人,秉行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無論前方的路如何,請一定,一定要勇敢的走下去。你可能買不到幸運,但要堅信,做個堅強而勇敢的人,這比幸運來的更重要。

北海道的人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213字

踏實地地活著

花兒因為腳踏實地地吸收養分,所以終有一天絢爛地綻放;小鷹因為腳踏實地地練習飛翔,所以終有一天展翅於蒼穹;大海因為腳踏實地地接收每一條小溪,所以終有一天成就了自己的遼闊……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腳踏實地,真實地做好自己。莫言的《北海道的人》正是描繪了這樣一群腳踏實地地生活著的人們。

倒上一杯香茗,捧起書本,細細地閱讀這篇文章,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那些樸實的人兒,著實讓人感動,而我們的身邊,自然不乏這樣的人們,他們是最樸實的人們—

他,是一名普通的華山挑山工。他每天用扁擔將登山的遊客需要用的生活用品或商品挑上山去,從山腳挑到山上,每天要爬海拔幾千米的山峰兩個來回,可他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他說,他有三個孩子,他們都很孝順,每次他爬山爬累了,一想到孩子們的笑臉,他就會覺得全身充滿了力量。他覺得這樣腳踏實地地生活很好!他還說,他小時候家裡窮,沒有書念,所以文化程度不高,能像這樣靠自己的體力勞動來掙點辛苦錢,能養活全家,就滿足了!他就是這樣,每天挑著沉重的貨物,吐著悠長的氣息,邁著堅定的步子,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她,是一名普通的馬路清潔工。她每天用大大的掃帚清掃著街道,從街頭到街尾,從不放過一片落葉,一點垃圾。秋風刮過,落葉都被風吹起,在空中打著旋兒,好似一隻只精靈,跳著舞兒,可他們彷彿也調皮得很,總是不乖乖地聚攏在一起,讓清潔工阿姨掃起來好不辛苦!可她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她說,每天能看到路人面帶笑容地走在乾淨的大街上,她就會覺得自己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就會覺得自己活力百倍,她覺得這樣腳踏實地地生活很好!她還說,她每次掃地時,都會想象她自己的孩子走在這樣乾淨的路上,心情會多麼的舒暢愉快啊!每每想到這裡,她就覺得她很滿足了!她依舊每天拖著大大的掃把,認真地清掃每一條街道,默默地……

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她每天用粉筆在黑板上端正地寫下一個個字兒;每到冬天,她那常年被粉筆灰侵蝕的指尖總會裂開一道道小口子,鑽心地疼,但她總是打趣兒說這些小口子多像一張張笑著的小嘴啊。明明是歡快的話,卻總讓人心中湧出絲絲縷縷的酸澀之感,可她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她說,每天看到孩子們澄澈得不帶一絲雜質的眸子,那裡面裝著的是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她就會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手也不那麼疼了。而每當教授完知識,孩子們的眼中出現滿足的神情時,她又會覺得無比欣慰!她還說,做教師的,最大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每每看到孩子們學有所成,她都會很滿足。她覺得這樣腳踏實地地生活著很好,真的很好……

好多人都抱怨人生為何如此艱難,連自己都做不真實,其實好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為總想著做別人,不懂得腳踏實地地生活罷了。

人生就像是一個大型舞臺劇,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地舞好每一個動作,才能演繹完美的人生,哪怕它平淡如水,那也有它獨特的精彩!

人,需要腳踏實地地活著,即使平凡樸實,也能精彩美麗!

海邊的屋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82字

燃燒在心尖的火

《海邊的屋》是當代作家曹文軒《灰娃高地》中一篇令我感觸頗深的文章。文章雖然沒有起伏的情節,也沒有催人淚下的語句,但讀完後心裡卻湧出一種莫名的感覺……

文中的幾個片段不斷在我腦海中閃現。

片段一:遠處,海灣的盡頭,正在拆毀一艘巨大的海輪。切割鋼板的藍色火花,刺眼但很美麗。據說,要一年才能拆完。現在它已被切割的參差不齊,像一隻殘缺醜陋的黑色怪獸。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我們已千滄百孔的家園—地球。這殘缺醜陋的黑色怪獸難道不是比喻被人類某些無限制發展而“分割”的地球?那美麗而刺眼的藍色火花不就是某些“發展”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與舒適?難道我們為了享受一時的便利,而去“分割”傷害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嗎?

片段二:眼前幾座新建成的乳白色的、米黃色的和淺藍色的大樓。建築還在向海邊延伸……早上,新聞播音員的話語還縈繞在耳邊:我國近30年內,湖泊減少了243個,約佔總數的1/10,其中湖北減少的最多。湖泊減少的原因,其中圍墾田地約佔42%,人為因素(房地產開發)約佔40%,這預示著什麼呢?

我不禁又想到:最近幾年國內外地震頻發,8。0級的汶川地震、9。0級日本地震、7。0級的雅安地震等等;還有今年雨水的嚴重不均,東北淹了,而廣東、廣西旱了,某些地方的農作物絕收;離我們最近的聊城也淹了,電影院附近的水沒過了車頂……這是否是我們人類的發展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地球在為我們敲響警鐘?

片段三:月兒向霜敘說城裡的若干好處,說到最後,她痴迷地望著大海說:“城裡也不都好。”是啊,城市建設與科學技術一樣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負效應。電視、報紙和雜誌上也不斷提醒人們:發展中不要忘記地球的生態問題,可是為什麼到現在地球生態越來越失衡,大自然的災害越來越多呢?

傍晚,夕陽拖著一抹淡淡的蝦子紅照耀著一棟棟的高樓,我漫步其中,不斷思索。不經意的回首,發現鱗次櫛比的高樓間夾雜著一兩座低矮的瓦房,不禁想到居住在其中的人們是否也懷著與文中老爺爺一樣的心情。如果面對這樣的事情,你是像文中的霜兒和月兒一樣,幾乎整天想念爺爺和大海,有時想著想著就哭了,可是,誰也不知道為什麼哭,哭的沒有道理;還是像老爺爺一樣,親手燒掉了那棟他依戀已久的茅屋,放掉那曾經和自己父親度過生死關頭的帆船,讓這燙人的火一直燒在心尖……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影子的交流,心靈的靠近——《偷影子的人》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52字

“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有幸福的幻影。”著名法國作家李維寫的《偷影子的人》使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書中主要寫的是: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祕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在書中,作者用完美的筆觸寫出了男孩與女孩克蕾兒之間令人沉醉的美麗邂逅;也寫出了男孩與好朋友呂克之間美好的友情。但是,讓我為之感動,讓我的心靈泛起波瀾的是男孩和母親之間的親情。

從我們咿呀學語,到邁出人生的一步,到說出一個完整的詞,這些瞬間都藏在母親的內心深處。她用那最溫柔的目光看著我們長大。也許她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細心,但是她卻付出了自己所有的耐心細心,就像那無私的太陽照耀著大地,就像無聲的春雨滋潤著萬物,但是,我覺得她更像一根鐵杵,在我們身上磨光了她的青春年華和美麗的容顏,直到磨成了一根鋒芒的細針也也不曾停下為我們辛勤的腳步。

“她添了皺紋,但眼中閃耀著永不老去的溫柔。父母到了某個年紀總會變老,但他們的容顏會深深烙印在你的腦海裡,只要閉上眼睛,想著他們,就能浮現出他們昔日的臉龐,彷彿我們對他們的愛,能讓時光停頓。”一個個呆呆的笑容,一步步笨拙的腳步……那些我們記不清的,或是我們忘記的瞬間卻雋永的牢牢刻在她的心底。

她為生計奔波,為生活操勞。可是曾幾何時,我們還與她無理的爭吵,對待她的提醒卻是草草敷衍,這些都是母愛對我們的包容。讀了這本書,我更能理解母親,更能理解母愛的偉大。從現在做起,學著體貼父母,試著為他們分擔,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耐心撫平親情的裂口。

“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有幸福的幻影。”現在我們應該擁抱自己愛的人,感受幸福的真實,讓溫暖環繞。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57字

在漫漫人生中,我們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有的人呢,會知難而退,而有的人則會不畏困難,奮勇直前。

談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費盡了大半生才完成了《國榷》。這本書就是他生命中的一切。不料卻被偷走了。這對談遷來說是何等大的打擊啊!可談遷很快從絕望中脫離出來,重又攤開紙,繼續奮筆疾書起來。而《老人與海》裡的老人聖地哥亞也有著像談遷一樣不怕挫折的精神。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老人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從五歲就陪老人一起出海的小男孩也離開了他去了另外一條船,所以這次老人獨自出海。老人捉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不過這條魚很大,拖著小船在海上行駛了三天,頑強地做最後掙扎。老人堅持到底,直至大馬林魚精疲力盡,終於被老人殺掉。在返航途中,這條魚不時遭到鯊魚的攻擊,最後老人深夜回港,拴好小船,摸黑回到窩棚裡睡了。次日清晨,男孩看到那位老人正在量死魚殘骸,從頭到尾足足有十八英尺長。

我十分敬佩這位老人,足足有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八十四”多麼驚人的數字啊!可他依舊沒有放棄,如果是我的話早就放棄了,即使我半天沒釣到魚,也會對此失去信心。而這位老人卻做到了,可見這位老人的精神是多麼強大,是多麼樂觀,是多麼不怕挫折,我是發自內心的敬佩他。

我們也要像老人一樣,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你總有一天會成功的,我們還要勇於面對挫折,不要害怕挫折。

《真正的賊》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46字

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個小偷是怎樣從好人變成壞人的嗎?一開始,我並不知道,但我看了這本書後,我就知道了,原來小偷一開始也是一個好人。這本書的題目就叫《真正的賊》。

這本書的主人公加文原本是一個善良誠實的金庫守護員,但自從皇家金庫裡的寶物一連二,二連三的被偷走後,大家就開始懷疑加文。但真正的賊,卻是另外一個人。這個賊,一開始只偷了一件寶物,但他發現沒人注意到他偷了東西。於是,他就偷了又偷,越偷越多。到最後,當他發現事情鬧大了後,才後悔莫及。其實,我們身邊的小偷也是這樣的。他們剛開始的時候只偷一點點,後面,偷習慣了,就越偷越大。只要一不偷,就手癢癢。直到被關進監獄後,才來後悔。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的時候,你像針一樣小的東西,長大了,你就養成了習慣,變成了偷錢。所以,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也是很重要的。其實,每個人剛來到這個世上時,都是善良的人。只是他們從小都不聽爸爸媽媽的勸告,養成了不好的習慣。長大後,便走上了歪路。等他知道自己做錯了的時候,他的一生就要結束了,後悔也來不及了。書本上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同學們,其實爸爸媽媽說我們,教育我們,都是為了我們好。我們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養成一個好習慣,等我們長大後,就算我們不是富翁,只要我們是一個善良、誠實的人,爸爸媽媽也會為我們驕傲的。

現在還不聽爸爸媽媽勸告的同學,現在聽話,為時不晚;如果,等你長大後才來改正,那麼為時已晚。

同學們,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永不言棄——《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453字

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叫《老人與海》的書。這本書寫了一位漁夫已經有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了,但是在八十五天的時候他打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是在他帶大馬林魚回家時,血腥味兒引來了許多鯊魚。先是灰鯖鯊,它雖然被殺死了,但是把老人的魚叉帶走了,然後是鏟鼻鯊,它也被殺死了,但把老人的刀折斷了,最後是一大群鯊魚一擁而上,把它們都殺死了,木棍也不見了,老人經歷了這麼多磨難,終於成功了。

可能你們認為老人的魚只剩下骨頭了十分可悲,但這其實是可喜的。因為老人在精神上是勝利的,在信心上是勝利的,在戰鬥中還是勝利的。這讓我想起了我在生活中、學習中,有時只要遇到一點點的挫折或失敗就灰心喪氣了,現在看來這些挫折與老人遇到的困難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

老人頑強戰鬥、永不言敗的硬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遇到再嚴重的困難,信心和希望也不會破滅的品質更值得我們學習。同學們,讓我們像老人學習,學習中遇到困難去戰勝它、去打敗它,也要像老人說的那樣“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

現在讓我們努力起來,用老人永不言棄的精神感動並激勵著我們前行!

《老人與海》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447字

這段時間,我讀了《老人與海》,這個故事刻畫出一個與大海搏鬥,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下,努力生活的老漁夫。大家都知道,老人漁船上那破舊的帆布,就像一面失敗的旗幟,彷彿是在告訴老人永遠都捕不到魚。但老人並沒有放棄,仍然堅持著出海捕魚,最終捕到一條巨大的魚。

從這本書裡,我領悟到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面對許多困難,失敗,還會負面著許多情緒,很多人因此失去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一點都不堅持,有一點小困難都做不到,都選擇了逃避,面對挫折都選擇了放棄。

和已經生活窘迫的老人相比,那些逃避挫折,逃避困難的人,這些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困難,什麼才是真正的挫折。我們可能因為考試的失利,而失去信心。或者是被別人批評,而自棄。在這個時候,想想這個老人,他是如何面對生活的。無論是與故事中的那個老人比,還是和現實生活比,我們都要學會堅強的面對一切挫折。因為,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在今後我們會有更加多,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是,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人,只要想到老人那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就會變的堅強,面對困難!

《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992字

讀《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有這麼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做不完的!我們應用有限的生命為人民多做些好事,做有益於人民的事,這樣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助人為樂,是正直善良的懷著道德義務感去做,主動給他人無私幫助,是種忘我的精神,我們要把它貫穿在生活中。

雷鋒對自己生活要求苛刻,但是對那些生活困難需要幫助的人卻大方。那年雷鋒知道遼陽地區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洪災,他腦海裡閃出一個捐款的念頭,他立刻跑到儲蓄所把自己兩年來在工廠,部隊積攢下的200元寄給了災區人民。他常說:“人民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幫助人們客服困難,獻出自己的力量,是我應盡的責任。”

在我們這個有著13億人的泱泱大國裡,像雷鋒這樣人不計其數。2012年是一個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湧現了許多值得我們大家讚美的事,學習的人。最美老師—張麗麗,為了救出自己的學生,當危險來臨的一瞬間她毅然用自己身體挽住了學生的生命,但自己卻失去了一雙腿。吳菊萍,託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危險裹挾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孟佩傑,遵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在貧困中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迎接這種種不幸,在艱難;裡,他無言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向雷鋒學習,就要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從身邊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屑,你就是一個愛清潔的環保小衛士;幫助身邊有困難的老人,你就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珍惜每一分鐘,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你就是一個愛學習的標兵;見到老師,問一聲好,你就是一個懂文明,講道德的人;過母親節時,你送給媽媽一束康乃馨,或為她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獻上一曲動聽的歌等等,來表達你對媽媽的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的具體表現。這一切,不僅讓別人得到了快樂,你自己同樣也享受著快樂的。

“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聽上去很偉大,行動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並不難。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天、半天、一小時、一分鐘,甚至就在那麼一秒鐘,只要持之以恆的去做一件件有道德的事,你終將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讓我們像雷鋒叔叔一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去爭做做有道德的人吧!

愛與被愛——《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1417字

人們一說起貓,腦海中大概就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在漆黑的夜晚,一隻黑貓在屋簷上踱著優雅的步子,皎潔的月光投在它的身上,映照出它光滑的皮毛,最後它在屋簷上跳躍了幾次,便沒入黑暗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傳說貓有九條命,那麼如果有一隻貓活了一百萬次,又會怎樣呢?

這隻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一隻擁有著漂亮花紋和碧綠大眼的虎斑貓。但它總是那麼孤傲,冷淡,不可一世。

它本是一隻活潑的可愛的貓,當它得知自己可以死而復生時,是多麼的欣喜。然而,死而復生的生命實在過於漫長。它在經歷過幾十次後,起初的新鮮感逐漸消退,留下的只是無盡的空虛與寂寞。生命的漫長也使它對生死變得麻木,無所畏懼。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擁有漫長的生命還會空虛?我想這大概是所有生物的本性。他們在享受特權的過程中,由一開始的感激、欣喜慢慢覺得理所當然,本應如此。當這一切成為習慣後,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應該擁有這樣的待遇。於是,他們由最初的相互給予變成了後來的個人的單方面的索取。

各種原因導致死亡,然後重生,周而復始。或許是對自己寂寞的遷怒,或許是單純的毫無根源的討厭,它開始消極的對待生活。人們都覺得,這真是一隻不懂得滿足的貓。它明明比那些撿食垃圾為生的貓幸運多了。然而這恰恰是這隻貓消極的原因:當它享受了被愛、被寵後,漸漸內心的慾望不斷膨脹,它希望得到家貓不應該擁有的東西—自由。可是,世間安得雙全法?它又怎能既享受被愛的過程還奢求著自由呢?

可是它不是普通的貓。所以當它活到一百萬次的時候,它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由,它終於屬於自己了。這時的貓,儘管沒有錦衣玉食,但是它仍覺得這是它活了一百萬次以來最好的生活。他在雜草中、灌木叢中穿梭,遊樂。與它同行的還有其他的野貓。當它在野貓中說出它活了一百萬次的時候,公貓崇拜它,母貓愛慕它。可是前九十多萬次的生活早已讓它習慣了這種被包圍、被讚賞的感覺,於是它不屑一顧。它的虛榮心、優越感以及特殊性讓它覺得自己應該找尋一個和它一樣偉大的母貓共度此生。

可以說它是被上天眷顧的。在一次遊玩過程中,有一隻孤傲的與其他貓格格不入的母貓闖進了它的視線。母貓對它的經歷一點也不驚訝,也沒有表現出它期待的愛慕。它有些不甘心,極力地表現自己。最後還是低下高傲的頭,懇求母貓和自己一起生活。它倆生了好多的小貓,並一起撫養、關愛它們。這樣,虎斑貓從一個放蕩不羈追求自由的野貓成為了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它不再孤傲、冷淡,變得溫柔、耐心。它還懂得了它以前的主人為它落淚的原因。這時虎斑貓的生命得以昇華,它曾被愛過,現在它學會了付出自己的愛。

可是有一天,母貓老死了。虎斑貓抱著它慟哭了一整天。最終它抱著母貓不再動彈,安詳地等待著死亡,因為它認為,沒有愛,渾渾噩噩地活又有什麼用呢?

貓的一生分為愛與被愛。我們似乎在它成長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我們自身的天性。

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卻從來沒想到去做點什麼來把我們的愛回報給父母,甚至連愛的語言也羞於或吝於表達。更有甚者,當父母做的不合乎我們心意的時候,我們還會蠻不講理地向他們發脾氣。很多人在經歷坎坷之後,才慢慢地懂付出的價值,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只徒留無盡的遺憾。請趕快為你的父母獻一份愛心吧,也許是一份簡單的早餐,也許是一份小小的生日禮物,甚者只是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作業簿上的一個滿分。

一味的享受卻不付出,只會讓人變的越來越麻木;而只有付出過後,才懂得了愛的真正含義。

《那個年代的我》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478字

這個寒假,我讀《那個年代的我》著了迷,一個寒假我反覆讀了一遍又一遍。作者沈石溪幼年成長的經歷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那個年代的我》講述了作者沈石溪幼年成長的經歷、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糾葛。其中一個故事講述作者與偷雞摸狗的孩子在一起瘋玩。六年級時,他跟一個叫“小猴子”的人在一起玩耍。因玩得太累,口渴,便密議去偷西瓜,結果被人抓住送往派出所。

奶奶把沈石溪領回家後勸他不要和小猴子一起玩,並告訴作者心腸冷毒的人會毀了自己。“從小偷針,長大偷金。”偷東西是不對的,作者很聽話,主動疏遠了小猴子。而小猴子卻沒有改正錯誤,一錯再錯,終因殺人而被槍斃。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一年級時,經常和小紅一起玩。有一天,我看見小紅沒寫作業,便也跟著不寫作業,在她的影響下,一連好幾次不寫作業,學習成績嚴重下滑。媽媽知道後,狠狠地教育了我一番,我改正了錯誤,以後也跟小紅漸漸疏遠了。我的經歷和作者實在是太相似了,想起一錯再錯的小猴子,我立刻將《那個年代的我》推薦給小紅,希望她能改正錯誤。

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後,我要多交一些好的朋友,跟著良師益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一樣的馬,不一樣的童年——《童年的馬》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434字

曾幾何時,有一匹馬,它有著藍而深邃的眼睛,灰藍布似的嘴,光潔的白毛,強健而優美的體型……就是這樣美麗的一匹馬,留給了“我”與維利酸甜不一的童年回憶……

故事《童年的馬》由長大後的在德國的“我”,參觀漢斯一家的農場寫起。忽遇的一匹美麗白馬,使曾經的那匹拉車大白馬在腦海中浮現出來……儘管家鄉和萊茵河畔之間的距離很遙遠,童年和此時此刻之間的歲月很悠長,但彼此交相輝映,兩個不同的故事,因為同樣的白馬,被交織在了一起。

文中的“我”與小維利有著截然不同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鄉下的田埂、河邊的淺灘上度過。大白馬吃的,是“一些碎穀草和糠粉,用水拌著”;大白馬沒有馬鞍,是“光腚馬”;猴子似的“我們”,“褲子打滿了補丁,紅紅綠綠的布料映在河水裡,差不多沒有一個穿鞋的”。生活樸素,簡單,卻又充實。

美麗的萊茵河畔,駿馬飛馳的農場所承載的,是維利的童年。馬槽中的“機制飼料,那樣子有點像感冒膠囊,長條形,暗綠色,很硬”;全副武裝的小賽馬,有著“極合體極講究的小馬鞍、馬鐙,有彩色鞍墊,額上垂下了紅色的絲質纓穗”;維利穿著“白衣、馬靴、頭盔,手提一副小馬鞭”,生活富裕,充實,多彩。

同樣的年華里,遇見同樣的白馬,懷著同樣的天真爛漫,卻有著物質差距如此懸殊的童年,未免讓人唏噓不已。

故事中,當“我們”這些孩子欣賞、撫摸著大白馬時,“飼養員老木頭咕咕噥噥地走過來,用手扳開我們幾個小傢伙,說:‘踢著!不怕踢著?’”;當哥哥為了取悅女友,擅自騎馬而墜馬破相後,羅玲子因為哥哥滿臉傷疤離開了他;年幼的“我”竟將責任全部推給大白馬,一度動過殺掉它的念頭……

飼養員老木頭的好心保護,無形中疏遠了孩子們與大白馬的感情,抑制了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將好奇和思索的萌芽扼殺在了襁褓之中。羅玲子以貌取人,愛上的僅僅是哥哥英俊的外貌,是一種膚淺且不負責任的愛。不會騎馬的哥哥為取悅女友擅自騎馬,一味逞能,意氣用事,沒有考慮安全和後果,導致墜馬的悲劇。哥哥的日漸墮落,也在“我”幼小的心靈中,蒙上了一層深灰色的陰影,為長大後的“我”對小動物心生戒備埋下了伏筆。

而德國農場裡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當“我們”參觀著農場時,“那個老太太大叫著,兩手揮舞著奔向黑馬,摟住馬的脖子。”;維利的進行騎術表演結束後,童心未泯的客人們,在跑道旁為維利和他的小賽馬歡呼雀躍著,漢斯夫婦和妹妹瑪麗,激動地吻著維利,“幸福驕傲地快哭了”……

漢斯和客人們,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親於自然,熱愛自然,那位德國老太太依然富有活力,可能就是因為對生活仍有一顆好奇心吧。小維利表演馬術時,“我”所想到的,是可怕的意外;而漢斯夫婦用欣慰的目光,鼓勵著維利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沒有因愛而將維利緊緊護在身邊。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心中怎會不充滿著對生活的期待和熱愛呢?

兩個對比鮮明的小故事,引起了我們更深層的思考:我們循規蹈矩的生活,是不是丟失了些什麼?

有時候,身處大千世界的我們,因為都市中繁忙的節奏,因為樓宇間繁華的燈火,被矇住了眼睛,遮住了心靈,漸漸淡忘起很多:對生活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流沙般飛逝了。馬兒的故事,彷彿喚醒了心中那份最初的單純,那份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時的單純,像一灣清澈的湖水映在心頭,開啟了我們對美、尊重、責任、愛和人生的呼喚。

童年,是心中一塊充滿故事的草地,有藍悠悠的天,白柔柔的雲,一個小小的自己靜靜地坐著,歪著腦袋,銜著草梗,沉浸在自己的童話裡。對了,還有一匹馬兒,一匹自由馳騁的白色馬兒。

如果可以偷走影子——《偷影子的人》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1057字

《偷影子的人》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所著的一部溫馨感人的小說。沒有華麗絢麗的詞語,沒有扣人心絃的冒險情節,但那淡淡的平實的語言著實動人。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祕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他在父親離開後認為自己不夠優秀而留不住父親,因而更加的內疚封閉自己,在這時他卻發現自己有和影子對話的能力,而也正因為此,他了解了許多表面假象下真實的故事—譬如伊凡、馬克、呂克和那個不能說話的克蕾兒。男孩幫助那些人,就像閣樓上的影子所請求的那樣—“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為它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小男孩做到了,他原諒了欺負幼年自己的馬克,影印了自己媽媽的信給伊凡,並說服了呂克的爸爸讓呂克習醫……然而,他卻辜負了海灘上等待了他四年的女孩。

女孩的影子告訴男孩因為無法開口講話,她孤獨、自卑。男孩告訴她,每一個夏天他都要來陪她,可是他最終沒能做到。所以在多年後,男孩不經意間回到了當年那片海灘,看到克蕾兒留下的紙條上的話語<u>“我等了你四個夏天,你沒有信守承諾,你再也沒有回來。風箏死了,我將它埋葬在這裡,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你會找到它。”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兒,男孩沒有忘記,已沒有忘記那段青梅竹馬的回憶,一個允諾卻未實現的諾言。

作者好似願意於這平凡單調的人生中給出一點兒奇蹟,男孩找到的克蕾兒,實現了最初給克蕾兒的諾言。並且那個久未謀面的父親原來也是每年都寫信給他,所有的遺憾不足原來都是誤會一場,心下的坦然與欣喜讓男孩終於可以放棄多年心頭的陰霾。

這不是一個充滿幻想的童話,這是一份成長筆記,這其中有愛、有恨、有原諒、有悔恨、有遺憾,苦辣酸甜統統都來一遍,成長不亦如此。

最動人的是男孩母親為了瞞下自己生病而快要逝去的事實,而騙自己的兒子自己與朋友結伴去旅行了。最後等待男孩的是殯儀館中冰冷的一體。或許,少年時我們都在想著逃離,逃離父母的束縛,等長大後,才發現父母已白髮蒼蒼,而做兒女的已忽略了太多太多。

書的首頁有一句話:“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因而在感嘆作者的想象力的同時,不得不會思考,如果可以偷走影子,我們會做些什麼,是否有男孩一般的善心,是否懂得感恩世間一切,是否好好疼惜父母—在讀懂影子的話語之後。

《吃狼奶的羊》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2078字

【篇一:《吃狼奶的羊》讀後感】

假期裡,我和孩子一起讀了《吃狼奶的羊》,感觸頗深。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和孩子都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們被作者沈石溪帶進了一個奇妙的動物王國,結識了一隻有善心的母狼,和它養育的一隻與眾不同的吃了狼奶的羊。

在文章中,可憐的小山羊流火雲剛出生就失去了母親,被母狼烏雲飛收養之後,又因為不被狼群認可,再次失去了庇護傘,開始了獨立謀生的生活。在狼群中長大的流火雲不同於普通的山羊,它既有狼的勇敢、機智,又有羊的仁慈,更可貴的是心中裝有大愛。他成功解救了即將被豺吃掉的小黑羊;二話沒說擔當起陪護母羊蘇丹紫生產的責任;和小黑羊一起擺脫金錢豹追逐,保護了母羊五彩河和她的羊寶寶;被黑熊撕咬;被狼群圍堵。面對曾經撫養過自己的狼群,他放棄了丟掉同伴逃生的機會,即使在被頭羊麻花角從紅石巖頂入狼群的時候,流火雲依然為羊群著想,為了給羊群爭取逃跑的時間,它用盡所有的力氣一個勁往前跑……野山羊敬仰它,狼群敬仰它,我也敬仰它,敬仰它的善良、勇敢、機智和胸有大愛。是獨特的成長經歷造就了流火雲這種善良、堅強、勇敢而又敢於擔當的完美性格。

合上書,我陷入的沉思,想的最多的是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記得京劇《紅燈記》裡有一句唱詞“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確實如此,說教的效果總不如親身體驗更能觸及心靈。通過辨證法去理解“窮”,窮是極地,窮是前進的動力,窮人的孩子很懂事,從小目睹父母的辛勞、體驗生活的困苦,得知“熱愛生活”的道理,有著奮鬥與吃苦的自覺,窮人的孩子知道感恩,很重視感情。而現在優越的生活,往往會在無形中讓我們驕縱孩子,孩子在“蜜罐”中更是自我放縱,不要說積極上進,更是極有可能連最基本的做人準則都不會遵守。

我反對溺愛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的保護傘,但不是永遠的保護傘,為了孩子著想,應該適當地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遭受點“挫折”,把溫室中的花草培育成不懼風雨吹打的參天大樹,讓孩子以後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記得孩子小的時候,每項娛樂性的運動我都讓孩子嘗試,增加孩子的膽量;見到需要幫助的人,我會伸出援助之手,讓孩子耳濡目染變得善良;遇到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決不推卸責任,讓孩子學會擔當;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開闊孩子的視野;引導孩子學點特長,增加孩子生活的情趣。這所有的這一切,凝聚了我對孩子的期望與祝福。

我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項龐大而艱鉅的工程,需要我們且行且思。《吃狼奶的羊》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既給孩子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又要給她創設自己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機會,努力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誠實的人、有趣的人、勇敢有擔當的人。

【篇二:愛的光輝—讀《吃狼奶的羊》有感作文】

今年暑假,在老師推薦閱讀的書裡面,我最喜歡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吃狼奶的羊》。一看到書名我就感覺特別好奇,印象中狼是一種凶殘、狡猾、奸詐的動物,最喜歡吃小羊了,怎麼可能讓羊吃自己的奶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隻叫烏雲飛的母狼剛成為四隻小狼崽的媽媽,由於遭遇山體滑坡,轉瞬間便失去了可愛的孩子,收養了剛出生不久就失去母親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狼群中克服種種困難,經歷重重磨難,慢慢成長的故事。

這本書中的一個個故事引人入勝,非常成功地刻畫了一個善良、勇敢堅強的小山羊形象,讓人深深地敬佩。但我感受最深的是母狼對小山羊的愛。母狼收養小山羊後遭到了狼群的強烈反對。在母狼的再三懇求下,狼王不情願地接受了小羊羔和狼群一起生活。但暴風雪不期而至,狼群無法忍受寒冷和飢餓的雙重摺磨,要吃掉小羊羔流火雲。可母狼為了掩護小羊羔順利逃生,想盡計策,最後與狼群進行了殊死搏鬥。小山羊獲救了,但母狼卻被狼群撕成肉片吃掉了……

看到這裡,我淚眼模糊,我被母狼對小羊羔的愛深深地感動了。儘管狼最喜歡吃羊,可是一次無意識的餵奶,讓母狼把小羊羔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並一直守護它。甚至為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且非同類的小山羊失去了最寶貴的生命。我佩服母狼的母愛,更佩服母狼的勇氣。

我不禁想到了媽媽的愛,翻看媽媽記錄的我的成長日記,從我呱呱墜地到斷奶,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我的吃喝拉撒睡全離不開媽媽無微不至的照料,吃飯前媽媽總是先將我餵飽了她再吃,有時我晚上餓了,媽媽不管多累多困總是第一時間爬起來給我餵奶,等我睡著了,媽媽卻被我折騰得沒有了睡意。在這一年中,媽媽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儘管很辛苦,媽媽還利用空閒時間給我寫成長日記,從媽媽圖文並茂的記錄中,我看到了自己一個月一個月地長高,看到自己的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爬、第一次坐起來、第一次小手握住了玩具……一篇篇文字,一張張相片,我感受到了媽媽無私的愛。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經常惹媽媽生氣,比如寫作業拖拉、彈鋼琴讓媽媽催著,有時還跟媽媽頂嘴,想想真是不應該啊。

這本小說所展現的母愛是偉大的,她可以衝破一切世俗的偏見,甚至可以跨越種族的界限,“鴉知反哺,羊知跪乳”,何況是我們人呢?所以,親愛的媽媽,我一定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孝敬您,做一個懂事的孩子,永遠生活在您偉大母愛的光輝裡!

《你是我不及的夢》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870字

“孤獨的長跑者”再一次拉回到了撒哈拉,與三毛同樣痴情於撒哈拉的上河溫為我們展現了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品質。而“戀愛中的女人”一章則又筆鋒轉到了另一幅畫面,讓我感受到雲門舞集的震撼……三毛最終沒能擺脫荷西之死的陰影,陷入了抑鬱症,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1991年1月4日,三毛終於逃到了沒有人知道的地方,離開了她深愛的世間和人們。

旅行和寫作是三毛選擇的人生,她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她所愛的人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三毛就如一個不識人間煙火的精靈,一不小心在人間走了48年,又回到了天堂,去陪伴她所愛的人,她所熱愛的筆。”的確,從荷西的百合花到月牙泉的單純女子,從奈及利亞的叢林到記憶中的關渡,從讀者弟弟永不屈服的勇氣到學生們合力織的百福被……她留下了每一點精彩,每一份感動。

“也許是我太多情,我想知道一朵花為什麼會開,一隻鳥為什麼會飛,一位藝術家為什麼會為了畫筆、文字和舞蹈而甘付終生……我記得撒哈拉的朋友,月牙泉的女子,記得奈及利亞的叢林,記憶中的關渡,清泉的山間小屋……記得塵世間那許多不滅的情緣,那一草一木一沙和許多的歡樂哀愁……”三毛用她的筆叩開了我的心扉,讓我能放下一切,用心靈去傾聽她的故事。

她就是我們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瀟灑的—永遠的三毛。三毛,讓我“動了凡心”的人,是我永遠不及的夢。這或許就是我讀完這本書時三毛給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不需要白落梅那般優美的辭藻,不需要曹雪芹那般細膩的刻畫,她用最真摯的情感將自己的故事講給我們聽。《你是我不及的夢》不僅讓我感動,讓我震撼,更多的是以親身經歷教會我堅強、勇敢、執著和探索。她似一株最美的花朵悄悄綻放在心頭,稍一用心,便能感受到她那細膩撲鼻的馨香。

也許曾經的我願去感受林徽因的才思,願去聆聽學習龍應臺對安德烈的教誨,願去感受納蘭容若那“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細膩情懷。現在的我很慶幸多了一位心靈上的伴侶—三毛,我願跟著她去看奈及利亞的叢林,去感受單純女子所生活的月牙泉,去做一位真性情的沙漠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