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年味重逢相關作文20篇

與年味重逢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2字

“砰——砰——”我望著窗外五彩繽紛的煙花,嘴裡滿含著團圓飯的餘味,此情此景,不僅令我回憶起那次與年味重逢的場景。

與年味重逢於大年三十那天。“貼春聯咯,貼春聯咯!都要吃團圓飯了,要把家裡打扮的紅紅火火才行!”一大早,爸爸就一疊聲地吩咐我把家裡打扮好。我二話不說拿起春聯,開工!爸爸看了我一眼,笑著打趣道:“想不到今天你這麼聽話啊。”“那是自然!這可都是為了好好過個年嘛。”想想今晚那美味的團圓飯,自己不自覺的流出口水來。

“叮咚——”門鈴聲響起,開啟門,原來是親戚們來了。奶奶手裡提著一個大袋子,湊進去一看——魚、雞、肉、青菜什麼的都預備妥當。我眼巴巴的看著,口水再次流出來。“小饞豬!”奶奶戳了戳我的腦門“等著奶奶大顯身手吧!”又能嚐到奶奶製作的團圓飯了,我心裡真是好一番滋味。

大人們走進廚房,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廚房裡很快就升騰起一股股白氣,陣陣的香氣鑽進了我的鼻腔。

“開飯咯!開飯咯!”奶奶大聲招呼。啊哈,就等這句話呢!我一個箭步衝向餐桌。等所有人都到在餐桌上坐定,我像一匹餓狼,拼命的“捕食”飯菜。夾一塊肉,放到嘴巴里“嗯!太好吃了!”我發出感嘆。

“有沒有覺得這頓飯吃得很有味道?”爸爸問我。我支支吾吾的說不出一個字來:為什麼爸爸要這麼問,這不是明擺著的嘛?爸爸沒有等到我的回答,繼續說道:“只有團年飯才能享受大魚大肉,體驗熱鬧的情景,總會讓人有種說不出的幸福感。”

我似懂非懂,有點傻傻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聲響起,嘴裡的餘味還未散去,看見窗外紅紅火火的樣子,自己就開始期待與年味的下一次重逢。

與自我重逢 篇2

高二作文 ,1046字

每讀到“我醉欲眠君且去”時,總忍不住會心一笑。

能說出這種話的唯有李白,如無賴童子。也只有他能在五花馬、千金裘中毅然褪去俗世汙濁,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天真”姿態超拔脫身。

放眼現今,這種與自我的重逢似乎更為難得。

在這個“矮人時代”,作家們為了金錢名利正紛紛縮小身軀鑽向社會的塔尖。學者蔡益懷痛心道:“我們的文學正在變質為‘文學關係學’。”的確,文學市場早已不是一塊淨土—虛假、浮躁正在替代真誠、肅穆,多的是模仿、誇張、捆紮……更少不了作家相互的追捧。

古語謂“言為心聲”,一部優秀的作品應充分體現作者個人對世事的獨特認知。無論是對消逝的傳統之美的緬懷,還是對社會人性道德的反思……真正的作品以一種有力的姿態引導讀者的價值選擇,通過感性和理性的雙重感召,給予讀者審美意趣及一種靈魂相通的震顫。

而反觀如今的文學市場,正充斥著過度包裝、過度整容後的時代分泌物。為迎合世俗,作品中四處兜售廉價感情的渣滓,而一些看似深刻的時評不過是亂語、戲語,是試圖用玩笑來化解膚淺的尷尬。偶有出彩也不過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中已不見作品的靈性與原生的美。

另一方面,作家本身也在退守自我的陣地。作家內心本應該充滿了對文字的尊重和愛惜,他們能安坐於書桌前,以筆為利刃,劃開社會的濃霧。他們不安於膚淺,不斷自我叩問,從日常體驗深入到生命本質。

但現在的一些作家更熱衷於在鎂光燈下拋頭露面,他們樂意構建自我的多重身份以便在商業大潮中穩住腳跟。作家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將自我矮化成了行為藝術者,把寫作當成了一場鬧劇。作家對自我價值的錯誤界定導致這一職業聖潔的光輝正在消退,這令人唏噓不已。

作品和作家“自我意識”的同時流失代表了文學質量的滑坡。作家作為最常接觸內心的一類人,更有責任和義務與那個磊落而純真的自我重逢。

作家要想掙脫世俗枷鎖皈依初心,關鍵在於擁有重審自我靈魂的勇氣和自醫精神,更要多些耐心去進行一種純粹的心靈創作。

上世紀80年代餘秋雨先生曾連續出版數十部研究中國文化的著作,在社會上激起熱烈反響,被各大學聘以重任。後來他卻毅然辭去一切職務,因為他受到陶淵明“田園將蕪,胡不歸?”的精神召喚,驚覺自己在名利的薰染下於寫作上懈怠了太久。轉身後他考察了中華文明諸多埋沒的遺址,以一種更為熱烈的姿態迴歸,繼續了那場暫時中斷的自我與文化的交匯。

是的,或許現代作家們都因為這樣一份號召才能迷途知返,那個本我才又會閃爍在字裡行間,展示著文學的大美。

好的作家永遠在堅守自我的路上,只要願意,總會與自我重逢。

我與元宵重逢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13字

新的一天,豔陽高照。不知不覺,元宵又與我們相逢了。

路上,耀陽的花燈在彩繩上和風一起跳舞,湯圓的香味瀰漫在空氣中,飄揚的燈謎紙讓人走馬觀花。

燈謎,是元宵的傳統,讓我們開動大腦。我們,拿著一張蓋章紙。用一個個謎底,去換一個個印章紙。我和陳鍵樂天馬行空,異想天開,腦洞大開,謎底被我們一個個掀開了面紗。我們四處奔波也有了回報,滿滿的紅印章在我們紙上,好像在說:“好擠啊!給我一點位置。”元宵的感覺瞬間呼之欲出,元宵與我重逢了。

湯圓,是必不可少的。碗、杯子和勺子是湯圓的好朋友,而水和糯米粉是它的父母了。家長們細心的演示,我們也虛心的拜師學藝。終於,我們開始做了,只見張清茹和賴暉玲小心翼翼地把控好量,糯米粉給我們不斷揉搓,像是給它按摩。看著張清茹一按,一撈,一收。過了一會兒稀零散落的糯米粉成了不可分割的麵糰。我們一手捏一點,輕輕地搓,生怕它們碎了,一個個圓滾滾的生麵糰,整齊的列在了我們的桌子上。湯圓下水了,水蒸氣裡夾雜著湯圓的清香和甜。湯勺慢慢地給湯圓們“洗澡”。終於,一個個香甜的湯圓問世了。那誘人的色澤和香味早已暴露了他們的可口。咬一口,甜甜的芝麻在我們嘴中回味,我們細細品嚐著,身體裡好像在被湯圓的清香感染了,這甜甜的感覺,讓我們回味無窮。這時,透過了這一碗湯圓,我看了我又與元宵重逢了。

元宵節的傳統和文化早已在我的心裡生根,讓我的心中有了這一株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應該傳遍全世界,年的味道也應該讓許多人品嚐到。

二十年後重逢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3字

光陰似箭,轉眼間過了20年。我在國外開了家高科技公司。晚上,明月皎皎,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故鄉。“明天,我一定回去看看!”我心想。

我用“全息互動電話”與小學的好朋友們約定,明天一起回母校——省府路小學。一大早,我便駕駛著飛車趕往中國。走在大街上,一切都變了。現在的人行道,分有“直達道”與“自由道”。在直達道上,只需輸入目的地,便可飛速到達。而在自由道上,跳、跑任你選!當我正在研究這些高科技產物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喊到“李雲飛”,我回頭一看,這不是昔日好友李明昊嗎?他現在成了球星了!身高趕姚明!我們在“自由道”上漫步,又遇上了“韓書記”韓拙成,一起靠著記憶,前往省府路小學。

“哇!”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氣派的教學樓,優美的環境,我迫不及待想進去走走了!

“外人,不準進入!”我剛想衝進去,就被機器人保安攔住了,“請登記身份”,我掏出電子名片,機器人掃描一番,說“李雲飛,歡迎回母校!”“啊哈,它知道我是從前的學生!”。剛邁步,兩位嬉笑的學生從我身旁躥過。我一下子被他們的書包吸引了。裡面沒有書,而是一部便捷電腦。所有科目都濃縮在其中!這就是我們公司的發明!

走進教室,沒有燈,卻有柔和的燈光。課桌不像課桌了,倒像辦公桌,下課時還可以變沙發!老師的粉筆換成一種無灰塵的環保筆,可在白板上寫字。

溜達吧半天,操場去哪了?我四下張望。那兒!李明昊指著一個小口子。走進去,我一下子驚呆了!原來操場在地下!這下上體育課可就“風雨無阻”了。在這兒,有泳池、球場,一應俱全。李明昊可大顯身手一番了!

走出學校,在“自由道”上散步。這兒的天更藍了,水變清澈了,而我們要用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與春聯重逢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417字

春聯給千家萬戶帶來了喜慶,我特別喜愛,今年我將又與它重逢了。

春節這天,大街小巷到處響起了喜慶的爆竹聲。人們穿上醒目喜慶的大紅色新衣服,到處熱熱鬧鬧。在新年前的一天,我也時時刻刻惦掛著明天的熱鬧。

早上,我被喧鬧的人聲和熱鬧的街市吸引起來。換上鮮豔的新衣服就一家人出發去爺爺家拜年,把個個親戚都拜訪了一遍。親戚也客氣歡迎。拜完年我們並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各個默契互相幫忙。

奶奶、媽媽開始去市場買菜,準備餐前工作,而叔叔、阿姨去打掃衛生,我和爸爸就擔任去貼春聯這個艱鉅的任務。

新年當然要除舊迎新,我們要把舊春聯撕下來,我一聽就迫不及待直接就撕,可隨知並沒有我想得這麼簡單,撕到後面還撕不下來。我爸說:“熙仔,你傻,這樣怎麼撕得下,用鐵鏟啊!”我恍然大悟,匆忙跑回屋裡拿起鐵鏟,刷刷就一大片。可後面的雙面膠是牢牢撕不下來,我想可以用水攻啊!我一大桶水,“咔咔”幾聲,再一鏟就乾乾淨淨。

我與中國年重逢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8字

今晚我拖著一身疲憊回到家,看到那紅彤彤的,自己書寫的春聯,我又充滿了活力,彷彿又回到了過年的時候。

除夕我一到早起來,碧空如洗,陽光明媚。我也充滿了活力,我把我寫過所有的春聯都拿出來,一把抓住爸爸的手,問:“爸爸,你覺得這那一副春聯最適合我們呀?”爸爸盯著春聯細細挑選了好久,說:“就這副吧!物華天寶長安樂,人壽年豐大吉祥!”我心想:為什麼要選這副春聯呢?於是我問:“爸爸!你為什麼要選這幅春聯呀?”爸爸邊走到門前邊說:“貼春聯就是為了圖個吉利,當然就是哪個吉利選哪個呀!”“哦!那上聯是貼左邊還是右邊呢?”雖然我寫春聯,但我還是不知道怎麼貼。爸爸摸了摸我的頭,說:“上聯是貼在右邊,下聯是貼在左邊的!”我煥然大悟,說著,我給爸爸遞完雙面膠,春聯已經貼好了,平常的家裡頓時充滿了年味,我看自己寫的春聯貼在家門口,自豪感油然而生,每一年家裡的春聯都是我自己寫,媽媽說,自己寫的春聯才有味道。我們還貼了門神、福娃。這時,媽媽說:“吃飯啦!”飯菜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們早已飢腸轆轆,我一看,有六個菜呢!吃到中旬,姐姐給我使了個眼色,我和姐姐早就串通好了,要跟爸爸媽媽乾杯。我和她便拿起飲料跟爸爸媽媽說:“謝謝爸爸媽媽這一年來的支援和鼓勵。”我們一家人一起幹杯。爸爸媽媽也欣慰的笑了。

我們年初一去逛了花市,買了花和金橘樹,花瓶上寫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把花放在家裡,來年就會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每一次的春節,都是隆重的家庭聚會,每一次重逢,都讓我感受都濃濃的年味。

離別與重逢 篇7

離別與重逢作文600 ,546字

友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嗎?

上一年,那個我最親近的朋友離我而去了。

那天下課的時候,張帥把自己的課本裝進書包,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我見他這個樣子就趕緊跑去問他:“張帥,你在幹什麼?”張帥抬頭看了我一眼,對我說:“我媽讓我轉到雙語學校去。”聽完這句話,我的心咯噔一下,便追問:“為什麼?”“我媽說那裡的學習氛圍比這裡好。”張帥說。這時我覺得心沉重了許多。

張帥是我來這個學校第一個交的朋友,在這個班級裡,他和我的交情最好,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矛盾。我們形影不離,幹什麼都在一起。而這時,他要走了。

過了幾分鐘,張帥的媽媽來啦,她和我們的班主任說了什麼,一定是在說轉學的事,難道張帥真的要走嗎?

我問張帥:“你什麼時候走?”他說:“下午。”正說著,班主任喚了聲:“張帥。”張帥便走了出去,過了幾分鐘後,張帥拿起書包,看來是非走不可了。這時我想說什麼,但喉嚨彷彿被什麼卡住了,說不出來。看著張帥邁出來教室的門,心裡很不是滋味。

星期五,張帥的QQ頭像亮了起來,他問我:“我們還是朋友嗎?”我回了他:“是的,永遠都是。”

三個月後,張帥又回來了。我急忙問他在哪裡的情況,他只是簡單地說了幾句,就去幹別的了。我很奇怪,以前的友誼哪裡去了?他忘了我們QQ上說的話了嗎?為什麼?

誰知道這個答案,請告訴我。

與你重逢 篇8

國二作文 ,993字

那一年,杏花微雨。

充滿稚氣的我坐在琴凳上,兩條腿短短地掛著,細小的手笨拙地彈著一個個不成調子的音符,但認真練習一段時間後,我便能流利地彈出整著曲子。因為我背譜子的速度很快,樂感好,老師說我是學古箏的好苗子。漸漸地,我和我的那架古箏如同老朋友一般,感情深厚。

時隔多年,我再次與古箏重逢。然而這個重逢實在有些不漂亮。提到“重逢”,本該是感嘆年華,舉杯暢飲,聊途別後情景,充滿浪漫唯美氣息,而不是像現在—我僵硬地坐在琴凳上,手指不再如往昔那般利索,撥出的琴音乾澀無力。我有些洩氣,要是早知道有朝一日我還願意重新坐在箏前,當初也不會不來碰她一下。我斜靠在椅背上,這顆“好苗子”一下就成了“焉苗子”。沉默了一陣,我調整完畢,在給自己灌了無數關於成功學的“心靈雞湯”後,我打起精神坐起來。本只是想重溫一下彈古箏的感覺,但這“令人結舌”的技術,反而激發了我的鬥志:今天我一定要把以前的自己給找回來!

挑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吧,先拿《采薇》練手。手指輕撫琴絃,我並沒有使多大的力,這《詩經》中的一曲本就需要輕柔和優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在悠揚纏綿的琴音中,我隨著琴聲淺淺吟唱,那琴絃的撥動和古詩歌的交融,彷彿能帶我進入瓊瑤仙境。那琴聲輕飄飄的,讓我聯想起古代女子彈箏而歌的曼妙情景,《采薇》一曲雖是塞外戰士悲慼的歌作,但用古箏彈來,別有一番風味。

《采薇》結束,正片《高山流水》拉開序幕。《高山流水》是我最拿手的曲目之一,記得在我五歲時因它得了江蘇省賽區少兒組一等獎。現在重新彈起,內心感受截然不同。以幾個低沉的音符開頭,左手按住琴絃上下滑動,餘音繞樑,渾圓飽滿的琴音遍佈整個房間,餘韻久久不散。隨後是清脆活潑的旋律,快板的節拍使人身臨其境。想起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受天涯覓知音的喜悅,彷彿自己就處於高山流水之間,泉水叮咚,瀑布飛流而下,其景甚是壯觀!節奏慢慢減緩,趨於平靜,接著刮奏部分正式開始。這一段需要雙手巧妙配合,右手刮出輕盈悠揚之音,左手奏出沉穩厚重之律,一陰一陽,兩區琴絃的共鳴恰到好處地描摹了“入則巖穴幽暗,出則天光照白練”的兩面景象,令人回味無窮。刮奏的速度漸慢,最後趨於安靜,小指輕點弦中央,只聽得幾聲“叮咚”之音,此乃靜心傾聽時,泉水的清雅之聲。

一曲才畢,房中滿是樂曲的清香,技藝又如往日一樣嫻熟,琴聲的悠揚使我陶醉。與你重逢,萬分美好。

年味兒的守與變 篇9

高一作文 ,811字

過年是中國人極為重視的一項傳統節日。而年味兒,則又是“過年”中必不可少的。有人說,年味兒就是屋外菸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又有人說,年味兒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就是掃掃二維碼不停搖手機搶紅包。年味兒從傳統中傳承,由傳承中得以創新。

年味兒應當傳承。傳統的習俗是文化的起源。就比如餃子,蘊含著新舊交替之意,也是團圓之意;置辦年貨,望來年豐衣足食;還有火紅的窗花、對聯,寓意來年日子紅紅火火等。種種風俗中的年味兒,是遊子安定的港灣,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應當傳承。

年味兒應當創新。幾千年的傳統也是在生活背景下被創新出來的,故年味兒需適時適當地新增一些新元素,以增加文化活力。一九七九年,應群眾的文化需求,播出了名為“迎新春文藝晚會”的“茶座式”晚會,之後便確立了“春節聯歡大晚會”的文藝形式,至今已有三十多個年頭。它的誕生絕非偶然,它是現代媒體與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是舉國同慶的文化盛宴,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包容與開放。

年味兒應在“舊”與“新”中融合發展。傳承並不是一味地守舊,創新也不是一通天馬行空,而要與時代相結合,對時代有益。相聲大師侯寶林,在一九七九年的“迎新春文藝晚會”上,不僅繼承了以諷刺舊社會各種醜惡現象和通過詼諧的敘述反映各種生活現象為主的傳統,還結合當時群眾最關心的話題,並歌頌新人新事,創造出來了新的作品。讓相聲成為春晚中必不可少的節目,在增添濃濃年味兒同時反映問題,還傳播正能量,為年味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不良的創新也不是沒有,好比掃微信搶紅包。一家人坐在一起卻各自與千里之外的人溝通。長者們無人“陪伴”看著電視打著瞌睡,父母聊著微信搶著紅包,我們捧著手機打著遊戲……年味兒在喪失。

所以,年味要從傳統中傳承,由傳承得以適當創新,為中華文化注入新活力,又不斷鞏固自我,讓咱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更加殷實。

年味三重奏 篇10

國三作文 ,1082字

新年的到來,我長了一歲的同時,也感受到濃濃的幸福的味道。

年之孝

臘月二十七下午。“兒子,和爸爸一起去送紙錢。”爸爸拎著一捆紙錢和一袋元寶站在門口叫我。我於是和爸爸一起來到祖先墳前。爸爸面色凝重,面向石碑,低聲說:“過年了,給祖先送壓歲錢。”之後爸爸用打火機點了一張紙錢。我們低下身子將紙錢一張張的灑在墓碑前,又將點著的紙錢塞在中間。爸爸讓我把嘴裡的口香糖吐了,說是對祖先的不敬。我立即把嘴裡的口香糖吐掉了。爸爸輕輕的跪了下來,我看著爸爸的姿勢也跪了下來。爸爸又將帶來的元寶放在了火中。過了一會兒,爸爸恭敬地磕了三個頭,我也跟著磕了三個頭。

新年的到來,讓我銘記著對先輩們的尊重和懷念,一個人不能忘記自己的根,這也是一個人,一個家庭幸福的源泉。

年之歡

大年三十晚上,到處是鞭炮齊鳴,煙花齊放,年的歡樂撲面而來。我們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團圓飯,同時互相送上了最美的祝福。吃晚飯後,我將自己的新衣服先穿了一遍,在鏡子前照了又照,挺滿意的,帥哥一個噢!過年那能少了春節聯歡晚會呀!我開啟電視,已經播放春節聯歡晚會。我還懊悔自己的大意,這全家人的精神大宴豈能錯過!今年的春晚好評如潮,老爸說:“年的歡樂不減當年!”我真佩服那些人多才多藝,奉獻一次精神大宴的付出,多少次排練,多少汗水流出。我最喜歡看春晚上的小品,有教育意義,溫暖人心。還有讓我驚異的是百聽不厭的《小蘋果》居然和《最炫民族風》化而為一,這也太神奇了,真是神曲!

新年的到來,讓我感受到年主題的歡樂與祥和。試想,在辛苦了一年之後,我們有放鬆休閒的理由和心靈皈依的港灣。

年之炫

沒有煙花的年是寂寞的,是黯淡的,如塑花缺少了活力。我早早讓爸爸買了煙花,紅彤彤的。到了晚上,我得給這個大傢伙心情澎湃一下了。記得有一個相聲上說道:記者採訪一東北大媽說:“大媽,你對過年放煙花你怎麼看呀!”大媽說:“啥咋看,趴窗戶看唄!”我怎麼願意也趴窗戶看呢!為了安全,我把爸爸叫來點菸花,只見那煙花從紙盒子裡冒出一到光線,那道光線在天空劃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線,隨即一聲巨響,爆出它的無限潛力,如天女散花般,七彩斑斕,如流星墜落,如花朵齊開。煙花也似壓抑太久的頑童,要極力表現自己的活力,釋放自己的炫姿。我仰首如同欣賞一幅幅流動多姿的畫面。而四面八方的煙花也炫麗起來,競相綻放。

新年的到來,讓我欣賞到年澎湃的激情,期待未來生活如煙花般絢爛無比。我也希望我們全家在新年裡炫起來,幸福生活要靠我們自己開創!

新年,是大人的盼望,是孩童的渴望,是遊子的期望。年味三重奏,其實是幸福年的一個樂章,而正是這也譜寫我家及所有家庭的幸福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