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的吆喝聲相關作文20篇

街頭的吆喝聲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4字

隨著年代的變化,街頭的吆喝聲正在變化,下面,讓我們來聽一下我搜集到的幾種吆喝聲。

當我大約幾歲時,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們村子裡便會發出一陣陣敲鑼聲,接著一串話便傳入我的耳中“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每天都吵著我睡不著覺,家裡人也常說:“吵死了!”現在便不再有這種吆喝聲了!

當我們一家人搬到城市裡時,在大街上時不時就會聽到“北方大饃,老面饅頭……”的吆喝聲,當我看到那些又白又大的饅頭時,真想吃一個。有時,媽媽買了許多回來,我都會把鹹菜蘸饅頭,這樣味道會更好。

當然,當我們家中有廢品時,就會需要另一種吆喝聲,這就是帶有安慶方言的吆喝,“回收舊手機,廢舊手機,專收長頭髮,剪長辮子嘞!”有時,大人們告訴我,這種人很沒用,是社會底層的人,可我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這樣吆喝,那該多好玩呀!

有時,我們一家人出去遊玩,正是夏天,我們坐在高鐵上,往往會有服務員推著手推車過來,並用禮儀小姐那樣的語氣說:“零食,好吃的零食,要嗎?”我就買了一包,她就會說:“這是給您的,請拿好。”高鐵上的零食果然比外面賣的好吃。

然而,賣皮帶的也會吆喝,他往往先宣告自己要賣什麼,然後再大作吹噓。我聽過很多賣皮帶的吆喝,但最有意思的就是:“皮帶,皮帶,比牛皮還牛的皮帶,二十五塊錢一條,二十五塊錢。”每當我聽到這句吆喝聲,心中不免會想:“比牛皮還牛?怎麼可能呀!我看你是吹牛皮!”不過,當我真正摸上去時滑溜溜的,真覺得比牛皮還牛,因為我沒摸過牛的皮呀!

在我家出口的不遠處,有一個賣紅燒肉的阿姨,她坐在那裡,只要有人路過,她就喊:“好吃的紅燒肉,獨家祕方製造,讓你吃了還想吃。”她賣的紅燒肉我只吃過一次,真的比一般的紅燒肉好吃。我雖然還想吃,但卻沒了錢。

怎麼樣?這樣吆喝聲你聽過哪些呢?把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吆喝聲拿出來寫一寫,與我們分享分享吧!

街頭的吆喝聲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3字

走在街上,偶然聽到一聲吆喝聲,媽媽說:“這是我們小時候常聽的叫賣聲。”吆喝聲一般存在於街頭巷尾,商品不同,吆喝聲也不相同。有的簡單明瞭,有的拐彎抹角的。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些有趣的吆喝。

糖葫蘆

我從小到大,最愛吃的就是糖葫蘆了,一根上串著六個山楂,包裹著滿滿的糖漿,外面還有一層脆糖紙,看上去色澤誘人。咬一口,頓時香甜溢滿脣齒間。這樣好吃的東西,它的吆喝聲也是讓人忍不住想飛奔去買一根。“冰糖葫蘆,十塊一串,又香又甜,快來買啊!”每每在大街上聽到這樣的吆喝聲,我都急忙拉著媽媽的衣角,讓她給我買一根,偶爾媽媽也會跟著我回憶她的小時候。

皮帶

“比牛皮還牛的皮帶,十塊錢一條,你買不了吃虧,你買不了上當。”每當聽到這樣的吆喝聲,我都會和小夥伴相視一笑,有時乾脆跑到旁邊,看看這皮帶到底是不是真的比牛皮還牛!雖然現在像這樣的吆喝聲已經不再到處都是了,但,總會有人重拾起這份回憶。

饅頭

是什麼聲音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哦,是一位賣饅頭的阿姨用高音喇叭正在喊著:“北方大饃,老面饅頭!”正值冬季,一陣寒風吹過,使人鼻尖凍紅,但卻又被這吆喝聲吸引,停住了前進的步伐。買下熱乎乎的饅頭,咬一口,溫暖在心中。

如果你聽到過這樣的吆喝聲,你就會知道這是多麼美妙的聲音,多麼動聽!多麼悅耳!或許你未曾聽過,但聽別人談過,這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這是屬於我們兒時的回憶。所以,請拾起那份丟失已久的吆喝吧!

街頭的吆喝聲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9字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聽一些流行音樂和一些大排場的音樂,但我覺得街頭上的吆喝聲跟那些音樂相比毫不遜色。

我學校門口的吆喝聲一般只有兩個,有點像京劇、黃梅戲的混合體。“賣烤山芋了!”每次在喊這聲的人是個老頭,聲音蒼勁有力,不像低調,不像高調,也不像中調,給人一種暗暗詫異,又說不出的感覺。

“叫花雞,正宗叫花雞!”這吆喝聲來自一面板黑黑的女人,她矮小。這聲音不像她口中說來的,卻像一位四五十歲的中老年男人說出來的一樣。她的聲音總讓人覺得十分耳熟,但又說不出口,有一點像賈寶玉和林黛玉初次見面那樣親切,心中驚奇。

至於要說我聽得最耳熟,最動聽的是“北方大饃!老面饅頭!”這聲音像極了什麼某國的,什麼著名的演唱家唱那什麼聲勢浩大的歌曲。全場上下一片高享受,我們這些群眾聽得不知什麼,但就覺得不錯。

這吆喝可謂是全國上下最有名的了,到處可聞,處處可見。至於為什麼動聽,你問我,我也不知道。這似乎就是與生俱來的感覺,隔著百米遠聽著聲音,也似乎很享受。

有時候我在商場邊,也會看到一兩個老頭身上掛著一些玩意,手中拿著小嬰兒玩的那種撥浪鼓,就在一塊固定的地方漫步,很少叫賣,就搖著那鼓,不到一會兒就有小孩子纏著媽媽要去買。還有呢:“回收舊手機、舊電腦、舊洗衣機、換盆……”這聲音也很有魔性,但就不知怎麼回事,一些乞丐的聲音也很十分好聽……

這樣的吆喝還有很多,吆喝聲大江南北無論何時何處都有。不管什麼難聽,好聽的聲音,不勝其煩,我們聽一次就能聽慣了。那吆喝,我們聽著都覺得十分動聽,這是街頭廣告,這是民間音樂,我希望吆喝聲永不消失,傳唱千年。

街頭的吆喝聲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66字

說到吆喝,誰都清楚,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每種叫賣聲也都不同,下面,我就來跟你介紹幾個吧!

家門口——賣紙盒

每天中午放學後,走進小區裡,都會有賣紙盒的人,這些人有男有女,叫聲也不同。

女聲叫賣:“可有紙盒子?”她們聲音先高八度一叫,接著再降八度“賣……啊!”男聲只不過聲音濃厚一些。

小時候,我還以為是拐賣小孩,躲得遠遠的,因為我老聽成“可有小孩子賣啊!”

長大以後才知道,原來這是賣紙盒子的,真是疑神疑鬼,現在想想還真有點可笑。

路邊——饅頭、米粑

週日下午,我去上興趣班,回家時也五點多,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

“北方大饃,老面饅頭。”他用極其簡單的語言和方言,編造出一種口頭廣告,遠遠的就能聞到一股香甜的味道。

最乾淨利落的要數賣米粑的吆喝聲,“米粑……”他故意拖得很長,然後接著快速地說一聲“小米粑粑”。

聽著他們的吆喝聲,又聞聞味道,我更餓了,一摸口袋,唉!忘了帶錢,只好走開了。

菜市場——賣西瓜

有時,夏天我和外婆一起去菜市場,最讓我難忘的就是賣西瓜了。

“西瓜,新摘的西瓜。”他們先平淡地說了一句,接著,重音拖出“十塊錢三斤,十塊錢三個,好甜,快來買,快來買!”

西瓜車前總會圍滿了人,外婆也會去買幾個,外婆先拍拍瓜,然後,拉下一個塑料袋裝了進去,遞給小販,讓他秤一秤。

大樹下——賣皮帶

在我上課時,必定會經過一段路,在樹下,總會有一個人,開著大喇叭在那叫。

“皮帶,皮帶,比牛皮還牛的皮帶,25元一條。”喇叭不厭其煩的叫著。許多婦女們左看看,右看看,才買了幾條稱心如意的皮帶。

揚州——韭菜粑

媽媽去揚州玩回來時,就滔滔不絕的在告訴我們說。

那人一邊把雞蛋打碎,放在麵糊裡,放點韭菜在裡面,嘴上還叫著:“韭菜粑兒,五毛一個。”媽媽模仿著他的樣子與聲音說,又好吃又便宜,向我們推薦。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央視晚會上,請來了好多民間藝人,他們一個個向我們展示以前的吆喝聲,撿起了古老的中華文化。

啊!這就是街頭的吆喝聲,它們都來源於生活,真是太有趣了。

街頭的吆喝聲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8字

在我的外婆家,總會聽到幾種熟悉的吆喝聲。一聽到這些聲音,我就會想起我的外婆。

“北方大饃,老面饅頭。”這是外婆家鄉特有的吆喝聲,一般只在早上出現。每每聽到這種吆喝聲,外婆就會給我幾元錢,讓我去買幾個饅頭當早飯,然而每次買的饅頭都吃不完。每當賣饅頭的老爺爺把那幾個熱烘烘的饅頭給我時,我在寒冷冬天的心,也隨著饅頭髮出的熱氣跟著溫暖了起來。

“比牛皮還牛的皮帶,二十五塊一根。”嘻嘻,聽到了這種吆喝聲,我就會笑起來。哈哈,你們一定想聽我解釋笑的原因。我也不賣關子了,現在來給你們慢慢解答這個疑問吧。

我家門口的小衚衕裡有一個看起來很老的大叔,他是一個賣皮帶的。別以為買皮帶的生意就好做了,他只要一吆喝,周圍的人就會給他投去不屑的目光。特別是城管叔叔,只要一聽見他吆喝就拿起棍子向他跑去。說真的,我也不喜歡他,因為他賣的皮帶都是假的。有一次,媽媽給外公買了一條皮帶,結果沒過多久,上面的皮全沒了。所以,那個大叔才會落得“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如此下場。吆喝裡喊的應該是生意人的誠信!

在外婆家的生活,總是多姿多彩的。當然了,這多姿多彩的生活少不了吆喝的色彩。我想念外婆,更想念外婆那裡的一聲聲吆喝聲。

吆喝啊吆喝,聽見了你,就像哭著的嬰兒找到了母親;吆喝啊吆喝,聽見了你,就像離家的遊子找到了家鄉;吆喝啊吆喝,你用最質樸的語言給我們詮釋美好生活。

街頭的吆喝聲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4字

在安慶,吆喝聲越來越少了,但總會有人在小區裡吆喝幾聲,你聽,“回收舊手機、廢舊手機……”還有“米粑、米粑、小米粑粑!”

而吆喝聲各有不同。我最喜歡的吆喝聲便是那賣包子的小販了,“包子,肉包子,菜包子,賣包子嘍!”每當聽見這聲音,我總會帶上二三元錢,跑上去找到那個開著三輪車賣包子的叔叔,買三個肉包子邊走邊吃,心裡很溫暖哦。

在學校附近也常有小販來往,賣烤山芋的叫到:“賣烤山芋子嘍,現烤的山芋子嘍。”這種吆喝聲在冬天經常響在你的耳畔,這時,我都會找同學借幾元錢,去買一個烤芋頭,這個聲音便是我冬日裡唯一的期盼。它既可以保暖,又可以飽腹,兩全其美。

賣麥芽糖的小販的吆喝聲很簡單,只有一個詞:“麥芽糖!”聲音短促響亮,十分簡樸。甜甜的麥芽糖白白的黏黏的,挑一塊放在嘴裡,甜到心裡。

學校旁的菜市場裡的吆喝聲更多,賣菜的喊道:“白菜,一塊一斤;黃瓜,一塊五一斤;南瓜,二塊二一斤嘍!”

最有趣的是賣皮帶的吆喝聲:“皮帶,皮帶,比牛皮還牛的皮帶。”嘈雜的聲音可以震得你耳朵痛。

聽,又有人在賣糖葫蘆了。他叫道:“糖葫蘆哩,又大又甜的糖葫蘆,又大又甜的糖葫蘆嘍!”我很喜歡買一根嘗幾口,又酸又甜,十分美味。

吆喝聲是民間的傳統,它是民間的經典,它是民間藝術的傳承。

各種吆喝聲混雜在一起就像一場交響樂,有的清脆,有的低沉,有的悠長,有的綿延。將所有聲音交集在一起,便成了一場熱鬧非凡的交響樂。

街頭的吆喝聲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44字

現在街頭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雖然沒有以前那麼豐富,但還是能經常聽到的。

早上六點,我正在床上舒服的躺著睡覺,忽然一陣吆喝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回收舊手機、舊電腦、長頭髮、剪長辮子、舊手機換菜刀、換剪子、換臉盆……”這聽著真像二胡,斷斷續續,還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呢!估計這幾聲能把人笑得肚子痛,就連我也沒有忍住,哈哈大笑起來,害得全家人都被我的笑聲吵醒。

週二的晚上,我的期中成績發下來了,考得還不錯,媽媽便帶我去菜市場買一些排骨,紅燒加餐。那肉老貴老貴的了,可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路過大翔超市的時候,聽到了具有魔性的吆喝聲。

“錯過週二,再等週一;錯過週二,再等週一;週二會員四折起,並且享有三倍積分,積分兌換好禮,沒有會員的朋友注意了,注意了,注意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免費辦,免費辦,免費辦……”這狂魔似的吆喝聲連我都想要辦張會員卡了。這個可像極了吉他,有一種搖滾的感覺。

吆喝聲可少不了美食,街頭吆喝美食的也挺多。“窩窩頭,一塊錢四個,快來買,快來買哦……”這個小販正在小巷裡面吆喝著,這個聲音很溫柔,像極了西洋樂器小提琴,後面還拉了好長的音。

下午茶的時間到了,突然,我聽到了“為了慶祝正新雞排五週年慶,本店招牌——正新雞排只要十元,只要十元。說到做到,說到做到,另外還贈送一杯果汁呢!”這可把我這個小吃貨給深深吸過去了!找媽媽要了十元買了一份,後來,我拿到手之後便吃了起來。

水果攤也吆喝起來了,真的是,啥東西都吆喝。“新鮮的煙臺蘋果,煙臺蘋果,批發價賣,十元五斤,快來搶來啊!長豐草莓批發價賣,長豐草莓批發價賣,好甜好甜,真的好甜呀!”

街頭五花八門的吆喝也年年更新,此起彼消,這是街頭口頭廣告拉動消費,盤活資金,讓很多人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

街頭的吆喝聲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4字

“磨剪子嘞……”在街頭上,一聲聲吆喝傳出,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吆喝聲。

我也聽過吆喝聲,要說最熟的一定是那句:“回收舊手機,廢舊手機,舊電腦,專收長頭髮……”

每天聽到基本就是這句,這句話無論是聽還是念都很順。語氣調子很巧妙,每次聽,發這個字怎麼聽都是法的音。

這個發現讓我不禁感嘆:“吆喝聲真的很巧妙”,不僅編的順溜,還像音樂一樣悅耳。

如果說,收破爛的音樂像打鼓一樣的響亮,那麼賣零食的音樂就像優美的小提琴一樣歡樂而激昂。

“窩窩頭兒,一塊錢四個。”窩窩頭大家一定都認識吧,就是我們吃的饅頭。

一聽到那個兒話聲,就覺得窩窩頭在你面前散發著香氣,就忍不住想要去買。

當然零食不可能只有它一個,還有酸甜酸甜的糖葫蘆。“賣糖葫蘆嘞,香甜可口的糖葫蘆……”

在這句話中,絕對不可以去掉“嘞”,這句話中所有的情感都體現在最後一個語氣詞這兒,如果去掉了“嘞”或許這句話就吸引不到很多的顧客了。

既然賣零食的吆喝聲像小提琴彈奏出的歡樂而激昂的音樂,那麼,乞丐坐在街邊的吆喝聲就像一個低音大鼓敲出的音樂。

“各位老爺、夫人、小姐、少爺們,有剩菜剩飯賞口吃,沒有這些賞個窩窩頭也成。”這句話的中間停頓和語氣極為合適,如果中間停頓不合適,或許語氣不對的話,都有可能因此討不到飯。

街頭的吆喝聲裡面可藏著許多學問哩,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它們都在等待著被發現被研究。

大街上的吆喝聲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994字

我家住在安慶,一個不出名的小城鎮裡。這個地方雖不大,卻熱鬧非凡。

在一個週末的早晨,我懶洋洋地躺在床上,夢見自己變成了白馬王子,正在打獵呢!我騎著白馬,彎弓搭箭。“走你!漂亮。”我正準備過去檢視我的獵物,猛得一下摔下馬來,回到了現實中。

我並沒有起床,而是一聲不響的又閉上了眼睛。這時,一聲叫賣吆喝聲飛入耳中,一聲高亢而雄厚的聲音,“磨剪子嘞……”我心想,這一大早上的,哪個收廢品的擾民!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我起身一看,那人卻蹬著腳踏車逃之夭夭,無趣,吵醒我就跑了,算了,起都起來了,刷個牙洗個臉出去吃個早點吧。

我特別喜歡在小區裡逛,這裡雖不說沒有學校的歡樂,也不及家裡舒適,但這裡有我最愛的“交響樂”。

我來到一家餛鈍店,聽見一聲悠揚的曲子“好吃不貴的餛鈍喲!現包現做,新鮮的嘞!”“阿姨,一箇中碗餛鈍。”“好嘞,你先坐。”伴著交響樂的響起,我面前多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鈍。“北方大饃!老面饅頭!”我就喜歡這種調子,歡悅而舒暢。“清倉,清倉,最後清倉,大甩賣,以最低價格回饋您!”“花生米,蠶豆粒,下酒甚好,千杯不倒!”“皮帶,皮帶,比牛皮還牛的皮帶。10塊錢一條。”“正宗碭山梨,好吃又便宜,十元5斤。”……

我的餛鈍已見底,但叫賣聲不絕於耳。我走在路上,又聽見“東阿阿膠,美容養顏,長生不老。”“烤紅薯,香噴噴的烤紅薯。”“狗不理包子,正宗天津狗不理包子。”

拐進小巷,打擊樂又響起,“鍋碗瓢盆,你想要的全都有。”“菜刀,菜刀,堅硬無比,鐵都砍得碎。”“大白菜,老南瓜,娃娃菜嘍。”“正宗茅臺酒,酒香醇厚,香味撲鼻,包你滿意。”

我回到家裡,坐在沙發上,那收廢品的小販又來惹我,“磨剪子嘞!”我納悶在家裡聽“音樂”,怎麼沒有外面的交響樂好聽?

難忘的吆喝聲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9字

老家的清晨,透過霧氣重重的窗戶,小巷口總能看到他那樸實的身影。他就是我姥爺,一個普通的豆腐小販。

無論春夏秋冬,姥爺總是汗淋淋的。在別人看來很奇怪,其實並不然。姥爺五六點就起來了,忙著磨豆漿、做豆腐,做完之後汗水就從他那黑黑的臉頰流下來了,滴滴答答又順著他那健碩的身軀流到地上,他那飽經著歲月滄桑的臉上就會蕩起一抹笑容。於是,巷子裡就充滿了他那字正腔圓的吆喝:“賣豆腐!賣豆腐!”買豆腐的都是一個村裡的鄉親,姥爺總會給出最便宜的價格,鄉親錢不夠時還會墊上十塊八塊的,而且從來不讓還錢。

姥爺十分熱愛他的工作,他覺得世上最愜意的事就是推著他的豆腐車,車上有一個放著黃梅戲的小收音機賣豆腐。但豆腐賣不完他是不會回家的,因為他想著一家人都在等著他拿錢回去呢。

有一次,天都黑了,小巷裡仍響著他的吆喝:“賣豆腐了!賣豆腐了!”一家人都十分著急,想叫他回來,但那吆喝聲卻漸行漸遠,慢慢聽不見了。一個小時後,姥爺終於回家了。原來,他為了將那僅剩的一塊豆腐賣完,吆喝著又上了另一個村去了。姥爺為了將豆腐賣完常常不惜長途跋涉。

離開老家後,總是忘不了姥爺那賣豆腐的吆喝聲,那聲聲吆喝包含著姥爺的樸實、辛勞、善良以及他對家人的那一片無私的愛,全家人的心中因為姥爺每天都流淌著一股暖意。